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晏阳初是世界知名的平民教育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人物。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研究,国内已有大量文献进行论述。这些文献大都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在部分文章中提到其思想产生的来源。本文仅从文化取向这个角度,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形成过程中所受的中西文化进行梳理。
关键词:晏阳初 平民教育 文化取向 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001-02
关于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10年来,不少学者在各种学术期刊、网站上发表文章,共 300 余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从宏观角度就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思想与实践进行总体的梳理与评价,这类文章占有很大数量。其基本内容有三部分:生平介绍,思想与实践的总体勾勒,历史贡献与局限的评价。前两部分,不同的论文有详略之别。但不存在观点上的分歧。第三部分内容,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学者已经突破了“改良主义”的局限。近年也有不少人把晏阳初的思想和实践同其他中外教育家进行比较研究。二是从中观角度对晏阳初的思想与实践中某一个方面或侧面进行研究,其切入点是多元的,主要有民本精神,民主政治观,师范教育思想,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公民教育思想,科学普及思想,卫生保健,科技推广,团队管理,县政改革,社会学发展等等。三是从微观角度就晏阳初的思想与实践中某一细小问题进行研究。或进入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对其进行剖析,如晏阳初所提倡的“第五自由”、晏阳初的中国情节等;或站在当代的历史语境中,对晏阳初的思想与实践在当代推行的必要性、可能性、现实经验等进行论证与总结,如当代职业教育、农民教育、农民工培训、可持续发展等。而单从文化取向角度谈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文章近乎没有,都只是在研究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相关文章中对文华取向略有提及。本文就10年来,我国教育学者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文华取向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一梳理,以期人们能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这篇文章单从文化取向的角度谈到了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哪些中西文化的影响。文中讲到晏阳初的乡村改造思想主要受到了三方面的影响: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近代“新民”说。具体讲就是儒家民本思想、儒家思想中主张积极进取、改造现实的人生哲学以及注重个人品格修养、培养理想人格的思想都为晏阳初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养料;此外,儒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修养也成了他为人处世的准则。晏阳初亦深受梁启超“新民说”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四大病症以及关于新民的素质要求与梁启超提出的很相似。二、基督教“博爱”哲学和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基督教中积极的博爱哲学、济世扶贫、施爱于民的人道主义情怀与“天下一家”的大同观念,启迪了晏阳初热爱劳苦大众和为民服务的思想。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之所以形成,还与他所接受的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分不开。文中还谈到了晏美国留学的经历促使了民主思想、科学思想的形成,使他接受了实用主义哲学。三、对苦力的深刻认识。“苦力”是晏阳初民本思想的社会基础,没有对“苦力”的深刻认识,晏的新民观就不会在梁启超“新民说”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乡村改造运动。这篇文章应该是论述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理论渊源最全面的。
另外还有两篇硕士论文,如广西师范大学陈敏《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启示》与南京师范大学唐献玲《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陈敏的文章根据晏阳初在《九十自述》中说的3C理论,谈到了民本思想、基督精神、留法心得是晏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文章仅仅根据这三个方面做了下具体阐述。唐献玲的文章谈到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论与现实来源,具体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近代新民说。文中谈到民本思想是晏阳初教育哲学的基础,但他突破了旧的思维框架,把“民”定位在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民众身上,改变了几千年来一向以帝王将相和上层知识分子为核心的历史。二、西方基督博爱精神和民主科学思想。文中从晏阳初求学于西学堂、香港、美国的教育经历入手,具体谈到了他在求学期间受到的基督博爱精神的影响,以及接受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三、对现实苦力的疾苦和智能的体悟。具体讲到他在法为华工服务期间,现实亲身体悟民众的疾苦卑微与潜力,加强了他对其平民教育思想坚定实行的信念与责任感。
中国传媒大学的宫承波与中国人民大学艾红红合写的《试论晏阳初的传播思想》也涉及到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文中提到晏的平民教育思想根在中国,枝干却是中西嫁接的产物。儒家“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是他的思想之根,基督方面晏虽然信仰基督,但他却不仅以基督的悲悯之心看待“苦力”之苦痛,而且以真诚的平等意识致力于开发“苦力”之潜力。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与社会现实的直接促动也是分不开的,如法国举办华工教育时亲见了帝国主义者对华工的轻侮与蹂躏,感到“苦力”之“苦”,回国后又看到了国家的落后、民众的贫苦以及列强的欺凌,痛感“国势衰微的种种悲哀”。这一切促使晏阳初产生了“除文盲作新民”,“教育救国”、“智民”强国的思想。作者还指出晏阳初的思想既超越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止于政治策略层面的局限,也超越了基督的以怜悯为基础的“救世主”情感,在国家濒于危亡的现实面前,汲取西方资产阶级“平等”、“博爱”的人文精神和孙中山先生“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精神,从而升华到依靠民众达成民主目标的现代性境界。辽宁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张静芳《试论晏阳初的文化观》同样讲到晏阳初的文化取向是孔子(Confucius)民本思想和基督教(Christian)平等博爱的学说与他对苦力(Coolie)的理解,但是作者指出这三者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人们常说有的放矢,这三C之间的逻辑联系,实质上是“两矢一的”的关系。也就是用前两种思想理论去改造教育苦力,使之成为“新民”。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是他文化观的主色调,西方的文化理念只是作为主体文化的必要滋养。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吴洪成《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述评》也提到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思想基础是:一、民本思想是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出发点;二、基督教思想是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精神动力;三、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方法论,主要是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上述文章谈到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或文化取向,基本都是围绕民本思想﹑基督精神、留法心得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的。这主要是因为晏阳初在《九十年自述》中说:“我常说,‘三 C’影响了我一生,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比较具体地说:来自远古的儒家民本思想,来自近世的姚牧师和史文轩兄的榜样和来自四海的民间疾苦和智能。”[1]可以说几乎所有文章涉及到这个问题基本都以这个“3C”理论为中心进行阐述,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文章对这三点阐述的详略不同或突出的中心不同而已。
参考文献:
[1]陈敏.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3
[2]唐献玲.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J].河南社会科学,2004,(4)
[4]宫承波,艾红红.试论晏阳初的传播思想[J].上海大学学报,2007,(1)
[5]张静芳.试论晏阳初的文化观[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5,(4)
[6]吴洪成.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述评[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
[7]徐宁.略论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8]张黎,余志君.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职教论坛,2005,(1)
[9]章潺.浅析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现代民本思想[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2)
[10]赛珍珠,林特溟.晏阳初与平民教育运动[J].天涯,2001,(5)
[11]张夫伟.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2,(1)
[12]周春燕.晏阳初与平民教育运动[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13]梁严冰.浅论晏阳初的“平民教育”[J].历史教学问题,1995,(1)
[14]孙林.晏阳初与民国时期的平民教育[J].民国档案,1998,(3)
[15]赵碧玫.论晏阳初的教育思想[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16]张良才,刘义江.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述评[J].齐鲁学刊,1994,(3)
[17]史振厚,田红梅.晏阳初科学思想探析[J].德州学院学报,2001,(3)
[18]薛伟强.晏阳初研究八十年[J].河北学刊,2006,(2)
[19]曹贱保.浅谈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中的民本思想[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2)
[20]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第一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508
A Review on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Yan Yangchu’s Commoner Education Thought
FuFeng-xia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006)
Abstract: Yan Yangchu is a well-known grass roots educationalist worldwide and important figure on the the 1920s and 1930s - China's Rural Construction Movement.A great deal of papers has dissertated Yan yangchu’s commoner education thought on china.Theseliteratures mostly introduc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Yan yangchu’s commoner education thought., only part of the articles mentioned the source of the thought.On the angle of Culture Orientation,this paper give a summary of the chinese and wesrern culture which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of Yan yangchu’s commoner education thought.
Key words: Yan Yangchu;Commoner Education;Cultural Orientation;Summary
关键词:晏阳初 平民教育 文化取向 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001-02
关于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10年来,不少学者在各种学术期刊、网站上发表文章,共 300 余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从宏观角度就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思想与实践进行总体的梳理与评价,这类文章占有很大数量。其基本内容有三部分:生平介绍,思想与实践的总体勾勒,历史贡献与局限的评价。前两部分,不同的论文有详略之别。但不存在观点上的分歧。第三部分内容,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学者已经突破了“改良主义”的局限。近年也有不少人把晏阳初的思想和实践同其他中外教育家进行比较研究。二是从中观角度对晏阳初的思想与实践中某一个方面或侧面进行研究,其切入点是多元的,主要有民本精神,民主政治观,师范教育思想,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公民教育思想,科学普及思想,卫生保健,科技推广,团队管理,县政改革,社会学发展等等。三是从微观角度就晏阳初的思想与实践中某一细小问题进行研究。或进入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对其进行剖析,如晏阳初所提倡的“第五自由”、晏阳初的中国情节等;或站在当代的历史语境中,对晏阳初的思想与实践在当代推行的必要性、可能性、现实经验等进行论证与总结,如当代职业教育、农民教育、农民工培训、可持续发展等。而单从文化取向角度谈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文章近乎没有,都只是在研究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相关文章中对文华取向略有提及。本文就10年来,我国教育学者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文华取向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一梳理,以期人们能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这篇文章单从文化取向的角度谈到了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哪些中西文化的影响。文中讲到晏阳初的乡村改造思想主要受到了三方面的影响: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近代“新民”说。具体讲就是儒家民本思想、儒家思想中主张积极进取、改造现实的人生哲学以及注重个人品格修养、培养理想人格的思想都为晏阳初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养料;此外,儒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修养也成了他为人处世的准则。晏阳初亦深受梁启超“新民说”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四大病症以及关于新民的素质要求与梁启超提出的很相似。二、基督教“博爱”哲学和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基督教中积极的博爱哲学、济世扶贫、施爱于民的人道主义情怀与“天下一家”的大同观念,启迪了晏阳初热爱劳苦大众和为民服务的思想。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之所以形成,还与他所接受的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分不开。文中还谈到了晏美国留学的经历促使了民主思想、科学思想的形成,使他接受了实用主义哲学。三、对苦力的深刻认识。“苦力”是晏阳初民本思想的社会基础,没有对“苦力”的深刻认识,晏的新民观就不会在梁启超“新民说”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乡村改造运动。这篇文章应该是论述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理论渊源最全面的。
另外还有两篇硕士论文,如广西师范大学陈敏《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启示》与南京师范大学唐献玲《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陈敏的文章根据晏阳初在《九十自述》中说的3C理论,谈到了民本思想、基督精神、留法心得是晏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文章仅仅根据这三个方面做了下具体阐述。唐献玲的文章谈到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论与现实来源,具体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近代新民说。文中谈到民本思想是晏阳初教育哲学的基础,但他突破了旧的思维框架,把“民”定位在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民众身上,改变了几千年来一向以帝王将相和上层知识分子为核心的历史。二、西方基督博爱精神和民主科学思想。文中从晏阳初求学于西学堂、香港、美国的教育经历入手,具体谈到了他在求学期间受到的基督博爱精神的影响,以及接受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三、对现实苦力的疾苦和智能的体悟。具体讲到他在法为华工服务期间,现实亲身体悟民众的疾苦卑微与潜力,加强了他对其平民教育思想坚定实行的信念与责任感。
中国传媒大学的宫承波与中国人民大学艾红红合写的《试论晏阳初的传播思想》也涉及到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文中提到晏的平民教育思想根在中国,枝干却是中西嫁接的产物。儒家“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是他的思想之根,基督方面晏虽然信仰基督,但他却不仅以基督的悲悯之心看待“苦力”之苦痛,而且以真诚的平等意识致力于开发“苦力”之潜力。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与社会现实的直接促动也是分不开的,如法国举办华工教育时亲见了帝国主义者对华工的轻侮与蹂躏,感到“苦力”之“苦”,回国后又看到了国家的落后、民众的贫苦以及列强的欺凌,痛感“国势衰微的种种悲哀”。这一切促使晏阳初产生了“除文盲作新民”,“教育救国”、“智民”强国的思想。作者还指出晏阳初的思想既超越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止于政治策略层面的局限,也超越了基督的以怜悯为基础的“救世主”情感,在国家濒于危亡的现实面前,汲取西方资产阶级“平等”、“博爱”的人文精神和孙中山先生“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精神,从而升华到依靠民众达成民主目标的现代性境界。辽宁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张静芳《试论晏阳初的文化观》同样讲到晏阳初的文化取向是孔子(Confucius)民本思想和基督教(Christian)平等博爱的学说与他对苦力(Coolie)的理解,但是作者指出这三者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人们常说有的放矢,这三C之间的逻辑联系,实质上是“两矢一的”的关系。也就是用前两种思想理论去改造教育苦力,使之成为“新民”。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是他文化观的主色调,西方的文化理念只是作为主体文化的必要滋养。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吴洪成《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述评》也提到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思想基础是:一、民本思想是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出发点;二、基督教思想是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精神动力;三、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方法论,主要是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上述文章谈到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或文化取向,基本都是围绕民本思想﹑基督精神、留法心得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的。这主要是因为晏阳初在《九十年自述》中说:“我常说,‘三 C’影响了我一生,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比较具体地说:来自远古的儒家民本思想,来自近世的姚牧师和史文轩兄的榜样和来自四海的民间疾苦和智能。”[1]可以说几乎所有文章涉及到这个问题基本都以这个“3C”理论为中心进行阐述,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文章对这三点阐述的详略不同或突出的中心不同而已。
参考文献:
[1]陈敏.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3
[2]唐献玲.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J].河南社会科学,2004,(4)
[4]宫承波,艾红红.试论晏阳初的传播思想[J].上海大学学报,2007,(1)
[5]张静芳.试论晏阳初的文化观[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5,(4)
[6]吴洪成.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述评[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
[7]徐宁.略论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8]张黎,余志君.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职教论坛,2005,(1)
[9]章潺.浅析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现代民本思想[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2)
[10]赛珍珠,林特溟.晏阳初与平民教育运动[J].天涯,2001,(5)
[11]张夫伟.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2,(1)
[12]周春燕.晏阳初与平民教育运动[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13]梁严冰.浅论晏阳初的“平民教育”[J].历史教学问题,1995,(1)
[14]孙林.晏阳初与民国时期的平民教育[J].民国档案,1998,(3)
[15]赵碧玫.论晏阳初的教育思想[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16]张良才,刘义江.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述评[J].齐鲁学刊,1994,(3)
[17]史振厚,田红梅.晏阳初科学思想探析[J].德州学院学报,2001,(3)
[18]薛伟强.晏阳初研究八十年[J].河北学刊,2006,(2)
[19]曹贱保.浅谈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中的民本思想[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2)
[20]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第一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508
A Review on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Yan Yangchu’s Commoner Education Thought
FuFeng-xia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006)
Abstract: Yan Yangchu is a well-known grass roots educationalist worldwide and important figure on the the 1920s and 1930s - China's Rural Construction Movement.A great deal of papers has dissertated Yan yangchu’s commoner education thought on china.Theseliteratures mostly introduc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Yan yangchu’s commoner education thought., only part of the articles mentioned the source of the thought.On the angle of Culture Orientation,this paper give a summary of the chinese and wesrern culture which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of Yan yangchu’s commoner education thought.
Key words: Yan Yangchu;Commoner Education;Cultural Orientation;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