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历史课堂教学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htstchh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灵魂与关键,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成为每个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华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康乾盛世(上)》为例,探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康乾盛世;方法实践
  一、案例背景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就是说,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整合、技能的提升,而更加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升华,以形成解决、处理实际问题时的关键能力。
  当然,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征,学生也需要具备不同层面的能力与品格。为此,每个学科都提出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研究过去所发生一切的历史学科,我们无法还原历史真相,但可以通过研究无限接近历史真相,而这个过程即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发点。特定的历史有其发生的时间、空间,我们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运用自己的逻辑对其进行解释,这本身就是追寻历史的过程。因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成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也要求我们的课堂应该成为具备、体现这些素养的课堂,同时对老师如何上好历史课提出更高的要求。
  《康乾盛世(上)》是华师大版第三册第25课的内容。清代前期,政治制度、疆域面积、社会生活、文化经济等诸多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康雍乾时期,出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盛世局面。但也就是在这一时间段,西方社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步入工业革命时代。农业国和工业国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清王朝出现了盛世下的隐忧。
  二、案例描述
  1、时空观念精准化
  “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不同的“盛世”有其发生的特定时间和空间。那么,什么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点?这便要求我们将其置于清朝前期的时空背景中去考察。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对课题进行剖析,提问学生,“什么是康乾”?“什么是盛世”?学生们会很迅速的给出答案,康乾意及康雍乾时期;盛世即为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上有所建树。其实,康雍乾时期也就是康乾盛世的时空范围,但是学生仅知道这个层面远远不够,他们既无法将康乾盛世放置于横向的历史中进行中西发展态势的比较,也无法从纵向历史中理解“盛世”之“盛”。因此,老师需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将事物的时空观念精准化,指出康雍乾时期为1661—1795年,也就是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末。这一时间段为清朝前期,而这134年的历史占到清朝统治时间的一半。这样一来,学生一方面会知道当清朝处于盛世之时,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着资产阶级革命,从而形成中西对比的观念;另一方面也会知道这一盛世在清朝历史中所历时间之久,因而地位非常重要。一个精准的时空观念,将康乾盛世置于横向、纵向的历史脉络中,从而为全面认识此时期的盛世做了铺垫。
  2、多种途径进行历史解释
  康乾盛世时期皇权加强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这个教学重点实则体现为皇权加强的过程,并非仅是结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
  (1)融汇史料实证的历史解释
  任何历史解释都离不开史料,史料也成为历史研究的唯一依据。但是历史并非史料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我们运用合理的逻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当然,在选择史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以及史料与自己所讲内容的契合程度。因此,所选史料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难。
  以康乾盛世时期皇权加强的背景为例。在课堂中,我谈到满族建国之初,仍保留较多的氏族部落制残余和原始民主遗风。各部共同议事是其传统。努尔哈赤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紧接着,出示一段《东华录》中的材料:“设八议政大臣,皆以满臣充之,半皆贵胄世爵……总理一切事务,与诸贝勒偕坐议政” ,并进行提问。
  师:入关前,议政王大臣的身份是什么?
  生:满族臣子,家世显赫。
  师:这些议政王大臣的权力有多大?
  生:总理一切事务。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难对议政王大臣的身份及拥有的权力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我接着提问道,“权力如此之大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会在清军入关之后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清军入关之后是否接收了明朝的一些制度?”
  当然,这一问题的理解离不开史料的支撑。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讲到,“国初承明制 ,机务悉关内阁 , 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会议。” 学生会发现,清朝一方面沿袭明制,一方面掺以满俗。把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巧妙的结合起来,成为有清一代独特的官制。那么,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分别掌管哪些事务?
  学生再次阅读《檐曝杂记》这段材料,得知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办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国大事往往不经内阁而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这样,新的问题产生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同时并存会有什么影响?
  谈迁在《北游录》中讲到,“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通过解读史料,学生得知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太过强大,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很快,这一问题随着顺治皇帝的去世更为凸显,继任的皇帝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皇权。
  (2)通过人物经历强化历史解释
  “史学即人学”,历史的主体是人。我们讲述的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因此,历史课堂不能没有人以及人类活动。我在讲述康熙皇帝如何加强皇权这一问题时,通过一则故事简要介绍了康熙皇帝亲政时面临的局势以及他的作为。故事如下:
  康熙帝即位时年龄尚小,仅有8岁,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与鳌拜四位重臣辅政。康熙皇帝14岁亲政后,身为“满洲第一勇士”、身兼议政王大臣的鳌拜仍然专权,时有侵犯皇权。康熙皇帝决心除掉他。康熙挑选十几名身强力壮的侍卫,天天练习摔跤,螯拜误以为康熙是个不务政事、贪玩的孩子,暗自高兴。有一天康熙单独召见螯拜,螯拜刚进宫廷门槛,突然从两旁冲出一群少年,將其按住捆绑起来,随即康熙列举了螯拜欺君擅权、结党乱政的30条大罪,将其罢免。   讲完这则故事,我向同学提问道,“从刚才的故事中,大家认为刚刚亲政的康熙皇帝有什么愿望?”
  学生们异口同声的答道,康熙皇帝对议政王大臣鳌拜专权非常不满,对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更为不满,需要加强皇权。进而,康熙皇帝设置南书房以加强皇权便不足为奇。讲述人物,不仅是历史有血有肉,也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对主旨内容的理解。
  (3)创设情境进行历史解释
  在讲述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时,我除了运用史料实证以及讲故事凸显人物特征外,还将雍正七年用兵准噶尔部的史实改编为一种历史情境:雍正七年,西北准噶尔部发动叛乱,并不断向南、向东进犯,朝廷应由哪些机构做出决策,应对来犯之敌?在决策过程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若一节课中大量引用史料,必然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创设历史情境便至关重要。我认为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使学生进入历史场域,有历史在场感。此外,他们设身处地的思考,可以深化历史认识。比如在上述情境中,学生们既对清初的政治格局做了回顾,又指出决策中可能会出现延时、贻误战机、泄密等现象。因此,他们纷纷为雍正皇帝出谋划策。军机房的设立便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4)凸显细节深入历史解释
  历史细节有时候会被人们忽视,但是越是细微之处越能体现历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一个细节,或者无心,或者有意,有可能引起一连串历史事件,也有可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康乾盛世时期皇权如何加强这一问题,我关注到几处细节,并进行了相关教学设计。一则为南书房的翰林学士人选。在讲述南书房时,我出示了一些翰林学士的名字,如张英、高士奇,并向学生提问:“他们是汉人臣子还是满人臣子”?很显然,从名字不难看出,他们是汉人臣子。接着,我进一步问道,“为什么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南书房是清一色的汉人臣子”?因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则为讲述军机房时,我关注到了一些细节。于是我先出示了军机房的外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问道:“军机房和宫墙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学生们答道:“军机房紧紧依靠着宫墙”。紧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大家想想按照这种布局,是高高的宮墙先建,还是军机房先建”?他们答道;“宫墙”。我再问;“这说明军机房有什么性质”?同学们思考过后答道;“说明军机房是临时建的”。此时,军机房临时建立的性质便跃然纸上。我再出示了一幅军机房在故宫内的位置布局图,讲述到军机房和养心殿仅隔三道宫门,加之前面的铺垫,问道:“这又说明军机房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思考后,答道:“具有保密性,可以保证消息、指令的安全性”。通过这些历史细节的把握,学生们获知了军机房临时设置、保密性高的特点。
  3、深化对家国的认同
  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应当具有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我将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设定为康乾盛世时期边疆巩固方面的表现。这一个教学重点涉及到清朝前期,中国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疆域四至的防卫与管辖问题。我在此部分设计了学案(如下),学生通过预习对这一重点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我进行重点讲解。
  阅读课本39-41页,从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四个方位谈谈清初是如何巩固多民族国家的。
  在东北,清军给沙俄以沉重军事打击,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明确了两国东段边界,划定了清朝时期东北的疆域范围;西北应对准噶尔布叛乱以及大小和卓叛乱,并设伊犁将军管辖当地民政与军政;西南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并且乾隆时期施行金瓶掣签制度;在东南发兵攻占台湾,并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此外,学生通过分析《清朝前期疆域图》的四至,从而更加清楚地了解了清朝的疆域,进而知晓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对祖国强烈的认同感,认识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特征。
  4、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分析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要求我们辩证的、全面的、由表及里的看待历史现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康乾盛世呢?
  在此部分,我运用了马戞尔尼使华的故事进行讲述,并将其礼品清单绘制成表格(如下),提问学生:“大家能从这份礼物清单中,获取什么信息”?
  其实在上课伊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已经对康乾盛世的时空范围做出界定,再加上这份礼品清单,学生马上可以反映出处于农业时代的清朝与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英国之间的差距。紧接着,我进一步追问,“大家试想当时宫廷产生了什么反响?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响?”同时出示乾隆皇帝的诏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进而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康乾盛世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理解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从历史的横向和纵向中看待康乾盛世。
  三、案例反思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必备的核心素养,应将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实则,这五大核心要素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相互融通。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其中一个或多个核心素养的体现。
  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难点确立之时,则应体现核心素养,这样才会使整个教学环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内容更加聚焦、结构更加紧凑。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在时空界定方面要精准化,将历史事件放置于特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思考。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唯一依据,任何历史解释都离不开史料。因此,史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在选择史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以及史料与自己所讲内容的契合程度。故所选史料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难。此外,也要注意史料选择的多样性。除了文字史料外,图片史料、影像史料等都具有很好的证史价值。而在史料解释时,运用多种途径,如注重史料实证、人物特征的把握、创设历史情境、关注历史细节,然后运用讲述、现代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呈现。当然,在史料解释的过程中,要运用自己的逻辑对各个历史要素进行构建,使其具有合理性和连贯性。
  参考文献:
  [1](清)蒋良骐.《东华录》[M].鲍思陶,西原点校.济南:齐鲁书社,2005.
  [2](清)赵翼.《檐曝杂记》[M].李解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
  [3](清)谈迁.《北游录》[M].汪北平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
其他文献
摘要:歌唱活动在幼儿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方法。但是在我们的音乐歌唱活动中发现有很多的儿童歌曲孩子们歌唱的积极性不高,而出现在街头巷尾的那些流行歌曲孩子特别喜欢歌唱,为什么呢?作为幼儿老师我们应如何因势利导利用流行歌曲曲调优美动听的特点,把流行歌曲融入到我们的歌唱活动中呢?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学习的契机,这样既能丰富幼儿音乐活动还能激发幼儿的歌唱欲望和兴趣。  关键词:流行歌
期刊
摘要:我国历代文化里,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音乐不仅对我国影响,对中国历代诗歌的生成、传播以及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诗歌与音乐在向现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两者时分时合。诗歌是一种人们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要想弄清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首先要弄清诗的根。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智慧、品质、人文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应多让学生通过吟诵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体
期刊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创新思维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收效,变换视角教学法是良好的药方,其重要性是让学生变被动接受成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变换主次视角,对比发掘文本新意;其次是变换质疑视觉,突破思维定势;再次可以变换“你”“我”视角,体察生活真实。  关键词:涵义;做法;收效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多元互动
期刊
摘要: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当今社会,基础教育成为备受重视的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也不再拘泥于只教会学生数学运算技巧以及基础知识,而是更加看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设问题情境的数学学习模式在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并引起广泛讨论。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到广大教师及学生群体的青睐,拥有了一定的实践性效果。本文主要以创设问题情境为核心,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实感受到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但也存在一些令我们困惑的问题。现在,我们应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应开始用批评与反思感悟赋予课改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那么语文课堂应关注什么,应给学生一个什么的课堂呢?我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重点谈一谈。  一、给学
期刊
摘要:初中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具体特点出发,为学生制定出完善的教学策略。在初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就是英语。然而,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涌现出了比价多的问题。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由此,教师为了保证学生更好的成长,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和制定出完善的学习空间。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对策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包含“教”和“学”两部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不可分离,师生共同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完成。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点,并把互动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策略  引言: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围绕着一定的教学内容,有更充分的互动,可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中国特色”,连着民族的根,系着中华的魂。现代化发展下,我们需要继续将传统文化弘扬下去,令其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因此,小学教育要充分结合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的宝贵德育资源,为小学生创设适宜教学环境,多形式地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在体验与实践中去创新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力争做一位文化的传承者。  关键词:小学;传统节日文化;教学  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古国,有着许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化,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逐渐被冲破,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者正在积极尝试的新道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集中体现了对学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培养以及创新潜力的激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具有巨大应用优势,但是具体如何实现有效应用,还是我们作为教学工作者需要面对和参与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前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
期刊
摘要:在一次作业中,有一道挺普通的几何题挡住了我班不少同学的去路,通过查阅学生答卷上的“蛛丝马迹”,询问学生答题时的“心路历程”,想一探究竟,以便更好改进自己的教学。  关键词:几何题;教学反思;教学启示  原题再现:如图,△ABC中,4AB = 5AC,AD为△ABC的角平分线,点E在BC的延长线上,EF⊥AD于点F,点G在AF上,FG = FD,联结EG交AC于点H,若点H是AC的中点,求A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