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活动。高中新课标提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普遍较差。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总结出制约学生理性思维发展的各种因素。
一、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构成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
理性思维作为一种逻辑思维离不开语言,它直接以语言作为思维工具。理性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然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逻辑推理。人的思维就是利用语言记录信息,在运用词语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认识活动。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时候,语言充当着思维的刺激物,起着信号的作用。
1.语言符号模式的差异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抽象程度。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英国人的抽象思维程度之所以不如德国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英国的语言词汇缺少像德国语言词汇那样表现“一般性意义”的丰富词汇。中国的象形文字语言模式,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但在抽象概念方面却又嫌不足。如:曲线和方程这部分知识,既要掌握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又要有坐标、化简方程的知识作为基础,所以要求知识的连续性和综合衔接。具备了理性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就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然后有所创新和完备。
2.语言符号作为思维运行和表现的载体,它的优劣对学生的思维准确性与模糊性有很大影响。就个体思维活动来讲,如果语言文字能力强,那么思维就会准确,思路清晰,表述完整。反之,如果用词不当,颠“词”倒“字”、胡言乱语,就会陷入思维混乱状态。如:逻辑关联词“或、且、非”的应用中,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字,但表示的意义却大相径庭。如果不能清楚地理解,就不能准确地应用,造成解题中出错。所以理性思维也要求具备足够的知识功底和综合分析能力。
3.语言符号的丰富性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空间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学生掌握多种语言符号模式,有助于开辟接受信息、交流信息的多种途径,有利于开拓思维空间,促进思维的开放与活跃。
二、知识是构成思维方式的基础,是决定思维方式科学程度和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成分。
如同思维离不开语言一样,学生思考问题时,也必须依赖一定的知识才能进行。学生的思维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已知的知识材料进行演绎、推理,从而趋近问题的运动过程。丰富的知识直接为思维提供丰厚的土壤,知识的缺乏则限制着思维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但也“曾经由于缺少非欧几何数学基础知识,险些使广义相对论的建立成为泡影。他于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后,进而又想建立广义相对论,但由于自己的非欧几何知识不足,于是不得不花几年时间去攻数学。这一难关攻克后,创立广义相对论的门路才大开。这使他从创立狭义相对论到建立广义相对论(1905—1916),整整花了11年时间。如果他早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是无须花费这样长时间的”。
三、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形成的看法或认识,它是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
观念具有不同水平与层次,有的属于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零散的思想观念,有的则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观念。无论哪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这样或那样地渗透在人们的思维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干预着学生思考问题的线路。观念对思维活动的干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思维活动的方向。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以有关的思维观念为其指导原则的。思维观念作为一种带有较强烈的主体意志或目的的倾向性模式,它必然规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向、运动轨迹,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思维活动的运动趋向。
2.观念制约着思维结果的性质。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思维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思维过程中,学生使用不同性质的思维观念作指导,就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思维成果。
3.观念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影响着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思维观念在思维活动中作为主体倾向的心理态度因素,指导或支配着思维活动功能的发挥,久而久之就容易在思维运动过程中形成一种经验框架,造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一方面有助于对类似或相同问题的思考沿着传统思维方向迅速展开,提高思维的速度与效率,但另一方面它又容易使思维活动局限在旧的方向或轨道,束缚思维方向的变通性,容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维活动的保守性与僵化性。
四、习惯也是构成思维方式的基本要素。
这里所说的习惯是指学生的思维习惯或心理习惯。思维习惯通常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思维程序。思维程序是思维主体运用各基本因素在思维过程中的动态展开,它包括思维的逻辑起点和终点,思维的运行线路等。一定思维程序无数次的反复,就会习惯成自然,使思维活动的逻辑行程定型化为某种习惯的样式。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优化、简化思维,提高思维的效率。恶劣的思维习惯则往往带有很大的顽固性、保守性和惰性,即使其赖以形成的经验、知识和观念已经过时,但它仍然会固执地继续发挥作用,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老路上去。因此,改变思维方式,还必须从思维程序进行反思,力求克服不良的思维和心理习惯,使思维程序更加科学化。
综上所述,思维方式是由诸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结构和复杂系统。思维方式的诸要素在思维方式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要建立更加科学的、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就要在现代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思维方式的各种要素及其结构。
一、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构成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
理性思维作为一种逻辑思维离不开语言,它直接以语言作为思维工具。理性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然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逻辑推理。人的思维就是利用语言记录信息,在运用词语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认识活动。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时候,语言充当着思维的刺激物,起着信号的作用。
1.语言符号模式的差异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抽象程度。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英国人的抽象思维程度之所以不如德国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英国的语言词汇缺少像德国语言词汇那样表现“一般性意义”的丰富词汇。中国的象形文字语言模式,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但在抽象概念方面却又嫌不足。如:曲线和方程这部分知识,既要掌握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又要有坐标、化简方程的知识作为基础,所以要求知识的连续性和综合衔接。具备了理性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就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然后有所创新和完备。
2.语言符号作为思维运行和表现的载体,它的优劣对学生的思维准确性与模糊性有很大影响。就个体思维活动来讲,如果语言文字能力强,那么思维就会准确,思路清晰,表述完整。反之,如果用词不当,颠“词”倒“字”、胡言乱语,就会陷入思维混乱状态。如:逻辑关联词“或、且、非”的应用中,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字,但表示的意义却大相径庭。如果不能清楚地理解,就不能准确地应用,造成解题中出错。所以理性思维也要求具备足够的知识功底和综合分析能力。
3.语言符号的丰富性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空间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学生掌握多种语言符号模式,有助于开辟接受信息、交流信息的多种途径,有利于开拓思维空间,促进思维的开放与活跃。
二、知识是构成思维方式的基础,是决定思维方式科学程度和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成分。
如同思维离不开语言一样,学生思考问题时,也必须依赖一定的知识才能进行。学生的思维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已知的知识材料进行演绎、推理,从而趋近问题的运动过程。丰富的知识直接为思维提供丰厚的土壤,知识的缺乏则限制着思维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但也“曾经由于缺少非欧几何数学基础知识,险些使广义相对论的建立成为泡影。他于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后,进而又想建立广义相对论,但由于自己的非欧几何知识不足,于是不得不花几年时间去攻数学。这一难关攻克后,创立广义相对论的门路才大开。这使他从创立狭义相对论到建立广义相对论(1905—1916),整整花了11年时间。如果他早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是无须花费这样长时间的”。
三、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形成的看法或认识,它是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
观念具有不同水平与层次,有的属于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零散的思想观念,有的则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观念。无论哪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这样或那样地渗透在人们的思维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干预着学生思考问题的线路。观念对思维活动的干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思维活动的方向。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以有关的思维观念为其指导原则的。思维观念作为一种带有较强烈的主体意志或目的的倾向性模式,它必然规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向、运动轨迹,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思维活动的运动趋向。
2.观念制约着思维结果的性质。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思维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思维过程中,学生使用不同性质的思维观念作指导,就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思维成果。
3.观念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影响着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思维观念在思维活动中作为主体倾向的心理态度因素,指导或支配着思维活动功能的发挥,久而久之就容易在思维运动过程中形成一种经验框架,造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一方面有助于对类似或相同问题的思考沿着传统思维方向迅速展开,提高思维的速度与效率,但另一方面它又容易使思维活动局限在旧的方向或轨道,束缚思维方向的变通性,容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维活动的保守性与僵化性。
四、习惯也是构成思维方式的基本要素。
这里所说的习惯是指学生的思维习惯或心理习惯。思维习惯通常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思维程序。思维程序是思维主体运用各基本因素在思维过程中的动态展开,它包括思维的逻辑起点和终点,思维的运行线路等。一定思维程序无数次的反复,就会习惯成自然,使思维活动的逻辑行程定型化为某种习惯的样式。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优化、简化思维,提高思维的效率。恶劣的思维习惯则往往带有很大的顽固性、保守性和惰性,即使其赖以形成的经验、知识和观念已经过时,但它仍然会固执地继续发挥作用,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老路上去。因此,改变思维方式,还必须从思维程序进行反思,力求克服不良的思维和心理习惯,使思维程序更加科学化。
综上所述,思维方式是由诸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结构和复杂系统。思维方式的诸要素在思维方式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要建立更加科学的、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就要在现代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思维方式的各种要素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