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车开向安德马特,乱云飞渡,深峡高桥,云山雾罩,暮色苍茫,车厢中空空如也,更增添一份超现实感。这驶向未知的奇幻旅程,叫人疑心要穿越到“魔戒”小说里的世界。
安德马特,除了它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离意大利不远,此外我一无所知。别问我因何去那里,作为一个疏于查旅行指南的人,我更喜欢因为偶然的机缘,去一个地方,然后发现未知的惊喜。
安德马特就成为这样的发现之一。火车从平缓柔和的景色中穿过,慢慢上行,进入大山,进入阿尔卑斯腹地。而这一天赶上阴天,山中风云变幻,景色变幻多端。火车停在一个空旷的站台,只有事先约好的酒店司机一人的身影。
这是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小镇,然而当我走进镇上唯一的高档酒店——Chedi Andermatt,却又瞬间进入后现代。或者,这种经验就是真正的后现代。这是城中唯一一座现代设计风格的酒店,但在细节中又包含很多本地元素。酒店人员告诉我这是由“酒店设计界的阿玛尼”,比利时建筑师Jean Michel Gathy设计的又一精品后,我马上想到他是不是就是杭州“富春山居”的设计师?因为当时对那里的设计风格特别欣赏,新中式里有明显属于比利时的那种理性、清简的设计格调,各种横平竖直重复再重复,却与中国风相谐,也是我喜欢的将中国风现代化的设计。上网一查,果然如此。并且北京的颐和安缦,西藏拉萨瑞吉也都出于他的手笔。对于这位设计师我谈不上特别了解,但知道他的公司总部设在马来西亚,在墨西哥、欧洲都有分公司,在印度和南非有合作的公司,员工来自23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地理都有着深入而独到的了解。至于作为一个比利时建筑师如何开了一家总部设在马拉西亚的公司,这在全球化的今天也不算是特别令人费解的事情。就如同在这阿尔卑斯腹地小镇中邂逅一所充满现代舒适的酒店,也不算有任何奇异吧!
随手拿起酒店房间中的一本小书,读读这个小镇的故事,觉得很是有趣。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书名叫作《走近安德马特:十六个故事和素描》(Approaches to Andermatt:16 Stories and Portraits)(我们的那间酒店也能做本有趣的小书?)。这次旅行,我从夏天的日内瓦湖畔,来到阿尔卑斯山,山中温度清凉,让人的心情也安静下来。在壁炉旁,就着两杯红酒,看着书,忽然就走入欧洲最心脏地带的历史中。据说,欧洲四大河流莱茵河等,都是发源于这一带的高峰,说这里是欧洲的心脏,一点也不夸张。
“在我去过的所有地方里,这里无疑让我感到最为亲切而有趣”,歌德曾经这样评价,他在1779年先后三次到Ursern山谷游览。Ursern山谷(位于乌里州)坐落在圣哥达山口(Gotthard Pass)脚下,是瑞士最令人神往的高地山谷之一。山谷中分布着三个村落,其中最大的安德马特(海拔1440米)恰好处于东西向山脉和南北向山脉的汇合之处。如同很多城市或小镇一样,很多时候,城市的兴衰取决于它们是否处于交通要道。扬州曾经非常繁华,大运河水道不那么重要之后,它就逐渐失去了繁华的根基。记得曾在日内瓦湖畔的西庸城堡的纪念品店里看到一本书《瑞士:一个阿尔卑斯通道如何变成一个国家》。书中写到瑞士是欧洲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随着欧洲各个国家之间来往越来越多以后,瑞士也就越来越兴旺了。而安德马特又是瑞士东南西北的必经之路,在19世纪时一度非常繁盛,女王、贵族,来往圣莫里茨之间,都会在这里歇脚,豪华大酒店此起彼伏,使这里成为一个著名Spa度假小镇。
然而到了1881年(这个年份也让我浮想了一番,是啊,瑞士国家相对不老,但火车的历史却相当老),铁路隧道建成,火车从安德马特下面的隧道穿过,旅人不必在这里歇脚,它也就走向了衰落,后来成为瑞士军队的一个驻地,现在在酒店旁边还有一个瑞士军队的训练营,一对对的大兵进进出出让你琢磨是否要在这里买个“瑞士军刀”。
虽然安德玛特兴盛不再,但是像阿尔卑斯的所有小镇一样,到了冬天,总有滑雪者回来度假。而为了发展本地经济,某公司请来一位埃及大亨做咨询,结果,大亨坐着直升机巡视了一遍山谷,喜欢上了,说,我可以把这里买下。
于是,就有了Chedi Andermatt酒店……它只是大亨“一盘很大的棋”中的一步而已,这里会出现更多高级度假村、别墅、公寓可租可售,会让它重新回到世界知名度假地版图,冬日可滑雪,夏季可登山,酒店本身就是艺术品。当然,发展计划经过了当地人投票表决通过(不过好像小镇的总人口也就一千多人)。大亨带来更多大亨,先来一所这样顶级设计的高级酒店,也就自然而然了。
瑞士至今还是以白人游客为主,在安德马特这个小镇,瑞士、德国、欧美游客居多。但,这里大部分地区已经被一个埃及大亨收购了,而Chedi Andermatt酒店又是隶属于新加坡GHM旗下的亚洲酒店,这是它在欧洲建的第一家,在酒店的设计风格中,带有很浓的亚洲风情,同时也希望将亚洲酒店的一流服务带到欧洲。在全球化的今天,走到哪里,都有文明的互相渗透,你不用担心天涯海角完全陌生,也不用担心你是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如何保留本地风味,又不闭关自守持友好开放心态,成为每一个人面对的问题。
这里不仅有埃及大亨,还有西藏瑜伽。去年在林芝,就听说林芝的风景像瑞士。或许同为高山地带,在国外的西藏人喜欢在瑞士居住,所以瑞士有不少与藏族人相关联的东西。据说离安德马特开车两个小时左右,就有一个藏传禅坐中心。而在酒店里,则可以参加藏传禅坐瑜伽课程,可惜我的时间没凑上,否则肯定会体验一番。酒店的Spa则有泰式、巴厘岛、阿尔卑斯几种不同的按摩疗程可选,餐厅有奶酪房,专门收集当地奶酪,也有亚洲厨房,晚餐中会吃到印度风味配料的鱼,也可以选最本地的牛肉。这种“在欧洲遭遇亚洲”的混搭,在这个几乎像是与世隔绝的山谷小镇里,因为出乎意外的经验反而增添了趣味。
步出酒店,感受着这个还没有被任何大牌侵入的小镇所保持的宁静感以及旧日风味。在任何小店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跟店主聊上几句。我买了几件传统童装做礼物的那个店里,店主老太太就跟我聊了半天,说我像“她认识的一个韩国朋友”。估计,她见过的亚洲人也能数的过来吧!
这里或许是我们这些伪避世者们理想的度假选择:你的世界离你很远,你看到了异国情调,但当你需要的时候,你熟悉的舒适都在身旁。
要离开安德玛特到日内瓦的时候,研究时刻表突然才发现,安德马特是圣莫里茨到泽马特峰的“冰川快车Glacier Express”中间的一站,我去日内瓦正好可以在这里搭一段著名的景观列车。而火车站就在酒店旁,酒店的礼宾司先生送我去站台,一路闲聊起来,他说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但他更喜欢这里。佛罗伦萨夏天太热,冬天阴冷,这里的山区气候夏天干爽凉快,冬天可以滑雪,对他来说很理想。想到我们对“托斯卡纳艳阳下”的向往,的的确确是“生活在别处”的感受。
上了火车,才知道这著名的冰川快车多火,顿时日本面孔、印度面孔、韩国面孔全在眼前出现了,到酒吧喝饮料则是各种美国口音。多数人都是从圣莫里茨坐到泽马特峰,我倒是对这列火车的沿线小站产生了兴趣,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下车逗留。在满目美景之间,转眼就从那奇幻的“中土世界”回到日内瓦湖畔。瑞士,这个原本不在我旅行目的地名列前茅的国家,颇让我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欲望。那本《瑞士:一个阿尔卑斯通道如何变成一个国家》,我一定要找来一看。
安德马特,除了它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离意大利不远,此外我一无所知。别问我因何去那里,作为一个疏于查旅行指南的人,我更喜欢因为偶然的机缘,去一个地方,然后发现未知的惊喜。
安德马特就成为这样的发现之一。火车从平缓柔和的景色中穿过,慢慢上行,进入大山,进入阿尔卑斯腹地。而这一天赶上阴天,山中风云变幻,景色变幻多端。火车停在一个空旷的站台,只有事先约好的酒店司机一人的身影。
这是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小镇,然而当我走进镇上唯一的高档酒店——Chedi Andermatt,却又瞬间进入后现代。或者,这种经验就是真正的后现代。这是城中唯一一座现代设计风格的酒店,但在细节中又包含很多本地元素。酒店人员告诉我这是由“酒店设计界的阿玛尼”,比利时建筑师Jean Michel Gathy设计的又一精品后,我马上想到他是不是就是杭州“富春山居”的设计师?因为当时对那里的设计风格特别欣赏,新中式里有明显属于比利时的那种理性、清简的设计格调,各种横平竖直重复再重复,却与中国风相谐,也是我喜欢的将中国风现代化的设计。上网一查,果然如此。并且北京的颐和安缦,西藏拉萨瑞吉也都出于他的手笔。对于这位设计师我谈不上特别了解,但知道他的公司总部设在马来西亚,在墨西哥、欧洲都有分公司,在印度和南非有合作的公司,员工来自23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地理都有着深入而独到的了解。至于作为一个比利时建筑师如何开了一家总部设在马拉西亚的公司,这在全球化的今天也不算是特别令人费解的事情。就如同在这阿尔卑斯腹地小镇中邂逅一所充满现代舒适的酒店,也不算有任何奇异吧!
随手拿起酒店房间中的一本小书,读读这个小镇的故事,觉得很是有趣。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书名叫作《走近安德马特:十六个故事和素描》(Approaches to Andermatt:16 Stories and Portraits)(我们的那间酒店也能做本有趣的小书?)。这次旅行,我从夏天的日内瓦湖畔,来到阿尔卑斯山,山中温度清凉,让人的心情也安静下来。在壁炉旁,就着两杯红酒,看着书,忽然就走入欧洲最心脏地带的历史中。据说,欧洲四大河流莱茵河等,都是发源于这一带的高峰,说这里是欧洲的心脏,一点也不夸张。
“在我去过的所有地方里,这里无疑让我感到最为亲切而有趣”,歌德曾经这样评价,他在1779年先后三次到Ursern山谷游览。Ursern山谷(位于乌里州)坐落在圣哥达山口(Gotthard Pass)脚下,是瑞士最令人神往的高地山谷之一。山谷中分布着三个村落,其中最大的安德马特(海拔1440米)恰好处于东西向山脉和南北向山脉的汇合之处。如同很多城市或小镇一样,很多时候,城市的兴衰取决于它们是否处于交通要道。扬州曾经非常繁华,大运河水道不那么重要之后,它就逐渐失去了繁华的根基。记得曾在日内瓦湖畔的西庸城堡的纪念品店里看到一本书《瑞士:一个阿尔卑斯通道如何变成一个国家》。书中写到瑞士是欧洲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随着欧洲各个国家之间来往越来越多以后,瑞士也就越来越兴旺了。而安德马特又是瑞士东南西北的必经之路,在19世纪时一度非常繁盛,女王、贵族,来往圣莫里茨之间,都会在这里歇脚,豪华大酒店此起彼伏,使这里成为一个著名Spa度假小镇。
然而到了1881年(这个年份也让我浮想了一番,是啊,瑞士国家相对不老,但火车的历史却相当老),铁路隧道建成,火车从安德马特下面的隧道穿过,旅人不必在这里歇脚,它也就走向了衰落,后来成为瑞士军队的一个驻地,现在在酒店旁边还有一个瑞士军队的训练营,一对对的大兵进进出出让你琢磨是否要在这里买个“瑞士军刀”。
虽然安德玛特兴盛不再,但是像阿尔卑斯的所有小镇一样,到了冬天,总有滑雪者回来度假。而为了发展本地经济,某公司请来一位埃及大亨做咨询,结果,大亨坐着直升机巡视了一遍山谷,喜欢上了,说,我可以把这里买下。
于是,就有了Chedi Andermatt酒店……它只是大亨“一盘很大的棋”中的一步而已,这里会出现更多高级度假村、别墅、公寓可租可售,会让它重新回到世界知名度假地版图,冬日可滑雪,夏季可登山,酒店本身就是艺术品。当然,发展计划经过了当地人投票表决通过(不过好像小镇的总人口也就一千多人)。大亨带来更多大亨,先来一所这样顶级设计的高级酒店,也就自然而然了。
瑞士至今还是以白人游客为主,在安德马特这个小镇,瑞士、德国、欧美游客居多。但,这里大部分地区已经被一个埃及大亨收购了,而Chedi Andermatt酒店又是隶属于新加坡GHM旗下的亚洲酒店,这是它在欧洲建的第一家,在酒店的设计风格中,带有很浓的亚洲风情,同时也希望将亚洲酒店的一流服务带到欧洲。在全球化的今天,走到哪里,都有文明的互相渗透,你不用担心天涯海角完全陌生,也不用担心你是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如何保留本地风味,又不闭关自守持友好开放心态,成为每一个人面对的问题。
这里不仅有埃及大亨,还有西藏瑜伽。去年在林芝,就听说林芝的风景像瑞士。或许同为高山地带,在国外的西藏人喜欢在瑞士居住,所以瑞士有不少与藏族人相关联的东西。据说离安德马特开车两个小时左右,就有一个藏传禅坐中心。而在酒店里,则可以参加藏传禅坐瑜伽课程,可惜我的时间没凑上,否则肯定会体验一番。酒店的Spa则有泰式、巴厘岛、阿尔卑斯几种不同的按摩疗程可选,餐厅有奶酪房,专门收集当地奶酪,也有亚洲厨房,晚餐中会吃到印度风味配料的鱼,也可以选最本地的牛肉。这种“在欧洲遭遇亚洲”的混搭,在这个几乎像是与世隔绝的山谷小镇里,因为出乎意外的经验反而增添了趣味。
步出酒店,感受着这个还没有被任何大牌侵入的小镇所保持的宁静感以及旧日风味。在任何小店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跟店主聊上几句。我买了几件传统童装做礼物的那个店里,店主老太太就跟我聊了半天,说我像“她认识的一个韩国朋友”。估计,她见过的亚洲人也能数的过来吧!
这里或许是我们这些伪避世者们理想的度假选择:你的世界离你很远,你看到了异国情调,但当你需要的时候,你熟悉的舒适都在身旁。
要离开安德玛特到日内瓦的时候,研究时刻表突然才发现,安德马特是圣莫里茨到泽马特峰的“冰川快车Glacier Express”中间的一站,我去日内瓦正好可以在这里搭一段著名的景观列车。而火车站就在酒店旁,酒店的礼宾司先生送我去站台,一路闲聊起来,他说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但他更喜欢这里。佛罗伦萨夏天太热,冬天阴冷,这里的山区气候夏天干爽凉快,冬天可以滑雪,对他来说很理想。想到我们对“托斯卡纳艳阳下”的向往,的的确确是“生活在别处”的感受。
上了火车,才知道这著名的冰川快车多火,顿时日本面孔、印度面孔、韩国面孔全在眼前出现了,到酒吧喝饮料则是各种美国口音。多数人都是从圣莫里茨坐到泽马特峰,我倒是对这列火车的沿线小站产生了兴趣,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下车逗留。在满目美景之间,转眼就从那奇幻的“中土世界”回到日内瓦湖畔。瑞士,这个原本不在我旅行目的地名列前茅的国家,颇让我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欲望。那本《瑞士:一个阿尔卑斯通道如何变成一个国家》,我一定要找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