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情况概述
芯瑜是我们班年龄比较小的一个孩子,比较内向,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特别是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表现得很害怕。我们班的特色是花样玩球,对于刚接触球的孩子,他们是很陌生的,芯瑜本来就是个内向的孩子,也很少主动尝试新的玩法。
观察:(1)每次拿球,芯瑜总是总会抱住她的球,站在她的排队小点点上,然后就不动了。(2)我和孩子们一起玩球,她总是要我走过去说:“芯瑜这样做。”她才会按照我的要求玩球,从来不会自己随意地玩。
二、原因分析
芯瑜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芯瑜一般跟着爷爷奶奶,他们没文化,又不会说普通话,教育方法不当,久而久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弱,再加上奶奶很少甚至几乎不带她去户外、游乐场等场所,芯瑜的运动能力也很弱,虽然在班里她的年龄比较小,但是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对于我们开展的玩球活动,她一开始就不突出,再加上小班幼儿由于身体协调性和控制能力较弱,芯瑜每次活动都特别被动。
三、观察记录(跟踪记录):插入相关图例
“要为每一位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芯瑜刚离开家庭步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集体中,由于环境、自身、家庭的教养方式等原因,使幼儿失去自信心,在集体生活中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幼儿自身的正常发展。球类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符合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营造开放、温暖、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学习必要的拍球技能,帮助幼儿摆脱自卑,建立自信,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利用班级大环境,让芯瑜参与每次的活动,激发她对球类活动的兴趣,培养她的运动能力、自信心及创造能力等。
(一)2015年9月
1.情况描述:开学活动已经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我们进行了两次幼儿自由玩球的活动,芯瑜在这两次活动中都是抱住自己的球,不玩,也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有一次排在她后面的彤彤想和她一起玩,她没有接受只是不说话,继续抱住自己的球。
2.成因分析:我找芯瑜的父母了解情况,她的父母说:“在家里芯瑜也是很少说话,平时都是和奶奶在一起,不与其他幼儿一起玩,家里有皮球,但是她很少玩球。”再加上来到陌生的环境,使得芯瑜有些胆怯,对其他孩子有一定的排斥。
3.教育策略:先从老师入手,建立信任关系。芯瑜刚入园一个月,对老师及阿姨还有陌生感,在自由玩球时,我多与她互动,主动带领她玩球,虽然这样做我成为了主导,但是芯瑜还是很乐意的,她能和我一起动起来,脸上也会不时地透出一丝丝微笑,我感到有了一点阳光,以后一定会有一片温暖。
4.启示:每个孩子是一颗颗种子,而每粒種子又是那么的不同,芯瑜这颗种子需要我们更多关怀,在每次玩球时,看到她那么孤单,我们能做的是多给她帮助和鼓励,相信她能慢慢成长。
(二)2015年10月
1.情况描述:玩球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芯瑜从一开始的拿球发呆到现在的几次活动如《抱抱球》、《抛抛球》中,我看到她对玩球的兴趣明显提高。但是在活动中芯瑜还是很拘束,有时拿着球,我说一句她才动一下,我不发出指令她就不动。
2.成因分析:对于芯瑜来说其实已经是进步,从第一个月的对玩球活动的不喜欢(甚至有点排斥),到现在的能跟着老师一起活动起来,芯瑜其实是成长的。但是因为芯瑜个性内向,所以在活动中不能看到她自己快乐地玩球。
3.教育策略:小班的孩子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单纯机械动作,孩子本来就很容易失去兴趣。所以,要形式多样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如配上儿歌、采用比赛的形式,等等。这样不仅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兴趣,对活动进行也有一定程度的推进。在一次比赛中,我发现芯瑜特别的认真,坚持完成滚球的任务,有了很大进步。
4.启示:随着时间的流逝,芯瑜越来越乐意参加玩球活动,看到她一天天进步,看到家长眼里流露出信任的目光,我感到无限欣慰。其实,在教育上,老师只要做有心人,关注每一位幼儿,我想,再难教的孩子也会教好的。
(三)2015年11月
1.情况描述:芯瑜一开始和其他孩子互动并不多,几次活动都是需要老师指导她,提醒她如何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球,从一开始的有点拘束到后来玩得不亦乐乎,我看到她是那么的投入。
2.成因分析: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都会给芯瑜鼓励,带着她一起感受玩球的乐趣,慢慢地把这种带领分散到其他孩子那里,在一次次的互动中,芯瑜体验到了成功和游戏的乐趣,每次她都会很认真地做活动,比如《滚球》、《抛球》,这些都是孩子们一起可以游戏的,让芯瑜体验到集体玩球的欢乐。
3.教育策略:面对芯瑜这样一个内向的孩子,我并没有忽视她,而是在每次的活动中都给她鼓励,给她帮助,给她快乐的体验,从一开始的我与她玩球,到后来自己慢慢玩球,接着同伴的激励,我看到了芯瑜的成长。在每次活动中,我都会运用各种形式让她喜欢玩球,让她感受玩球的乐趣。
4.启示:通过这几个月活动的引导,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只要抓住了孩子的兴趣,以孩子的兴趣点作为突破口,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优秀、那么的有个性。幼儿教师更要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兴趣点。
芯瑜是我们班年龄比较小的一个孩子,比较内向,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特别是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表现得很害怕。我们班的特色是花样玩球,对于刚接触球的孩子,他们是很陌生的,芯瑜本来就是个内向的孩子,也很少主动尝试新的玩法。
观察:(1)每次拿球,芯瑜总是总会抱住她的球,站在她的排队小点点上,然后就不动了。(2)我和孩子们一起玩球,她总是要我走过去说:“芯瑜这样做。”她才会按照我的要求玩球,从来不会自己随意地玩。
二、原因分析
芯瑜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芯瑜一般跟着爷爷奶奶,他们没文化,又不会说普通话,教育方法不当,久而久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弱,再加上奶奶很少甚至几乎不带她去户外、游乐场等场所,芯瑜的运动能力也很弱,虽然在班里她的年龄比较小,但是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对于我们开展的玩球活动,她一开始就不突出,再加上小班幼儿由于身体协调性和控制能力较弱,芯瑜每次活动都特别被动。
三、观察记录(跟踪记录):插入相关图例
“要为每一位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芯瑜刚离开家庭步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集体中,由于环境、自身、家庭的教养方式等原因,使幼儿失去自信心,在集体生活中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幼儿自身的正常发展。球类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符合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营造开放、温暖、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学习必要的拍球技能,帮助幼儿摆脱自卑,建立自信,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利用班级大环境,让芯瑜参与每次的活动,激发她对球类活动的兴趣,培养她的运动能力、自信心及创造能力等。
(一)2015年9月
1.情况描述:开学活动已经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我们进行了两次幼儿自由玩球的活动,芯瑜在这两次活动中都是抱住自己的球,不玩,也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有一次排在她后面的彤彤想和她一起玩,她没有接受只是不说话,继续抱住自己的球。
2.成因分析:我找芯瑜的父母了解情况,她的父母说:“在家里芯瑜也是很少说话,平时都是和奶奶在一起,不与其他幼儿一起玩,家里有皮球,但是她很少玩球。”再加上来到陌生的环境,使得芯瑜有些胆怯,对其他孩子有一定的排斥。
3.教育策略:先从老师入手,建立信任关系。芯瑜刚入园一个月,对老师及阿姨还有陌生感,在自由玩球时,我多与她互动,主动带领她玩球,虽然这样做我成为了主导,但是芯瑜还是很乐意的,她能和我一起动起来,脸上也会不时地透出一丝丝微笑,我感到有了一点阳光,以后一定会有一片温暖。
4.启示:每个孩子是一颗颗种子,而每粒種子又是那么的不同,芯瑜这颗种子需要我们更多关怀,在每次玩球时,看到她那么孤单,我们能做的是多给她帮助和鼓励,相信她能慢慢成长。
(二)2015年10月
1.情况描述:玩球活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芯瑜从一开始的拿球发呆到现在的几次活动如《抱抱球》、《抛抛球》中,我看到她对玩球的兴趣明显提高。但是在活动中芯瑜还是很拘束,有时拿着球,我说一句她才动一下,我不发出指令她就不动。
2.成因分析:对于芯瑜来说其实已经是进步,从第一个月的对玩球活动的不喜欢(甚至有点排斥),到现在的能跟着老师一起活动起来,芯瑜其实是成长的。但是因为芯瑜个性内向,所以在活动中不能看到她自己快乐地玩球。
3.教育策略:小班的孩子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单纯机械动作,孩子本来就很容易失去兴趣。所以,要形式多样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如配上儿歌、采用比赛的形式,等等。这样不仅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兴趣,对活动进行也有一定程度的推进。在一次比赛中,我发现芯瑜特别的认真,坚持完成滚球的任务,有了很大进步。
4.启示:随着时间的流逝,芯瑜越来越乐意参加玩球活动,看到她一天天进步,看到家长眼里流露出信任的目光,我感到无限欣慰。其实,在教育上,老师只要做有心人,关注每一位幼儿,我想,再难教的孩子也会教好的。
(三)2015年11月
1.情况描述:芯瑜一开始和其他孩子互动并不多,几次活动都是需要老师指导她,提醒她如何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球,从一开始的有点拘束到后来玩得不亦乐乎,我看到她是那么的投入。
2.成因分析: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都会给芯瑜鼓励,带着她一起感受玩球的乐趣,慢慢地把这种带领分散到其他孩子那里,在一次次的互动中,芯瑜体验到了成功和游戏的乐趣,每次她都会很认真地做活动,比如《滚球》、《抛球》,这些都是孩子们一起可以游戏的,让芯瑜体验到集体玩球的欢乐。
3.教育策略:面对芯瑜这样一个内向的孩子,我并没有忽视她,而是在每次的活动中都给她鼓励,给她帮助,给她快乐的体验,从一开始的我与她玩球,到后来自己慢慢玩球,接着同伴的激励,我看到了芯瑜的成长。在每次活动中,我都会运用各种形式让她喜欢玩球,让她感受玩球的乐趣。
4.启示:通过这几个月活动的引导,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只要抓住了孩子的兴趣,以孩子的兴趣点作为突破口,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优秀、那么的有个性。幼儿教师更要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兴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