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作为一名基层的体育教师,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经验,我认为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思想的转变,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
(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
(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 。
(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
教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除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 、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二、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能只是原始的教与学,讲与做,应形成多样有效地交流方式。
有了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才能指导我们的体育课堂成以学生为主体,健康第一,掌握技能,提高合作、探究、创新能力的阵地。真正实现提高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不能只停留在教会即可的层面,要通过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真心的交流,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堂,主动锻炼,从而真正意义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三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
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为主导。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课题,那么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
(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
(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 。
(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
教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除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 、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二、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能只是原始的教与学,讲与做,应形成多样有效地交流方式。
有了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才能指导我们的体育课堂成以学生为主体,健康第一,掌握技能,提高合作、探究、创新能力的阵地。真正实现提高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不能只停留在教会即可的层面,要通过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真心的交流,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堂,主动锻炼,从而真正意义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三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
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为主导。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课题,那么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