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需要排队的情况基本发生在政府投入多,服务质量、养老环境都好的公立养老院,而民营养老院需要排队的情况并不多。以北京为例,绝大部分民营养老机构都有空余床位
《小康》:近日有消息称养老院“一床难求”,对此您如何看?
刘红尘:中国的养老院60%~70%住着不该住的人。他们的身体状况还不到养老程度。一些公办养老院为了管理方便、降低风险。倾向于接收完全自理的老人,使得养老院资源没有让最需要的人群享用,香港、台湾地区,新加坡、日本等国,我都考察过,政府对老人的状况有个评估机构。不能让不需要的人占用国家公共资源。这是社会的钱、政府的钱,是我们每个纳税人的钱,这个钱应该用到刀刃上,应该让那些卧床、高龄的人住进去。
《小康》:所以说,现在缺少一个评估的方式?
刘红尘:政府应该特别关心收入较低、身体失能、无人照料的老人,他们才是最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
公办养老机构,不该成为某些资源占有者、权利占有者的旅馆、饭店。
《小康》:与很多公立养老院需要排队相比,很多民营养老机构却“吃不饱”。
刘红尘:北京,我很少听到哪个民营养老机构入住率100%。为什么人们不愿意选择民营养老机构?首先它的环境和设施相对差一些,或者地理位置偏远,另外,没有医保看病报不了销,也很麻烦。
那么,为什么民营养老机构不能好好干?因为他们没钱。养老院投入非常大,百万千万甚至上亿,投入是一次性的,而收入呢,一点点回来。现在很多民营养老院都是负债经营,在这种境遇下,他们不可能用更多的钱去改善基础设施。
《小康》:民营养老机构负债情况如何?
刘红尘:对很多创办者而言,民营养老院如同一个美丽的陷阱。有些城市的养老院甚至借高利贷,每个月挣的钱连高利贷的利息都付不了,陷入恶性循环。院长甚至恳求当地政府,能不能借他们钱,先还债。但动辄几千万、几百万,财政这一笔当地政府又往哪里写?可院里的老人无辜。我们身边很多老人都经历了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又经历了新中国建设,他们有理由安享幸福。
现在都在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发展,但是什么人可以办养老院?有很多钱的人可以,做养老地产的也可以,因为他自己建地,他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普通百姓,千百万元办养老院,如钱掉在水里,涟漪都不会起。
中国养老机构有段路要走,这个路不见得是弯路,但肯定非常坎坷。
《小康》:国家对民办养老机构有很多补贴优惠政策。据您了解,实施情况如何?
刘红尘:五月份,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取得医保的养老机构32家,我给其中一些养老院院长打电话,他们说,报纸是给我们登了,但是我们手续还没下来。民营养老机构在解决国家养老问题时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是损失,很多养老院院长把自己的家底都搭上替政府解决难题。但有些领导却认为,把钱给了民营养老机构,是国有资源的流失。
《小康》:对于公办民营,或者其他养老院经营模式,您有何种想法和建议?
刘红尘:我想,每一个社区在土地动工的时候,就应当规划出一个养老机构,叫老年住宅楼也好、养老中心也好。只要超过5万人口的小区,就配套一个100到300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它有可能是公建民营,也有可能是民办公助。
《小康》:关于老人的“心理赡养”您如何看?
刘红尘:在我自己的养老院,我会给老人一些职务,我们出杂志,请他们来做校对、顾问、名誉总编、专栏作家。我们的志愿者,请老人来做指导,让他们现身说法讲讲老年人需要什么,或是把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给孩子们传授。
之后,我们还会告诉老人,下月、几号,仍有这样的互动活动,他们因此会很兴奋。
老人或多或少有被社会边缘化的感觉。应当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给他们事情做,让他们觉得有劲头。
《小康》:近日有消息称养老院“一床难求”,对此您如何看?
刘红尘:中国的养老院60%~70%住着不该住的人。他们的身体状况还不到养老程度。一些公办养老院为了管理方便、降低风险。倾向于接收完全自理的老人,使得养老院资源没有让最需要的人群享用,香港、台湾地区,新加坡、日本等国,我都考察过,政府对老人的状况有个评估机构。不能让不需要的人占用国家公共资源。这是社会的钱、政府的钱,是我们每个纳税人的钱,这个钱应该用到刀刃上,应该让那些卧床、高龄的人住进去。
《小康》:所以说,现在缺少一个评估的方式?
刘红尘:政府应该特别关心收入较低、身体失能、无人照料的老人,他们才是最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
公办养老机构,不该成为某些资源占有者、权利占有者的旅馆、饭店。
《小康》:与很多公立养老院需要排队相比,很多民营养老机构却“吃不饱”。
刘红尘:北京,我很少听到哪个民营养老机构入住率100%。为什么人们不愿意选择民营养老机构?首先它的环境和设施相对差一些,或者地理位置偏远,另外,没有医保看病报不了销,也很麻烦。
那么,为什么民营养老机构不能好好干?因为他们没钱。养老院投入非常大,百万千万甚至上亿,投入是一次性的,而收入呢,一点点回来。现在很多民营养老院都是负债经营,在这种境遇下,他们不可能用更多的钱去改善基础设施。
《小康》:民营养老机构负债情况如何?
刘红尘:对很多创办者而言,民营养老院如同一个美丽的陷阱。有些城市的养老院甚至借高利贷,每个月挣的钱连高利贷的利息都付不了,陷入恶性循环。院长甚至恳求当地政府,能不能借他们钱,先还债。但动辄几千万、几百万,财政这一笔当地政府又往哪里写?可院里的老人无辜。我们身边很多老人都经历了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又经历了新中国建设,他们有理由安享幸福。
现在都在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发展,但是什么人可以办养老院?有很多钱的人可以,做养老地产的也可以,因为他自己建地,他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普通百姓,千百万元办养老院,如钱掉在水里,涟漪都不会起。
中国养老机构有段路要走,这个路不见得是弯路,但肯定非常坎坷。
《小康》:国家对民办养老机构有很多补贴优惠政策。据您了解,实施情况如何?
刘红尘:五月份,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取得医保的养老机构32家,我给其中一些养老院院长打电话,他们说,报纸是给我们登了,但是我们手续还没下来。民营养老机构在解决国家养老问题时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是损失,很多养老院院长把自己的家底都搭上替政府解决难题。但有些领导却认为,把钱给了民营养老机构,是国有资源的流失。
《小康》:对于公办民营,或者其他养老院经营模式,您有何种想法和建议?
刘红尘:我想,每一个社区在土地动工的时候,就应当规划出一个养老机构,叫老年住宅楼也好、养老中心也好。只要超过5万人口的小区,就配套一个100到300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它有可能是公建民营,也有可能是民办公助。
《小康》:关于老人的“心理赡养”您如何看?
刘红尘:在我自己的养老院,我会给老人一些职务,我们出杂志,请他们来做校对、顾问、名誉总编、专栏作家。我们的志愿者,请老人来做指导,让他们现身说法讲讲老年人需要什么,或是把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给孩子们传授。
之后,我们还会告诉老人,下月、几号,仍有这样的互动活动,他们因此会很兴奋。
老人或多或少有被社会边缘化的感觉。应当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给他们事情做,让他们觉得有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