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是基础科目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初三政治课时少,任务重。如何上好初三政治课以便让学生在中考时获得优异的成绩,是每一位初三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连续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政治教师,所教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结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掌握复习方法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上好初三政治的复习课呢?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能力
首先,以课、单元为单位,进行全面复习,要求全面掌握每一个考点,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对于一些可能以单项选择题出现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准确地识记,对一些基本原理,要求学生能复述其主要内容。教师还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捋清哪些知识是要识记的,哪些知识是要理解的,哪些知识是要应用的。
其次,在复习时,教师还要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梳理,打破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横向、纵向的重组,形成知识体系,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进而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使“线”的记忆再变成“面”的记忆,这样学生才能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教材的内容,夯实基础,提高复习效率。
再次,加强基础训练,重视讲评,提高解题能力。在这个阶段的练习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所以练习的面要广,量要大,题要多。教师在讲评练习时,要向学生讲清各种题型的特点、方法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如:有些学生对于材料题审题拿不准,答题没有把握时,就要开拓思路,尽可能把本题目相关的内容都列出来,然后适当地进行选择,就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讲清题型变化的特点,拓展学生答题的思路,提高其灵活变通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变一题为多题”,即一个问题可变化为多种题型,如:“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可以用单项选择、判断与分析、简答题等多种题型来考查。“变多题为一题”即把几个问题联系起来变成一个综合题,如:“有人认为,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可有可无。”这一问题,就是以下三个问题的综合。一是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二是非公有制经济有何积极作用?三是如何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只有掌握了这些题型变化的特点,才能提高答题能力。
第二阶段:重点、热点问题专题复习,精讲精练
首先,教师要讲清关于重点、热点开放性材料题的命题原则和解题思路。开放性材料题的问题设计往往分三个层次:一是什么?(反映、说明、表明)二是为什么?(原因、作用、意义)三是怎么办?(怎么做、意见、建议、做法、措施、启示、感悟)从思维角度看三个层次的问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解答好这些问题,审题很关键。那么如何正确审题呢?首先要看懂题目,弄清题意。其次要找准材料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点,即解题的突破口,认真选择解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再次要弄清答题的思路,确定解题步骤,组织答题要点。总之,在审题时,一定要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不要因为有的题目没有见过,就认为不会做,这是考试的大忌,任何题目不管怎样变化,都可以在我们所学的知识中找到相应的理论点。
其次,在复习中注意收集关于时政热点,重点问题的材料,并以重点、热点为专题,要求学生回归课本找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又一次打破教材的知识体系,对相关的知识重新整合、归类。然后根据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原则,设计出符合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训练。这样,考试遇到类似题时,审准题后就可信手拈来,从而拿到高分或满分。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查缺补漏
在最后冲刺阶段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让学生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并及时进行补缺补漏。所以,教师需要结合近几年来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首先,教师要考虑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选试题首先要注重基础,即通过练习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强化训练。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些练习训练,使学生学会了把教材与学生实际、现实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关注时政热点、重点的热情。
总之,在中考思想政治的复习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政治学科的特点,善于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就一定能增强教学实效,提高学生成绩。
(责任编辑 袁 妮)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能力
首先,以课、单元为单位,进行全面复习,要求全面掌握每一个考点,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对于一些可能以单项选择题出现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准确地识记,对一些基本原理,要求学生能复述其主要内容。教师还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捋清哪些知识是要识记的,哪些知识是要理解的,哪些知识是要应用的。
其次,在复习时,教师还要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梳理,打破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横向、纵向的重组,形成知识体系,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进而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使“线”的记忆再变成“面”的记忆,这样学生才能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教材的内容,夯实基础,提高复习效率。
再次,加强基础训练,重视讲评,提高解题能力。在这个阶段的练习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所以练习的面要广,量要大,题要多。教师在讲评练习时,要向学生讲清各种题型的特点、方法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如:有些学生对于材料题审题拿不准,答题没有把握时,就要开拓思路,尽可能把本题目相关的内容都列出来,然后适当地进行选择,就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讲清题型变化的特点,拓展学生答题的思路,提高其灵活变通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变一题为多题”,即一个问题可变化为多种题型,如:“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可以用单项选择、判断与分析、简答题等多种题型来考查。“变多题为一题”即把几个问题联系起来变成一个综合题,如:“有人认为,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可有可无。”这一问题,就是以下三个问题的综合。一是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二是非公有制经济有何积极作用?三是如何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只有掌握了这些题型变化的特点,才能提高答题能力。
第二阶段:重点、热点问题专题复习,精讲精练
首先,教师要讲清关于重点、热点开放性材料题的命题原则和解题思路。开放性材料题的问题设计往往分三个层次:一是什么?(反映、说明、表明)二是为什么?(原因、作用、意义)三是怎么办?(怎么做、意见、建议、做法、措施、启示、感悟)从思维角度看三个层次的问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解答好这些问题,审题很关键。那么如何正确审题呢?首先要看懂题目,弄清题意。其次要找准材料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点,即解题的突破口,认真选择解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再次要弄清答题的思路,确定解题步骤,组织答题要点。总之,在审题时,一定要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不要因为有的题目没有见过,就认为不会做,这是考试的大忌,任何题目不管怎样变化,都可以在我们所学的知识中找到相应的理论点。
其次,在复习中注意收集关于时政热点,重点问题的材料,并以重点、热点为专题,要求学生回归课本找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又一次打破教材的知识体系,对相关的知识重新整合、归类。然后根据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原则,设计出符合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训练。这样,考试遇到类似题时,审准题后就可信手拈来,从而拿到高分或满分。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查缺补漏
在最后冲刺阶段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让学生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并及时进行补缺补漏。所以,教师需要结合近几年来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首先,教师要考虑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选试题首先要注重基础,即通过练习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强化训练。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些练习训练,使学生学会了把教材与学生实际、现实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关注时政热点、重点的热情。
总之,在中考思想政治的复习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政治学科的特点,善于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就一定能增强教学实效,提高学生成绩。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