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国家正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场“运动”,适当减少国有股份比例,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为国有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但随着国企混改的深入,财务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文章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国企混改存在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了新混改为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为国企混改提供新动能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国企混改;财务管理;影响与问题;优化措施
一、大力推行国企混改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也越发明显,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改革契机、落实改革成效,成为国有企业重点关注的要务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深化改革进程进入了新的时代;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深化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时代背景下的国企混改,是以优化国有资本市场配置、提高国有资本使用效率、促进国有资本战略布局为目标的。不同于以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仅解决企业扩大资金募集范围而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引入市场机制,而今政府大力推进国企混改,是希望将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相融合,“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赋予市场竞争者同等的地位和公平的待遇,调动国有企业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激发创新精神与活力,从而促进国企释放发展潜力,最终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效、优质的发展。国企混改并非“一混就好”或“一混就灵”,在混改的道路上出现失败和有问题的案例、对混改的运用和理解不到位、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不乏可见。抱残守缺实不可取,作为国企在国家号召面前应该勇于担当、积极响应;作为国企领导者更应激发创新思维,争做改革的实验者、促进派,高质量的推进国企混改道路,并将改革进行到底。
国企混改为我国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样作用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如何应对“混改”后新增的问题及风险,探寻一条更适合于现阶段改革需求的内部管理之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
二、国企混改的新态势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8年起,国企混改呈现出新态势,混改的步伐加快、力度加强,国家主导推动的国企混改试点数量也在逐步提升。混改的方向愈发明显,从改革“试点”到资本运营公司,再到创建世界一流的标杆企业,可见国家推行的决心和信心。国企混改由政策向行动的转变、由混向改的转变不断深入基层,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涌现出规模化的成功样本,坚定了国企混改的决心。作为国企内部的服务支撑工作,财务管理也随着混改的实施不断调整优化,从制度到实操、从技术到人员,全方位配合混改落实到位。
首先,新混改不仅是引入外部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更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改善国企经营效率、激发经营活力,管理方式由纵深转向扁平,改变以往层层上报延误决策时机的官僚作风。在财务管理方面更是强调效率优先,作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基础,对财务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不同于简单的股权收购,新混改为国企引入了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市场化薪酬激励模式、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等更多内容,注入“新鲜血液”,激励手段更能符合企业持续发展需求。财务人员不再安于现状、消极怠工,而是将自身与企业连成命运共同体,视企业存亡为己任,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再次,新混改力求提升国有资本市场化配置效率,通过国有资本资源与非国有资本机制的优势互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能力,带动其他行业转型升级,起到落实国家产业战略的重要作用。混改下的财务管理积极与世界范围内的一流标杆企业进行对标,加强对外交流与对内沟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策略,避免出现闭门造车、坐井观天,以打造一流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使命。
最后,新形势下的国企混改对财务管理的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翻天覆地且深远强烈的。
三、国企混改背景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的国企混改虽然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与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运作上存在固化思维和传統手段,大多依赖于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对于资产管理的制度和手段也不够灵活,这使得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管理理念及手段存在的根本性偏差。即便国企混改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但由于未能完善并善用财务管理机制,使民营企业永恒的逐利原则无法与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义务相兼容,在合作过程中常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阻碍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内部控制难以全面覆盖。一些社会资本进入后故意打擦边球,寻找法律和制度的漏洞,弄虚作假,联合第三方造成国有资本的减值或流失,为自己的企业谋取更大的利益。若企业混改后财务内部监督机制无法全面覆盖,将难以防范社会资本套取国有资本的风险。
2. 资产评估难以合理界定。在国企混改实施之前,国有和非国有资产均需进行资产评估,但国有资产的评估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在满足国资监管要求下,若资产评估过高或过低,无法达到并购双方心理预期,都会导致国企混改走向“流产”。
3.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难以获得社会资本认可。国企混改后,国有股东方往往要求社会资本完全遵循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模式,但社会资本对国企滞后、固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认可,相关制度落实起来存在难度,也将不利于混改后续的良性发展。
(二)财务系统信息化水平滞后
原有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达不到混改要求的时效性与复杂程度,通常存在市场呈现数据分析滞后、个性化功能不完善、差异化管理缺失等问题。而社会资本为适应激烈竞争不断进行研发投入,财务系统信息化水平早已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要想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科研投入,使得磨合期下财务数据的抓取和分析存在一定困难。 (三)财务管理手段较为单一
国企混改后的财务管理手段通常呈现过度集权或过度分权的现象,对于二者适用程度的掌握不够到位。过度集权容易丧失社会资本高效、灵活的本性;过度分权又无法达到国有股东方对于国有资本的监管目的。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如何在混改背景规避体制下更好的兼容,研究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多措并举、大胆实践,结合多种管理手段规化带来的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四)财务管理人员亟待转型
一个企业财务人员团队的素质决定了财务管理水平的高度。但在国企混改实践中,财务人员时常呈现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安于原有工作方式、缺乏复合型的财务人才等问题。财务人员未开展定期培训,专业知识得不到稳步提升,导致人员素质偏低,无法适应更具挑战性的工作,自然无法享受新激励机制所带来的福利,最终导致工作缺乏积极性,进一步恶性循环。同时,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提出的财务数据分析报告,无法满足企业经营者决策需求,企业将陷于发展瓶颈。
四、探寻国企混改下优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作为混改国有企业中的经营管理层,需要将创新和激励机制作为改革内生动力,借鉴市场化管理模式,对标世界一流标杆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效,并结合自身战略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对财务管理水平的优化力度,找到合理解决既往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财务监管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国企混改必须改变原有政企不分家的弊端。原有的日常事务可适当简化、剥离,重点强化改制后的财务监督管理职能。首先,从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强化财务监管机制。从公司章程到董事席位设置,强调股东义务、约束股东权利,通过契约精神一方面解决民营资本的话语权和利益诉求,另一方面规避民营资本盲目追求利润而损害国有资本的可能。其次,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混改企业可单独制定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管理办法,吸收民营企业优良高效的运行机制,简化繁琐无用的数据统计、汇总等工作,增强民营资本对新监管环境的适应能力。再次,做好制度宣贯工作。自上而下地对混改后实施的新举措、新制度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边落实边调整,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缓减民营资本抗拒和抵触的心理。最后,实行全过程财务监管,完善相关程序,确保审计、评估结果合法、客观、公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推广和云计算的普及运用,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及管理需求,选取个性化、高智能的财务管理软件,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存储系统。财务系统的智能化有助于解决经营者与股东之间信息获取不对称的问题,同时,由于系统不可人为串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用危机,防止子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瞒报谎报财务信息的风险,满足国企混改后对于财务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三)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和方式
探索集权与分权分类结合的财务管理手段。在易发生重大风险的资金收付方面采取集中管控,如设立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维护资金安全;健全内部审计职能,确保其独立与公平,监督各项财务职能的实施;在财务人员选聘和绩效考核方面适当放权,增强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需要不斷发挥财务机构负责人的管理艺术,在混改深入推进的道路上积极探索,用先进的管理思维武装自我,才能有效的发挥混改为国有企业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四)打造高素质财务人员队伍
结合国企混改战略需求,引入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激励模式,重视财务人员的选择与培养。首先,调整现有人才结构,逐步从“三角形”转变至“纺锤形”,增加高学历高素质财务人员数量。其次,强化中长期激励机制,重新评估确定员工的绩效考评体系,使其薪酬水平与工作成果相挂钩,激发财务人员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更为科学的开展良性竞争。最后,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工作,由企业负责定期组织培训、轮岗等长效机制,凝心聚力,提高财务人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五、结语
在新时代国企混改的背景下,要深入研究改革路上的失败案例,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加强和落实混改国企的财务管理,增强企业融资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国企市场竞争力,发挥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兆杰.国企混改背景下的财务管理转型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9(21):153-154.
[2]任腾飞.国企“混改”的新趋势 专访知本咨询董事长刘斌[J].国资报告,2019(02):70-75.
[3]罗立华.国有企业混改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7):129-130.
[4]董佳.新常态下国企改革与财务管理转型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265.
(作者单位: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新时代国企混改;财务管理;影响与问题;优化措施
一、大力推行国企混改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也越发明显,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改革契机、落实改革成效,成为国有企业重点关注的要务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深化改革进程进入了新的时代;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深化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时代背景下的国企混改,是以优化国有资本市场配置、提高国有资本使用效率、促进国有资本战略布局为目标的。不同于以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仅解决企业扩大资金募集范围而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引入市场机制,而今政府大力推进国企混改,是希望将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相融合,“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赋予市场竞争者同等的地位和公平的待遇,调动国有企业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激发创新精神与活力,从而促进国企释放发展潜力,最终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效、优质的发展。国企混改并非“一混就好”或“一混就灵”,在混改的道路上出现失败和有问题的案例、对混改的运用和理解不到位、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不乏可见。抱残守缺实不可取,作为国企在国家号召面前应该勇于担当、积极响应;作为国企领导者更应激发创新思维,争做改革的实验者、促进派,高质量的推进国企混改道路,并将改革进行到底。
国企混改为我国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样作用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如何应对“混改”后新增的问题及风险,探寻一条更适合于现阶段改革需求的内部管理之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
二、国企混改的新态势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8年起,国企混改呈现出新态势,混改的步伐加快、力度加强,国家主导推动的国企混改试点数量也在逐步提升。混改的方向愈发明显,从改革“试点”到资本运营公司,再到创建世界一流的标杆企业,可见国家推行的决心和信心。国企混改由政策向行动的转变、由混向改的转变不断深入基层,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涌现出规模化的成功样本,坚定了国企混改的决心。作为国企内部的服务支撑工作,财务管理也随着混改的实施不断调整优化,从制度到实操、从技术到人员,全方位配合混改落实到位。
首先,新混改不仅是引入外部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更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改善国企经营效率、激发经营活力,管理方式由纵深转向扁平,改变以往层层上报延误决策时机的官僚作风。在财务管理方面更是强调效率优先,作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基础,对财务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不同于简单的股权收购,新混改为国企引入了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市场化薪酬激励模式、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等更多内容,注入“新鲜血液”,激励手段更能符合企业持续发展需求。财务人员不再安于现状、消极怠工,而是将自身与企业连成命运共同体,视企业存亡为己任,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再次,新混改力求提升国有资本市场化配置效率,通过国有资本资源与非国有资本机制的优势互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能力,带动其他行业转型升级,起到落实国家产业战略的重要作用。混改下的财务管理积极与世界范围内的一流标杆企业进行对标,加强对外交流与对内沟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策略,避免出现闭门造车、坐井观天,以打造一流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使命。
最后,新形势下的国企混改对财务管理的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翻天覆地且深远强烈的。
三、国企混改背景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的国企混改虽然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与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运作上存在固化思维和传統手段,大多依赖于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对于资产管理的制度和手段也不够灵活,这使得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管理理念及手段存在的根本性偏差。即便国企混改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但由于未能完善并善用财务管理机制,使民营企业永恒的逐利原则无法与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义务相兼容,在合作过程中常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阻碍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内部控制难以全面覆盖。一些社会资本进入后故意打擦边球,寻找法律和制度的漏洞,弄虚作假,联合第三方造成国有资本的减值或流失,为自己的企业谋取更大的利益。若企业混改后财务内部监督机制无法全面覆盖,将难以防范社会资本套取国有资本的风险。
2. 资产评估难以合理界定。在国企混改实施之前,国有和非国有资产均需进行资产评估,但国有资产的评估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在满足国资监管要求下,若资产评估过高或过低,无法达到并购双方心理预期,都会导致国企混改走向“流产”。
3.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难以获得社会资本认可。国企混改后,国有股东方往往要求社会资本完全遵循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模式,但社会资本对国企滞后、固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认可,相关制度落实起来存在难度,也将不利于混改后续的良性发展。
(二)财务系统信息化水平滞后
原有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达不到混改要求的时效性与复杂程度,通常存在市场呈现数据分析滞后、个性化功能不完善、差异化管理缺失等问题。而社会资本为适应激烈竞争不断进行研发投入,财务系统信息化水平早已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要想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科研投入,使得磨合期下财务数据的抓取和分析存在一定困难。 (三)财务管理手段较为单一
国企混改后的财务管理手段通常呈现过度集权或过度分权的现象,对于二者适用程度的掌握不够到位。过度集权容易丧失社会资本高效、灵活的本性;过度分权又无法达到国有股东方对于国有资本的监管目的。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如何在混改背景规避体制下更好的兼容,研究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多措并举、大胆实践,结合多种管理手段规化带来的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四)财务管理人员亟待转型
一个企业财务人员团队的素质决定了财务管理水平的高度。但在国企混改实践中,财务人员时常呈现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安于原有工作方式、缺乏复合型的财务人才等问题。财务人员未开展定期培训,专业知识得不到稳步提升,导致人员素质偏低,无法适应更具挑战性的工作,自然无法享受新激励机制所带来的福利,最终导致工作缺乏积极性,进一步恶性循环。同时,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提出的财务数据分析报告,无法满足企业经营者决策需求,企业将陷于发展瓶颈。
四、探寻国企混改下优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作为混改国有企业中的经营管理层,需要将创新和激励机制作为改革内生动力,借鉴市场化管理模式,对标世界一流标杆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效,并结合自身战略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对财务管理水平的优化力度,找到合理解决既往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财务监管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国企混改必须改变原有政企不分家的弊端。原有的日常事务可适当简化、剥离,重点强化改制后的财务监督管理职能。首先,从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强化财务监管机制。从公司章程到董事席位设置,强调股东义务、约束股东权利,通过契约精神一方面解决民营资本的话语权和利益诉求,另一方面规避民营资本盲目追求利润而损害国有资本的可能。其次,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混改企业可单独制定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管理办法,吸收民营企业优良高效的运行机制,简化繁琐无用的数据统计、汇总等工作,增强民营资本对新监管环境的适应能力。再次,做好制度宣贯工作。自上而下地对混改后实施的新举措、新制度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边落实边调整,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缓减民营资本抗拒和抵触的心理。最后,实行全过程财务监管,完善相关程序,确保审计、评估结果合法、客观、公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推广和云计算的普及运用,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及管理需求,选取个性化、高智能的财务管理软件,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存储系统。财务系统的智能化有助于解决经营者与股东之间信息获取不对称的问题,同时,由于系统不可人为串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用危机,防止子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瞒报谎报财务信息的风险,满足国企混改后对于财务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三)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和方式
探索集权与分权分类结合的财务管理手段。在易发生重大风险的资金收付方面采取集中管控,如设立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维护资金安全;健全内部审计职能,确保其独立与公平,监督各项财务职能的实施;在财务人员选聘和绩效考核方面适当放权,增强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需要不斷发挥财务机构负责人的管理艺术,在混改深入推进的道路上积极探索,用先进的管理思维武装自我,才能有效的发挥混改为国有企业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四)打造高素质财务人员队伍
结合国企混改战略需求,引入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激励模式,重视财务人员的选择与培养。首先,调整现有人才结构,逐步从“三角形”转变至“纺锤形”,增加高学历高素质财务人员数量。其次,强化中长期激励机制,重新评估确定员工的绩效考评体系,使其薪酬水平与工作成果相挂钩,激发财务人员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更为科学的开展良性竞争。最后,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工作,由企业负责定期组织培训、轮岗等长效机制,凝心聚力,提高财务人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五、结语
在新时代国企混改的背景下,要深入研究改革路上的失败案例,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加强和落实混改国企的财务管理,增强企业融资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国企市场竞争力,发挥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兆杰.国企混改背景下的财务管理转型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9(21):153-154.
[2]任腾飞.国企“混改”的新趋势 专访知本咨询董事长刘斌[J].国资报告,2019(02):70-75.
[3]罗立华.国有企业混改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7):129-130.
[4]董佳.新常态下国企改革与财务管理转型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265.
(作者单位: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