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教育之中,如何有效地打好人才培育基础,一直都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话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小学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教师需要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加强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数学教育应当朝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向进行改革,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1-208
当下阶段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逐渐加深,使得相应教育机构开始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加强重视,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当学生自身具备相应的独立思考能力时,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进而对相应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故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可以使素质教育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并促使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一、当前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也没有实际性的去解决问题,而是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不与学生互动,并没有注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师也不肯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听懂所讲的知识内容,只是注重于课堂上的课程的进度和效率。理解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明白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而然哪些理解能力比较慢的学生,直接陷入疑问当中,就会直接寻求帮助,这样根本不利于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长期不仅会导致学生形成一种依赖,随之长期会养成坏习惯,并且会失去对于数学的问题的思考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可以由被动的思维方式变为主动。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慢慢探索解析。所以,在课堂当中,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自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属于知识的传递者,把内容和所有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也应养成自主学习、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应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丧失兴趣,更容易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厌恶。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导致学生的数学达不到理想的成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教学
(一)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在课堂上布置的独立思考任务是有限的,因为这必将花费较多的时间,拖慢教学进度。但是培养一项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坚持,为了化解这样的矛盾,教师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为学生布置独立学习任务,这样也能避免同学之间相互干扰,保证思考的独立性。
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是一个很好的入手点。课前预习既是一次完全独立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能力,还能为下节课的教学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是一举多得的。当然,课前预习任务是教师经常布置的,但是每每学生的完成情况都不理想,这是因为他们很难抓住预习的重点,只能如囫囵吞枣一般的浏览一遍教材。基于此,教师应该提前围绕下节课的知识重点提出系列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既有了思考的路径,也有了预习的目标。
(二)合理设计针对性问题,培养学生自身思维能力
教师要合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要采用提问教学法来进行授课,只有让学生产生疑问才会促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要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只有通过为学生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才将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思维,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探索性质的数学问题,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
(三)循循善诱引发思考
独立思考能力指的是学生在不依靠他人的情况下,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在开始的教学中,学生的能力还不够,教师如果直接将问题抛给他们,不仅最终问题无法解决,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诱导和指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操之过急。数学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特征,其中很多的知识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深入地独立思考。比如“认识钟表”和“年、月、日”这两部分内容就可以整合起来,学生通过钟表知识的学习,对于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及其换算有了深刻的认识,然后在学习“年、月、日”时,就可以建立1日=24时这样的联系,从而将这些大的时间单位进一步细化[2]。可以提出问题“一天多少分钟?一年多少秒?”,这样可以引起小学生的思考兴趣。计算比较复杂,不一定要让小学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关键是要把握这两部分知识的联系,诱导学生善于思考,积极观察,并且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营造良好的思考环境
为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灵活的运用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有效对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要想做到这点,老师首先要改变当前教学的策略,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余地,不能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给学生进行讲解,不给学生留悬念,只会导致学生更依赖老师,对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不利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提问,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环境,以此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锻炼培养。
(五)控制好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注重教学过程的时间把控,时间是很关键的,在数学方面既要有较高的效率,要准确率高,时间短,这两者一般都是合一的。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过程,在讲台上讲完的课时,要当堂巩固,给一些例题让学生们,动手完成,很多东西只有学生自己做了才知道哪里出问题,这节课到底会不会,会的兴趣更大,一般人都喜欢挑一些自己比较会做的题目,对于难题一避再避。一定要适当把当堂给学生做,一旦学生接触过这种题目,至少不会把题目定义为最难的题目。内心会认为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自然而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得到充足的锻炼才会有所提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耐心地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并且指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这种能力的养成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努力督促,同样也需要学生的配合,教师应该和学生分析利弊,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自主思考,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參考文献
[1]朱克明.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7(05):12-13.
[2]陈良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9(03):36.
[3]杨斐.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01).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1-208
当下阶段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逐渐加深,使得相应教育机构开始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加强重视,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当学生自身具备相应的独立思考能力时,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进而对相应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故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可以使素质教育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并促使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一、当前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也没有实际性的去解决问题,而是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不与学生互动,并没有注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师也不肯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听懂所讲的知识内容,只是注重于课堂上的课程的进度和效率。理解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明白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而然哪些理解能力比较慢的学生,直接陷入疑问当中,就会直接寻求帮助,这样根本不利于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长期不仅会导致学生形成一种依赖,随之长期会养成坏习惯,并且会失去对于数学的问题的思考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可以由被动的思维方式变为主动。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慢慢探索解析。所以,在课堂当中,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自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属于知识的传递者,把内容和所有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也应养成自主学习、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应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丧失兴趣,更容易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厌恶。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导致学生的数学达不到理想的成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教学
(一)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在课堂上布置的独立思考任务是有限的,因为这必将花费较多的时间,拖慢教学进度。但是培养一项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坚持,为了化解这样的矛盾,教师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为学生布置独立学习任务,这样也能避免同学之间相互干扰,保证思考的独立性。
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是一个很好的入手点。课前预习既是一次完全独立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能力,还能为下节课的教学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是一举多得的。当然,课前预习任务是教师经常布置的,但是每每学生的完成情况都不理想,这是因为他们很难抓住预习的重点,只能如囫囵吞枣一般的浏览一遍教材。基于此,教师应该提前围绕下节课的知识重点提出系列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既有了思考的路径,也有了预习的目标。
(二)合理设计针对性问题,培养学生自身思维能力
教师要合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要采用提问教学法来进行授课,只有让学生产生疑问才会促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要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只有通过为学生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才将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思维,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探索性质的数学问题,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
(三)循循善诱引发思考
独立思考能力指的是学生在不依靠他人的情况下,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在开始的教学中,学生的能力还不够,教师如果直接将问题抛给他们,不仅最终问题无法解决,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诱导和指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操之过急。数学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特征,其中很多的知识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深入地独立思考。比如“认识钟表”和“年、月、日”这两部分内容就可以整合起来,学生通过钟表知识的学习,对于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及其换算有了深刻的认识,然后在学习“年、月、日”时,就可以建立1日=24时这样的联系,从而将这些大的时间单位进一步细化[2]。可以提出问题“一天多少分钟?一年多少秒?”,这样可以引起小学生的思考兴趣。计算比较复杂,不一定要让小学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关键是要把握这两部分知识的联系,诱导学生善于思考,积极观察,并且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营造良好的思考环境
为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灵活的运用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有效对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要想做到这点,老师首先要改变当前教学的策略,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余地,不能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给学生进行讲解,不给学生留悬念,只会导致学生更依赖老师,对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不利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提问,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环境,以此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锻炼培养。
(五)控制好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注重教学过程的时间把控,时间是很关键的,在数学方面既要有较高的效率,要准确率高,时间短,这两者一般都是合一的。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过程,在讲台上讲完的课时,要当堂巩固,给一些例题让学生们,动手完成,很多东西只有学生自己做了才知道哪里出问题,这节课到底会不会,会的兴趣更大,一般人都喜欢挑一些自己比较会做的题目,对于难题一避再避。一定要适当把当堂给学生做,一旦学生接触过这种题目,至少不会把题目定义为最难的题目。内心会认为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自然而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得到充足的锻炼才会有所提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耐心地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并且指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这种能力的养成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努力督促,同样也需要学生的配合,教师应该和学生分析利弊,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自主思考,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參考文献
[1]朱克明.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7(05):12-13.
[2]陈良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9(03):36.
[3]杨斐.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