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2月由湖南卫视首次推出的《超级女声》,作为大众声乐文化活动通过电视、通信等现代科技和现代媒介迅速走红,如今《超级女声》的喧闹声在比赛结果水落石出后逐渐远去,可是当初与“超女”等一起“暴发”的“PK”一词却在媒体上丝毫不减火爆,成为2005年流行语,我们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报纸、杂志、网站等各类媒体,就会立即感觉到“PK”的运用之广、作用之大。
一、“PK”溯源
关于“PK”一词的来源,大体有两种说法①。
一说最早流行于文字MUO(又称为泥巴)的网络游戏,是“Player Kill”(或Palyer killing)的缩写形式。在MUO游戏中,玩家与玩家各自所控制的游戏人物不需要理由地彼此对杀。“PK”的意思是“两人对决,杀个你死我活”,即“杀死玩家”。后来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欧洲共同体的一种说法是“Pleasure Kill”,意思是“快乐杀人”,比起“杀死玩家”少了些血腥杀戮,多了些快乐游戏的意味。
与此相近略带戏谑的一种说法是,“PK”是从网络游戏中引用后改编的。中国玩家在早期对战时通常用“劈砍”两字来宣战,所以取这两字的拼音开头字母就是“PK”了。其实,这种渊源还是网络游戏,仍归为第一说。
另一种说法,据说最早来自足球,是足球中“Point Kick(点球)”(一说是“Penalty Kick”罚点球)的缩写形式。因为足球踢到最后由点球决定胜负的时候,就只剩下罚球员和守门员两人的对决了。所以“PK”引申为一对一的单挑。
此外,还有三种“PK”与本文无关,不在讨论之列:1.张驰新《这里的PK不太冷——谈口译考试十大经典PK句型》(《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05.10)一文中“‘PK’却幻化成了Particular Knacks(特别辅导)”。2.列孚《“后超女”现象将持续发酵?》(《中国新闻周刊》,2005.3)说,“广东人早就说‘PK’,但那是‘扑街’(粤语,人踉跄地摔得滚趴在街上,指倒霉得很)粤音英文拼音的简化”。3.网络新闻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简称PK公司。
参照语言生活实际,比较上述几种说法的可信度和实用性,我们认为第一种说法是现在的主流。
二、“PK”语义演变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变化,于是大量映射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多义词语应运而生。
就“PK”的本义,“杀死玩家”或“点球”而言,它应该像“APEC”、“CCTV”等这些词语一样,是“原装外文缩略语”,属于典型的字母词语。“因为从文字书写到读音完全是外文外语的原来的形式,既不是意译,也不是音译,也不是音译加意译。这里的字母的读音和意义完全是外文外语。”《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列为“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②
但就“PK”在语言生活中的运用而言,它的语义已远超出它的本义了。在《超级女声》中由最初的本义“杀死玩家”或“点球”综合引申为“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最后只有一人胜出,另一人淘汰出局”这样的意思。随着使用的广泛深入,“PK”又产生了其他新的引申意义。“PK”可以不仅是一对一的拼杀,而且是一对多、多对一,甚至是多对多的群战。可以肯定,“PK”的词义还在演进变化着。若用同义替代法,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给“PK”匹配到一系列的汉语同义词,例如:对决、对抗、比试、比武、比对、比拼、较量、竞争、角逐、争霸、争抢、争夺、挑战、打擂、淘汰、击败、胜出、一决高低、短兵相接、正义战胜邪恶、淘汰出局、脱颖而出等等,抑或是比赛、竞赛、争霸战、擂台赛、淘汰赛、海选、优选等等③。我们认为,这从一个方面看,反映出字母词语本身表义的模糊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也足以反映出“PK”与“WT0”、“DNA”、“MBA”等这些字母词语意义的单一性形成了鲜明的区别。“PK”的语义演变轨迹可以表示为:
杀死玩家或点球→(范围扩大引申)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最后只有一人胜出,另一人淘汰出局→(方式扩大引申)一对多、多对一,甚至是多对多的群战。
正是因为“PK”一词在语义上产生了新的引申义项,使得它具备了一定的组合能力,具有了较强的能产性。“PK台”、“PK战”、“PK赛”、“PK秀”、“PK学”、“PK年代”、“PK时代”、“大PK”、“终极PK”、“PK一下”等一批词语迅速催生出来并几乎充斥了娱乐新闻的标题和正文。这有点像“E”(extronic“电子的、网络的”)的出现产生了“E时代、E趣、E领、E商、E人类、E化、E文、E网、E社区”等词语,如今“E化”、“E一下”也广泛使用,“E”的词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人们无论对待字母词语采取什么态度,单从“PK”在很短时间内的语义发展变化看,就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词语。
三、“PK”语法功能
“PK”的多义性也使得其语法功能具有多样性。
(一)“PK”的名词功能
(1)并购到整合:一场PK一场梦(《医药经济报》,2005年12月21日)
例(1)中,“PK”前面加数量短语“一场”修饰,显示了“PK”的名词性质。
(二)“PK”的动词功能
(2)老板,你会被PK吗?(《职业》,2005年第11期)
例(2)中,“PK”用在“被”字句里不带宾语单独作谓语,显示了“PK”的动词性质。
这里有必要辨析一下“PK”和“VS”。“VS”是英文单词“versus”的缩写,译成汉语相当于“比”,是个介词,最初常常用于体育比赛中,后来范围也有所扩大。
有时候,“PK”和“VS”同时并用于标题中。例如:
(3)阿迪VS耐克 终极PK(《当代体育》,2005年第36期)
这里的“VS”可换成“PK”,但“PK”却不能换成“VS”,足见两者之差异。
言语交际中,有时不用“某某PK某某”格式,而是转化成“某某和(与)某某的PK”这种名词性的结构。例如:
(4)手机电视剧:内容和技术的双重PK(《中国电影报》,2005年12月15日)
下面一例更有意思:
(5)民族标准PK民族标准(《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20期)
例(5)“PK”前后的两个事物从字面上看是一样的,当然内在含义有所区别,“PK”既作主语又作宾语。
注释:
①③徐宇红:《“PK”的语义、语法功能及其他》,南通大学学报,2006(2)。
②胡明扬:《关于外文字母词和原装外文缩略语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2(2)。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编校:施宇
一、“PK”溯源
关于“PK”一词的来源,大体有两种说法①。
一说最早流行于文字MUO(又称为泥巴)的网络游戏,是“Player Kill”(或Palyer killing)的缩写形式。在MUO游戏中,玩家与玩家各自所控制的游戏人物不需要理由地彼此对杀。“PK”的意思是“两人对决,杀个你死我活”,即“杀死玩家”。后来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欧洲共同体的一种说法是“Pleasure Kill”,意思是“快乐杀人”,比起“杀死玩家”少了些血腥杀戮,多了些快乐游戏的意味。
与此相近略带戏谑的一种说法是,“PK”是从网络游戏中引用后改编的。中国玩家在早期对战时通常用“劈砍”两字来宣战,所以取这两字的拼音开头字母就是“PK”了。其实,这种渊源还是网络游戏,仍归为第一说。
另一种说法,据说最早来自足球,是足球中“Point Kick(点球)”(一说是“Penalty Kick”罚点球)的缩写形式。因为足球踢到最后由点球决定胜负的时候,就只剩下罚球员和守门员两人的对决了。所以“PK”引申为一对一的单挑。
此外,还有三种“PK”与本文无关,不在讨论之列:1.张驰新《这里的PK不太冷——谈口译考试十大经典PK句型》(《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05.10)一文中“‘PK’却幻化成了Particular Knacks(特别辅导)”。2.列孚《“后超女”现象将持续发酵?》(《中国新闻周刊》,2005.3)说,“广东人早就说‘PK’,但那是‘扑街’(粤语,人踉跄地摔得滚趴在街上,指倒霉得很)粤音英文拼音的简化”。3.网络新闻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简称PK公司。
参照语言生活实际,比较上述几种说法的可信度和实用性,我们认为第一种说法是现在的主流。
二、“PK”语义演变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变化,于是大量映射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多义词语应运而生。
就“PK”的本义,“杀死玩家”或“点球”而言,它应该像“APEC”、“CCTV”等这些词语一样,是“原装外文缩略语”,属于典型的字母词语。“因为从文字书写到读音完全是外文外语的原来的形式,既不是意译,也不是音译,也不是音译加意译。这里的字母的读音和意义完全是外文外语。”《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列为“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②
但就“PK”在语言生活中的运用而言,它的语义已远超出它的本义了。在《超级女声》中由最初的本义“杀死玩家”或“点球”综合引申为“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最后只有一人胜出,另一人淘汰出局”这样的意思。随着使用的广泛深入,“PK”又产生了其他新的引申意义。“PK”可以不仅是一对一的拼杀,而且是一对多、多对一,甚至是多对多的群战。可以肯定,“PK”的词义还在演进变化着。若用同义替代法,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给“PK”匹配到一系列的汉语同义词,例如:对决、对抗、比试、比武、比对、比拼、较量、竞争、角逐、争霸、争抢、争夺、挑战、打擂、淘汰、击败、胜出、一决高低、短兵相接、正义战胜邪恶、淘汰出局、脱颖而出等等,抑或是比赛、竞赛、争霸战、擂台赛、淘汰赛、海选、优选等等③。我们认为,这从一个方面看,反映出字母词语本身表义的模糊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也足以反映出“PK”与“WT0”、“DNA”、“MBA”等这些字母词语意义的单一性形成了鲜明的区别。“PK”的语义演变轨迹可以表示为:
杀死玩家或点球→(范围扩大引申)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最后只有一人胜出,另一人淘汰出局→(方式扩大引申)一对多、多对一,甚至是多对多的群战。
正是因为“PK”一词在语义上产生了新的引申义项,使得它具备了一定的组合能力,具有了较强的能产性。“PK台”、“PK战”、“PK赛”、“PK秀”、“PK学”、“PK年代”、“PK时代”、“大PK”、“终极PK”、“PK一下”等一批词语迅速催生出来并几乎充斥了娱乐新闻的标题和正文。这有点像“E”(extronic“电子的、网络的”)的出现产生了“E时代、E趣、E领、E商、E人类、E化、E文、E网、E社区”等词语,如今“E化”、“E一下”也广泛使用,“E”的词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人们无论对待字母词语采取什么态度,单从“PK”在很短时间内的语义发展变化看,就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词语。
三、“PK”语法功能
“PK”的多义性也使得其语法功能具有多样性。
(一)“PK”的名词功能
(1)并购到整合:一场PK一场梦(《医药经济报》,2005年12月21日)
例(1)中,“PK”前面加数量短语“一场”修饰,显示了“PK”的名词性质。
(二)“PK”的动词功能
(2)老板,你会被PK吗?(《职业》,2005年第11期)
例(2)中,“PK”用在“被”字句里不带宾语单独作谓语,显示了“PK”的动词性质。
这里有必要辨析一下“PK”和“VS”。“VS”是英文单词“versus”的缩写,译成汉语相当于“比”,是个介词,最初常常用于体育比赛中,后来范围也有所扩大。
有时候,“PK”和“VS”同时并用于标题中。例如:
(3)阿迪VS耐克 终极PK(《当代体育》,2005年第36期)
这里的“VS”可换成“PK”,但“PK”却不能换成“VS”,足见两者之差异。
言语交际中,有时不用“某某PK某某”格式,而是转化成“某某和(与)某某的PK”这种名词性的结构。例如:
(4)手机电视剧:内容和技术的双重PK(《中国电影报》,2005年12月15日)
下面一例更有意思:
(5)民族标准PK民族标准(《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20期)
例(5)“PK”前后的两个事物从字面上看是一样的,当然内在含义有所区别,“PK”既作主语又作宾语。
注释:
①③徐宇红:《“PK”的语义、语法功能及其他》,南通大学学报,2006(2)。
②胡明扬:《关于外文字母词和原装外文缩略语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2(2)。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