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大学生心理防护及对策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r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高校大学生受到了哪些影响、呈现出哪些心理特点,通过哪些对策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防护,是本文论述之重点。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心理防护对策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的特点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所以,疫情的突然来袭,让全国人民的生活失去了平衡。这场疫情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目前,我们已进入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后期,即“后疫情时代”。所谓后疫情时代,表示疫情并未完全消失,一切还不能常态化,疫情存在时起时伏、小规模暴发等特点,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以及季节性发作时有发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各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抗疫常态化,人类与疫情长期共存
  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不受气候的影响,它寄生于人身上,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与人类同在。所以,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与疫情抗争,并与其长期共存,经济、生活、教育,民生等各方各面都将因疫情受到不同的影响和转变。
  (二)地缘限制被打破,网络连结增强
  在后疫情时代,传统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多元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将成为更普遍的沟通方式,打破了传统中凡事面对面交流的习惯,互联网的连结方式和频率都将增多增强。交叉式、网络式的,一对多、多对多的跨地域交流将打破传统的地缘限制。
  (三)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防控意识增强
  洗手,消毒,戴口罩。有调研结果显示,后疫情时代,人们愿保持的前三种卫生习惯为洗手、消毒与口罩。哪怕是减少室内人群聚集、定期检查、减少出门这三种要求更高的行为,也有半数以上的人愿意继续保持。
  (四)高校教育管理方式发生改变
  高校的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等都会因此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因此而发生改变,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行为,都会因此做出改变。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给大学生带的不仅仅是对身体健康的恐慌,对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焦虑、抑郁,恐慌,失眠等心理问题。一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调查发现,在3000余名的大学生中,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疫情期间的发生率。在经历了最长寒假、线上课程及返校后的特殊生活和学习后,正处在后疫情时代下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认识角度
  研究数据显示,总体上来说大学生能够科学理性地看待本次疫情,大多数学生对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的处理、预防措施有着科学理性的认知。但部分大学生存在过度轻视,警觉意识下降的情况。有些大学生认为后疫情时代病毒已经消失,不会再来,从而放松了警惕,可能出现隐瞒信息、不戴口罩、不洗手、不注重个人卫生、对后期防控措施及要求不以为然等情况。
  (二)情绪角度
  學生返校后,将经历从自由自在的居家生活到校园宿舍集体生活、从疫情高发阶段到后疫情时代,从严格防控疫情到基本恢复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等方面的转变阶段,需要从心理上度过“重新适应一改变调整一逐渐恢复”的时期。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情绪在疫情期间更加消极,经常出现的情绪有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担心和恐惧和对社会事件的悲伤和愤怒。而在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的后期,教育教学逐步恢复到正常秩序,大学生此时的情绪从原来对身体症状的恐慌和担心中过渡到重回校园后对学业、人际关系及课外活动等的兴奋期待或无助焦虑中。
  (三)行为角度
  疫情期间大学生延迟开学,长期隔离在家,部分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断充实自己。也有部分学生的生活内容过于单调,产生了过度依赖网络的行为一追剧、打游戏、刷微博、短视频、朋友圈占据了学生居家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与人的沟通和交流减少了,人际之间的互动和支持也减少了,缺乏和现实世界的沟通交流,导致学生的生活作息紊乱,精神萎靡。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大学生的心理防护及对策
  (一)学校层面
  1.建立特殊时期学生动态心理档案。学生返校后,立即开展大学生心理建档工作,通过建档,能够了解学生返校后的心理状态,又能及时排查可能出现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与院系联动,与辅导员密切沟通,动态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已排查出的学生和心理异常的学生及早进行约谈和干预,以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学生的基本信息、心理测评信息及评价等构成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2.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教育咨询活动。学生返校后,可以开展线上心理知识讲座,避免了学生大范围聚集可能带来的危险性。通过线上讲座,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增强他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应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开展线下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通过线下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为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增加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重点关注因临时发烧接受隔离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客观面对隔离,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及时反馈检测信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3.形成四级防控机制,构建心防安全网。学校要建立起四级心理防护安全网。发挥二级心理辅导站的作用,加强建设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系员队伍建设,搭建全方位、无死角的信息传递网络,扩大心理危机干预的覆盖面和辐射力。同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家校合作,共同努力,为大学的心理健康筑牢安全墙。
  4.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处理机制。学校需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机制,形成长效预防模式。第一,学校要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变化,捕捉学生不良心理,通过心理干预方式帮助学生摆脱理困境,使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第二,心理危机干预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在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也要持续,密切观察学生动向,防微杜渐,以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再发生。第三,传播准确信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校方要向大学生传播准确、客观的相关信息,科普相关知识,宣传有效的防护方法,发挥自媒体的功能,净化网络环境,警惕疫情信息的误导和泛滥,传播正能量,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疫情防控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   (二)学生层面
  1.调整自我认知
  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初期,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不安、失眠等现象。首先,大学生要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出现非常正常,不仅自己会出现这些状况,别人也同样会出现,去个人化的认识会让大学生置身于集体之中,减少不必的恐慌。其次,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即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认知模式决定我们的情绪状态,通过对内改变认知,改变不合的观念使情绪发生变化。在调整自己内部认知的同时,借助家人、朋友、专家等外部社会资源,获得支持与帮助。
  2.调节自我情绪
  当出现负面情绪时,能够及时认识并接纳它,是调节情绪的基础。很多大学生在面对负面情绪时,会选择逃避或对抗,如借酒浇愁、封闭自我甚至自我伤害,这样的方法只会让大学生深陷情绪泥潭而无法自拔。因此,承认自己的情绪并接纳它,感受它,通过转移注意力和积极的自我暗示做出更理性、更完整、更现实的判断。
  3.调控自我行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基本的作息规律会受到影响。大学生要通过自我行为的调控,保持基本的生活规律,合理饮食,按时睡觉,多与同学、朋友、师长联络,加强与外部连续、互动,改善情绪,合理规划并利用时间,保持身心愉悦。更重要的是,加强身体运动。有研究发现,人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大脑会释放“快乐因子”,有效排除负面情绪。大学生要積极参加阳光体育活动,通过练习瑜珈、跳绳、健美操等进行自我调控。以上行为都无法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时,可及时向心理老师、心理热线等寻求专业帮助,从而度过心理难关。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专家观察,2020(04).
  [2]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02):171-176.
  [3]孙楚航,西南大学新学工创新中心课题组,新冠肺炎疫情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研究——基于全国45高校19850名大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20(04):43-48+12.
  [4]赵波,蔡特金,张志华,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呈现与调适一基于自我关怀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20(04):49-54.
  [5]薛笑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对策探讨一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大学生心理干预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20(10).
  作者简介
  于俊红(1982-),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课程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部编版教材改革以来,传统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也充分体现了编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本文主要通过探究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依托传统文化渗透提升语文整体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着民族特点与思想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不仅
期刊
◆摘 要: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树立科学的质量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学生核心素养由三大领域塑造的“全人教育”包含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
期刊
◆摘 要:疫情期间,如何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需要教师结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育方案,从而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帮助留守儿童提高综合素质。本文在实践分析过程,探索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希望分析能进一步提高实践研究水平。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了信心,加强了留守儿童心理疏导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身处辉煌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是新时代发展的记录者,也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讲述者,要担当历史使命,讲好属于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关键词:中国故事;讲述;新时代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要求  中国当前取得的瞩目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党
期刊
◆摘 要:游戏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游戏可以给儿童生活带来快乐,为学习活动增加乐趣,因此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而言,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游戏过程中我们还是会发现,仍有部分孩子对游戏参与的兴致并不高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关于户外混龄模式的研究 ,通过研究讨论,总结出平行式、两两一组式、一带一式,以上是在实际操作时可供选用的方案。  ◆关键词:幼儿;户外活动;混龄式教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随之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元的阅读方法。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将“小练笔”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将读写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从读写联动,以读促写视角,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练笔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练笔;以读促写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
期刊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之为“诗圣”。  他的叙事诗成就很高,不仅真实的反映了唐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对一般人而言,读杜甫的诗兴味只在于读史。而我却认为,读杜甫的诗应透过史的层面去探究其情。只有情动于衷,才能深刻体会诗人的内心
期刊
清晨六点,雁城的天空笼罩一层薄纱,洒过水的街道显得十分洁净,街道两旁的樟树也因为朝露显得格外葱郁。清风微拂,送来秋的丝丝凉意。我不禁想起王摩诘写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而此时,我们这支来自衡阳市蒸湘区九人支教小分队即将奔赴支教最前线——怀化市会同县漠滨侗族苗族乡学校。从衡阳来到这一个坐落在湘黔边界、大山深处的学校,要熬将近八个小时的大巴车。其中还有两个小时走的是山路,让我这个从不晕车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已经能够成为各领域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小学教育同样如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有利于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提高,以此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生;阅读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必要的,这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也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能够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在开展中职教育时,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能够全面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开展效果,保证广大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怀,加强民族自信心。加强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自觉强化中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帮助中职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中职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