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背景下初中化学知识点教学探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课程整合的视角来探究初中化学知识点的融合教学,提倡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衔接,以突出化学思维激发,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知识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61-1
  化学课是初中学生“迟来的一门课”,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与学习乐趣?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借鉴课程整合理念来拓宽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将化学的各个知识点融入其中,这种整合看似简单的现象,却是洞察化学奥妙的有效载体,对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一、联系生活突出对学生化学意识的激发
  学习化学,并非单纯地讲解知识点,还要从化学课程中挖掘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了解化学,认识化学,增进学生对学习化学的乐趣。初中阶段化学教学,教师要注重趣味性、生活性入手,夯實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教师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整合知识点,开启奇妙的化学之旅。化学在刚开始学的时候,教师要展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教师可以提问:学习化学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生活中的那些现象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铁锅与铝锅在炒菜时,哪种锅的菜品味道更好?为什么吸烟对身体有害?空气中有哪些主要气体?我们平时喝的可乐饮料,为什么刚打开瓶盖会冒出很多小泡泡?……事实上,每天的生活里,都有化学反应在发生。我们学习化学这门课程,还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化解生活中的难题。比如卫生间的污垢如何清理?皮肤被蚊虫叮咬后如何处理?等等。所以说,只要大家跟我一起学习化学,一同来了解化学现象,就会明白很多生活道理。由此,教师将化学学科的学习趣味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拉近了学生对化学的心理距离,从而营造了乐学的环境。
  二、从化学与其他学科整合上来渗透知识点
  学习化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来拓宽化学知识的渗透范围,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物理是初中的重要课程,也是衔接化学知识的有效载体。相比而言,物理课程开设要早于化学,我们可以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物理知识,来渗透化学知识。物理与化学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知识点的衔接也很广泛。如在学习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时,对于氧气的导入,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了解的物理现象来展开。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铁质的材料、器具,这些铁制品,时间长了会生锈,对于生锈的原因,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之间发生了反应。由此,氧气本身具有活泼的性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由此来导入本节的教学内容,学生会加深对氧气特性的了解,也为后续课程教学注入了学习动力。此外,学习化学知识,还可以与文学课程相衔接。平时,我们在化学课堂,很少关注文学课程的融入,忽视文学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整合。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我们可以先引入文学中一个趣味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将花朵的艳丽,与化学中的酸与碱的反应进行融合,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知识间的互动渗透,也让学生拓展了知识面。还有,在学科知识整合背景下,对于初中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将之再融入到化学课堂。如我们在讲解“燃烧与灭火”时,对于小时候学过的神舟飞船知识可以进行联系,也可以导入课件,通过多媒体来展现神舟飞船上天的情景,来引出本节的燃烧知识与灭火方法,从而让化学学习变得更轻松。
  三、从问题中来渗透化学与实验知识
  化学知识的学习,在初中阶段,主要表现为对相关概念、知识点的学习,但对于化学反应及化学现象,怎样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问题是学习的动力,通过问题导入来突出化学知识点的整合,也有助于提升化学学习效果。化学实验作为学科探究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化学意识,增进学生化学观察力、实验分析力的基础。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现化学实验过程,来挖掘问题,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优化操作方法,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边演示、边观察、边分析、边验证的方式,来渗透“问题”,由“问题”来串联知识点,增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养成。如在学习红磷燃烧的实验中,教师可通过示范,让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的过程,并结合燃烧现象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化学思维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从化学现象中,还可通过外显化的方式来突出内隐式思考,借助于直观化的实验来学习抽象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技能协同发展的育人目标。
  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初中是学习化学的最佳阶段。教师应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将化学知识与物理、语文、科学实验等相融合,来构建趣味化学习化学的情境;充分发挥知识间的整合优势,来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观察、分析、思考中来完成化学探究,来掌握化学知识点的关联,并做到学以致用。总之,化学教师要不断拓宽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范围,加强学科研讨和交流,打造灵活多样的化学课堂,从化学知识、化学原理中来渗透整合意识,促进学生化学成绩获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毕维翠.根据知识建构原理,探索化学整合课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1).
  [2]张红霞.农村初中化学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29).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就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其综合表现之一即要求学生学会学习。生成教学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它强调教学的过程性,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实践生成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生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37-1  学期初,在一次市教研活
摘 要:数学实验是指为探索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概念或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基于特定的物质条件,通过具体化的操作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研究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笔者从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交流实验发现,提升学生思考等方面,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摘 要: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素养,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新课程不断深入革新的今天,小学时期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接受能力最快的阶段。文章从英语的学科特点出发,探究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
摘要:历史探究式学习主要指任课老师按照所要教学的内容指导学生采取历史学家式的历史探究方法了解、收集、学习、运用相关历史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提问、找寻答案的方式进行历史知识学习的一种新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对初中历史教材中隐性知识的挖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隐性知识;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
摘要:高效生物课堂是在思考、探究、打磨中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教给学生严密、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思维习惯,都是提高生物课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0-
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化,高中物理在设计家庭作业的时候高中物理教学中设计的重要性在不断的加深,高中物理的作业在设计上是优秀的既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并且可以使学生探索物理的精神被激发。新课程的标准下,学习模式的合作性与自主性深受全体老师与学生们认可。  关键词:高中物理;作业设计;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0-09
摘要:学习文言文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虽然有时代的隔阂、语言的隔阂,学起来较为困难,但只要在教学中把“文”和“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文以载道,言以足志,文言合一,文言文的精髓与价值便会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文言字词句;文言合一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9-073-
摘 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思想品质和行为能力初步成型的阶段,而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语文学习不仅能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能塑造学生的心灵。因此,将传统的德育合理、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介绍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爱的渗透;情感教育;人文关怀;爱的教育;基本的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意识深入人心,现代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转型,小学教学管理渗透人本思想,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优秀品格,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响应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素质教育。本文基于小学教学管理人本思想渗透的意义及具体对策展开论述,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人本思想;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0-013
摘要:本文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鸟类》的教学为例,论述了利用生活元素创设课堂教学主线的做法,并对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生活;教学主线;鸟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61-2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探究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特征,因此,探究方向就是这节课的教学主线,即鸟类的外形特征、运动特征、消化特征、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