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课标》在2011年修订后最大的亮点就是对实验作了修改,明确学生必须完成8个基础实验和掌握7项化学实验技能,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亲手完成8个基础实验,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完成教材的36个实验和将实验教学延伸到家,以达到掌握7项化学实验技能的目的。
【关键词】实验;实验技能;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从2000至今已近修订3次,2011年的课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到底有哪些调整?
一、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修订《化学课标》最多的就是“科学探究”,细化了科学探究包含8个要素[1]: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论证→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实验的内容要求更加具体
明确提出学习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规定的8个实验活动。同时还指出初中生通过学习化学应该具备基本的7个化学实验技能。
三、对教学的要求比较灵活,要求有所降低
例如:(一)不再区分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二)把“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改为“初步学习”。山区学校硬件设备差,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实验员,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承担实验员,要开展分组实验,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降低要求后,教师就可以灵活处理,像氢气性质实验、电解水实验完全可以演示给学生看。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贯彻落实实验教学呢?
四、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要求必做的8个实验活动
“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的大量笔头练习”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这种状况将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经历、感受实验和探究过程,这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8个必做的实验活动包括[2]: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这8个实验活动承载着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掌握课标中的7项基本实验技能[3]: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进行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同时在学生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谈论中,促进知识的形成,培养了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做科学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五、尽量让学生动手完成其他38项实验
(一)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对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理解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从而逐步掌握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即“学会学习”。同时,学生动手实验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现在的中考实验题对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凸显。例如:1、探究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按要求将末端系有小木棒的铁丝伸入集气瓶时铁丝并不能燃烧呢,请同学们两个原因?若学生没有做过实验,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回答出一个原因——氧气不纯,另外一个原因是铁丝伸入集气瓶过快,导致氧气溢出,这个原因对于没有做实验的学生是不能回答出来的。再如:用以右图装置收集一瓶氧气请问进气口在哪端?若瓶子装满水进气口又应该在哪端?一线的化学教师都知道这道题目很经典,我们都会练会讲,但不管我们怎么讲,怎么练,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错,但是只要我们给学生做一遍实验,学生出错的几率就很低。
(二)学生基本操作知识的积累和操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仅靠短期的训练是不能奏效的。给每个学生提供动手、动脑、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因此,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发展师生的双边活动。动手实验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最好途径.丰富的动手实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真实化学环境,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机会。例如:在氧气性质这节内容中,学生就了解,生成物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是SO2,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是CO2,能通过现象初步判断产物,在后面碳的化合物这节,很自然的就从实验得出甲烷燃烧后的产物的为CO2、H2O,再进一步推理得出甲烷含C、H元素。
六、开展家庭小实验
九年级课时紧任务重,难以保证实验探究的时间,设计安排一些家庭小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些简易可行、安全无毒的实验让学生回家做。例如:醋酸除水垢、硬软水鉴别、化纤羊毛织物鉴别、用ph试纸测花园土壤的酸碱性等等,同时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目的、反应原理、现象、结论、疑问。实验完后教师还应及时检查、总结,将同学们的成果展示,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七、重视实验教学反思
教师重视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这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例如:1.在做需要加热的实验时,特别是夏天,天气非常热,如果不关闭风扇火焰会被风吹得乱摆,加热时间要很长,我用喝完椰子汁的罐子做了一个防风装置(如图1)从此以后不管是夏天冬天都不怕风吹。2.“空气成分测定
实验改进”,原实验水进入广口瓶1/5非常不标准,而且产生的P2O5很多造成空气污染。用一支长试管(标上刻度)、塞上橡皮塞(内嵌铝条)、铝条下端锤扁弯曲(盛红磷用)、原来的水改为品红溶液方便观察,改进后现象十分明显,操作简便,也适合做学生实验。
只有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对探究过程的亲历和感悟,使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不断提高才能真正掌握化学实验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基础教育课程
[2] 吴茂辉.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实验;实验技能;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从2000至今已近修订3次,2011年的课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到底有哪些调整?
一、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修订《化学课标》最多的就是“科学探究”,细化了科学探究包含8个要素[1]: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论证→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实验的内容要求更加具体
明确提出学习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规定的8个实验活动。同时还指出初中生通过学习化学应该具备基本的7个化学实验技能。
三、对教学的要求比较灵活,要求有所降低
例如:(一)不再区分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二)把“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改为“初步学习”。山区学校硬件设备差,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实验员,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承担实验员,要开展分组实验,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降低要求后,教师就可以灵活处理,像氢气性质实验、电解水实验完全可以演示给学生看。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贯彻落实实验教学呢?
四、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要求必做的8个实验活动
“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的大量笔头练习”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这种状况将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经历、感受实验和探究过程,这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8个必做的实验活动包括[2]: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这8个实验活动承载着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掌握课标中的7项基本实验技能[3]: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进行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同时在学生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谈论中,促进知识的形成,培养了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做科学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五、尽量让学生动手完成其他38项实验
(一)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对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理解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从而逐步掌握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即“学会学习”。同时,学生动手实验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现在的中考实验题对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凸显。例如:1、探究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按要求将末端系有小木棒的铁丝伸入集气瓶时铁丝并不能燃烧呢,请同学们两个原因?若学生没有做过实验,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回答出一个原因——氧气不纯,另外一个原因是铁丝伸入集气瓶过快,导致氧气溢出,这个原因对于没有做实验的学生是不能回答出来的。再如:用以右图装置收集一瓶氧气请问进气口在哪端?若瓶子装满水进气口又应该在哪端?一线的化学教师都知道这道题目很经典,我们都会练会讲,但不管我们怎么讲,怎么练,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错,但是只要我们给学生做一遍实验,学生出错的几率就很低。
(二)学生基本操作知识的积累和操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仅靠短期的训练是不能奏效的。给每个学生提供动手、动脑、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因此,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发展师生的双边活动。动手实验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最好途径.丰富的动手实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真实化学环境,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机会。例如:在氧气性质这节内容中,学生就了解,生成物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是SO2,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是CO2,能通过现象初步判断产物,在后面碳的化合物这节,很自然的就从实验得出甲烷燃烧后的产物的为CO2、H2O,再进一步推理得出甲烷含C、H元素。
六、开展家庭小实验
九年级课时紧任务重,难以保证实验探究的时间,设计安排一些家庭小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些简易可行、安全无毒的实验让学生回家做。例如:醋酸除水垢、硬软水鉴别、化纤羊毛织物鉴别、用ph试纸测花园土壤的酸碱性等等,同时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目的、反应原理、现象、结论、疑问。实验完后教师还应及时检查、总结,将同学们的成果展示,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七、重视实验教学反思
教师重视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这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例如:1.在做需要加热的实验时,特别是夏天,天气非常热,如果不关闭风扇火焰会被风吹得乱摆,加热时间要很长,我用喝完椰子汁的罐子做了一个防风装置(如图1)从此以后不管是夏天冬天都不怕风吹。2.“空气成分测定
实验改进”,原实验水进入广口瓶1/5非常不标准,而且产生的P2O5很多造成空气污染。用一支长试管(标上刻度)、塞上橡皮塞(内嵌铝条)、铝条下端锤扁弯曲(盛红磷用)、原来的水改为品红溶液方便观察,改进后现象十分明显,操作简便,也适合做学生实验。
只有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对探究过程的亲历和感悟,使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不断提高才能真正掌握化学实验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基础教育课程
[2] 吴茂辉.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