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外部条件的不同,都会制约着学生预习的效果.例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各自家庭背景的不同,其预习效果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一、开展数学预习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预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前独自地学习新的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思考的活动.学生一旦形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思维模式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而且也能很快地进入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展数学预习教育的重要性具体体现为:
1.开展课前预习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的课程改革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我学习.随着多媒体和网络设备的普及和应用,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也增多了,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所以,要更好地接受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
2.开展课前预习教育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预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各种看不懂、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以往的知识没有牢固的把握.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盲点,并且在课前时间补习这部分知识.从另一个角度看,预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可能完全把握教材里全部的知识点,所以总会留下一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时,会着重关注那些重点和难点的部分,加强听课的针对性.
3.开展课前预习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进行过预习的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这种兴趣的带动下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是否能够解答学生的疑惑,同学们对自己的问题的评价如何,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在这个“预习—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4.开展课前预习教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学生不进行课前的预习,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进入角色,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往往是那些基础较好的优等生.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问题之后,最先举手的往往是预习过课本的学生.如果学生不能进行自学实践,独立地思考问题,就很难发挥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二、开展数学预习教育的策略
1.合理组织预习小组
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外部条件的不同,都会制约着学生复习的效果.例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各自家庭背景的不同,其预习效果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家庭环境较好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咨询家长,或者聘请家教,或者上网查询资料,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缺乏可以利用的资源,对于特别贫困的学生而言,他们回到家里须要承担很多家务,甚至连进行复习的时间都没有,更何谈预习了.针对这样的差距,教师应该合理组织预习小组,为学生创造平等的预习环境,减少学生家庭背景对他们预习效果的影响.
2.根据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开展预习
针对数学这一学科,其课程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基础知识课程、习题演练课程、知识复习课程等.所以,学生在预习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预习方法.针对基础知识课程,预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教材中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习题课,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运算公式,并且系统梳理知识,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综合把握能力.而针对复习课的预习,重点应该放在对以往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之上,及时地翻看课堂笔记和错题本.同时,教师还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安排预习工作.教师在帮助学生设计预习内容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实际之间的差距,合理安排预习的内容.
3.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预习环境
学生进行预习工作大多数都是在家里完成的,所以教师只有和学生家长积极联络,才能共同帮助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的策略,并且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了解到进行预习的重要性,并且让家长参观优秀学生的预习作业.针对有困难的家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向学校申请自习室供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使用.
4.激发学生进行预习的欲望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当学生刚刚开始尝试预习的时候,往往不清楚预习的正确方法,也很难一时间形成对预习的兴趣.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并对学生的预习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预习之后收获成功,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除了方法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人文教育来激励学生,介绍一些名人的成功故事,让学生学习这些成功人士的经验,为自己的成功做积极的准备.
5.加强对预习的总结评价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预习的评价工作.对于预习效果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激励,设置相关荣誉称号.同时,将表现突出的学生的预习作业展示给班里的其他同学,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推广优秀学生的预习经验.通过这种预习评价,学生预习活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看书活动,而变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乐趣,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积极的评价体系带动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预习的方法和策略,也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组建预习小组,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预习氛围,并且对学生的预习效果给予积极的评价.
(作者单位:山西省应县金城镇中学)
一、开展数学预习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预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前独自地学习新的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思考的活动.学生一旦形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思维模式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而且也能很快地进入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展数学预习教育的重要性具体体现为:
1.开展课前预习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的课程改革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我学习.随着多媒体和网络设备的普及和应用,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也增多了,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所以,要更好地接受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
2.开展课前预习教育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预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各种看不懂、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以往的知识没有牢固的把握.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盲点,并且在课前时间补习这部分知识.从另一个角度看,预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可能完全把握教材里全部的知识点,所以总会留下一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时,会着重关注那些重点和难点的部分,加强听课的针对性.
3.开展课前预习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进行过预习的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这种兴趣的带动下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是否能够解答学生的疑惑,同学们对自己的问题的评价如何,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在这个“预习—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4.开展课前预习教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学生不进行课前的预习,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进入角色,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往往是那些基础较好的优等生.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问题之后,最先举手的往往是预习过课本的学生.如果学生不能进行自学实践,独立地思考问题,就很难发挥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二、开展数学预习教育的策略
1.合理组织预习小组
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外部条件的不同,都会制约着学生复习的效果.例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各自家庭背景的不同,其预习效果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家庭环境较好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咨询家长,或者聘请家教,或者上网查询资料,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缺乏可以利用的资源,对于特别贫困的学生而言,他们回到家里须要承担很多家务,甚至连进行复习的时间都没有,更何谈预习了.针对这样的差距,教师应该合理组织预习小组,为学生创造平等的预习环境,减少学生家庭背景对他们预习效果的影响.
2.根据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开展预习
针对数学这一学科,其课程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基础知识课程、习题演练课程、知识复习课程等.所以,学生在预习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预习方法.针对基础知识课程,预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教材中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习题课,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运算公式,并且系统梳理知识,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综合把握能力.而针对复习课的预习,重点应该放在对以往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之上,及时地翻看课堂笔记和错题本.同时,教师还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安排预习工作.教师在帮助学生设计预习内容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实际之间的差距,合理安排预习的内容.
3.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预习环境
学生进行预习工作大多数都是在家里完成的,所以教师只有和学生家长积极联络,才能共同帮助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的策略,并且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了解到进行预习的重要性,并且让家长参观优秀学生的预习作业.针对有困难的家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向学校申请自习室供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使用.
4.激发学生进行预习的欲望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当学生刚刚开始尝试预习的时候,往往不清楚预习的正确方法,也很难一时间形成对预习的兴趣.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并对学生的预习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预习之后收获成功,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除了方法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人文教育来激励学生,介绍一些名人的成功故事,让学生学习这些成功人士的经验,为自己的成功做积极的准备.
5.加强对预习的总结评价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预习的评价工作.对于预习效果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激励,设置相关荣誉称号.同时,将表现突出的学生的预习作业展示给班里的其他同学,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推广优秀学生的预习经验.通过这种预习评价,学生预习活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看书活动,而变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乐趣,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积极的评价体系带动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预习的方法和策略,也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组建预习小组,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预习氛围,并且对学生的预习效果给予积极的评价.
(作者单位:山西省应县金城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