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减少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对随机临床病例300例(362眼)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单独切除胬肉切合联合应用丝裂素C、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手术、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金因舒点眼,随访观察比较复发率。 通过翼状胬肉的各种手术方式复发率比较结果得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金因舒点眼明显减低了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缩短角膜修复时间,为临床上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翼状胬肉;丝裂素C;带蒂结膜瓣转移;角膜缘干细胞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目前临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易复发。某院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对300例362眼翼状胬肉病人,随机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单独切除胬肉切合联合应用丝裂素C、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手术、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金因舒点眼等5种不同方法治疗,并且随访对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抽取某院自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就诊的确诊眼翼状胬肉病人300例(362眼),发病时间3~12年不等,术前所有患者均为胬肉生长至角膜缘内2 mm 以上。将病例随机分为5组,即: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组(Ⅰ组)80眼,男37眼,女43眼。带蒂结膜瓣转移术组(Ⅱ组)66眼,男36眼,女30眼。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手术组(Ⅲ组)70眼,男34眼,女36眼。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手术组(Ⅳ组)60眼,男28眼,女32眼。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ⅴ组)86眼,男40眼,女46眼, 其中羊膜移植组有15例15眼已遮盖瞳孔区,球结膜移植组有14例14眼所有患者均为初次行翼状胬肉手术,既往无眼部手术史。
1.2手术方法所有临床病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
1.2.1Ⅰ组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组:切除覆盖于角巩膜表面的胬肉组织,并分离球结膜下纤维血管增生病变组织至眼阜(外眦角处),然后缝合结膜边缘,留有3-4mm巩膜裸露区。
1.2.2Ⅱ组为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切除翼状胬肉手术后,根据巩膜裸露的大小,于上方球结膜作一带蒂结膜瓣,转位后与周围结膜间断缝合,保留2-3mm的巩膜裸露区在近角膜缘侧。
1.2.3Ⅲ组为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随后用稀释至0.025%丝裂霉素C的棉片置于裸露的巩膜表面3min,再用50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巩膜表面,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自球结膜创面下方做一带蒂结膜瓣,结膜瓣大小根据切除胬肉情况而定,再将结膜瓣旋转覆盖在裸露的巩膜表面。用尼龙线连续缝合固定结膜瓣。
1.3 手术后处理第Ⅰ组和第Ⅱ组病例术后单纯覆盖,术后第二天滴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滴眼液,5天后拆线。第Ⅲ组术毕结膜涂典必舒眼膏,纱布遮盖,次日用0.1mg/ml的丝裂霉素C点眼,一日二次,共5d,同时每日典必舒眼药水点眼4次,7日拆除结膜缝线。第Ⅳ组术后包扎2-3天,以使植片固定成活,3天后用贝复舒眼液点眼,每日5次。第Ⅴ组术后每日点金因舒滴眼液,4次/d。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2眼术后跟踪随访,五组数据的复发率分别为22.86% ,13.64%,16.25%,4.68%,3.49%,参见下表1。
表1治疗翼状胬肉五种不同手术方法的复发情况(眼)
2 讨论
翼状胬肉切除的常规方法以单纯手术切除为主,虽然手术易操作,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有的可高达22%至89%不等。而第三组应用的丝裂霉素C(MMC)是丝裂霉素是一种抗代谢性抗生素,它通过抑制DNA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而成为一种强力的抗代谢剂,术后应用可降低复发率,但一部分患者术后反应较重,结膜充血、红肿,磨痛感明显。带蒂结膜瓣转移术的手术损伤较大,术后会影响了青光眼、白内障等手术切口的选择。翼状胬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是角膜缘干细胞的缺乏和破坏[3]。
而第四组与第五组则大大降低了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羊膜医用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并且有促进上皮增生修复、促进炎症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和新生血管。虽说羊膜医用极大的降低了术后复发率,但是羊膜植片存活期较短等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生潜力,而角膜缘干细胞作为维持角膜缘上皮完整性的后备力量,在角膜缘上皮的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角膜缘干细胞不仅能为病变区角膜缘补充角膜缘干细胞的数量,而且维持角膜表面的完整性,恢复角膜透明性,有效地阻止异常组织和浅层新生血管侵入角膜,从而为防止翼状胬肉的再发取得了较好疗效,最重要的是其复发率低,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霞;张绪富;李志芬.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合并丝裂霉素抑制翳状胬肉术后反应的疗效观察[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2-103.
[3]付志勇,王艳玲,洪慧.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眼外伤职业眼杂志,2007,29(12):963-964
【关键词】翼状胬肉;丝裂素C;带蒂结膜瓣转移;角膜缘干细胞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目前临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易复发。某院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对300例362眼翼状胬肉病人,随机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单独切除胬肉切合联合应用丝裂素C、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手术、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金因舒点眼等5种不同方法治疗,并且随访对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抽取某院自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就诊的确诊眼翼状胬肉病人300例(362眼),发病时间3~12年不等,术前所有患者均为胬肉生长至角膜缘内2 mm 以上。将病例随机分为5组,即: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组(Ⅰ组)80眼,男37眼,女43眼。带蒂结膜瓣转移术组(Ⅱ组)66眼,男36眼,女30眼。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手术组(Ⅲ组)70眼,男34眼,女36眼。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手术组(Ⅳ组)60眼,男28眼,女32眼。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ⅴ组)86眼,男40眼,女46眼, 其中羊膜移植组有15例15眼已遮盖瞳孔区,球结膜移植组有14例14眼所有患者均为初次行翼状胬肉手术,既往无眼部手术史。
1.2手术方法所有临床病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
1.2.1Ⅰ组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组:切除覆盖于角巩膜表面的胬肉组织,并分离球结膜下纤维血管增生病变组织至眼阜(外眦角处),然后缝合结膜边缘,留有3-4mm巩膜裸露区。
1.2.2Ⅱ组为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切除翼状胬肉手术后,根据巩膜裸露的大小,于上方球结膜作一带蒂结膜瓣,转位后与周围结膜间断缝合,保留2-3mm的巩膜裸露区在近角膜缘侧。
1.2.3Ⅲ组为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随后用稀释至0.025%丝裂霉素C的棉片置于裸露的巩膜表面3min,再用50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巩膜表面,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自球结膜创面下方做一带蒂结膜瓣,结膜瓣大小根据切除胬肉情况而定,再将结膜瓣旋转覆盖在裸露的巩膜表面。用尼龙线连续缝合固定结膜瓣。
1.3 手术后处理第Ⅰ组和第Ⅱ组病例术后单纯覆盖,术后第二天滴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滴眼液,5天后拆线。第Ⅲ组术毕结膜涂典必舒眼膏,纱布遮盖,次日用0.1mg/ml的丝裂霉素C点眼,一日二次,共5d,同时每日典必舒眼药水点眼4次,7日拆除结膜缝线。第Ⅳ组术后包扎2-3天,以使植片固定成活,3天后用贝复舒眼液点眼,每日5次。第Ⅴ组术后每日点金因舒滴眼液,4次/d。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2眼术后跟踪随访,五组数据的复发率分别为22.86% ,13.64%,16.25%,4.68%,3.49%,参见下表1。
表1治疗翼状胬肉五种不同手术方法的复发情况(眼)
2 讨论
翼状胬肉切除的常规方法以单纯手术切除为主,虽然手术易操作,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有的可高达22%至89%不等。而第三组应用的丝裂霉素C(MMC)是丝裂霉素是一种抗代谢性抗生素,它通过抑制DNA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而成为一种强力的抗代谢剂,术后应用可降低复发率,但一部分患者术后反应较重,结膜充血、红肿,磨痛感明显。带蒂结膜瓣转移术的手术损伤较大,术后会影响了青光眼、白内障等手术切口的选择。翼状胬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是角膜缘干细胞的缺乏和破坏[3]。
而第四组与第五组则大大降低了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羊膜医用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并且有促进上皮增生修复、促进炎症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和新生血管。虽说羊膜医用极大的降低了术后复发率,但是羊膜植片存活期较短等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生潜力,而角膜缘干细胞作为维持角膜缘上皮完整性的后备力量,在角膜缘上皮的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角膜缘干细胞不仅能为病变区角膜缘补充角膜缘干细胞的数量,而且维持角膜表面的完整性,恢复角膜透明性,有效地阻止异常组织和浅层新生血管侵入角膜,从而为防止翼状胬肉的再发取得了较好疗效,最重要的是其复发率低,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霞;张绪富;李志芬.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合并丝裂霉素抑制翳状胬肉术后反应的疗效观察[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2-103.
[3]付志勇,王艳玲,洪慧.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眼外伤职业眼杂志,2007,29(12):96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