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保障高校规范有序、高效科学运行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化,内部控制体系重要性逐渐凸显。高校是教育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服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过程中,内控制度的欠缺,给高校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很大障碍,为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及《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规范高校经济活动,加强风险防控,提升高校综合治理水平,本文从高校内部控制弱项出发,探讨高校内部控制优化对策,构建适应并促进高校发展、满足内外部监管需要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改善策略一、引言
学校内部控制是指学校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教育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加,资金是否合理运作会给高校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高校各类经济案件频发,涉案问题涵盖学术科研、财务审计、招生就业、人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而内部控制是促使高校加强自我约束与监督,促进在高校内部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和部门协调,有效降低高校的运营成本,依法依规治校,确保各项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内部控制对于高校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高校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加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二、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内部控制意识缺失
我国高校以学術科研见长,相对在内控管理方面的意识有所欠缺,职能部门权责不清晰,岗位设置重叠交叉,管理层多为学术专家,缺乏内控专业知识和经验,即使有内控制度,也形同虚设,不能实施全过程有效控制。而随着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所涉及的资金投入、资产管理、管理机构采购、基建项目、校企合作等经济事项日趋多元,任何岗位和环节的内控意识缺失,内控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不足,都不仅会降低高校内控质量和增加内控难度,同时可能给高校造成严重危机和影响。
(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和治理机构不健全
随着高校业务拓展,其内控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健全问题呈现较为明显,内控制度建设和认识停留在表面工作中,还没有形成全局性内控意识。一方面表现为内控制度只涉及财务和审计部门,缺乏对内控制度建设的整体布周,未认识到内控涉及学校层面、业务领域、实施标准、监督评价等多方面工作。同时,高校很多财务、审计人员也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内控制度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的内控治理结构只是部门之间业务的简单叠加,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不能做到重点领域、关键事项、重要决定的事前预警、相互制约、事中监督、事后评价,内控治理结构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
(三)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存在偏差
目前高校的预算经费编制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依据,一方面高校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目标的确定、审核和考评由需求部门和财务部门控制;另一方面,高校尚未制定包含设计、实施、评价等环节的系统的预算规章制度,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较为随意,或有预算不执行,或选择性执行,导致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存在较大偏差,预算对高校经济活动约束力不够,存在风险控制隐患,对资金使用效益也难以评价和监督。
(四)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有待建设
在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提出:“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而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完备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尚未建设起来,财务、资产软件设备陈旧,数据滞后,预算、基建、审计等校园综合数据自动预警系统缺失,没有大数据内控信息系统平台,必然使内部控制工作受到制约。
三、高校内部控制改善策略
(一)提升内控风险意识,加强内控队伍建设
提升内控风险意识,加强内控队伍建设,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为此,高校应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完善。其一,充分实施会计、审计信息披露和校务公开制度,激发高校职T-主动参与校务管理、主动行使监督权力,从而促进高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其二,加强对内控制度的宣传和培训,营造依法依规治校的氛围,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提前预警,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理念,树立人人都是内控的参加者和执行者的认知,形成内控合力,真正提升高校内控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组织建构
对于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应该有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构建对高校内控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因此,高校应成立独立的内控部门,组织高校各部门协商制定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系统分析高校经济活动风险点,制定风险预警措施,并适当引入校际审计协作和发挥外部审计监督的作用,建立定期风险评估制度体系,从而使高校内部控制执行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通过提前对风险进行评估,有效应对风险,推动内部控制常态化、系统化。
(三)从内控角度约束高校预算管理工作
高校资金来源种类较多,除财政拨款外,还有校企合作和其他民问资本,因此,内控部门应严格约束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合理编制预算需求,科学分配预算资源,发挥内控执行控制作用,强化监督考核,做到统筹兼备,以保证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对独立,相互制衡,不断提升高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确保达成内控管理效果。
(四)建立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
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内控信息化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实现高校内控信息化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经济活动的主要流程、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点、预警级别嵌入高校信息系统中,建立一个集预算、财务、采购、资产、科研、院务、后勤、授权审批管理于一体的大数据信息共享自动控制系统,减少或消除人为操作因素,对高校运行全过程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控,做到风险可预知、责任可追溯,实现内部控制信息化高效稳健运行的良好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逐渐成为现代高校发展的根本需求和关键环节,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同家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都要求高校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同家政策且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对高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进行风险防控,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金运作安全高效。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复杂而义艰巨的工作,本文从高校内部控制弱项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内控改善对策,以期达到降低风险、减少违规、适应并促进高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效果,顺利完成人才培养和科研探索这一核心任务,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云.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0(03):78-79.
[2]朱蓉.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与廉政风险防范[J].廉政文化研究,2015(06):76-77.
[3]高庆峰.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1):26-28.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改善策略一、引言
学校内部控制是指学校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教育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加,资金是否合理运作会给高校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高校各类经济案件频发,涉案问题涵盖学术科研、财务审计、招生就业、人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而内部控制是促使高校加强自我约束与监督,促进在高校内部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和部门协调,有效降低高校的运营成本,依法依规治校,确保各项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内部控制对于高校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高校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加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二、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内部控制意识缺失
我国高校以学術科研见长,相对在内控管理方面的意识有所欠缺,职能部门权责不清晰,岗位设置重叠交叉,管理层多为学术专家,缺乏内控专业知识和经验,即使有内控制度,也形同虚设,不能实施全过程有效控制。而随着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所涉及的资金投入、资产管理、管理机构采购、基建项目、校企合作等经济事项日趋多元,任何岗位和环节的内控意识缺失,内控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不足,都不仅会降低高校内控质量和增加内控难度,同时可能给高校造成严重危机和影响。
(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和治理机构不健全
随着高校业务拓展,其内控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健全问题呈现较为明显,内控制度建设和认识停留在表面工作中,还没有形成全局性内控意识。一方面表现为内控制度只涉及财务和审计部门,缺乏对内控制度建设的整体布周,未认识到内控涉及学校层面、业务领域、实施标准、监督评价等多方面工作。同时,高校很多财务、审计人员也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内控制度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的内控治理结构只是部门之间业务的简单叠加,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不能做到重点领域、关键事项、重要决定的事前预警、相互制约、事中监督、事后评价,内控治理结构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
(三)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存在偏差
目前高校的预算经费编制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依据,一方面高校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目标的确定、审核和考评由需求部门和财务部门控制;另一方面,高校尚未制定包含设计、实施、评价等环节的系统的预算规章制度,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较为随意,或有预算不执行,或选择性执行,导致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存在较大偏差,预算对高校经济活动约束力不够,存在风险控制隐患,对资金使用效益也难以评价和监督。
(四)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有待建设
在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提出:“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而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完备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尚未建设起来,财务、资产软件设备陈旧,数据滞后,预算、基建、审计等校园综合数据自动预警系统缺失,没有大数据内控信息系统平台,必然使内部控制工作受到制约。
三、高校内部控制改善策略
(一)提升内控风险意识,加强内控队伍建设
提升内控风险意识,加强内控队伍建设,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为此,高校应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完善。其一,充分实施会计、审计信息披露和校务公开制度,激发高校职T-主动参与校务管理、主动行使监督权力,从而促进高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其二,加强对内控制度的宣传和培训,营造依法依规治校的氛围,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提前预警,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理念,树立人人都是内控的参加者和执行者的认知,形成内控合力,真正提升高校内控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组织建构
对于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应该有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构建对高校内控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因此,高校应成立独立的内控部门,组织高校各部门协商制定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系统分析高校经济活动风险点,制定风险预警措施,并适当引入校际审计协作和发挥外部审计监督的作用,建立定期风险评估制度体系,从而使高校内部控制执行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通过提前对风险进行评估,有效应对风险,推动内部控制常态化、系统化。
(三)从内控角度约束高校预算管理工作
高校资金来源种类较多,除财政拨款外,还有校企合作和其他民问资本,因此,内控部门应严格约束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合理编制预算需求,科学分配预算资源,发挥内控执行控制作用,强化监督考核,做到统筹兼备,以保证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对独立,相互制衡,不断提升高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确保达成内控管理效果。
(四)建立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
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内控信息化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实现高校内控信息化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经济活动的主要流程、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点、预警级别嵌入高校信息系统中,建立一个集预算、财务、采购、资产、科研、院务、后勤、授权审批管理于一体的大数据信息共享自动控制系统,减少或消除人为操作因素,对高校运行全过程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控,做到风险可预知、责任可追溯,实现内部控制信息化高效稳健运行的良好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逐渐成为现代高校发展的根本需求和关键环节,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同家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都要求高校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同家政策且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对高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进行风险防控,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金运作安全高效。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复杂而义艰巨的工作,本文从高校内部控制弱项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内控改善对策,以期达到降低风险、减少违规、适应并促进高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效果,顺利完成人才培养和科研探索这一核心任务,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云.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0(03):78-79.
[2]朱蓉.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与廉政风险防范[J].廉政文化研究,2015(06):76-77.
[3]高庆峰.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