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了解创新思维的内涵,在初中教学中开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就目前我国教育现状而言,我们要全面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21世纪的数学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数学教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自主的数学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习惯,让学生经历、体验再创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我在数学教育工作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创新人格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它包括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自主性,主动性,好奇心,挑战性,求知欲,坚韧性等。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塑造学生创新人格是老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数学课堂教育,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使学生敢于大胆质疑,积极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简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这样,学生能在良好的氛围中思维极其活跃,易于产生创新的冲动,形成创新人格,从而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优化课堂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创新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思维层次要逐步提高,善于将学生从定向思维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建构递进问题不妨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基本概念获得型递进问题
概念是反映现实中一定事物或现象的、一般的、本质的和特有的(特殊的)特征和特性的思维形式,深刻理解概念才能靈活运用。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和数学知识的增加,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掌握了大量数学概念,这时我们可以设置以旧知识引导出新概念的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探求新概念,理解、领悟其概念本质,激发学生获取概念的主动性,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学习有理数是在定义了整数和分数基础上,定义有理数为: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又在定义了有理数、无理数后引出实数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问题的设置从最基本知识开始,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全方位探求新概念,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思维过程。
2、联想转化型递进问题
例如,在教学解方程问题时,我们可以这样设置例题。
(1)X2—2X—3=0;(2)X4—2X2—3=0;(3)(X2+2X)2—2(X2+2X)—3=0;(4)X2—2X=3;
通过分类,由浅入深分层设置递进问题,可以由一个问题联想转化成一类问题,从而使学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发现、解决问题中愉快学习,实现思维创新。
3、信息模仿与迁移型递进问题
例:你能比较两个数19971998和19981997的大小吗?(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道考题的问题是这样设置的。
(1)通过计算,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在横线上填>、=、<号)
①12 21 ②23 32 ③34 43
④45 54 ⑤56 65
(2)从第(1)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10n+(n+1)和10(n+1)+n的大小关系是:
(3)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得到的一般结论,试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
19971998 19981997
此题的设计是从简单情形入手,发现规律,归纳猜想结论。层层递进,设置思维梯度,从而利用所给信息提炼发现规律,联想迁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让作业成为学生发挥创新潜能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我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把兴趣作为内在的驱动力,从课外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上作了大胆尝试,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的做题,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发挥创新潜能的空间,经实践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练习撰写数学小论文,激励创新热情
我经常要求学生把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新的解题方法、印象最深的问题及其解答方法等记录下来,进行交流并挑出有价值的问题指导他们写成小论文。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们发现了许多好的数学解题方法,自己解决了很多小问题,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创新热情。
综上所述,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因材施教,选择适当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莫过于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运用新知识,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非常规方法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其本质是多层次的。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出新、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维结构,在逻辑与非逻辑统一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素材的超逻辑组合。就目前我国教育现状而言,虽然全国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要全面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21世纪的数学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数学教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自主的数学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习惯,让学生经历、体验再创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我在数学教育工作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创新人格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它包括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自主性,主动性,好奇心,挑战性,求知欲,坚韧性等。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塑造学生创新人格是老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数学课堂教育,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使学生敢于大胆质疑,积极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简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这样,学生能在良好的氛围中思维极其活跃,易于产生创新的冲动,形成创新人格,从而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优化课堂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创新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思维层次要逐步提高,善于将学生从定向思维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建构递进问题不妨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基本概念获得型递进问题
概念是反映现实中一定事物或现象的、一般的、本质的和特有的(特殊的)特征和特性的思维形式,深刻理解概念才能靈活运用。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和数学知识的增加,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掌握了大量数学概念,这时我们可以设置以旧知识引导出新概念的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探求新概念,理解、领悟其概念本质,激发学生获取概念的主动性,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学习有理数是在定义了整数和分数基础上,定义有理数为: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又在定义了有理数、无理数后引出实数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问题的设置从最基本知识开始,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全方位探求新概念,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思维过程。
2、联想转化型递进问题
例如,在教学解方程问题时,我们可以这样设置例题。
(1)X2—2X—3=0;(2)X4—2X2—3=0;(3)(X2+2X)2—2(X2+2X)—3=0;(4)X2—2X=3;
通过分类,由浅入深分层设置递进问题,可以由一个问题联想转化成一类问题,从而使学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发现、解决问题中愉快学习,实现思维创新。
3、信息模仿与迁移型递进问题
例:你能比较两个数19971998和19981997的大小吗?(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道考题的问题是这样设置的。
(1)通过计算,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在横线上填>、=、<号)
①12 21 ②23 32 ③34 43
④45 54 ⑤56 65
(2)从第(1)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10n+(n+1)和10(n+1)+n的大小关系是:
(3)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得到的一般结论,试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
19971998 19981997
此题的设计是从简单情形入手,发现规律,归纳猜想结论。层层递进,设置思维梯度,从而利用所给信息提炼发现规律,联想迁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让作业成为学生发挥创新潜能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我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把兴趣作为内在的驱动力,从课外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上作了大胆尝试,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的做题,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发挥创新潜能的空间,经实践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练习撰写数学小论文,激励创新热情
我经常要求学生把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新的解题方法、印象最深的问题及其解答方法等记录下来,进行交流并挑出有价值的问题指导他们写成小论文。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们发现了许多好的数学解题方法,自己解决了很多小问题,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创新热情。
综上所述,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因材施教,选择适当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莫过于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运用新知识,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非常规方法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其本质是多层次的。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出新、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维结构,在逻辑与非逻辑统一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素材的超逻辑组合。就目前我国教育现状而言,虽然全国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要全面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