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城乡结合地区不断产生,城乡结合学校也顺势而生。这类学校受城市和农村双重效应的辐射,具有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双重特征,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蕴含着丰厚的潜在资源。在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城乡结合学校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艺术教育资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一、城乡结合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1 硬件建设逐步达标。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笔者所在地区是国家百强县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条件今非昔比,艺术教育设施设备日趋完善。主要表现在:多媒体、钢琴、电子琴的教学器材一应俱全,音乐、美术、书法等专用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艺术设备每学期都有所添置。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争取到的投资用于改善艺术教育的装备,也为艺术教育创造物质基础。
2 艺术教育得到社会认可。以前,不少农村学校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结果却移作他用,形同虚设。现在,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强力督导下,农村学校也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而处于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学校,受城市文明的影响更明显,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家长重视,社会、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给予支持与合作的积极态度。
3 教师资源依然不足。艺术教育师资不足仍是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我校来说,27个教学班,专业的音美教师一共才四名,她们每周的平均课时数20节,体力精力严重透支。其他音美教师全部是领导干部兼职,不但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时间都不能保障。因为处于城区,我校这种情况还是好的,城区外的农村小学教师中,科班出身的艺术教师更是少得可怜,专职任教音美课成了一种奢侈。所以,艺术教师的缺乏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城乡结合小学艺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
1 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如上述分析,专业、专门的艺术课程教师是最为紧缺的资源。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开拓思维,注意挖掘,就会发现艺术课程师资还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城乡结合部学校招生范围广而杂,家长中不乏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可以定期请学生家长到校配合学校进行艺术教育,把这些民间艺术融入到我们的艺术课堂。我们还可以安排部分有一定的音乐、美术、舞蹈、手工、书法等艺术方面特长的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把他们充实到艺术课程教育的兼课师资队伍中去。另外,我们还可以联合社会上的力量进行艺术教育,我校就与本地财经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合作,让有艺术特长大学生到我校任辅导教师,从办学质量高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聘请艺术教师对我校的艺术社团进行指导。
2 校园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众所周知,艺术包括三大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认识功能。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这一广阔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特有功能,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艺术教育相辅相成。
我校就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环境育人意识,营造和优化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近年来,我校一直在创建书香校园,为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书香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在每个楼道上安装了精美的“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卡”,这些推荐卡是来自名师“窦桂梅的推荐阅读书目”。阅读书目卡让学校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每一间教室,都散发出和谐温馨的人文气息,洋溢着浓浓的书香。“班级读书角”就像一个个缤纷的舞台:“本周阅读之星”展示了班级读书明星、“花香伴书香”温馨如家园、“快乐读吧”犹如带我们进入了读书的快乐之旅、“书虫的村落”名字响亮有趣,体现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家长的墨宝“书香润少年”苍劲有力,书香伴着墨香,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再加上校园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构成了校园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充分发挥了文化环境课程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功能,使学生时时置身于美的氛围中,产生对美的自觉的追求。
3 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生活是学生和教师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的种种活动中,蕴藏着多种艺术教育资源。艺术课程的学习与学校各种活动相结合,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校每年一次的春季运动会上,都会举行隆重的开幕式。鼓号队铿锵有力的演奏,花束队、彩旗队赏心悦目的队形表演,各班的代表队整齐而富有创意的展示,都充分体现了艺术教育成果。“庆六一”文艺汇演中,朗诵、舞蹈、歌伴舞等丰富多彩的表演,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载体,艺术教师都可以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引导学生观察、建立独特的视角,组织学生用喜欢的艺术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校艺术氛围。学校活动与艺术课程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校活动产生更多的愉悦性,同时使学校活动一举两得——锻炼和发挥学生的艺术才能,深化学校活动的目的意义。
总之,我们要研究在现有情况下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开发艺术课程资源的方法和手段,这是摆在城乡结合部小学艺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只有我们重视身边的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并很好地加以利用,我们的艺术课才有希望,艺术教育才能发展。
(责任编校:白水)
一、城乡结合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1 硬件建设逐步达标。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笔者所在地区是国家百强县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条件今非昔比,艺术教育设施设备日趋完善。主要表现在:多媒体、钢琴、电子琴的教学器材一应俱全,音乐、美术、书法等专用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艺术设备每学期都有所添置。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争取到的投资用于改善艺术教育的装备,也为艺术教育创造物质基础。
2 艺术教育得到社会认可。以前,不少农村学校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结果却移作他用,形同虚设。现在,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强力督导下,农村学校也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而处于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学校,受城市文明的影响更明显,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家长重视,社会、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给予支持与合作的积极态度。
3 教师资源依然不足。艺术教育师资不足仍是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我校来说,27个教学班,专业的音美教师一共才四名,她们每周的平均课时数20节,体力精力严重透支。其他音美教师全部是领导干部兼职,不但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时间都不能保障。因为处于城区,我校这种情况还是好的,城区外的农村小学教师中,科班出身的艺术教师更是少得可怜,专职任教音美课成了一种奢侈。所以,艺术教师的缺乏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城乡结合小学艺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
1 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如上述分析,专业、专门的艺术课程教师是最为紧缺的资源。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开拓思维,注意挖掘,就会发现艺术课程师资还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城乡结合部学校招生范围广而杂,家长中不乏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可以定期请学生家长到校配合学校进行艺术教育,把这些民间艺术融入到我们的艺术课堂。我们还可以安排部分有一定的音乐、美术、舞蹈、手工、书法等艺术方面特长的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把他们充实到艺术课程教育的兼课师资队伍中去。另外,我们还可以联合社会上的力量进行艺术教育,我校就与本地财经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合作,让有艺术特长大学生到我校任辅导教师,从办学质量高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聘请艺术教师对我校的艺术社团进行指导。
2 校园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众所周知,艺术包括三大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认识功能。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这一广阔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特有功能,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艺术教育相辅相成。
我校就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环境育人意识,营造和优化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近年来,我校一直在创建书香校园,为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书香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在每个楼道上安装了精美的“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卡”,这些推荐卡是来自名师“窦桂梅的推荐阅读书目”。阅读书目卡让学校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每一间教室,都散发出和谐温馨的人文气息,洋溢着浓浓的书香。“班级读书角”就像一个个缤纷的舞台:“本周阅读之星”展示了班级读书明星、“花香伴书香”温馨如家园、“快乐读吧”犹如带我们进入了读书的快乐之旅、“书虫的村落”名字响亮有趣,体现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家长的墨宝“书香润少年”苍劲有力,书香伴着墨香,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再加上校园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构成了校园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充分发挥了文化环境课程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功能,使学生时时置身于美的氛围中,产生对美的自觉的追求。
3 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生活是学生和教师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的种种活动中,蕴藏着多种艺术教育资源。艺术课程的学习与学校各种活动相结合,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校每年一次的春季运动会上,都会举行隆重的开幕式。鼓号队铿锵有力的演奏,花束队、彩旗队赏心悦目的队形表演,各班的代表队整齐而富有创意的展示,都充分体现了艺术教育成果。“庆六一”文艺汇演中,朗诵、舞蹈、歌伴舞等丰富多彩的表演,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载体,艺术教师都可以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引导学生观察、建立独特的视角,组织学生用喜欢的艺术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校艺术氛围。学校活动与艺术课程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校活动产生更多的愉悦性,同时使学校活动一举两得——锻炼和发挥学生的艺术才能,深化学校活动的目的意义。
总之,我们要研究在现有情况下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开发艺术课程资源的方法和手段,这是摆在城乡结合部小学艺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只有我们重视身边的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并很好地加以利用,我们的艺术课才有希望,艺术教育才能发展。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