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有效防控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实现国有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必须构建资产负债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国有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助推国有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的现状,然后提出了构建资产负债管理长效机制、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提升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资产负责;长效机制;国有企业;财务风险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占据支柱地位,在一些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甚至处于支配位置,其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应积极构建资产负债管理长效机制,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而助推国有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研究和探索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有效防控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的现状
(一)负债结构不合理
负债结构是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来说在国有企业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占比5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流动负债水平偏高会大大增加国有企业资金周转的风险,给国有企业的经营运作带来潜在隐患。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比较注重利用负债结构中的短期负债开展经营活动,而很少使用长期负债,在负债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二)重股轻债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为改变负债过重的情况,纷纷采用股票融资的方式解决资金困难,很少有国有企业采取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假如国有企业想实行外部融资,那么债务融资是首选,其次是混合型筹资,再就是权益资本融资,以稳定国有企业的控制权。而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将发行股票作为企业的最佳融资途径,觉得发行股票不但能长期占有该部分资本,不用像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一样需到期还本,还能增加利润,节省支出利息,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因此,很多国有企业对股权融资过分依赖,认为权益资本越多越好,而这恰恰与目前国际上兴起的轻股权融资、重债权融资的趋势背道而驰。
(三)资产负债不合理引起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存在资金短板,加大了企业无力偿还负债的财务风险。企业实行负债性筹资后,到期应负偿还本金的责任。假如国有企业运用负债进行的项目投资无法取得预期收益,或因短期资金运作不当而使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发生恶化,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造成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如此一来不但会给企业造成资金紧张问题,还会对企业信誉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使企业面临灭顶之灾。
二、构建资产负债长效管理机制,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
(一)早期防范,降低资产负债率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呈连年增长的趋势。2008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1.6%,到2017年增长至65.7%,国有工业企业在2008~2016年期间的资产负债率显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一般情况下,国际上认为企业理想的资产负债率为40%,最高不宜超过50%,如果超过这个限度,企业债务违约概率将会大大增加,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负债过高,不但增大了债务违约的风险,还易降低国有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导致国有企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分析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存在企业预算约束
国有企业需承担很多公益性或政策性的工作,国有企业一旦发生经营亏损的情况,政府往往会采取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救助,如增加对国有企业的贷款、追加对国有企业的投资、给予各种补贴等。由于政府给国有企业提供了一些隐性或显性担保,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国有企业的依赖性,弱化了国有企业的风险意识,减弱了负债约束作用。针对上述情况,政府应适当放手,减少对国有企业的帮扶,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促使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2.缺乏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治理体系不健全。部分国有企业通过借债的方式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导致企业面临繁重的债务压力,同时也使得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处于一种不合理的状态,极大地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鉴于此,国有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拓宽融资渠道,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将企业债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实现企业效益的稳步增长。
(二)完善机制,持续管理风险
1. 内部治理机制
一是科学设计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具体实际,合理制定与资产负债相关的控制制度及标准,增强企业管控財务风险的意识,严格遵守市场发展的实际规律,谨防发生冲动性的投资行为,科学控制国有企业投资和融资的规模,合理规划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确保企业财务稳健运行。
二是强化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环境。一方面,国有企业董事会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密切关注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严格审议企业债务融资活动,还应调整董事会的人员组成结构,增加专家董事的数量,以更好地监督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要切实担负起自身责任,在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前,要审慎、全面评估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在成功获取债务融资后,还需要与债权人加强交流沟通,尤其是在国有企业遭遇重大财务困境的时侯,更需要与债权人进行积极协调。
三是提质增效,增加内源性资本积累。国有企业应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全面提升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经营效益和产品质量,同时应采取措施将无效产能剥离,增加国有企业的盈利,使企业资本实现快速积累,从而大大增强抵御财务风险的水平,促进国有企业实现健康稳步发展。 2. 外部约束机制
有关监管机构如国资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等要发挥对国企的外部监督作用,本着“全面监测、积极引导、重点防控、公共监督”的十六字方针,开展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以确保国有企业在正常的轨道内稳健运行。
一是全面监测。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应秉承科学性、动态性和预测性等原则,建立资产负债监测系统,在充分掌握有关财务信息的前提下,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行重点监测,同时结合企业的资本结构、经营计划、行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预警,从而实现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面有效监测。
二是积极引导。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把资产负债约束当作考核国有企业的标准,在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时,重点考核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而促使国有企业自发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负债、去除杠杆。
三是公共监督。对于国有资产的负债率预警线、监管线等信息,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可利用监管平台向社会全面及时进行披露,将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置于“阳光之下”,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关注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积极参与、广泛监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对于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督不同于行政干预行为,其更加注重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来规范和引导国有企业正确开展各项财务活动,以促进国有企业对资产的风险管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多方统筹,加强债务风险控制
1. 减轻政策性负担
国有企业除满足经营活动需要之外,举债的主要原因还有两个:第一,帮助地方政府实施债务融资;第二,承担被动的公益性社会支出。要想减少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必须划清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债务界限,破解两者之间彼此纠缠的债务问题。
首先,国有企业要改变以往依赖地方政府解决财务问题的做法,同时地方政府也不再给国有企业“兜底”债务。其次,严禁地方政府利用国有企业违规变相借债的做法,明确划定国有企业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界限,地方政府不可把公共负债强加给国有企业。再次,国有企业除了自愿承担的社会责任之外,还被迫担负了一些公益性支出,承担了部分不该承担的债务,导致国有企业债务增加。对此,应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彻底切断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脐带”关系,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参与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减轻国有企业承担的政策性负担,防止国有企业因承当过多的社会性支出而加重债务负担,让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轻装上阵,提高经营效益。
2. 提升资金利用率
国有企业在大量举债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资金的大量闲置。为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提高国有资源的利用效率,需激励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发挥资金的更大价值。
一是对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进行细致分类、有效整合,全面了解国有资产目前的实际类别、具体数量、相关损耗以及增减变动情况等,为有效盘活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灵活处置各项存量资产,对国有企业的现金资产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严格规定各项现金的使用范围,合理配置国有企业的现金资产,切实提升资金使用的实际效率;针对国有企业的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应当结合目前市场经营的实际情况,采取租赁、转让以及销售等方式进行灵活处置;针对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等一些无形资产,可采取诸如质押、交换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融资。
三是推行资产证券化。针对国有企业中的应收账款、公共事业等资产,尽管可以预测这部分资产,但其流动性缓慢,因此可通过有关机构实现资产证券化,利用发行资产支持券的方式达到回收现金的目的,然后将回收的现金向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进行投资。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资源,可通过资产置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国有企业中闲置资产的利用率,使闲置资产再度流动起来,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国有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风险,减小国有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运作的效率。
3. 扩大股权融资规模
一是改善经营状况,增加收益留存,建立健全以留存利润补充资本的机制。为此,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强化对国有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要加速国有资本流动,逐渐退出那些效率过低、产能过剩的行业,尽可能地把国有资本全部投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中去。
二是拓宽民营资本融资渠道。利用合作合资、增资扩股、改革所有制形式等途径,大量吸纳民营资本融入国有企业,不断增加国有企业资本,提高国有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水平。
三是全面实现市场化债转股权,巩固和提升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国有企业可利用市场化的方式筹措所需资金,实行收益自享、风险自担,并禁止失信企业债转股。
三、结语
我国国有企业在资产负债方面存在负债结构不合理、重股轻债等问题,导致企业财务风险高,对此,可采取降低资产负债率、完善內外部约束机制、加强债务风险控制等多项有效措施,构建资产负债管理长效机制,增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助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曼妮,黎文靖.中国过度负债企业去杠杆——基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8(10):87-96.
[2]棊好东,郭骏超,朱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力、阻力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7(10):8-19.
[3]棊好东,郭骏超.以管资本为主,实现国资监管转型[J].财务与会计,2017(20):66-68.
[4]陈瑞.资产管理公司支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05):75-77.
[5]张洁.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探究[J].财会学习,2019(22):183-184.
[6]李连峰.固定资产管理在大型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商业,2019(28):131-132.
[7]房颖森.国有企业规避资产负债风险评估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07):94-96.
[8]霍振芳.强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成效分析——以河北省国有企业为例[J].唐山学院学报,2020(05):74-81.
(作者单位:枣庄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资产负责;长效机制;国有企业;财务风险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占据支柱地位,在一些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甚至处于支配位置,其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应积极构建资产负债管理长效机制,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而助推国有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研究和探索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有效防控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的现状
(一)负债结构不合理
负债结构是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来说在国有企业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占比5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流动负债水平偏高会大大增加国有企业资金周转的风险,给国有企业的经营运作带来潜在隐患。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比较注重利用负债结构中的短期负债开展经营活动,而很少使用长期负债,在负债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二)重股轻债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为改变负债过重的情况,纷纷采用股票融资的方式解决资金困难,很少有国有企业采取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假如国有企业想实行外部融资,那么债务融资是首选,其次是混合型筹资,再就是权益资本融资,以稳定国有企业的控制权。而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将发行股票作为企业的最佳融资途径,觉得发行股票不但能长期占有该部分资本,不用像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一样需到期还本,还能增加利润,节省支出利息,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因此,很多国有企业对股权融资过分依赖,认为权益资本越多越好,而这恰恰与目前国际上兴起的轻股权融资、重债权融资的趋势背道而驰。
(三)资产负债不合理引起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存在资金短板,加大了企业无力偿还负债的财务风险。企业实行负债性筹资后,到期应负偿还本金的责任。假如国有企业运用负债进行的项目投资无法取得预期收益,或因短期资金运作不当而使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发生恶化,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造成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如此一来不但会给企业造成资金紧张问题,还会对企业信誉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使企业面临灭顶之灾。
二、构建资产负债长效管理机制,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
(一)早期防范,降低资产负债率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呈连年增长的趋势。2008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1.6%,到2017年增长至65.7%,国有工业企业在2008~2016年期间的资产负债率显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一般情况下,国际上认为企业理想的资产负债率为40%,最高不宜超过50%,如果超过这个限度,企业债务违约概率将会大大增加,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负债过高,不但增大了债务违约的风险,还易降低国有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导致国有企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分析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存在企业预算约束
国有企业需承担很多公益性或政策性的工作,国有企业一旦发生经营亏损的情况,政府往往会采取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救助,如增加对国有企业的贷款、追加对国有企业的投资、给予各种补贴等。由于政府给国有企业提供了一些隐性或显性担保,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国有企业的依赖性,弱化了国有企业的风险意识,减弱了负债约束作用。针对上述情况,政府应适当放手,减少对国有企业的帮扶,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促使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2.缺乏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治理体系不健全。部分国有企业通过借债的方式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导致企业面临繁重的债务压力,同时也使得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处于一种不合理的状态,极大地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鉴于此,国有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拓宽融资渠道,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将企业债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实现企业效益的稳步增长。
(二)完善机制,持续管理风险
1. 内部治理机制
一是科学设计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具体实际,合理制定与资产负债相关的控制制度及标准,增强企业管控財务风险的意识,严格遵守市场发展的实际规律,谨防发生冲动性的投资行为,科学控制国有企业投资和融资的规模,合理规划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确保企业财务稳健运行。
二是强化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环境。一方面,国有企业董事会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密切关注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严格审议企业债务融资活动,还应调整董事会的人员组成结构,增加专家董事的数量,以更好地监督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要切实担负起自身责任,在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前,要审慎、全面评估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在成功获取债务融资后,还需要与债权人加强交流沟通,尤其是在国有企业遭遇重大财务困境的时侯,更需要与债权人进行积极协调。
三是提质增效,增加内源性资本积累。国有企业应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全面提升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经营效益和产品质量,同时应采取措施将无效产能剥离,增加国有企业的盈利,使企业资本实现快速积累,从而大大增强抵御财务风险的水平,促进国有企业实现健康稳步发展。 2. 外部约束机制
有关监管机构如国资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等要发挥对国企的外部监督作用,本着“全面监测、积极引导、重点防控、公共监督”的十六字方针,开展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以确保国有企业在正常的轨道内稳健运行。
一是全面监测。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应秉承科学性、动态性和预测性等原则,建立资产负债监测系统,在充分掌握有关财务信息的前提下,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行重点监测,同时结合企业的资本结构、经营计划、行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预警,从而实现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面有效监测。
二是积极引导。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把资产负债约束当作考核国有企业的标准,在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时,重点考核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而促使国有企业自发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负债、去除杠杆。
三是公共监督。对于国有资产的负债率预警线、监管线等信息,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可利用监管平台向社会全面及时进行披露,将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置于“阳光之下”,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关注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积极参与、广泛监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对于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督不同于行政干预行为,其更加注重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来规范和引导国有企业正确开展各项财务活动,以促进国有企业对资产的风险管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多方统筹,加强债务风险控制
1. 减轻政策性负担
国有企业除满足经营活动需要之外,举债的主要原因还有两个:第一,帮助地方政府实施债务融资;第二,承担被动的公益性社会支出。要想减少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必须划清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债务界限,破解两者之间彼此纠缠的债务问题。
首先,国有企业要改变以往依赖地方政府解决财务问题的做法,同时地方政府也不再给国有企业“兜底”债务。其次,严禁地方政府利用国有企业违规变相借债的做法,明确划定国有企业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界限,地方政府不可把公共负债强加给国有企业。再次,国有企业除了自愿承担的社会责任之外,还被迫担负了一些公益性支出,承担了部分不该承担的债务,导致国有企业债务增加。对此,应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彻底切断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脐带”关系,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参与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减轻国有企业承担的政策性负担,防止国有企业因承当过多的社会性支出而加重债务负担,让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轻装上阵,提高经营效益。
2. 提升资金利用率
国有企业在大量举债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资金的大量闲置。为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提高国有资源的利用效率,需激励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发挥资金的更大价值。
一是对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进行细致分类、有效整合,全面了解国有资产目前的实际类别、具体数量、相关损耗以及增减变动情况等,为有效盘活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灵活处置各项存量资产,对国有企业的现金资产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严格规定各项现金的使用范围,合理配置国有企业的现金资产,切实提升资金使用的实际效率;针对国有企业的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应当结合目前市场经营的实际情况,采取租赁、转让以及销售等方式进行灵活处置;针对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等一些无形资产,可采取诸如质押、交换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融资。
三是推行资产证券化。针对国有企业中的应收账款、公共事业等资产,尽管可以预测这部分资产,但其流动性缓慢,因此可通过有关机构实现资产证券化,利用发行资产支持券的方式达到回收现金的目的,然后将回收的现金向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进行投资。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资源,可通过资产置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国有企业中闲置资产的利用率,使闲置资产再度流动起来,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国有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风险,减小国有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运作的效率。
3. 扩大股权融资规模
一是改善经营状况,增加收益留存,建立健全以留存利润补充资本的机制。为此,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强化对国有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要加速国有资本流动,逐渐退出那些效率过低、产能过剩的行业,尽可能地把国有资本全部投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中去。
二是拓宽民营资本融资渠道。利用合作合资、增资扩股、改革所有制形式等途径,大量吸纳民营资本融入国有企业,不断增加国有企业资本,提高国有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水平。
三是全面实现市场化债转股权,巩固和提升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国有企业可利用市场化的方式筹措所需资金,实行收益自享、风险自担,并禁止失信企业债转股。
三、结语
我国国有企业在资产负债方面存在负债结构不合理、重股轻债等问题,导致企业财务风险高,对此,可采取降低资产负债率、完善內外部约束机制、加强债务风险控制等多项有效措施,构建资产负债管理长效机制,增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助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曼妮,黎文靖.中国过度负债企业去杠杆——基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8(10):87-96.
[2]棊好东,郭骏超,朱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力、阻力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7(10):8-19.
[3]棊好东,郭骏超.以管资本为主,实现国资监管转型[J].财务与会计,2017(20):66-68.
[4]陈瑞.资产管理公司支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05):75-77.
[5]张洁.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探究[J].财会学习,2019(22):183-184.
[6]李连峰.固定资产管理在大型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商业,2019(28):131-132.
[7]房颖森.国有企业规避资产负债风险评估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07):94-96.
[8]霍振芳.强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成效分析——以河北省国有企业为例[J].唐山学院学报,2020(05):74-81.
(作者单位:枣庄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