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计算机教学更应注重其实用性,特别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才能为其就业和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将对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进行探讨,主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院校 计算机教学 实践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52-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职业院校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与计算机教学有较高的契合度,应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又叫问题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和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索或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任务驱动法非常符合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巧妙的任务设置,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堂知识,掌握实用技能。在开展任务驱动法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要将总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任务,可以辅助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索。也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相互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好的完成任务。
二、分層教学法
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源素质偏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高有低,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应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大致分为三个类型的小组,一是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的优生组。二是在计算机基础和理解接受能力中有一样较好的中等生组。三是基础能力较差、理解接受较慢的进步生组。分别针对三个类型小组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使进步生能够跟的上课堂教学进度,使优等生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1]。
这些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可以通过任务的难易程度来划分,为优等生组制定有挑战性的任务,给中等生组制定难度适中的任务,而进步生组的任务则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进行简单网站设计制作时,可以设置三组不同的任务,较容易的任务只要实现网站的基本功能即可,中等任务则要同时关注功能和页面设计,而有挑战性的任务则应追求网站的功能强大和页面美观。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案例讲解、案例作业练习两个部分,在教学步骤上,应遵循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教師先进行必要的知识点讲解,然后创设疑问,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教师再对案例进行补充分析和课堂答疑,最后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在案例选择上,应尽量挑选实际计算机开发中的经典案例,为了降低理解难度,可以适当的对案例进行简化处理。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提前认识未来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方向和实际需要处理的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案例的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挖掘。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案例演示,让学生对案例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作业练习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
四、上机实践法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上机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而且一些计算机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践才能逐渐熟练,比如在许多职业都需要具备的打字能力,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等。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先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但演示的部分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应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己动手操作。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还是要在自己的实践操作中逐渐提高。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晓锋.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代祖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
作者简介:
苏采兵(1976年-),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汉族,现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 计算机教学 实践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52-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职业院校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与计算机教学有较高的契合度,应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又叫问题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和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索或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任务驱动法非常符合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巧妙的任务设置,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堂知识,掌握实用技能。在开展任务驱动法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要将总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任务,可以辅助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索。也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相互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好的完成任务。
二、分層教学法
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源素质偏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高有低,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应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大致分为三个类型的小组,一是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的优生组。二是在计算机基础和理解接受能力中有一样较好的中等生组。三是基础能力较差、理解接受较慢的进步生组。分别针对三个类型小组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使进步生能够跟的上课堂教学进度,使优等生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1]。
这些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可以通过任务的难易程度来划分,为优等生组制定有挑战性的任务,给中等生组制定难度适中的任务,而进步生组的任务则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进行简单网站设计制作时,可以设置三组不同的任务,较容易的任务只要实现网站的基本功能即可,中等任务则要同时关注功能和页面设计,而有挑战性的任务则应追求网站的功能强大和页面美观。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案例讲解、案例作业练习两个部分,在教学步骤上,应遵循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教師先进行必要的知识点讲解,然后创设疑问,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教师再对案例进行补充分析和课堂答疑,最后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在案例选择上,应尽量挑选实际计算机开发中的经典案例,为了降低理解难度,可以适当的对案例进行简化处理。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提前认识未来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方向和实际需要处理的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案例的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挖掘。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案例演示,让学生对案例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作业练习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
四、上机实践法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上机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而且一些计算机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践才能逐渐熟练,比如在许多职业都需要具备的打字能力,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等。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先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但演示的部分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应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己动手操作。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还是要在自己的实践操作中逐渐提高。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晓锋.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代祖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
作者简介:
苏采兵(1976年-),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汉族,现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