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尝试性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尝试教学模式在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有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笔者以自身实践为例,探讨一下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尝试性 教学 高中 物理教学
20世纪80年代,尝试教学模式诞生,尝试教学模式是一种尝试活动,其将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联系起来,实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基于尝试教学模式的运用,越多越多的学生转变了以前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了兴趣和动力。
一、概述
尝试教学以科学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坚实的基础,将教学过程的本质转换为实践和认识相统一的过程。尝试教学模式实际是从尝试练习到寻求帮助,最终解决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尝试性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尝试性教学将学生的接受知识和能力培养作为最终教学目标,从教师、学生的角色扮演,到课堂操作步骤,乃至课堂中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尝试性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再看书,再寻求答案,或教师指导,学生再练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包括:尝试准备、尝试问题、尝试指导、尝试练习、尝试评价和再次尝试六个方面[1]。上述六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尝试准备是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思考需解决的问题,并选择相关器材,引导学生获取相关知识,为下来的尝试问题做铺垫。尝试问题阶段,学生要有明确的任务。尝试指导注重师生沟通,教师在学生尝试解题的时候或从学生表情中得到反馈信息,对确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单独辅导,对接近答案但没有获得答案的学生提醒其下一步应该做的事情。尝试练习是最主要的环节,经过前面的几个阶段,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教师要注意倾听一些错误的结论或想法,在下一阶段中给予归纳。在尝试评价阶段,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倾听,针对重难点进行总结,同时归纳系统方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再次尝试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和同学的讨论及教师的总结不一定能让学生有自我能力的提升,但此时,教师如果给出类似题目,学生可以将刚总结的方法运用其中,学生就可以顺利解题,同时,学生的兴趣也随之提升,从而学习进入良性循环过程。
二、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物理是一门寻求事物变化的自然科学,其主要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及运动形式,是当前科学课技术进步发展的支柱[2]。物理是由人们采集观察、实验的数据,将认识从感性直接上升为理性,将事物本质系统、全面呈现在人们面前。在物理学科中,物理概念是基础,物理定理是主干,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则是两大支柱[3]。高中物理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加深了研究,对初中所学习的声光电等现象进行更详细、更深入的再一次循环,因此,在原有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尝试性学习获得新知识。
三、高中物理教学尝试教学模式的应用
针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可以从概念课、实验课和复习课入手开展针对性的尝试性课堂教学。以“电动势”为尝试教学案例,讲述高中物理教学尝试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尝试准备阶段,教师发放讲学稿,并根据讲学稿的内容,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实验现象抱有极大的兴趣,这为后面的课堂做了铺垫。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让学生问尝试问题,比如,电源外部电场方向如何?内部呢?等等,通过尝试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从而引导学生走向课堂的主要内容。在尝试指导和尝试练习阶段,教师放手让学生们讨论思考,待学生对尝试问题有了清晰的答案后,老师可以布置一定量的尝试练习题,通过学生做尝试练习,教师可以给予穿插式的尝试指导,从而解决本堂课的难点和重点。在尝试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有初步收获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最后,再次尝试阶段中,教师提出类似问题,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将新问题与刚学过的知识结合,便能顺利解决。这样的再次尝试,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充满乐趣和挑战,学生在再次尝试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克服难题带来的快乐。
四、结语
尝试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尝试和成功的机会,这种立足于学生、以自学和联系为主、让学生尝试练习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动力,不但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对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金福,金明月.“六步环节、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研究[J].新课程.2010,3(2):4-5
[2]高中物理复习课的尝试教学模式研究[J].物理教师.2012,4(4):45
[3]潘新民.反思“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J].教育学报.2009,4(2):51-52
【关键词】尝试性 教学 高中 物理教学
20世纪80年代,尝试教学模式诞生,尝试教学模式是一种尝试活动,其将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联系起来,实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基于尝试教学模式的运用,越多越多的学生转变了以前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了兴趣和动力。
一、概述
尝试教学以科学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坚实的基础,将教学过程的本质转换为实践和认识相统一的过程。尝试教学模式实际是从尝试练习到寻求帮助,最终解决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尝试性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尝试性教学将学生的接受知识和能力培养作为最终教学目标,从教师、学生的角色扮演,到课堂操作步骤,乃至课堂中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尝试性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再看书,再寻求答案,或教师指导,学生再练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包括:尝试准备、尝试问题、尝试指导、尝试练习、尝试评价和再次尝试六个方面[1]。上述六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尝试准备是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思考需解决的问题,并选择相关器材,引导学生获取相关知识,为下来的尝试问题做铺垫。尝试问题阶段,学生要有明确的任务。尝试指导注重师生沟通,教师在学生尝试解题的时候或从学生表情中得到反馈信息,对确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单独辅导,对接近答案但没有获得答案的学生提醒其下一步应该做的事情。尝试练习是最主要的环节,经过前面的几个阶段,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教师要注意倾听一些错误的结论或想法,在下一阶段中给予归纳。在尝试评价阶段,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倾听,针对重难点进行总结,同时归纳系统方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再次尝试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和同学的讨论及教师的总结不一定能让学生有自我能力的提升,但此时,教师如果给出类似题目,学生可以将刚总结的方法运用其中,学生就可以顺利解题,同时,学生的兴趣也随之提升,从而学习进入良性循环过程。
二、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物理是一门寻求事物变化的自然科学,其主要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及运动形式,是当前科学课技术进步发展的支柱[2]。物理是由人们采集观察、实验的数据,将认识从感性直接上升为理性,将事物本质系统、全面呈现在人们面前。在物理学科中,物理概念是基础,物理定理是主干,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则是两大支柱[3]。高中物理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加深了研究,对初中所学习的声光电等现象进行更详细、更深入的再一次循环,因此,在原有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尝试性学习获得新知识。
三、高中物理教学尝试教学模式的应用
针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可以从概念课、实验课和复习课入手开展针对性的尝试性课堂教学。以“电动势”为尝试教学案例,讲述高中物理教学尝试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尝试准备阶段,教师发放讲学稿,并根据讲学稿的内容,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实验现象抱有极大的兴趣,这为后面的课堂做了铺垫。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让学生问尝试问题,比如,电源外部电场方向如何?内部呢?等等,通过尝试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从而引导学生走向课堂的主要内容。在尝试指导和尝试练习阶段,教师放手让学生们讨论思考,待学生对尝试问题有了清晰的答案后,老师可以布置一定量的尝试练习题,通过学生做尝试练习,教师可以给予穿插式的尝试指导,从而解决本堂课的难点和重点。在尝试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有初步收获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最后,再次尝试阶段中,教师提出类似问题,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将新问题与刚学过的知识结合,便能顺利解决。这样的再次尝试,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充满乐趣和挑战,学生在再次尝试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克服难题带来的快乐。
四、结语
尝试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尝试和成功的机会,这种立足于学生、以自学和联系为主、让学生尝试练习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动力,不但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对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金福,金明月.“六步环节、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研究[J].新课程.2010,3(2):4-5
[2]高中物理复习课的尝试教学模式研究[J].物理教师.2012,4(4):45
[3]潘新民.反思“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J].教育学报.2009,4(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