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在搭建“我的幼儿园”主题中,教师尝试引导孩子选择感兴趣的建构主题,并提供充足适宜的材料,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搭建基本技能,学会分工合作,明确搭建任务。孩子在一次次搭建中实现了自己的需求及愿望,体验到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
关键词:中班建构;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超凡的想象和无法估量的创造性都让我们为之惊叹!而在众多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中,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因为幼儿对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建构材料爱不释手。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本学期,在搭建“我的幼儿园”主题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建构主题,让建构目的更明确
主题选择要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建构主题如果是幼儿自主发现的,孩子们肯定会有一定的兴趣来建构,他们也一定会乐于参与建构游戏。在以往的建构过程中,我们要么没有主题,让孩子在建构区自由的操作、随意的拼搭,幼儿的建构没有目的性,不能专注的完成活动,要么老师确定了主题,只要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便“机械”地分成几堆,搬抬选择玩具,熟练地按一贯的搭建方法去造,教师包办代替孩子选择搭建内容、代替孩子设计。整个搭建中孩子只是在机械的模仿。可大家反思过没有,这样的建构主题是幼儿感兴趣的吗?是幼儿乐于建构的吗?于是我班在选择建构主题时,我和孩子商量讨论后,决定以孩子最熟悉又比较感兴趣的环境“我的幼儿园”为主题。
二、有目的的观察,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感性认识
幼儿建构内容是在认知基础上对周围环境、物体的再现和创造,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有较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在进行“我的幼儿园“主题搭建时,我带幼儿在幼儿园进行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观察“幼儿园”楼房的色彩、形状,观察房子的门和窗户的位置关系、观察大楼的位置关系,观察幼儿园的楼房和大门、沙池、风雨操场、玩具摆放等环境的布局。在第一次的“我的幼儿园”主题建构活动中,幼儿搭建房子的形状、结构没有突破以前的模式,搭建的楼房还是几块方块积木直直的垒上去,孩子不知怎样去搭建沙池、升旗台,在对幼儿园环境布局时,孩子们似乎无从下手。于是在第二次建构游戏时,我利用散步活动让幼儿再次观察,使对幼儿园环境布局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同时我对幼儿园的每个环境都进行拍照记录,并将照片展示在结构区,在此基础上,我和幼儿共同利用照片设计“我的幼儿园”主体建构布局图。以弥补直接观察的不足,使他们能掌握物体的特点,有目的的进行创造性建构游戏。
三、提供充足适宜的材料,满足游戏需要
结构游戏的材料是幼儿进行结构游戏的物质基础。在投放材料时,除考虑种类多样、新颖,数量要充足外,更重要的要考虑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合本次活动的建构。同时还要为幼儿准备各种类型辅助材料,如:卷纸筒、橡皮泥、易拉罐、吸管等辅助材料以及周围可以利用的其它材料做替代品。
在第一次搭建我的幼儿园时,结构区的小龙选择了易拉罐和软体积木搭建幼儿园的楼房,由于易拉罐不易衔接、垒高,孩子每次用易拉罐达到5到6个时,罐子就倒了。孩子连续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孩子放弃搭建,将易拉罐摆成一排当打击乐器使用。在那一边哼着小调,一边用长形积木敲打乐器。此次建构时,由于材料的提供不适合,使孩子放弃游戏进行创造,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于是孩子根据材料去想象创造其它玩法,让孩子偏离了本次建构主题。在第二次建构尝试中,我在结构区投放了以乐高材料为主的建构材料,乐高易于衔接、垒高、拼搭。于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搭建了园厅、大门、沙池、玩具等等。孩子在整个搭建过程中没有谁去放弃游戏,都在围绕主题全神贯注的搭建。在第三次活动中,灵儿搭建好升旗台后,发现没有旗杆,于是找来吸管当旗杆、用科学区的旗子绑在旗杆上,做好后不停的在那欣赏鼓掌。孩子们还使用辅助材料制作了路灯、幼儿园的小树等。孩子在一次次创建中“幼儿园的主题“一次比一次丰富”。孩子从中体验到了搭建的快乐。从幼儿确立主题、选择材料、寻找替代品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自主游戏、想象创造的能力,更看到了幼儿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游戏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造性再现出来,方法和技能是结构游戏的支柱,需要老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获得。
对于中班孩子来说,主要引导孩子运用组合、拼插、垒高、围合等结构技能及平衡、配色等结构知识进行建构,在搭建“我的幼儿园”时,我先让孩子想想如何搭建,房子、滑滑梯、沙池、升旗台等是什么样子的,需要哪几种材料,怎样组合等,然后才建构。幼儿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讲解、示范材料的插长、围合、加高、连接等技巧。幼儿在学习基本的拼插技能同时,我又做一些比较形象、较精致的范例摆放在结构区醒目处,引导幼儿欣赏,从中起到兴趣的激发、结构技能的暗示、创造思路的诱发等,从而发挥环境刺激的作用,帮助他们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五、幼儿分工合作,明确搭建任务
结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为了完成共同的结构游戏目标,幼儿开始学习协商、分工、合作。在游戏开始之前,在幼儿按意愿自主选择分工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竞聘、轮流、猜拳等方法分组及协商分配搭建任务。在第一次搭建我的幼儿园时,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分工意识不强,自己拿着积木都在搭大楼,于是我先引导孩子分工,自由选择一个内容(大门、园厅、风雨操场、玩具、楼房、升旗台、大楼)搭建。这样孩子的分工明确以后,孩子、搭建的目的性更强了。通过第一次的尝试,在后面的搭建活动中孩子逐渐学会自由组合、分工任务进行建构。知道在搭建时事先协商游戏的主题和目标、所使用的材料等,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也会在大家共同的讨论中得到解决。开始游戏以后,幼儿就按按照分工的内容进行合作,共同完成结构作品。在结构区,涵涵很快完成了自己搭建的沙池,于是主动去问旁边正在搭建大楼的晨晨,“你的搭完了吗?要不要我帮你。”在这过程想中,孩子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学会主动去帮助别人,与人合作。在遇到矛盾的时候,幼儿必须学习如何解决矛盾,互相协商解决的方法。结构区,小熊和淞淞为了争做大楼发生矛盾,谁都不想让步,最后两人选择共同搭建,搭建中还商量一人负责当参谋、递材料,一人负责搭建。两人学会了解决矛盾,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合作搭建,合作成为了游戏成功的“阶梯”。 六、启发指导,保证幼儿的建构活动顺利进行
由于幼儿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建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教师应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各自的水平和需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像“我的幼儿园”建构活动,芊芊和灵儿小朋友用齿轮积木围成沙池以后,就无所事事了。于是,我走到她旁边,一边表扬一边启发“你们搭建的沙池很美观,但沙池里面好像缺了点什么?”两个看了一会儿图片忽有所悟:“噢!里面好像还有玩具!”我连忙说:“那你们能再建一些东西进去吗?建好以后肯定有很多小朋友去玩”还没等我话说完,灵儿连忙说:“老师,我们还可以在里面做一个滑滑梯,在里面放一些工具玩沙”于是她就去找来同伴一起用了乐高建了一个简单而形象的滑滑梯。用美工区的工具做了一些玩沙的工具,并在里面放了几个小朋友。完成后激动的向我介绍:“老师,可以在沙池里玩了”可见,教师有目的的诱导启发,能极大地激发幼儿联想,不断创建出新的内容。
七、建立常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在进行建构游戏时,经常会为争夺同一材料而发生争吵,或将材料乱扔。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让他们自觉建立并遵守基本游戏常规。如懂得谦让,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有顺序地取放,用完放回原处等。每次活动前幼儿自选自取游戏材料,活动后自己收拾整理。慢慢的良好习惯就逐步形成,变“老师要我这样做”为“我应该这样做”。
八、作品欣赏评价,为再次建构寻找新的亮点
幼儿创造的成果,需要得到夸奖、认可,并希望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我们更应注重同伴之间的评价,同时,老师在观察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在评价时有重点的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孩子思考,找出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为下次再进行创作做铺垫。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建构中体验到了成功感、自豪感。
通过一学期建构游戏的尝试,不仅丰富了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了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家庭教育大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朱家雄.上海学前教师参考用书.试验本.生活活动.2~3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法,2002.
[3]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贵阳市第五幼儿园)
关键词:中班建构;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超凡的想象和无法估量的创造性都让我们为之惊叹!而在众多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中,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因为幼儿对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建构材料爱不释手。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本学期,在搭建“我的幼儿园”主题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建构主题,让建构目的更明确
主题选择要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建构主题如果是幼儿自主发现的,孩子们肯定会有一定的兴趣来建构,他们也一定会乐于参与建构游戏。在以往的建构过程中,我们要么没有主题,让孩子在建构区自由的操作、随意的拼搭,幼儿的建构没有目的性,不能专注的完成活动,要么老师确定了主题,只要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便“机械”地分成几堆,搬抬选择玩具,熟练地按一贯的搭建方法去造,教师包办代替孩子选择搭建内容、代替孩子设计。整个搭建中孩子只是在机械的模仿。可大家反思过没有,这样的建构主题是幼儿感兴趣的吗?是幼儿乐于建构的吗?于是我班在选择建构主题时,我和孩子商量讨论后,决定以孩子最熟悉又比较感兴趣的环境“我的幼儿园”为主题。
二、有目的的观察,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感性认识
幼儿建构内容是在认知基础上对周围环境、物体的再现和创造,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有较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在进行“我的幼儿园“主题搭建时,我带幼儿在幼儿园进行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观察“幼儿园”楼房的色彩、形状,观察房子的门和窗户的位置关系、观察大楼的位置关系,观察幼儿园的楼房和大门、沙池、风雨操场、玩具摆放等环境的布局。在第一次的“我的幼儿园”主题建构活动中,幼儿搭建房子的形状、结构没有突破以前的模式,搭建的楼房还是几块方块积木直直的垒上去,孩子不知怎样去搭建沙池、升旗台,在对幼儿园环境布局时,孩子们似乎无从下手。于是在第二次建构游戏时,我利用散步活动让幼儿再次观察,使对幼儿园环境布局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同时我对幼儿园的每个环境都进行拍照记录,并将照片展示在结构区,在此基础上,我和幼儿共同利用照片设计“我的幼儿园”主体建构布局图。以弥补直接观察的不足,使他们能掌握物体的特点,有目的的进行创造性建构游戏。
三、提供充足适宜的材料,满足游戏需要
结构游戏的材料是幼儿进行结构游戏的物质基础。在投放材料时,除考虑种类多样、新颖,数量要充足外,更重要的要考虑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合本次活动的建构。同时还要为幼儿准备各种类型辅助材料,如:卷纸筒、橡皮泥、易拉罐、吸管等辅助材料以及周围可以利用的其它材料做替代品。
在第一次搭建我的幼儿园时,结构区的小龙选择了易拉罐和软体积木搭建幼儿园的楼房,由于易拉罐不易衔接、垒高,孩子每次用易拉罐达到5到6个时,罐子就倒了。孩子连续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孩子放弃搭建,将易拉罐摆成一排当打击乐器使用。在那一边哼着小调,一边用长形积木敲打乐器。此次建构时,由于材料的提供不适合,使孩子放弃游戏进行创造,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于是孩子根据材料去想象创造其它玩法,让孩子偏离了本次建构主题。在第二次建构尝试中,我在结构区投放了以乐高材料为主的建构材料,乐高易于衔接、垒高、拼搭。于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搭建了园厅、大门、沙池、玩具等等。孩子在整个搭建过程中没有谁去放弃游戏,都在围绕主题全神贯注的搭建。在第三次活动中,灵儿搭建好升旗台后,发现没有旗杆,于是找来吸管当旗杆、用科学区的旗子绑在旗杆上,做好后不停的在那欣赏鼓掌。孩子们还使用辅助材料制作了路灯、幼儿园的小树等。孩子在一次次创建中“幼儿园的主题“一次比一次丰富”。孩子从中体验到了搭建的快乐。从幼儿确立主题、选择材料、寻找替代品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自主游戏、想象创造的能力,更看到了幼儿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游戏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造性再现出来,方法和技能是结构游戏的支柱,需要老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获得。
对于中班孩子来说,主要引导孩子运用组合、拼插、垒高、围合等结构技能及平衡、配色等结构知识进行建构,在搭建“我的幼儿园”时,我先让孩子想想如何搭建,房子、滑滑梯、沙池、升旗台等是什么样子的,需要哪几种材料,怎样组合等,然后才建构。幼儿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讲解、示范材料的插长、围合、加高、连接等技巧。幼儿在学习基本的拼插技能同时,我又做一些比较形象、较精致的范例摆放在结构区醒目处,引导幼儿欣赏,从中起到兴趣的激发、结构技能的暗示、创造思路的诱发等,从而发挥环境刺激的作用,帮助他们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五、幼儿分工合作,明确搭建任务
结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为了完成共同的结构游戏目标,幼儿开始学习协商、分工、合作。在游戏开始之前,在幼儿按意愿自主选择分工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竞聘、轮流、猜拳等方法分组及协商分配搭建任务。在第一次搭建我的幼儿园时,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分工意识不强,自己拿着积木都在搭大楼,于是我先引导孩子分工,自由选择一个内容(大门、园厅、风雨操场、玩具、楼房、升旗台、大楼)搭建。这样孩子的分工明确以后,孩子、搭建的目的性更强了。通过第一次的尝试,在后面的搭建活动中孩子逐渐学会自由组合、分工任务进行建构。知道在搭建时事先协商游戏的主题和目标、所使用的材料等,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也会在大家共同的讨论中得到解决。开始游戏以后,幼儿就按按照分工的内容进行合作,共同完成结构作品。在结构区,涵涵很快完成了自己搭建的沙池,于是主动去问旁边正在搭建大楼的晨晨,“你的搭完了吗?要不要我帮你。”在这过程想中,孩子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学会主动去帮助别人,与人合作。在遇到矛盾的时候,幼儿必须学习如何解决矛盾,互相协商解决的方法。结构区,小熊和淞淞为了争做大楼发生矛盾,谁都不想让步,最后两人选择共同搭建,搭建中还商量一人负责当参谋、递材料,一人负责搭建。两人学会了解决矛盾,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合作搭建,合作成为了游戏成功的“阶梯”。 六、启发指导,保证幼儿的建构活动顺利进行
由于幼儿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建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教师应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各自的水平和需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像“我的幼儿园”建构活动,芊芊和灵儿小朋友用齿轮积木围成沙池以后,就无所事事了。于是,我走到她旁边,一边表扬一边启发“你们搭建的沙池很美观,但沙池里面好像缺了点什么?”两个看了一会儿图片忽有所悟:“噢!里面好像还有玩具!”我连忙说:“那你们能再建一些东西进去吗?建好以后肯定有很多小朋友去玩”还没等我话说完,灵儿连忙说:“老师,我们还可以在里面做一个滑滑梯,在里面放一些工具玩沙”于是她就去找来同伴一起用了乐高建了一个简单而形象的滑滑梯。用美工区的工具做了一些玩沙的工具,并在里面放了几个小朋友。完成后激动的向我介绍:“老师,可以在沙池里玩了”可见,教师有目的的诱导启发,能极大地激发幼儿联想,不断创建出新的内容。
七、建立常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在进行建构游戏时,经常会为争夺同一材料而发生争吵,或将材料乱扔。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让他们自觉建立并遵守基本游戏常规。如懂得谦让,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有顺序地取放,用完放回原处等。每次活动前幼儿自选自取游戏材料,活动后自己收拾整理。慢慢的良好习惯就逐步形成,变“老师要我这样做”为“我应该这样做”。
八、作品欣赏评价,为再次建构寻找新的亮点
幼儿创造的成果,需要得到夸奖、认可,并希望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我们更应注重同伴之间的评价,同时,老师在观察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在评价时有重点的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孩子思考,找出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为下次再进行创作做铺垫。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建构中体验到了成功感、自豪感。
通过一学期建构游戏的尝试,不仅丰富了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了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家庭教育大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朱家雄.上海学前教师参考用书.试验本.生活活动.2~3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法,2002.
[3]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贵阳市第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