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章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分析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定位,并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构建了该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针对实践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定位;实践教学
一、引言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9年颁布实施的高校新专业目录中设立的专业,将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两个专业合并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据统计,到2006年财经类院校设置该专业的数量占全国该专业高校总数的8.89%。由于财经类院校更加具有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分析和解决资源环境、城乡规划问题的实力和理论基础,所以该专业数量在财经类院校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城乡规划和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都具备的综合性人才需求逐渐增大,因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建设,尤其是财经类院校中该专业的建设显得十分迫切。但是,对该专业的建设需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专业定位、实践能力培养。本文将以广西财经学院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分析财经类院校该专业的建设,并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二、广西财经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现状
(一)专业现状
广西财经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于2009年被批准为本科专业,并于2010年开始招生。最初,该专业被设置在工商管理学院,主要从管理学的角度定位。随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逐步进入正规,明确了专业定位,以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教学改革。
该专业目前在校生约100人,共有2010级、2011级两个年级。由于刚刚起步,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还处在不断建设中。师资比较欠缺,但是在学校的帮助下将逐渐扩大。目前的关键是,在找准定位的基础上,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带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广西财经学院对该专业的专业定位
广西财经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程管理的专业与工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程管理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是广西财经学院传统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工程管理专业既注重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培养,同时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该专业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建设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性质强调了实际能力,在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始终坚持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该专业在考虑自身学科背景和市场用人需要两方面,寻找财经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特色方向,最终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具备环境科学、地理经济、管理科学和规划科学等学科知识背景优势的城乡规划方向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重点强调小区规划、景观生态设计。并且,为了体现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对该专业不再简称“资环”,而是“规划”。为学生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该定位体现了两个关键性的内容:第一是厚基础、宽口径的综合性学科基础;第二是城乡规划特色方向,侧重小区规划、景观生态设计。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既要突出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又要体现小区规划、景观生态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背景,紧紧围绕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尤其是不能脱离能力培养目标。
2.实用型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
3.系统化原则。遵循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结合专业特点, 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4.整体优化原则。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
5.特色性原则。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6.规范化管理原则。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实施流程,创新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标准和要求。
(二)实践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把传统的实验验证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加大了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培养力度。根据教学组织形式分类,实践课程体系分为:课程设计、课程综合设计、基地实训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五个部分组成;从实践教学内容和层次上,又可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本技能培养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块三个部分,三模块之间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见图1)。
1.基本技能培养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军事理论与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应用写作、大学生就业指导。其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形式由广西财经学院统一制定,占总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为6%。
2.专业技能培养模块。该模块属于专业课程培养的范畴,也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模块。该模块内容可分两个部分:其一是专业课程设计;其二是专项实习室外实践、课程综合设计,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重为17%。
3.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创新能力培养模块是基于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融合贯通所形成的一种创新能力训练模块,主要通过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活动来实现。第二课堂有多种形式, 如参与校内外专业设计大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学术报告、专业技能竞赛(如GIS 空间分析大赛和AUTOCAD 制图大赛等)等。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一)以第二课堂带动实践教学
在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可以建立开放式实验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可以设立项目工作室、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极好的平台。
(二)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
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学院实践教学的方法。
(三)产学研合作,促实践教学的发展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正朝着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性强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方向迈进。在实践过程中,也充分认识到,必须主动修改教学计划,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携手共进。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凝炼学科方向,实施大力引进,积极吸引,着力培养的举措,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四)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
五、实践教学实施中易存在问题及保障机制
(一)实践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1.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使得目前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4.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5.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首先是实验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其次是实验教学时间安排的随意性。
(二)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机制
1.完善师资引进和培训机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育难以摆脱“理论脱离实践”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绝大部分教师来自于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工程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实践经验不足,习惯于理论教学。为改变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需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现有教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引进和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力度。
2.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保障。在广西财经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在2010年才开始招生的新专业,实验设备非常欠缺。但是,在学校的支持下,正在筹备建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验室,尽量满足培养特色人才的需要。另外,学校正在努力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3.组织和资金保障。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实行阶段性目标管理,保证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实践教学项目的顺利、高质量地实施。
4.绩效考核。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落实实践教学绩效考评制度,保证实践项目优质高效的完成。
5.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考核内容包括:(1)实验、实训计划专业特色是否突出;(2)实验、实训课题能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教师能否做到每次课都有目的、有要求,检查是否指导到位;(4)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情况。通过查计划、查课题、查实验实训教学中的指导过程,来评价实训教学质量;组织人员不间断对实践教学进行巡视督察,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参考文献]
[1]陈世斌.财经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009(5):45-48.
[2]钱宏胜,王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30):86-87.
[3]陈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讨.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EB/OL] http://www.zjff.net/zhuanti_show.php?id=103
[4]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关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6394e0979563c1ec5da7183.html.
[5]吴晓,覃永晖.地方高校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高等教育,2009,(5):31-35.
[作者简介]秦艳(1979—),女,广西兴安人,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定位;实践教学
一、引言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9年颁布实施的高校新专业目录中设立的专业,将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两个专业合并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据统计,到2006年财经类院校设置该专业的数量占全国该专业高校总数的8.89%。由于财经类院校更加具有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分析和解决资源环境、城乡规划问题的实力和理论基础,所以该专业数量在财经类院校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城乡规划和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都具备的综合性人才需求逐渐增大,因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建设,尤其是财经类院校中该专业的建设显得十分迫切。但是,对该专业的建设需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专业定位、实践能力培养。本文将以广西财经学院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分析财经类院校该专业的建设,并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二、广西财经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现状
(一)专业现状
广西财经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于2009年被批准为本科专业,并于2010年开始招生。最初,该专业被设置在工商管理学院,主要从管理学的角度定位。随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逐步进入正规,明确了专业定位,以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教学改革。
该专业目前在校生约100人,共有2010级、2011级两个年级。由于刚刚起步,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还处在不断建设中。师资比较欠缺,但是在学校的帮助下将逐渐扩大。目前的关键是,在找准定位的基础上,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带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广西财经学院对该专业的专业定位
广西财经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程管理的专业与工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程管理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是广西财经学院传统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工程管理专业既注重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培养,同时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该专业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建设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性质强调了实际能力,在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始终坚持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该专业在考虑自身学科背景和市场用人需要两方面,寻找财经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特色方向,最终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具备环境科学、地理经济、管理科学和规划科学等学科知识背景优势的城乡规划方向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重点强调小区规划、景观生态设计。并且,为了体现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对该专业不再简称“资环”,而是“规划”。为学生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该定位体现了两个关键性的内容:第一是厚基础、宽口径的综合性学科基础;第二是城乡规划特色方向,侧重小区规划、景观生态设计。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既要突出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又要体现小区规划、景观生态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背景,紧紧围绕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尤其是不能脱离能力培养目标。
2.实用型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
3.系统化原则。遵循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结合专业特点, 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4.整体优化原则。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
5.特色性原则。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6.规范化管理原则。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实施流程,创新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标准和要求。
(二)实践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把传统的实验验证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加大了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培养力度。根据教学组织形式分类,实践课程体系分为:课程设计、课程综合设计、基地实训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五个部分组成;从实践教学内容和层次上,又可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本技能培养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块三个部分,三模块之间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见图1)。
1.基本技能培养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军事理论与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应用写作、大学生就业指导。其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形式由广西财经学院统一制定,占总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为6%。
2.专业技能培养模块。该模块属于专业课程培养的范畴,也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模块。该模块内容可分两个部分:其一是专业课程设计;其二是专项实习室外实践、课程综合设计,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重为17%。
3.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创新能力培养模块是基于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融合贯通所形成的一种创新能力训练模块,主要通过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活动来实现。第二课堂有多种形式, 如参与校内外专业设计大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学术报告、专业技能竞赛(如GIS 空间分析大赛和AUTOCAD 制图大赛等)等。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一)以第二课堂带动实践教学
在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可以建立开放式实验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可以设立项目工作室、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极好的平台。
(二)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
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学院实践教学的方法。
(三)产学研合作,促实践教学的发展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正朝着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性强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方向迈进。在实践过程中,也充分认识到,必须主动修改教学计划,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携手共进。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凝炼学科方向,实施大力引进,积极吸引,着力培养的举措,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四)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
五、实践教学实施中易存在问题及保障机制
(一)实践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1.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使得目前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4.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5.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首先是实验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其次是实验教学时间安排的随意性。
(二)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机制
1.完善师资引进和培训机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育难以摆脱“理论脱离实践”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绝大部分教师来自于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工程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实践经验不足,习惯于理论教学。为改变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需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现有教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引进和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力度。
2.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保障。在广西财经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在2010年才开始招生的新专业,实验设备非常欠缺。但是,在学校的支持下,正在筹备建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验室,尽量满足培养特色人才的需要。另外,学校正在努力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3.组织和资金保障。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实行阶段性目标管理,保证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实践教学项目的顺利、高质量地实施。
4.绩效考核。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落实实践教学绩效考评制度,保证实践项目优质高效的完成。
5.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考核内容包括:(1)实验、实训计划专业特色是否突出;(2)实验、实训课题能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教师能否做到每次课都有目的、有要求,检查是否指导到位;(4)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情况。通过查计划、查课题、查实验实训教学中的指导过程,来评价实训教学质量;组织人员不间断对实践教学进行巡视督察,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参考文献]
[1]陈世斌.财经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009(5):45-48.
[2]钱宏胜,王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30):86-87.
[3]陈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讨.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EB/OL] http://www.zjff.net/zhuanti_show.php?id=103
[4]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关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6394e0979563c1ec5da7183.html.
[5]吴晓,覃永晖.地方高校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高等教育,2009,(5):31-35.
[作者简介]秦艳(1979—),女,广西兴安人,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