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卷考试的特点和新的课改形势要求历史老师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合理适当运用讨论法,改变沉闷的满堂灌式教学,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讨论法;历史素养
江西实施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现实告诉我们,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考试取胜的不二法门,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已经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中考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是当前新课改的迫切需要。那么,在历史课教学改革中如何体现课程改革精神,使这些要求得到实现呢?方法很多,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实施历史课讨论法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
讨论法就是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观点或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有多种形式,既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讨论,生生互动,也有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它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打接受者。”讨论教学法在历史课中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作用巨大。
一、它体现了新形式下课改的精神。
讨论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它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讨论法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练习思维的平台——依据讨论问题,旁听他人意见,运用一定原理,经过本身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它不失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优良手段。2、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概念。讨论的过程,实际上是运用知识、独立思维、阐述己见、形成概念的过程。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亲自参加讨论所形成的概念无疑要比其他呆板的方法所形成的概念深刻得多,牢固得多。3、让学生们得以互相交流思想,开阔思路。讨论是相互交流思想的有效方法。由于学生们的知识量和知识面、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等不尽相同,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各有不尽相同的观点和看法,把这些观点和看法发表出来,就能起到相互交流思想,开阔思路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讨论法,既能充分体现教学思想,又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而且能较好地完成“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教学目标,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地实现了《历史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二、它要求课堂上妥善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
运用讨论教学法,教师正确的发挥主导作用是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既要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又不能使讨论偏离主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恰当的引导,适时的点拨,使教师的诱导和学生的思想不断地升华,以利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讨论情境,让学生以较佳的状态进入讨论角色,或思或辨,以辨促思,以思成辨,渐入佳境,形成高潮。
三、在运用过程中必须要有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计划。
讨论教学法特别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计划,就是要求教师对本学期运用讨论法的场次、时间、讨论的问题事先进行安排。有准备,首先是要求教师要做到充分准备。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讨论题。精心设计讨论题,是一节讨论课成功的前提。一道好的讨论题,既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又能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讨论题可以是分析题,也可以是综合题、评价题、比较题、归纳题、概括题。如: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唐太宗?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其次是要求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供学生以充足的资料或资料索引,使之做好充分的准备,利于课堂讨论法的实施。
四、它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讨论法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这是在备课中无法预知的,因此,它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同时,教师更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和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不论学生表现如何,教师都要适时、适当地予以肯定和点拨。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由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他们还欠缺开展课堂讨论应有的自学能力和足够的历史知识储备。这就大大地制约着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深层次认识和研究。而且开展课堂讨论较费时间,有时会影响教学进度。现在大多数学校初中历史课每周两节,教學进度紧 所以,虽然讨论法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们在课堂实施中,讨论法不宜多用,而是要精用,用好,让每一次课堂讨论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燎原之火,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让看似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绚丽多彩。
关键词:讨论法;历史素养
江西实施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现实告诉我们,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考试取胜的不二法门,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已经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中考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是当前新课改的迫切需要。那么,在历史课教学改革中如何体现课程改革精神,使这些要求得到实现呢?方法很多,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实施历史课讨论法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
讨论法就是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观点或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有多种形式,既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讨论,生生互动,也有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它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打接受者。”讨论教学法在历史课中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作用巨大。
一、它体现了新形式下课改的精神。
讨论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它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讨论法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练习思维的平台——依据讨论问题,旁听他人意见,运用一定原理,经过本身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它不失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优良手段。2、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概念。讨论的过程,实际上是运用知识、独立思维、阐述己见、形成概念的过程。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亲自参加讨论所形成的概念无疑要比其他呆板的方法所形成的概念深刻得多,牢固得多。3、让学生们得以互相交流思想,开阔思路。讨论是相互交流思想的有效方法。由于学生们的知识量和知识面、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等不尽相同,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各有不尽相同的观点和看法,把这些观点和看法发表出来,就能起到相互交流思想,开阔思路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讨论法,既能充分体现教学思想,又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而且能较好地完成“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教学目标,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地实现了《历史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二、它要求课堂上妥善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
运用讨论教学法,教师正确的发挥主导作用是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既要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又不能使讨论偏离主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恰当的引导,适时的点拨,使教师的诱导和学生的思想不断地升华,以利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讨论情境,让学生以较佳的状态进入讨论角色,或思或辨,以辨促思,以思成辨,渐入佳境,形成高潮。
三、在运用过程中必须要有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计划。
讨论教学法特别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计划,就是要求教师对本学期运用讨论法的场次、时间、讨论的问题事先进行安排。有准备,首先是要求教师要做到充分准备。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讨论题。精心设计讨论题,是一节讨论课成功的前提。一道好的讨论题,既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又能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讨论题可以是分析题,也可以是综合题、评价题、比较题、归纳题、概括题。如: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唐太宗?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其次是要求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供学生以充足的资料或资料索引,使之做好充分的准备,利于课堂讨论法的实施。
四、它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讨论法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这是在备课中无法预知的,因此,它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同时,教师更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和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不论学生表现如何,教师都要适时、适当地予以肯定和点拨。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由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他们还欠缺开展课堂讨论应有的自学能力和足够的历史知识储备。这就大大地制约着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深层次认识和研究。而且开展课堂讨论较费时间,有时会影响教学进度。现在大多数学校初中历史课每周两节,教學进度紧 所以,虽然讨论法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们在课堂实施中,讨论法不宜多用,而是要精用,用好,让每一次课堂讨论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燎原之火,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让看似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