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经济大发展时期,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如何能使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社会,与市场进行无缝接轨,既满足了国家需要、企业需要,又节约经济,提高效率。这就需要一部分专家、技师及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入高职学院教育教学中,为学院育人助一臂之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建设;研究
国家进入改革发展的深水区,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进一步调整,这就需要各行各业深化改革,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涵建设。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机构,肩负着伟大的重任。如何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等专家、技师及能工巧匠共同努力,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近年来,教育部针对国家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各地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制度,新进专业教师应具有一定年限的行业企业实践经历。2012年,教育部出臺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5月),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另外,2015年印发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近期还将出台《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能力建设的意见》。从这些文件中,我们看到国家要发展,经济要转型,深层次就是要对职业教育要转变观念,使职业教育与社会行业无缝对接,这就必须改变职业教育教学原有模式,使职业院校教师与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等专家、技师及能工巧匠互动起来,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发展需要兼职教师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失衡,专任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较强,实践教学还需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指导,为了在结构上和实践教学中均衡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出台了相关文件,提出“聘请的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技术资格的人员比例要达到30%”,规范高职院校的专兼职教师比例,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与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高职毕业生与社会、行业需要之间的对接。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特点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从企业聘请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为学院发展进行实践教学指导。目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第一,双重性。高职教育的兼职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高职院校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师,又是具有专业技能、有相当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等一线专家、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第二,去向单一性。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去向是从校外向校内单一方向流动,即从社会各行各业向各高职院校流动。第三,互动性。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聘请是在产教结合的背景下实现的。聘请兼职教师的目的主要为了强化职业技能,使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只有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兼职教师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如期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指导任务,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高等职业实践教育需要兼职教师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必须需要来自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行业内的高级专业人士来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以改善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需要之间的差距,加强实践课教学,更好的实现职业育人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只有坚持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相结合,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目标。那么,只要在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中聘请具有专业技术的名师、高级技工人员及能工巧匠,参与到教育实践中来,才能实现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教学质量目标。
(三)高等职业教育对兼职教师队伍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承担将设计、规划等化为现实產品或其它具体作用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由此,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职学生毕业后要想实现与对口行业无缝对接,就必须聘请来自一线的专家、高级技师及能工巧匠为其指导,共同实现教学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要求各要素的构成比例及组合关系合理。譬如,兼职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职院校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应达到15%以上,优秀等级须到35%以上。其主要目的是使高职院校能有一支学历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队伍,有力的保障我国高职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兼职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师群体素质的标准之一,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应是专业带头人,占少数;讲师、实验师是教学骨干,这部分应占教师队伍的大多数;助教、助理实验师应占教师队伍的相当多数。 兼职教师的年龄结构预示着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的活力和潜力,體现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兼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呈现出的年龄结构是22岁到30岁的在校研究生和离退休教师居多,中青年教师较少。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年龄结构,老、中、青教师构成比例合理才有利于教育出好人才,才能多出好成果。
二、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发展现状
在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充入既满足了地方财政经济的需要,也满足了学院教师数量欠缺和技能经验的不足,为地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并均衡了教师队伍的结构。兼职教师队伍加入高职院校,为地方高职教育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需要来自行业、企业的高级技师、专家和能工巧匠介入学校实践教学,同时,也需要行业、企业提供给给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机会。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归属感欠缺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聘有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弥补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空白,合理的构建了学院教师队伍的结构,为学院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学院为兼职教师所付工资及所给的地位远远不能满足兼职教师们所期许的,另外,兼职教师是在学院教学量富余时,才有所为。因此,兼职教师不具有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安全感。
(二)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时间与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来自行业、企业或其他高校的教师较多,一般单位来自企业的技师、专家或外单位教师都是先满足本单位的工作,在工作之余才会考虑在外兼职,如果本单位临时有事,那兼职单位的工作时间就难以保障。另外,在教学质量方面,兼职教师缺乏考评机制,高校一般认为兼职教师不在考评范围之内,不是考评重点,往往容易漏掉,因此,教学质量难以考评,难以控制。
(三)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整体来看,结构不合理。来自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缺乏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对教材理论知识理解不够。第二,从兼职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看,许多高职院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中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第三,从兼职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看,青年、中年、老年教师梯队分布比例严重失衡,聘任的兼职教师中年龄普遍偏大或是在研学生。第四,从兼职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看,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中85%以上却是中级及以下技术职称或资格人员,初、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布极不合理,正高级职称的非常少,中级和初级职称的过多,高级职称的比例太小。
三、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尽管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存在种种问题,但能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弥补了在编教师队伍的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管理创新,根据兼职教师专业、职业特点,有效构建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制度。
(一)制定合理的兼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我国教育法第三十四条指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国家把实行教师资格作为规范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那么,兼职教师也是高职院校教师一员,因此,应当明确法律规定,通过正规渠道获得教师资格。另外来自企业的技师、专家也应当进行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原理和方法的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让来自企业的技术、管理、服务等专家能手获得教育教学知识与方法,在课堂上发挥出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构建并完善“双师型”高职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二)建立学院兼职教师资源库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院专业发展和课程设置,结合学院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制订合理的兼职教师聘用计划;制定合理的聘任条件,规范兼职教师选拔机制,加强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为学院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资源信息库。
(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有了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后上岗,为兼职教师制定出量化考核表,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将兼职教师每学期的教学纳入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之中,教务处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兼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找出原因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每学期末,院系及教务处对照兼职教师量化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报酬与奖励。
在国家经济发展变革时期,高职院校肩負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与使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深化内涵建设。在这一时期,来自企业的高级技师、专家等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能够走进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才能共同完成这一重大使命,并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刘红委.高职院校外聘师资现状与优化管理[J].管理,2007(8):67-69.
[2]张家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王丽.我国高职院校高职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8.
作者简介:任武娟(1977—),女,陕西西安,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文系陕西省职教育学会课题:SZJY-1627“探索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建设;研究
国家进入改革发展的深水区,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进一步调整,这就需要各行各业深化改革,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涵建设。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机构,肩负着伟大的重任。如何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等专家、技师及能工巧匠共同努力,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近年来,教育部针对国家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各地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制度,新进专业教师应具有一定年限的行业企业实践经历。2012年,教育部出臺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5月),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另外,2015年印发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近期还将出台《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能力建设的意见》。从这些文件中,我们看到国家要发展,经济要转型,深层次就是要对职业教育要转变观念,使职业教育与社会行业无缝对接,这就必须改变职业教育教学原有模式,使职业院校教师与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等专家、技师及能工巧匠互动起来,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发展需要兼职教师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失衡,专任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较强,实践教学还需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指导,为了在结构上和实践教学中均衡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出台了相关文件,提出“聘请的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技术资格的人员比例要达到30%”,规范高职院校的专兼职教师比例,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与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高职毕业生与社会、行业需要之间的对接。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特点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从企业聘请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为学院发展进行实践教学指导。目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第一,双重性。高职教育的兼职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高职院校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师,又是具有专业技能、有相当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等一线专家、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第二,去向单一性。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去向是从校外向校内单一方向流动,即从社会各行各业向各高职院校流动。第三,互动性。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聘请是在产教结合的背景下实现的。聘请兼职教师的目的主要为了强化职业技能,使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只有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兼职教师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如期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指导任务,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高等职业实践教育需要兼职教师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必须需要来自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行业内的高级专业人士来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以改善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需要之间的差距,加强实践课教学,更好的实现职业育人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只有坚持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相结合,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目标。那么,只要在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中聘请具有专业技术的名师、高级技工人员及能工巧匠,参与到教育实践中来,才能实现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教学质量目标。
(三)高等职业教育对兼职教师队伍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承担将设计、规划等化为现实產品或其它具体作用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由此,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职学生毕业后要想实现与对口行业无缝对接,就必须聘请来自一线的专家、高级技师及能工巧匠为其指导,共同实现教学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要求各要素的构成比例及组合关系合理。譬如,兼职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职院校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应达到15%以上,优秀等级须到35%以上。其主要目的是使高职院校能有一支学历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队伍,有力的保障我国高职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兼职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师群体素质的标准之一,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应是专业带头人,占少数;讲师、实验师是教学骨干,这部分应占教师队伍的大多数;助教、助理实验师应占教师队伍的相当多数。 兼职教师的年龄结构预示着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的活力和潜力,體现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兼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呈现出的年龄结构是22岁到30岁的在校研究生和离退休教师居多,中青年教师较少。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年龄结构,老、中、青教师构成比例合理才有利于教育出好人才,才能多出好成果。
二、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发展现状
在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充入既满足了地方财政经济的需要,也满足了学院教师数量欠缺和技能经验的不足,为地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并均衡了教师队伍的结构。兼职教师队伍加入高职院校,为地方高职教育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需要来自行业、企业的高级技师、专家和能工巧匠介入学校实践教学,同时,也需要行业、企业提供给给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机会。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归属感欠缺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聘有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弥补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空白,合理的构建了学院教师队伍的结构,为学院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学院为兼职教师所付工资及所给的地位远远不能满足兼职教师们所期许的,另外,兼职教师是在学院教学量富余时,才有所为。因此,兼职教师不具有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安全感。
(二)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时间与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来自行业、企业或其他高校的教师较多,一般单位来自企业的技师、专家或外单位教师都是先满足本单位的工作,在工作之余才会考虑在外兼职,如果本单位临时有事,那兼职单位的工作时间就难以保障。另外,在教学质量方面,兼职教师缺乏考评机制,高校一般认为兼职教师不在考评范围之内,不是考评重点,往往容易漏掉,因此,教学质量难以考评,难以控制。
(三)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整体来看,结构不合理。来自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缺乏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对教材理论知识理解不够。第二,从兼职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看,许多高职院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中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第三,从兼职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看,青年、中年、老年教师梯队分布比例严重失衡,聘任的兼职教师中年龄普遍偏大或是在研学生。第四,从兼职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看,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中85%以上却是中级及以下技术职称或资格人员,初、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布极不合理,正高级职称的非常少,中级和初级职称的过多,高级职称的比例太小。
三、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尽管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存在种种问题,但能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弥补了在编教师队伍的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管理创新,根据兼职教师专业、职业特点,有效构建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制度。
(一)制定合理的兼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我国教育法第三十四条指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国家把实行教师资格作为规范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那么,兼职教师也是高职院校教师一员,因此,应当明确法律规定,通过正规渠道获得教师资格。另外来自企业的技师、专家也应当进行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原理和方法的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让来自企业的技术、管理、服务等专家能手获得教育教学知识与方法,在课堂上发挥出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构建并完善“双师型”高职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二)建立学院兼职教师资源库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院专业发展和课程设置,结合学院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制订合理的兼职教师聘用计划;制定合理的聘任条件,规范兼职教师选拔机制,加强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为学院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资源信息库。
(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有了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后上岗,为兼职教师制定出量化考核表,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将兼职教师每学期的教学纳入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之中,教务处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兼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找出原因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每学期末,院系及教务处对照兼职教师量化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报酬与奖励。
在国家经济发展变革时期,高职院校肩負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与使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深化内涵建设。在这一时期,来自企业的高级技师、专家等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能够走进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才能共同完成这一重大使命,并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刘红委.高职院校外聘师资现状与优化管理[J].管理,2007(8):67-69.
[2]张家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王丽.我国高职院校高职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8.
作者简介:任武娟(1977—),女,陕西西安,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文系陕西省职教育学会课题:SZJY-1627“探索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