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曲家杜鸣心来了,指挥家张艺来了,演奏家梁大南来了……11月24日晚的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名家荟萃,座无虚席,业内瞩目的“阿含”现代作品音乐会在此上演。杜鸣心、秦文琛、叶小纲、郝维亚、邹航乃至更年轻的“80后”李劭晟等老中青三代作曲家及中央院众多知名教授齐聚一堂。
七成80后新作
“阿含”现代作品音乐会为“北京现代音乐节”211室内乐精品推广工程系列音乐会,当晚共上演了9部现代作品,其中6部出自80后新生代之手。
音乐会由梁文曦的《月下璞石》开场,这首为筝、黑管、大提琴而作的现代作品以《渔舟唱晚》为素材,进一步延伸创作。为黑管、小提琴、大提琴、钢琴而作的《阿含》,为小提琴、钢琴而作的《远方》,为钢琴、大提琴、黑管而作的《敲月银匠》三部作品相继亮相。作为本场音乐会的艺术总监,叶小纲于2008年委约创作的《三重奏》(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而作)上半场最后出场,演奏家林朝阳、朱亦兵、由熹一演奏。
下半场首先亮相的是中央院学生代博的《暴雨将至》(颤音琴、手风琴、小提琴三重奏),患有弱视的代博曲终后在同学的搀扶下,上台与演奏者一一握手致谢,观众掌声持久而热烈。毕健博为小提琴与单簧管创作的《大手廝和小球廝》完全颠覆了小提琴的音程关系,但听起来却妙趣横生,台下的各位名师名家也纷纷点头表示欣赏。当晚压轴出场的是叶小纲创作于1987年的《三迭》(为古筝和长笛而作),叶小纲笑称这部作品的年龄应该大于现场许多观众。而作为大轴亮相的是作曲家邹航应北京现代音乐节委约创作的室內乐作品《醉舞金刚》,由北京新乐团12位演奏家联袂完成。
众名师捧场打气
这场音乐会与其说是新生代的作品展示,不如看成是这些年轻人对前代人铺就的基业再创新的一种探试。
指挥家张艺表示,这场音乐会涵盖5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的作品,可以看出中国当代音乐阶梯式的发展,作品表达不同年代的声音,体现出了传承。
老前辈杜鸣心认为年轻人的新作品非常有新意,从某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不同乐器间的对话。在他看来。年轻人写现代作品的这种追求应该给予鼓励和承认,但同时不应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应该多学习民族民间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听起来会更亲切,更容易引起共鸣。
这台音乐会的操办人、北京现代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叶小纲介绍,无论是北京现代音乐节还是211室内乐精品推广工程,都格外看重学生的创造力,《阿含》就是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委约作品。接下来陆续还会有很多新作品呈现,这类音乐会将会不定期举行。同时,叶小纲告诫学生,作品要注重中国特色、个人气质,表现手法可以更丰富,但作品要张弛有度、动静结合。在指向未来的延长线上,民族性是一条不可偏离的主脉。
推广形式赢口碑
邹航建议新生代的胆子可以再大点,做一些更实验的东西。但实验并不意味着一味追求无调性,而是音乐新的思维与创作手法。新作《明月天涯》刚在纽约首演的李劭晟当晚带来作品《远方》,这位出生于1988年的年轻人告诉记者,经过演奏者的二度创作,让他对作品、对音乐都有了更新的探索。当晚现场除了音乐学院的老师、学生,还出现了举着电子字牌的粉丝团。原来他们是来追星的,这个“星”就是中央院的青年单簧管教师王弢。王弢当晚担当了四部作品的演奏,在他看来,作为演奏者,要接触现代作品,否则会有缺憾。
当晚演出的新作品都将全部收录在王弢的单簧管专辑以及中央院青年小提琴教师张精冶的专辑中,这也是211室内乐精品推广工程首次以演奏家专辑推广现代音乐。
七成80后新作
“阿含”现代作品音乐会为“北京现代音乐节”211室内乐精品推广工程系列音乐会,当晚共上演了9部现代作品,其中6部出自80后新生代之手。
音乐会由梁文曦的《月下璞石》开场,这首为筝、黑管、大提琴而作的现代作品以《渔舟唱晚》为素材,进一步延伸创作。为黑管、小提琴、大提琴、钢琴而作的《阿含》,为小提琴、钢琴而作的《远方》,为钢琴、大提琴、黑管而作的《敲月银匠》三部作品相继亮相。作为本场音乐会的艺术总监,叶小纲于2008年委约创作的《三重奏》(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而作)上半场最后出场,演奏家林朝阳、朱亦兵、由熹一演奏。
下半场首先亮相的是中央院学生代博的《暴雨将至》(颤音琴、手风琴、小提琴三重奏),患有弱视的代博曲终后在同学的搀扶下,上台与演奏者一一握手致谢,观众掌声持久而热烈。毕健博为小提琴与单簧管创作的《大手廝和小球廝》完全颠覆了小提琴的音程关系,但听起来却妙趣横生,台下的各位名师名家也纷纷点头表示欣赏。当晚压轴出场的是叶小纲创作于1987年的《三迭》(为古筝和长笛而作),叶小纲笑称这部作品的年龄应该大于现场许多观众。而作为大轴亮相的是作曲家邹航应北京现代音乐节委约创作的室內乐作品《醉舞金刚》,由北京新乐团12位演奏家联袂完成。
众名师捧场打气
这场音乐会与其说是新生代的作品展示,不如看成是这些年轻人对前代人铺就的基业再创新的一种探试。
指挥家张艺表示,这场音乐会涵盖5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的作品,可以看出中国当代音乐阶梯式的发展,作品表达不同年代的声音,体现出了传承。
老前辈杜鸣心认为年轻人的新作品非常有新意,从某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不同乐器间的对话。在他看来。年轻人写现代作品的这种追求应该给予鼓励和承认,但同时不应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应该多学习民族民间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听起来会更亲切,更容易引起共鸣。
这台音乐会的操办人、北京现代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叶小纲介绍,无论是北京现代音乐节还是211室内乐精品推广工程,都格外看重学生的创造力,《阿含》就是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委约作品。接下来陆续还会有很多新作品呈现,这类音乐会将会不定期举行。同时,叶小纲告诫学生,作品要注重中国特色、个人气质,表现手法可以更丰富,但作品要张弛有度、动静结合。在指向未来的延长线上,民族性是一条不可偏离的主脉。
推广形式赢口碑
邹航建议新生代的胆子可以再大点,做一些更实验的东西。但实验并不意味着一味追求无调性,而是音乐新的思维与创作手法。新作《明月天涯》刚在纽约首演的李劭晟当晚带来作品《远方》,这位出生于1988年的年轻人告诉记者,经过演奏者的二度创作,让他对作品、对音乐都有了更新的探索。当晚现场除了音乐学院的老师、学生,还出现了举着电子字牌的粉丝团。原来他们是来追星的,这个“星”就是中央院的青年单簧管教师王弢。王弢当晚担当了四部作品的演奏,在他看来,作为演奏者,要接触现代作品,否则会有缺憾。
当晚演出的新作品都将全部收录在王弢的单簧管专辑以及中央院青年小提琴教师张精冶的专辑中,这也是211室内乐精品推广工程首次以演奏家专辑推广现代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