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ljok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有利于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实践操作
  下面以笔者所带的七年级3班案例为佐阐述我对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对于“合并同类项”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是这样进行的: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当x=,Y=时,求代数式4xy2 -2xy-7y2x+3xy2+3xy的值。”怎么样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计算出这个代数式的值?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学“合并同类项”这一节内容。
  2.明确合作学习方向,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规律计算:
  ①100×2+252×2=     ②100×(-2)+252×(-2)=
  ③100t-252t=         ④3x2+2x2 =
  ⑤3ab2-4b2a=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③④⑤组式子中,每个多项式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含有多少个字母?所含的相同的字母有什么特点?
  (2)你能发现计算的结果中系数有什么变化?字母呢?字母的指数呢?
  3.分享交流成果
  选取两组上讲台汇报展示其成果,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就以上两组同学的展示提出自己的疑问,全班共同完成。最后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4.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笔者对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
  三、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思考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时,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我认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恰当地选择小组合作内容,教学活动中切不可一味地全采用小组活动或讨论。显而易见的简单的问题千万不可讨论,否则学生就会分心,开小差,因为问题对他们毫无吸引力。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具备以下特点:(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的,(2)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的,(3)学生意见不统一的,(4)开放性问题的,(5)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合作效率
  开展合作学习时,如果老师不深入其中,就会出现一种流于形式的讨论只是表面热闹,没有切切实实的功效。因此,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也就是说,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于小组内一些不积极的同学,要及时给与鼓励,让他们参与到讨论中;对于本次讨论需要注意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
  4.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好的评价方式与方法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教师对数学教学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时,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能力、操作能力、练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全体学生形成努力归因,使学生满怀信心的学习,保持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习不断进步。
  总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有效的合作学习,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精心组织,挖掘学生合作学习的新潜能,正确处理合作学习存在的不足,这是数学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努力实践、不断探索的。我们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斷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以及课堂行为,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就能够获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注意把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在一个平等、充满信任的教育氛围中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乐此不疲,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使他们成为课
期刊
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学活动  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在农村,大多数是爷爷奶奶娇宠出来的,什么事都不会做,就是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祖宗。自学习惯就特别差。课堂的自学对学习影响很大,良好的自学习惯更是终身受益的事。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课堂自学习惯。  二、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特别是在农村,留守儿童多,
期刊
一、组织丰富且有特色的活动   1.撰写切实可行的班级目标   班级共同目标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基础。共同目标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集体成员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维护集体荣誉,完善和发展集体而自觉地奋发努力。我班的共同目标是学习上更尖,中等生有所进步,学困生尽量不拖后腿;生活上团结友爱、积极进取、互帮互助。  2.推荐让人奋进的班歌  通过歌声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潜意识中对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向往。
期刊
方法一:得失质子守恒法。溶液中质子不会凭空消失,质子的得失是守恒的,有得必有失。此方法将溶液中与质子得失相关的微粒写在两竖线中间,将微粒得质子后生成的微粒写在右竖线右侧,所得质子数目与生成微粒成一定数量关系;将微粒失质子后生成的微粒写在左竖线左侧,所失质子数目与生成微粒成一定数量关系。而得失质子数目相等,得到溶液中质子守恒等式。  总结此方法发现,不同电解质溶液的质子守恒等式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
期刊
所谓大脑的开发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大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我们人脑通过感官得到的信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大脑,如同录像带一样,放在巨大的收藏录像带的仓库里,信息是以某种图画,形象,如电影胶片一样记入右脑里,右脑所捕捉到信息数量比左脑大百万倍。  什么是右脑,很多人总定义人类的左脑即大脑的左半球为优势半球,右脑即大脑的右半球为劣势或者从属半球,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往往偏向于幼儿的左脑智力的开发与培养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在进行班主任工作管理过程中,帮助学生确立短期目标,鼓励学生实现短期目标,这对班主任的工作管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班主任能帮助学生确立短期目标,实现短期目标在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如何运用目标对班级进行管理,是每个班主任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本期目标 短期目标  一、引导学生制定本期目标  引导学生制定本期目标非常重要
期刊
滨州市惠民县是孙子故里,孙子文化源远流长,孙子兵法被世界所瞩目。弘扬孙子文化是我们孙子故里人民的义务和责任。为落实全市“孙子文化从娃娃抓起”的号召,近两年来根据本地区地域文化特征,进行了“孙子文化启蒙教育”   一、内容设定,预置与随机生成相间采用  “一个主题,十大结构”的主题探究教育活动设计,是课题研究的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我预置了“孙子文化启蒙教育”课程园本化活动详案。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酌情
期刊
一、教学信息化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学无论是从方法上还是在理念层面都在不断的与时俱进。特别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辅助教学是当下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这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一种教学信息化的表现。  具体来讲,教学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教学的过程,需要在硬件方面借助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
期刊
我校是一所乡村学校,三年级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为了生活,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从小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这些孩子的见识不广,很多城里孩子懂的东西,他们都不懂;这些孩子的阅读量也很少,很多字还不认识,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膽子比较小。  这些孩子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研究教材,深究教材的编写意图,更深层的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以及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其来龙去脉,让它真正成为我们备好课的好帮手。  关键词:教师用书 教材 学生  《教师教学用书》是辅助教师掌握教材的好帮手,它针对每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都做了详尽的说明,能帮助教师很好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