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数研究均表明高中学困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往往很低。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主要从教师、家庭以及学生三个方面探究了影响学困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几个策略,主要包括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培养学困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提供替代经验、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以及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一、引言
本人实习所在高平北大实验中学是高平市的一所民办院校,其生源大多是在高中入学考试中失败的一些学生,因此,在学生比例中,学困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日常交往中会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会出现因挫折和失败而失望、沮丧、丧失信心的情况,但是学生自己往往又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于是会产生无可奈何,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学生的整个精神会比较消极、涣散,行为中则表现出回避、退缩、放弃等倾向,而精神上也会出现一定的抑郁反应。具体表现在,在学习上不求上进,思维较慢,跟不上主流,主动性差,有意注意的能力差,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在心理上则表现为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有自卑感,又怕被别人瞧不起,怕被别人欺负,为此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自控能力差,散漫。
二、高中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1.学困生。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达不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须经过有对准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予以补救或矫治的学生。本文侧重于从两个方面加以界定:一是学习成绩差。这类学生虽有正常的心理活动,但学习质量差,学习成绩低下。二是学习能力差。这类学生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其他学生花费更多,更难理解所学的知识。
2.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即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指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习自我效能感包括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独立的维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评估;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评估,是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
三、高平北大实验中学学困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平北大实验中学学困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困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教师因素、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
1.教师因素。a.教师情感的影响。任何课堂教学都是伴着情感进行的,课堂教学中是一种什么情感环境,对学生的智力与道德的发展以及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b.教学策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影响学困生学习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多方面的,如果只采用简单的“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2.家庭因素。a.不合理的期望。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望值过高。过高的期望值使学困生在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下学习,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家长们的望子成龙心理,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要比家长们生活得更好,所以对孩子制订了一些较高的目标,而正常情况是孩子根本完成不了,所以经常失败,造成自我效能感越来越低。二是期望值过低。家长过低的期望值造成学困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自尊心低下,自我效能感也就降低了。
b.不良的教育方式。学困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大都存在问题:其一严管,他们把孩子牢牢地控制住,不给其自由和自主,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长作对,不好好学习;其二失管,他们对孩子平时的作为放任自由,不予以要求和指导,孩子的作业从来不过问一下,完全失去了家长的教育责任,这就导致一些孩子把学习当“儿戏”,每天上课必逃课,不是去网吧就是去游戏厅。
3.自身因素。a.目标设置不贴切
学困生一般会设置容易的,易实现的学习目标甚至不去设立目标,这样就无法看到自己的进步,感觉自己仍然滞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或者有的学困生设置的学习目标没有从自身情况出发,自我设立的目标过于“远大”,超出自己现有的能力,他们就会因为在学习中遭受挫折从而失败,自我效能感降低。
b.成败归因不准确。经过了解学困生的成败归因方式往往也是不正确的。以考试为例,学困生如果某一次考得还不错,他们就把成绩好归因于题目很容易,老师批得松,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当他们又一次考试失败时,他们也会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各种借口,比如题目太难、发挥得不好、自己生病了……把失败归因于各种外在因素。这样他们在成功时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在失败时又畏首畏尾、灰心丧气,丧失自信心。
作者简介:周彩霞,女,汉语,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在读硕士,山西师范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一、引言
本人实习所在高平北大实验中学是高平市的一所民办院校,其生源大多是在高中入学考试中失败的一些学生,因此,在学生比例中,学困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日常交往中会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会出现因挫折和失败而失望、沮丧、丧失信心的情况,但是学生自己往往又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于是会产生无可奈何,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学生的整个精神会比较消极、涣散,行为中则表现出回避、退缩、放弃等倾向,而精神上也会出现一定的抑郁反应。具体表现在,在学习上不求上进,思维较慢,跟不上主流,主动性差,有意注意的能力差,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在心理上则表现为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有自卑感,又怕被别人瞧不起,怕被别人欺负,为此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自控能力差,散漫。
二、高中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1.学困生。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达不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须经过有对准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予以补救或矫治的学生。本文侧重于从两个方面加以界定:一是学习成绩差。这类学生虽有正常的心理活动,但学习质量差,学习成绩低下。二是学习能力差。这类学生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其他学生花费更多,更难理解所学的知识。
2.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即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指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习自我效能感包括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独立的维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评估;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评估,是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
三、高平北大实验中学学困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平北大实验中学学困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困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教师因素、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
1.教师因素。a.教师情感的影响。任何课堂教学都是伴着情感进行的,课堂教学中是一种什么情感环境,对学生的智力与道德的发展以及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b.教学策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影响学困生学习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多方面的,如果只采用简单的“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2.家庭因素。a.不合理的期望。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望值过高。过高的期望值使学困生在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下学习,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家长们的望子成龙心理,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要比家长们生活得更好,所以对孩子制订了一些较高的目标,而正常情况是孩子根本完成不了,所以经常失败,造成自我效能感越来越低。二是期望值过低。家长过低的期望值造成学困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自尊心低下,自我效能感也就降低了。
b.不良的教育方式。学困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大都存在问题:其一严管,他们把孩子牢牢地控制住,不给其自由和自主,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长作对,不好好学习;其二失管,他们对孩子平时的作为放任自由,不予以要求和指导,孩子的作业从来不过问一下,完全失去了家长的教育责任,这就导致一些孩子把学习当“儿戏”,每天上课必逃课,不是去网吧就是去游戏厅。
3.自身因素。a.目标设置不贴切
学困生一般会设置容易的,易实现的学习目标甚至不去设立目标,这样就无法看到自己的进步,感觉自己仍然滞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或者有的学困生设置的学习目标没有从自身情况出发,自我设立的目标过于“远大”,超出自己现有的能力,他们就会因为在学习中遭受挫折从而失败,自我效能感降低。
b.成败归因不准确。经过了解学困生的成败归因方式往往也是不正确的。以考试为例,学困生如果某一次考得还不错,他们就把成绩好归因于题目很容易,老师批得松,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当他们又一次考试失败时,他们也会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各种借口,比如题目太难、发挥得不好、自己生病了……把失败归因于各种外在因素。这样他们在成功时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在失败时又畏首畏尾、灰心丧气,丧失自信心。
作者简介:周彩霞,女,汉语,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在读硕士,山西师范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