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名山,上海市政协特聘委员,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大学毕业至今45年来一直在研究咨询阵地上工作。先后做过军委、兵种高层领导的装备现代化参谋,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组织领导过20项国际级、国家级、市级重大研究课题。出版的著作有《上海对外开发战略和政策》、《日元升值对策》、《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等近10本。现任上海经济技术社会发展咨询联合事务所董事长、上海时代经济发展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
7月7日下午两点,记者如约来到位于徐汇区闹中取静的上海经济技术社会发展咨询联合事务所办公室,潘名山的秘书为我们开门。潘教授已经等候在办公室了。
采访很顺利地展开了。
历经坎坷,致力于研究事业
潘教授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人。为了配合我的采访,潘教授在前几天准备了一份材料,然后依据这份材料有条不紊又全面地回答我的提问。潘教授的大半辈子时间都是在做研究工作。原本志愿要在部队工作一辈子,为国防装备现代化做一颗螺丝钉,但是文化大革命受迫害复员到上海当了工人,平反以后,潘教授自学自然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先后在上海市国防办公室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如今年逾七句的潘教授没有因为退休就在家享清福,而是一天都没有间歇地从事着研究咨询工作。潘教授告诉记者:“我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大家的事情,需要全体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社会主义建设在世界上无先例,更需要我们研究工作者去关注,去研究,尽毕生精力为之献计献策。”
目前,作为上海市政协特聘委员的潘教授,几乎每年都主动参加市政协的有关课题,少则一年参加一到两个课题研究.多则五六个,这一参加就是25年啊!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署,潘教授总是排除困难准时参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用潘教授自己的话说:“市政协的民主氛围、畅所欲言以及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点正和我的研究特点相吻合,那就是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讲真话、敢讲话、做实事。”
据不完全统计,潘教授迄今参加的市政协研究课题达30多个,给市政协及其经济委员会留下了深刻印象。
4年前的研究课题
当记者请潘教授举两个参与的研究课题的例子时.潘教授的叙述就像涓涓溪水,波澜不惊却是那样意味深长。2002年7月的时候,潘教授参与了《长三角上海经济联动发展研究课题》,在这个研究课题中,潘教授指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着重要意义,探索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的新路子,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地区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课题。上海主动与长三角兄弟城市联合,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是推动长三角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潘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前店后厂”理论,具体阐述了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的联动一定要有抓手。潘教授指出,由于上海的商务成本相对较高,各国大型企业以及国内的著名公司都采取将总部和营销部门设立在上海,而生产工厂则分布在土地成本和商务成本相对较低的上海周边城市,尤其是长三角区域。这就和中国香港的经济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香港目前也是这样操作的,国际上一线品牌或者大型企业总部设在香港,相关的营销总部等也设在香港,而具体生产部门则置在内地商务成本较低的城市。2003年春天潘教授的《上海“前店后厂”是长三角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文被《联合时报》全文刊登。
近4年的时间过去了,实践证明,潘教授的观点是正确的,目前众多的国际大型企业机构总部均落户在上海,而他们的工厂则分布在交通便捷,商务成本合理的上海周边城市和长三角地区,这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趋势。
组合港才是重拳头
今年,潘教授参与了《上海洋山深水港组合港的研究课题》。在研讨会上,他指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港口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发展,因为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港口功能都未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发展方向定位不清晰。作为老大哥的上海市要积极主动组合各个港口,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一个组合港,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合理分工,使之团结起来共同发展才会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力。潘教授的提议得到了上海市政府杨雄副市长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由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牵头,开始协调各个港口的功能互补,并以上海为龙头,优化配置长三角地区的港口资源。2004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达到1455万标箱,排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之后,挺进了世界前三位。2005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800万标箱,虽然还是世界第三,但是已经缩小了和中国香港、新加坡的距离。2006年,加上洋山港一期港区300万标箱增量,整个上海港也许有望和中国香港、新加坡并驾齐驱。而宁波、舟山两港目前的年吞吐量已经在3亿吨左右,特别是宁波港,在国内已是第二大港,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而舟山港则是我国著名的深水海港,有着很多深水航道资源,具备开发国际大港的自然条件。两者合并后,挑战世界大港是很有希望的,长三角也许可能会出现两个世界级大港。但是,拿日本来说,它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按道理,其发展港口极具优势,但是直到今天日本仍没有出现一个世界级国际大港,这是什么原因?日本各个城市都有发展海港的条件,于是大家各不相让地发展着:东京有海港,大阪有海港,横滨有海港……结果整个国家的港口发展没有规模效益、集约效益,谁也没有发展好、谁也没有做大。
我们现在面临的同样是这个问题,无论是上海洋山港还是浙江宁波、舟山港,如果不能在体制上进行重塑,不能在航运政策、经营机制、服务理念和竞争手段上突破发展“瓶颈”,都会面临丧失机遇的可能。上海单靠洋山港是无法独立完成“大物流”运作的,洋山深水港受自然条件限制,一年中经历大风大雨气候的时间通常长达1个月左右、实际作业天数为270天,并且不可作业天数都集中在8月至9月冬季服装及辅料等外贸出口旺季。只有整合宁波舟山港的资源,才能实现“国际货运中心”的理想。所以长三角要充分发挥区域内大小各港的功能,利用各自优势形成“组合港”并相互依托,以此实现资源最大优化配置、创造最大效益。而长三角地区的港口联动发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破除行政区划观念的束缚,树立“支持其他省市的发展就是促进自己发展”的新理念,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内开展合作,才能更好地体现长三角港口群的综合优势。
“我主张从经济社会实践第一线选择研究命题,根据党的方针政策研究问题,提出建议。”正是这样的思想促使潘教授至今研究不止,笔耕不辍。在潘教授从事研究工组的45年中,先后参与过30多本书的著作,并且在国内外发表文章400余篇。
潘教授除了在政协会议上献计献策外,还时时关注上海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看到上海加大力度打造世界级的港口——洋山深水港后,意识到只有联合兄弟城市港口,建立组合港,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于是,潘教授特地写信给杨雄副市长,请求政府专门研究洋山深水港的组合港问题、货运问题,得到了市政府高度重视。目前,洋山深水港的组合港问题已经被提到市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且为此还成立了协调长三角港口群发展的唯一政府机构——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他殷切希望这个机构密切与交通部沟通,成为一个有职有权的职能机构,而不仅仅是一个协调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