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课本中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z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文言文教学既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文言句法,与现代汉语的句法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翻译、理解,因此,文言句法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的格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通过与现代汉语句式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每一种文言句式的特点及多种表现形式,并选择中学课本中有代表性的文言句子来作例证。
  关键词:文言  句法  分析 中学课本举例
  中学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一个重点,特别是新教材实施以后,文言文教学更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学好文言文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词法,还要熟练地掌握常用的句法。文言句法与现代汉语的句法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翻译、理解,因此,文言句法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文言句法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掌握了这些句法,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了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提高现代语言修养,增加语言的表达能力。
  所谓的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特殊句式。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这些句式在中学文言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过。我就文言文中的这几个特殊句式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一、判断句式
  《辞海》中这样注释判断句:“用来判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同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鲍善淳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这样认为:“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作出判断的句子,说明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而郭锡联主编的《古代汉语》也是这样认为“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所以判断句应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它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条件: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要作出判断;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人民教师。”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的种类比较多,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 《寡人之于国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苏洵《六国论》)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苏轼《石钟山记》)
  (二)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司马迁《鸿门宴》)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三)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句中的“非”解释为不是,做出否定的判断。例如: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 贾谊《过秦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苏洵《六国论》)
  (四)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燕王,吾所立。(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欧阳修《伶官传序》)
  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它可以判断人或者事物的性质或作用;判断或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判断人的籍贯;判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判断句中主语和谓语间一般是同一关系或类数关系,但实际上并不都是这样简单,有的则是以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十分丰富的内容,这是判断句的活用。由此可见,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以相当成熟了。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于”字句。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 韩愈《师说》)
  2、“为”字句。在用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被动句。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 贾谊《过秦论》)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欧阳修《伶官传序》)
  3、“为……所……”句,这是一种较后起的被动句式,“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并在动词前加上专门标志被动的“所”字,构成被动句式。“……为……所”句也可以省略施动成分,形成“为所……”结构。例如: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 司马迁《鸿门宴》)
  4、“被”字句,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高中语文教科书第六册 司马迁《屈原列传》)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张溥《五人墓碑记》)
  5、“见”字句,用“见”表被动,例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高中语文教科书第六册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信而见疑。(高中语文教科书第六册 司马迁《屈原列传》)
  三、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苏轼《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张溥《五人墓碑记》)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 《寡人之于国也》)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劝学》)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张溥《五人墓碑记》)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屈原《离骚》)
  凌万顷之茫然。(高中语文教科书第四册 苏轼《赤壁赋》)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竞争的日趋激烈,古代文明似乎渐渐被人们淡忘。于是,现代人的物质充裕了,精神却贫乏了;生活富足了,心灵却荒芜了。回首古老的中国文明,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医治现代人的浮躁、倦怠、堕落。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国古诗文,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旷达、淡定、舍生取义、一诺千金、百折不挠……那些古老的册页中不仅有着优美的章句,还有着道德与智慧:老庄、孔孟、唐诗宋词……我们不应该让其老去。
  因此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学好文言文,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必不可少。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不懂文言句式的学生可以不借助于翻译文字就能读懂文言文,一个民族要借助于翻译才能读懂自己祖先的文字,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想到这些,我意识到: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研究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完善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本课题拟从动物实验着手,遵循正交设计实验原则,展开益气通督手法对脾虚泻幼鼠治疗作用的深入探讨。通过对干预治疗后的脾虚泻模型大鼠的体重、胸腺脾脏指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臂中穴”、“膏肓俞”对乳头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急性乳腺炎模型大鼠嗜中性粒细胞,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机理。为临床应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我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我发现,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合教学资源、增加学生文化积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等,这些主题
期刊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更以几何数激增。这些知识技术光靠课堂上老师的课堂传授显然是很不够的,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教育孩子们要像小白兔那样热爱劳动。我认为把热爱劳动这一意义拓展开去,不光是要懂得劳动的意义,还要学会劳动的技术。若把知识比作白菜,良好的自学能力就犹如种白菜的劳动技术。小白兔之所以有吃不完的白菜,正是因为它掌握了种白菜的劳动技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其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指导思想渗
期刊
【研究目的】  本课题通过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观察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
教学背景:  初中怎样来教会学生打球往往是个难点,因为它的动作技术要求比较难,不容易学会,所以,如果没有游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那种内驱力、积极性就会受到限制,本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对排球技术的渴望来进行教学的。  案例描述:  上课伊始,师:大家想不想进行排球比赛?生 :想 ,师:随便怎样打都可以,学生分组比赛5分钟。师:你们觉得比赛打起来有什么困难和想法。生:光打不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阅读教学中,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