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基层医院;消毒灭菌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85-02
  
  消毒和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加强和改进消毒灭菌工作对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卫生行政部门逐渐提高了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医院的质量管理之中,组织人员对乡镇卫生院的消毒灭菌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本人作为检查组人员之一在检查中发现,虽然医院普遍提高了对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视,消毒灭菌工作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环节,在消毒灭菌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医院消毒灭菌无组织管理及制度管理:医院消毒灭菌不隶属医院质量管理范畴,也没有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对消毒灭菌的工作流程及结果缺乏检查、监测,没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各科室存在程度不一的使用不合格的消毒灭菌物品,如无菌包内的某些器械有血迹、污迹,无菌持物钳锈迹斑斑等。
  1.2 购进消毒药械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毒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的生产企业应当取得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消毒产品的生产。第二十三条规定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每年复核一次。第三十二条规定经营者采购消毒产品时,应当索取下列有效证件:1)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2)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有效证件的复印件应当加盖原件持有者的印章。而多数基层医院购进消毒产品不向生产企业索取相关证件。即使索取,也不看证件的有效期。
  1.3 供应室建筑过于简陋,布局不合理,人员配备弱供应室担负着医疗器械灭菌工作,其消毒灭菌的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消毒供应室的建筑与布局合理是确保供应室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条件。但乡镇医院的供应室建筑多数只有一间房,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划分不严格,建筑周围设施不利于清洁,无专收专送物品的通道,有些甚至只是将高压灭菌设备随便放在一个角落,无菌包在暴露的情况下送进需要的科室,极造成二次污染。
  由于对消毒供应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乡镇医院在供应室的人员配备上非常薄弱,这些人员全部未经消毒知识培训,同时他们均是由洗衣工,收费员、食堂工作人员兼任。他们文化素质相对低,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对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为零,对经过一个灭菌过程后物品是否达到要求根本就不知道。
  1.4 消毒剂配制随意且使用不合理乡镇医院的消毒剂配制由使用人员随意配制,配制后的浓度自己也不知,在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时候,他们多对消毒剂的性能、灭菌浓度,灭菌时间、影响因素及灭菌物品不了解,如无污染地面用84消毒液拖地,启封后的戊二醛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还在使用,物品不做彻底清洁就放入消毒液中消毒或灭菌,灭菌物品浸泡半小时后就进行使用。
   1.5 医务人员缺乏无菌观念长期以来乡镇医院的医务人员缺乏消毒灭菌知识的有关培训,缺乏无菌概念或消毒灭菌概念落后,以至于医院仍然存在使用不透气的铝制盒子当无菌物品的灭菌容器,无菌物品的外包装有使用破的、补过的包布、高压灭菌后的无菌物品没有专用无菌物品柜存放、有的无菌物品已过期或浸泡消毒/灭菌时间未到仍将物品当作无菌物品使用。
  2 医院消毒工作的管理对策
  2.1 加强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制度管理 乡镇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必须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人参与感染管理,确保医院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兼职人员应相对稳定且善于学习和推广医院感染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同时领导重视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是保障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
  2.2 加强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质量管理,杜绝隐患医院应制定购进与使用消毒药械的管理制度,对进货、质量监测应作明确规定。购进消毒药械必须卫生许可证与质检证齐全,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拒之门外。
  2.3 加强对医院消毒灭菌工作 的检查指导卫生行政部门应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制订符合乡镇医院实际情况的医院感染管理考评标准,以标准促进工作,杜绝为应付检查或为省事而套用上级医院的考评标准,超过乡镇医院实际能力范围的过高过严的标准只能使考评标准成为一张废纸,起不到真正督促指导的作用。
  2.4 加强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各临床科室提供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一旦物品消毒灭菌不彻底或灭菌后重新被污染,将会导致院内感染暴发,所以供应室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是高素质的经过培训的掌握消毒灭菌专业知识的人,另外供应的建设应参照标准,努力向规范化目标靠拢。
  2.5 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落实消毒效果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控是核心,如何评价消毒灭菌物品质量的优劣,只有通过可靠的检测手段,消毒灭菌物品是否合格必须通过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才能发现。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医院使用的消毒灭菌物品和消毒剂定期监测外,医院本身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消毒管理制度和监测制度。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当经常对基层医院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作者单位:437500 湖北崇阳县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兴安盟疾控系统的现况,以及疾控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为了全面提高疾控系统的应对能力,提出了加强疾控队伍建设的建议,从而为兴安盟疾控系统的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兴安盟;疾控系统;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64-01    根据对2009年兴安盟疾控系统调研,本文分析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对高尿酸血症病人进行社区护理社区后的效果。方法:将103例高尿酸血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54例(干预组)从生活方式、运动方式、心理等各方面进行干预;一组49例(对照组)只采用单纯药物干预。结果:在接受护理干预后8周后,进行血尿酸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420μmol/L(7.0mg/dl),女性>350μmol/L(6mg/dl)可确定为高尿酸血症(HUA)。研究表明[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替加氟加萘达铂化疗联合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对本院无法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65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放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采用替加氟1000mg/d,连用7~10d,萘达铂150mg第1d应用,间隔3周。于第二疗程化疗后行肿瘤局部放疗。结果:治疗2~3个周期后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7.58%,显著高于对照组46.88%,x2=3.96,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的原因 方法:对320例临床病人,350颗根管治疗的牙齿行临床观察。结果:30颗牙发生不同程度的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其中,死髓牙,后牙,根尖阴影小的牙和近期有过疼痛发生比例高,其中以死髓牙最高。结论: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的因素有牙髓坏死,牙位,根尖阴影,疼痛史等。  【关键词】 根管治疗;疼痛【Abstract】Purpose:Discuss the caus
期刊
弓形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宿主广泛的机会性致病原虫。1908年由法国学者Nicolle和Manceaux在北非啮齿类动物脑内发现。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感染弓形虫,其中欧美地区较高,东南亚如中国、韩国要相对低一些,为4~39%[1]。绝大多数弓形虫感染者为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对于两类人群,弓形虫病危害严重。一类是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肿瘤、器官移植、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加强检验科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强化检验人员医院感染知识与自我防护意识,对日常工作环境定期进行消毒监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的消毒与处理的管理。结果 建立健全各科规章制度,有效预防检验感染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检验科;加强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41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82-02    医院
期刊
【摘要】近年来洪泽县妇幼保健院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在论述洪泽县妇幼保健院的文化建设进展和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充分阐述了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院文化;建设;精神  【中图分类号】R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84-02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需要,是医院生存的精神基础和支柱
期刊
手足癣是致病性皮肤丝状真菌在手足部位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足癣患病率远高于手癣,并常由足癣感染到手部引起手癣,病情顽固,如不及时治疗,蔓延扩大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甲癣、体癣、股癣,淋巴管炎等。   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药浸泡,中西药外敷治疗手足癣1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60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其中男85例,女75例,均为成年人。临床表现:
期刊
【摘要】中医中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是中医临床治疗的物质基础。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功能主治主要体现在中药的药性上,中药材的质量,在临床应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在中医药传统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和制剂调剂的需要,对中药材加工炮制的成品.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发挥辨证加减特色、个性化用药疗效的载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古代医家早有“用药如用兵”,“医准、方对、药不灵
期刊
【关键词】尖锐湿疣;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6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78-01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e,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增生性疣状病变。为了探讨有效治疗尖锐湿疣,防止复发率。笔者于2003.5~2007.6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