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苏州模式研究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精神文明体系,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城市各项文明建设的成果带动农村文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让农村与城市同等共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苏州作为全国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示范点,其先进的建设理念与模式可以作为其他城市开展相关工作的典型经验予以借鉴。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模式;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系列文件和重要讲话内容充分体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城乡一体建设的力度。
  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将苏州市列为全国首个“国家发展改革委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6月,苏州市政府发布了《苏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苏州已经成为全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典型城市,而在其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及工作成效将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通过对系列党的重要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表述的梳理,笔者认为当前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认识可以统一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建设主要内容这两个基本观点上来,并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实践中对其理念、程序及方式等做初步探索。
  (一)以人为本
  社会的主体是人,精神文明建设以人为本, 就是把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据、出发点和归宿, 着眼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首先,精神文明建设以人为本是人的本质决定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由此可见,人类和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任何活动其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標,都是要在能动地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让人自身全面发展,而对于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更加是人对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
  其次,精神文明建设以人为本是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一书中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这一观点充分表明了在社会历史进步过程中,对于社会财富(包括物质与精神)的创造和积累,其主要创造者是身为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而普通民众能够具备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其来源又是物质与精神生产的成果。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人。
  再次, 以人为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特点的体现。与物质文明建设以改造客观世界,创造外在的社会物质财富不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在今天的中国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人的精神世界。而在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这一复杂的过程中,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客体是人的精神世界,其可以显现的成果则是各类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本身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内容的外在体现,因此,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客体本身就是不可分离的。
  (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 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其实质是努力推动社会进步, 积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
  首先,人生存的世界是人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人在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改造过程中,获取自身成长所需要的各类资源,而在这一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如果开发得当,那么可以获得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反之则会破坏自然界的平衡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继续发展的基础。
  其次,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物质资料的生产与运用当然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对社会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但人类社会绝不仅仅是经济生产的单一体,而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资源与重视,都会直接影响其他因素的发展进而减缓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进程。
  再次,在任何国家或者区域中,对于社会产品等资源的的分配应该以公平的方式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长期合作,就不能有不公平的现象存在,如果资源分配发生倾斜,那么由此引发的不公平现象必然引发社会动荡而给全面发展带来隐患。
  二、苏州精神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
  通过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精神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苏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1999年,苏州市及下辖的张家港市、昆山市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2年,苏州市和所辖市(县)全部建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县市联动的“全国文明城市群”雏形;2005年张家港市成为全国首批“全国文明城市”,2008年、2011年两度蝉联;2008年苏州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2011年蝉联,苏州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地级市和县级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地区。在充分总结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2014年苏州市又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全面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并于当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将苏州市列为全国首个“国家发展改革委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
  三、精神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苏州模式
  (一)城乡文明融合的建设理念
  城乡文明融合,就是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将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理,包括城乡布局、公共服务、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内容,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促进各类资源在城乡之间更为顺畅地流通,使农村居民在获取更多物质精神财富的同时,共享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促进城市与农村文明的融合,核心在于使城乡居民同等共享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1、科学文化发展
  (1)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基础,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通过各类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灌输到社会成员头脑中去,并促进其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
  (2)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所产生的科技成果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技创新活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索精神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又会推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文化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以其所产生的最新成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最新的观念与规范。
  (3)发展体育和卫生事业。
  体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体育本意是指身体、智力发育及技能增强进而达到人的全面素质提升的过程,由各类体育活动形式组成的体育事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充分體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发展水平,包括了人类在体育运动及其相关领域中生产或创造的物质产品、思想观念、制度、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是人类在体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卫生事业属于经济基础,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国家的整体卫生状况改善和国民素质提升,并且对于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管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4)发展文学艺术和文化事业。
  文学艺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其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了一定生产关系的特点,与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相适应的文艺作品会对经济和社会建设起到良好的维护作用;文化事业是对各类文化活动进行统筹,使其在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范围内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文艺作品,文艺作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工具;而在良好的文化事业体系之内发展的社会主义文艺也将得到更大的拓展空间,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2、道德素质养成
  (1)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是个人所应该具有的公民道德之一是由历史积累而形成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当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力量来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政治、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世事怎样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2)以道德教育引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道德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我国的道德教育主要着眼于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三者关系,主要包含三项主要内容,以奉献社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爱岗敬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
  (3)以理想教育统领和谐社会建设。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立足于我国的现实,高于我国的现实,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的社会理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个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有共同理想,才能把全体人民的努力统一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来。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程序
  1、提升发展水平。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经济建设的成果积累,不断提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同时通过补贴农业的方式,不断为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收入“补血”。
  2、统筹一体化建设。以城市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带动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通过体制的调整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水平,拉动农村各类经济形式协调发展,以各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升农民文明水平。
  3、规划建设体系。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地方党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各类方案,明确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文明建设中的任务,形成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联动机制。
  4、健全考核机制。完善的工作体系和机制是完成建设工作的基础,而具体工作推动过程中还需要及时对建设工作进行监督考核,确保各类建设主体按照既定目标完成任务,并从总体上对建设工作形势作出判断,并以各类考核的数据作为进一步深化建设工作的基础。
  5、强化典型宣传。通过收集整理文明建设过程中各类先进集体与个人事迹,向区域、行业、群体等各类范围内开展宣传,多重覆盖,让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壮大精神文明建设的队伍,扩大成效。
  参考文献:
  [1]王伟博,魏丽华.析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6.2
  [2]贺艳林,贺培育.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方式[J]社会主义研究.1998.2
  [3]高平.以人为本,和谐发展[J]今日中国论坛.2005.6
  [4]孔祥智.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J]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4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支持项目《江苏开展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机制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V31000110)成果。
  作者简介:程晓军(1980-),男,江苏连云港人,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博士,苏州大学公共文明研究所,讲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希望能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价值取向日趋多
期刊
摘 要:现阶段,中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全国各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地处苏北的灌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本文旨在通过对灌云文化旅游产业的历史底蕴及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加快灌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主要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国有矿山企业改革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策略;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能力的总称。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一些企业开始研究改革人事制度,以确保其培养出更多的掌握专业知识,能跨行业
期刊
摘 要: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經济的支柱产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做好电力企业的管理和创新工作将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考虑电力企业的特点,阐述了我国电力企业的现状,分析了电力企业管理与创新工作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说明了协调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提出了有效促进电力企业管理与创新工作协调发展的措施,进而提升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与创新;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推行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期间,上海也提出了总目标旨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出口贸易在呈不断增长趋势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土化品牌的打造,如何扩宽出口的渠道,怎样引进贸易人才,协调好各行政部门间的工作,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上海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所增长的速度。针对上海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来看,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克服障碍,迎接挑战,积极贯彻有效对策,加大扶持力度,从而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总结了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和激励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了控制人才流失、有效激励人才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有效激励;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国有企业全面参与世界竞争,应对激烈的挑战。而竞争的焦点也随着企业战略性资源的转移而转移,即从资金、产品等物化资源
期刊
摘 要: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关键词:企业文化;作用;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现代社会,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
期刊
摘 要:青海是个美丽的地方,有着独特的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征,值得我们保护和流传下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社会都在大搞建设,为了眼前利益毁坏了很多珍贵的民族文化,青海也不例外。可是如何很好的保护我们的名族文化呢?很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青海的民间文化及类型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并给出了几点保护措施。  关键词:民间文化;文化特征;文化保护;建议;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
期刊
摘 要:在当前企业重组整合、进行二次创业的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责任,坚持经常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注重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坚持群众性,党、政、工、团一起抓,掌握灵活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方法,引导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通信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通信建设;思想政治工作;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图书馆界,图书馆的编目工作被认为是最具基础性的工作,编目工作作为馆藏图书加工的一道重要工序,在图书馆的良性运行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图书馆还施行定额管理机制,有效的促进了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图书馆编目定额管理的途径,分析了定额管理在图书编目工作中实施的意义。  关键词:定额管理;图书编目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