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作者就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求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途径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是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可以简单地说是某种学习上的风气,或者是指学术研究方面的某种风格。具体而言,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的目的、治学的态度、认识的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心理素质、精神倾向和思维特征。对一所学校而言,学风则是师生在治学的目的、态度、方法上所长期形成的具有传统性、共同性的心里素质、精神倾向和思维特征。在这样的意义上,如果说士气是军队的灵魂,那么学风则可以说是学校的灵魂。
一、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的成长、教育的成效。学生的学习风气和教师的教风息息相关。优良学风不仅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同时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和文化建设相互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和人才培养的良性运行机制,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提高学校社会声誉,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创建优良学风是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校风、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高品位、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优良的学风又促进建立良好的校园秩序,培育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实现环境育人的根本途径。
(3)加强学风建设是切实贯彻育人为本理念的主要体现。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全校师生应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新问题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精力旁移等一直存在的“老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表现出许多新问题:
(1)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
(2)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
(3)干扰前移。以往多为四年级学生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
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也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学生甚至无心向学。
(4)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而现在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另一方面学生也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
(5)心态矛盾加剧。学生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又弱等。
三、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学风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学校领导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学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对师生员工进行学风建设教育,充分认识学风建设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学风建设的领导和重视。
(2)强化教育引导,明确学习方向。学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筑学风教育新载体,拓展学生教育新途径;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弘扬刻苦学习、勇于创新、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礼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人生观;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成才志向,端正学习态度;要通过典型示范,发挥先进个人和先进班集体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形成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3)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制度保证。进一步完善促进学风建设的管理制度,用科学、系统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改革管理手段、细化契约管理、加强自我管理、丰富激励措施等途径建立完备、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教学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考核的科学性,为学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端正教风,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学风建设基础。在全校上下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广大教师在政治上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自觉把握正确导向,明确和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任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纪律,培养良好的教风;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教师中倡导启发式教学、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师生互动,多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成长,真正做到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教风促学风,形成教风、学风的良性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5)全面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明确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责任,将学风建设成效作为考核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重要方面,并且通过强化培训、交流学习、专家讲座等措施全面提高辅导员思想和管理水平。辅导员定期召开以学习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适时邀请教师参与主题班会,与学生进行教学、学习等方面的交流。加强分级指导环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地开展分级指导:一年级重点进行校规校纪和作风养成教育;二年级重点抓成才观教育和班级建设,提高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三年级重点抓创业教育和考研指导;四年级重点抓择业观教育、毕业设计和论文指导。
(6)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和考试纪律,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考风,杜绝作弊行为,同时做好违纪学生的处分、教育工作。积极开展“诚信做人,杜绝作弊”主题班会、诚信签名承诺、个案警示教育等活动,加强校规校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文化与学术氛围。营建以传统文化和优良校风为积淀、学术科技文化为载体、以文体艺术活动为重要形式的校园特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等活动,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生活品位;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建立广泛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社会这所大课堂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锻炼才干。
(8)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学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评优表彰制度,树立勤奋学习、学术创新的学生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鼓励学生干部和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利用党团组织发展等机会进行学风教育,发挥评奖评优工作的激励、评价、导向功能,使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成为开展以上工作的重要参考指标。
“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之所以能成为人才的摇篮,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在于它浓郁的学风对学生春风细雨般的感染和熏陶。风气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学风建设是事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种良好学风的形成需要大力的倡导,更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途径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是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可以简单地说是某种学习上的风气,或者是指学术研究方面的某种风格。具体而言,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的目的、治学的态度、认识的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心理素质、精神倾向和思维特征。对一所学校而言,学风则是师生在治学的目的、态度、方法上所长期形成的具有传统性、共同性的心里素质、精神倾向和思维特征。在这样的意义上,如果说士气是军队的灵魂,那么学风则可以说是学校的灵魂。
一、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的成长、教育的成效。学生的学习风气和教师的教风息息相关。优良学风不仅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同时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和文化建设相互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和人才培养的良性运行机制,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提高学校社会声誉,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创建优良学风是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校风、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高品位、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优良的学风又促进建立良好的校园秩序,培育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实现环境育人的根本途径。
(3)加强学风建设是切实贯彻育人为本理念的主要体现。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全校师生应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新问题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精力旁移等一直存在的“老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表现出许多新问题:
(1)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
(2)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
(3)干扰前移。以往多为四年级学生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
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也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学生甚至无心向学。
(4)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而现在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另一方面学生也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
(5)心态矛盾加剧。学生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又弱等。
三、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学风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学校领导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学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对师生员工进行学风建设教育,充分认识学风建设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学风建设的领导和重视。
(2)强化教育引导,明确学习方向。学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筑学风教育新载体,拓展学生教育新途径;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弘扬刻苦学习、勇于创新、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礼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人生观;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成才志向,端正学习态度;要通过典型示范,发挥先进个人和先进班集体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形成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3)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制度保证。进一步完善促进学风建设的管理制度,用科学、系统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改革管理手段、细化契约管理、加强自我管理、丰富激励措施等途径建立完备、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教学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考核的科学性,为学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端正教风,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学风建设基础。在全校上下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广大教师在政治上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自觉把握正确导向,明确和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任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纪律,培养良好的教风;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教师中倡导启发式教学、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师生互动,多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成长,真正做到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教风促学风,形成教风、学风的良性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5)全面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明确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责任,将学风建设成效作为考核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重要方面,并且通过强化培训、交流学习、专家讲座等措施全面提高辅导员思想和管理水平。辅导员定期召开以学习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适时邀请教师参与主题班会,与学生进行教学、学习等方面的交流。加强分级指导环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地开展分级指导:一年级重点进行校规校纪和作风养成教育;二年级重点抓成才观教育和班级建设,提高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三年级重点抓创业教育和考研指导;四年级重点抓择业观教育、毕业设计和论文指导。
(6)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和考试纪律,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考风,杜绝作弊行为,同时做好违纪学生的处分、教育工作。积极开展“诚信做人,杜绝作弊”主题班会、诚信签名承诺、个案警示教育等活动,加强校规校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文化与学术氛围。营建以传统文化和优良校风为积淀、学术科技文化为载体、以文体艺术活动为重要形式的校园特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等活动,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生活品位;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建立广泛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社会这所大课堂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锻炼才干。
(8)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学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评优表彰制度,树立勤奋学习、学术创新的学生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鼓励学生干部和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利用党团组织发展等机会进行学风教育,发挥评奖评优工作的激励、评价、导向功能,使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成为开展以上工作的重要参考指标。
“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之所以能成为人才的摇篮,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在于它浓郁的学风对学生春风细雨般的感染和熏陶。风气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学风建设是事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种良好学风的形成需要大力的倡导,更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