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绝经期是妇女的生理性过度阶段,即生育期过度至老年期,该阶段由于妇女卵巢功能的减弱,雌性激素分娩量的减少,可引发诸多问题,危害妇女身心健康。因此,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大关注。为了更好地观察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现从以下几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围绝经期;健康状况;保健
围绝经期是妇女必须经历的过程,可促使其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故而,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科学的保健措施,现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综述。
1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定义
1.1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卵巢功能开始减弱至绝经后的时间段,以往临床将其定义为“更年期”,但定义相对模糊。1994年将“更年期”废除,并更换为围绝经期。
1.2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进入围绝经期后妇女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致使其出现神经症状、血管收缩障碍等,烦躁不安、失眠、出汗为主要表现。
2围绝经期妇女的相关健康状况
围绝经期是从青年期步入老年期的过程,是人体衰老进程中的生理性变化。该阶段中,将近90.0%以上的妇女出现程度不同的骨折、痴呆、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种类复杂、繁多,危害身心健康[1]。
2.1围绝经期综合征
2.1.1临床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身心性疾病,血管舒缩障碍是主要症状。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对40-60岁的妇女进行调查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发率占总数的65.0%,临床症状以失眠、心悸、激动、头痛、性生活质量降低为主。
2.1.2影响因素 近年来,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调查发现,该病症病发率和妇女的年龄、文化水平、饮食情况等关系密切。报告显示[2],按照妇女的年龄段进行分组后发现,处于45-50岁年龄段的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发率相对较高,和51-55岁的妇女相比,绝经后的临床症状持续降低,两者存在鲜明性差异。且通过对600多例围绝经期妇女的调查发现,妇女职业不同,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不同,干部职业的失眠症状发生率和农村职业妇女发生率相比较高,发生该现象原因可能和日常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相关。
2.2心理健康状况 围绝经期作为妇女必须经历的过程,随着机体分泌总量的变化,心理亦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点:
2.2.1心理疲劳 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需面对生活、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家庭和职业的双重负担,致使其长时间处于精神疲劳状况,机体疲劳、乏力为主要表现,间接导致妇女食欲减退、感情冲动。
2.2.2抑郁、焦虑 临床诸多调查报道显示,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抑郁发生率高达46.0%,和健康人相比存在差异;焦虑发生率高于78.0%,明显高于精神抑郁症状,说明: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需注意自身心理卫生。并且,诸多调查报告还表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和自身文化水平、职业、家庭状况等因素关系密切[3]。
2.2.3个性、行为的变化 围绝经期后,妇女易出现个性、行为上的变化,以遇事紧张、焦躁、自私、唠叨等表现为主。同时,还会出现时而高兴,时而伤感,时而孤独的症状,人际交往过程中通常不协调。
2.3慢性疾病的发生 调查报告显示,围绝经期妇女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症。通过对2388例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4],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4中疾病病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上升,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下妇女的慢性疾病发生率和年龄在50岁以上者发生率存在鲜明性差异,冠心病发生率除外。
3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状况
3.1健康知识、行为情况 由于我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知识的缺乏,通常存在健康问题出现后不及时就医的现象,危害生命安全。调查报告显示[5],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知识了解度为45.0%,将近22.0%的妇女一年内未进行任何妇科检查,50.0%的妇女不注重自身饮食和体重的控制。
3.2激素替代疗法 诸多实践结果表明,激素替代疗法可从某种程度上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症状,减少生殖器官的萎缩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并且,还可预防骨质疏松,改善生活现状。但是,我国围绝经期妇女的激素替代疗法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报告显示[6],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使用和了解情况的调查发现,激素替代疗法的了解程度仅为6.0%,使用率为28.0%,其中,将近一半以上的妇女渴望接受该方面的健康教育。
3.3健康教育情况 健康教育是临床疾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措施,将其用于围绝经期妇女中,不但可延缓病症,还可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该教育活动通过规划、计划性教育方案的实施,可促使人们积极、主动的接受健康教育,消除影响自身健康的危险性因素,预防临床病症,提高生活质量。就目前而言,我国对围绝经期妇女所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主要有语言教育、社区交流等,以用药、运动、心理等指导为主。
4小结
围绝经期是妇女必须经历的过程,危害妇女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医疗结束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绝经后可继续生活25年左右。因此,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我国50岁以上的妇女大多退休在家或务农,故而,需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制定规划、科学化的健康教育内容讲解相关内容,提高知识了解度,提高防范意识,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安全、顺序的度过围绝经期,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临床病症。
参考文献:
[1]翁小平.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04-1305.
[2]王素平,梁英,魏运芳,等.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9):1660-1661.
[3]刘明兰,王馨园,熊丹,等.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02-4605.
[4]刘菊琼,向珍华.2388例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8):125-126.
[5]徐红丽,陈贵芹,宋云焕,等.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及治疗策略[J].临床医学,2012,32(8):24-26.
[6]李旭,高晔.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现状和保健需求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61-62.
关键词:围绝经期;健康状况;保健
围绝经期是妇女必须经历的过程,可促使其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故而,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科学的保健措施,现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综述。
1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定义
1.1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卵巢功能开始减弱至绝经后的时间段,以往临床将其定义为“更年期”,但定义相对模糊。1994年将“更年期”废除,并更换为围绝经期。
1.2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进入围绝经期后妇女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致使其出现神经症状、血管收缩障碍等,烦躁不安、失眠、出汗为主要表现。
2围绝经期妇女的相关健康状况
围绝经期是从青年期步入老年期的过程,是人体衰老进程中的生理性变化。该阶段中,将近90.0%以上的妇女出现程度不同的骨折、痴呆、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种类复杂、繁多,危害身心健康[1]。
2.1围绝经期综合征
2.1.1临床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身心性疾病,血管舒缩障碍是主要症状。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对40-60岁的妇女进行调查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发率占总数的65.0%,临床症状以失眠、心悸、激动、头痛、性生活质量降低为主。
2.1.2影响因素 近年来,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调查发现,该病症病发率和妇女的年龄、文化水平、饮食情况等关系密切。报告显示[2],按照妇女的年龄段进行分组后发现,处于45-50岁年龄段的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发率相对较高,和51-55岁的妇女相比,绝经后的临床症状持续降低,两者存在鲜明性差异。且通过对600多例围绝经期妇女的调查发现,妇女职业不同,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不同,干部职业的失眠症状发生率和农村职业妇女发生率相比较高,发生该现象原因可能和日常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相关。
2.2心理健康状况 围绝经期作为妇女必须经历的过程,随着机体分泌总量的变化,心理亦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点:
2.2.1心理疲劳 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需面对生活、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家庭和职业的双重负担,致使其长时间处于精神疲劳状况,机体疲劳、乏力为主要表现,间接导致妇女食欲减退、感情冲动。
2.2.2抑郁、焦虑 临床诸多调查报道显示,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抑郁发生率高达46.0%,和健康人相比存在差异;焦虑发生率高于78.0%,明显高于精神抑郁症状,说明: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需注意自身心理卫生。并且,诸多调查报告还表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和自身文化水平、职业、家庭状况等因素关系密切[3]。
2.2.3个性、行为的变化 围绝经期后,妇女易出现个性、行为上的变化,以遇事紧张、焦躁、自私、唠叨等表现为主。同时,还会出现时而高兴,时而伤感,时而孤独的症状,人际交往过程中通常不协调。
2.3慢性疾病的发生 调查报告显示,围绝经期妇女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症。通过对2388例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4],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4中疾病病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上升,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下妇女的慢性疾病发生率和年龄在50岁以上者发生率存在鲜明性差异,冠心病发生率除外。
3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状况
3.1健康知识、行为情况 由于我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知识的缺乏,通常存在健康问题出现后不及时就医的现象,危害生命安全。调查报告显示[5],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知识了解度为45.0%,将近22.0%的妇女一年内未进行任何妇科检查,50.0%的妇女不注重自身饮食和体重的控制。
3.2激素替代疗法 诸多实践结果表明,激素替代疗法可从某种程度上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症状,减少生殖器官的萎缩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并且,还可预防骨质疏松,改善生活现状。但是,我国围绝经期妇女的激素替代疗法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报告显示[6],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使用和了解情况的调查发现,激素替代疗法的了解程度仅为6.0%,使用率为28.0%,其中,将近一半以上的妇女渴望接受该方面的健康教育。
3.3健康教育情况 健康教育是临床疾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措施,将其用于围绝经期妇女中,不但可延缓病症,还可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该教育活动通过规划、计划性教育方案的实施,可促使人们积极、主动的接受健康教育,消除影响自身健康的危险性因素,预防临床病症,提高生活质量。就目前而言,我国对围绝经期妇女所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主要有语言教育、社区交流等,以用药、运动、心理等指导为主。
4小结
围绝经期是妇女必须经历的过程,危害妇女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医疗结束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绝经后可继续生活25年左右。因此,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我国50岁以上的妇女大多退休在家或务农,故而,需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制定规划、科学化的健康教育内容讲解相关内容,提高知识了解度,提高防范意识,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安全、顺序的度过围绝经期,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临床病症。
参考文献:
[1]翁小平.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04-1305.
[2]王素平,梁英,魏运芳,等.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9):1660-1661.
[3]刘明兰,王馨园,熊丹,等.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02-4605.
[4]刘菊琼,向珍华.2388例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8):125-126.
[5]徐红丽,陈贵芹,宋云焕,等.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及治疗策略[J].临床医学,2012,32(8):24-26.
[6]李旭,高晔.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现状和保健需求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