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及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7%(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老年人;带状疱疹;疗效
【中图分类号】R1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72-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疼痛为临床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疱疹痊愈而疼痛缠绵难愈[1]。带状疱疹愈后易遗留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sneuralgia, PHN) 好发于老年患者,约有10%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PHN,而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最高,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可整夜不能入眠,持续数月至数年,偶有超过16年[2]。治疗上缠绵不愈,顽固而难解除。2006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6例,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病例选择:60岁及以上有典型的带状疱疹表现及神经痛。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全身衰竭,均不作为治疗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40例。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60~90岁,平均75.8岁,病程1~40天,平均24.2天。发生在头颈部9例,胸背部21例,腰腹部25例,四肢1例。西药组(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60~89岁,平均77.2岁,病程1~39天,平均22.7天。发生在头颈部5例,胸背部12例,腰腹部22例,四肢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病程长短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2.1.1 中药口服:热毒未尽,以解毒活血,行气止痛为治则。方用仙方活命饮:金银花15g,防风15g,板蓝根30g,丹参30g,赤芍10g,厚朴10g,元胡10g,天花粉10g,制乳没各10g,甘草5g。气虚血瘀,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则。方用补阳还五汤:黄芪50g,板蓝根30g,赤芍15g,太子参15g,干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30g,元胡10g,制乳没各10g,甘草5g。气滞血瘀,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则。方用血腑逐瘀汤:柴胡10g,板蓝根30g,枳壳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丹参30g,元胡10g,赤芍10g,蜈蚣1条,甘草5g。脾虚湿盛,以健脾渗湿止痛为治则。方用三仁汤:太子参15g,板蓝根30g,薏苡仁30g,杏仁10g,厚朴10g,元胡10g,滑石10g,白蔻10g,竹叶10g,茯苓15g,白术15g。
1.2.1.2 中药外用:将大黄15g、白芷12g、蜈蚣2条、冰片10g研末过100目筛,装瓶备用。以白醋调稀糊状涂于患处,1天涂药2~3次。
1.2.1.3 西药:阿米替林12.5mg/日,睡前服用,可逐步增至每日30mg/日。阿昔洛韦200mg口服,日4次。消炎痛25mg,日3 次。弥可保(复合维生素B)2粒,日3 次,用至疼痛消失。
1.2.2 对照组:阿米替林12.5mg/日,睡前服用,可逐步增至每日30mg/日。阿昔洛韦200mg口服,日4次。消炎痛25mg,日3 次。弥可保(复合维生素B)2粒,日3 次,用至疼痛消失。
1.3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相关标准拟定:痊愈:疱疹全部结痂或消退,疼痛消失。显效:疱疹基本结痂,疼痛明显缓解,且无新增疱疹。有效:疱疹基本消退,有轻微疼痛及少量新发疱疹,无效:有新发疱疹,且疼痛未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98.2%、87.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PHN是老年人带状疱疹严重并发症,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治疗也甚为棘手。其发病主要是由于神经损伤的结果,与中枢神经系统信号处理的变化有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活化导致背神经节的炎症和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传递神经元的活动性异常增高。阿米替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强涉及痛觉神经元的抑制程度,缓解疼痛效果显著。神经营养剂对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和缓解也有一定的作用。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或“蛇盘疮”,可因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外受毒邪诱发。毒邪未尽,阻于经络乃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脾虚湿郁于内,毒邪乘之诱于外,气虚血瘀阻为其果。气血阻于经络,经气不宜,经脉失疏,则疼痛不休。笔者辨证分为四型治疗,同时中药外敷。《本草汇言》云:“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邪气”。蜈蚣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抱朴子》:“末,以治蛇疮”。冰片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医林篡要》:“冰片,辛香之气,固无不达”。白醋性凉,敛疮,调图不留色斑。冰片、白芷均有渗透肌肤之功,直达病所,收效甚速,止痛。方中生大黄,味苦性寒,有活血化瘀,消炎破积之功效[4] 。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黄可较快地使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中毒症状的缓解,可能与大黄的抗内毒素作用,提高嗜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并增强其吞噬能力,提高血清补体水平及血清的抗菌能力有关[5]。中药外敷法,具有灵活、方便、经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之特点。诸药协同,共奏奇效。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93~296
[2] 孙宝印,陈官之,王顺义等 新编皮肤病治疗学[M]青岛:青岛海洋出版社,2002:217~220
[3] 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4] 王筠默.中药药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3
[5] 王宝恩.首届国际大黄研讨会专利,1990,7(3):121
作者单位:417506 湖南省娄底宜化医院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老年人;带状疱疹;疗效
【中图分类号】R1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72-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疼痛为临床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疱疹痊愈而疼痛缠绵难愈[1]。带状疱疹愈后易遗留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sneuralgia, PHN) 好发于老年患者,约有10%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PHN,而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最高,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可整夜不能入眠,持续数月至数年,偶有超过16年[2]。治疗上缠绵不愈,顽固而难解除。2006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6例,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病例选择:60岁及以上有典型的带状疱疹表现及神经痛。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全身衰竭,均不作为治疗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40例。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60~90岁,平均75.8岁,病程1~40天,平均24.2天。发生在头颈部9例,胸背部21例,腰腹部25例,四肢1例。西药组(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60~89岁,平均77.2岁,病程1~39天,平均22.7天。发生在头颈部5例,胸背部12例,腰腹部22例,四肢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病程长短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2.1.1 中药口服:热毒未尽,以解毒活血,行气止痛为治则。方用仙方活命饮:金银花15g,防风15g,板蓝根30g,丹参30g,赤芍10g,厚朴10g,元胡10g,天花粉10g,制乳没各10g,甘草5g。气虚血瘀,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则。方用补阳还五汤:黄芪50g,板蓝根30g,赤芍15g,太子参15g,干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30g,元胡10g,制乳没各10g,甘草5g。气滞血瘀,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则。方用血腑逐瘀汤:柴胡10g,板蓝根30g,枳壳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丹参30g,元胡10g,赤芍10g,蜈蚣1条,甘草5g。脾虚湿盛,以健脾渗湿止痛为治则。方用三仁汤:太子参15g,板蓝根30g,薏苡仁30g,杏仁10g,厚朴10g,元胡10g,滑石10g,白蔻10g,竹叶10g,茯苓15g,白术15g。
1.2.1.2 中药外用:将大黄15g、白芷12g、蜈蚣2条、冰片10g研末过100目筛,装瓶备用。以白醋调稀糊状涂于患处,1天涂药2~3次。
1.2.1.3 西药:阿米替林12.5mg/日,睡前服用,可逐步增至每日30mg/日。阿昔洛韦200mg口服,日4次。消炎痛25mg,日3 次。弥可保(复合维生素B)2粒,日3 次,用至疼痛消失。
1.2.2 对照组:阿米替林12.5mg/日,睡前服用,可逐步增至每日30mg/日。阿昔洛韦200mg口服,日4次。消炎痛25mg,日3 次。弥可保(复合维生素B)2粒,日3 次,用至疼痛消失。
1.3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相关标准拟定:痊愈:疱疹全部结痂或消退,疼痛消失。显效:疱疹基本结痂,疼痛明显缓解,且无新增疱疹。有效:疱疹基本消退,有轻微疼痛及少量新发疱疹,无效:有新发疱疹,且疼痛未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98.2%、87.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PHN是老年人带状疱疹严重并发症,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治疗也甚为棘手。其发病主要是由于神经损伤的结果,与中枢神经系统信号处理的变化有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活化导致背神经节的炎症和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传递神经元的活动性异常增高。阿米替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强涉及痛觉神经元的抑制程度,缓解疼痛效果显著。神经营养剂对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和缓解也有一定的作用。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或“蛇盘疮”,可因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外受毒邪诱发。毒邪未尽,阻于经络乃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脾虚湿郁于内,毒邪乘之诱于外,气虚血瘀阻为其果。气血阻于经络,经气不宜,经脉失疏,则疼痛不休。笔者辨证分为四型治疗,同时中药外敷。《本草汇言》云:“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邪气”。蜈蚣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抱朴子》:“末,以治蛇疮”。冰片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医林篡要》:“冰片,辛香之气,固无不达”。白醋性凉,敛疮,调图不留色斑。冰片、白芷均有渗透肌肤之功,直达病所,收效甚速,止痛。方中生大黄,味苦性寒,有活血化瘀,消炎破积之功效[4] 。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黄可较快地使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中毒症状的缓解,可能与大黄的抗内毒素作用,提高嗜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并增强其吞噬能力,提高血清补体水平及血清的抗菌能力有关[5]。中药外敷法,具有灵活、方便、经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之特点。诸药协同,共奏奇效。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93~296
[2] 孙宝印,陈官之,王顺义等 新编皮肤病治疗学[M]青岛:青岛海洋出版社,2002:217~220
[3] 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4] 王筠默.中药药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3
[5] 王宝恩.首届国际大黄研讨会专利,1990,7(3):121
作者单位:417506 湖南省娄底宜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