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教学重点,有效教学于是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迫切要求改革思品德课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和谐师生观 对话构建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b)-0124-02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一言堂”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习惯于“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成为主角,课堂上充斥的只是主角的台词,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久而久之,学生缺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感觉思想品德课枯燥而乏味,理论脱离实际,于是思想品德课成了学生最头疼的课。新课程改革,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无限生机。怎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学生积极参与,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与实践,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意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与社会生活脱节的,真正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以社会生活的渗透和融入为出发点,正如自行车和链条亲密的关系一样。而课堂这个“自行车”的“链条”就是对话。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话。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现今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克服“一言堂”,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构建互动课堂,给学生以主动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从而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心灵的对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品德课堂是充满着人情味和充满着活力的课堂,但思想品德课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承担政治说教的功能,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缺乏兴趣,往往会怀疑其传授的知识和道理的可信度。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尤为重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面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必须以民主、平等的关系追求一种情感和谐的心理环境。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首先要树立一个重要的理念,即“教学即服务”,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的爱是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前提的。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沟通合作,学生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以主人翁的意识促进学习的进程。其次要创设宽松、愉悦的良好教学环境。思想品德课是知识性以及情感性完美结合的课程。教师要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理论贯彻到教学进程中去,凸显出爱的力量,完美的将微笑、鼓励、竞争三个良好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进程中去。我们要用爱心去拥抱一切学生,去理解、信任他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努力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使他们出自内心地、主动地和老师交朋友。从而达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是绝对有利的,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进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从过程直至方法上的掌握;参与课堂的兴趣大增,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对于老师来说,老师可以在清晰的掌握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进教学方式;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与学生的亲密沟通和交流中促进了双方共进步,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总结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精华。只要每一堂课我们精心设计,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其教学效果也必然是有效的,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之一就是有效性。
2 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是让思品课堂变为“师生互动”平台的关键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提供互动的机会和情境,围绕书本或其他学习资源展开多重对话,交流体验与感悟,交换获得信息与资源,并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捕捉灵感、提炼智慧和表述成果,逐步提高互动的质量与水平,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2.1 与教材对话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要让学生充分地与思想品德教材对话,与思想品德教材的对话首先应该是接纳,不再认为政治教材是“说教”和“讲大道理”的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和整合,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特的学习,在与同学的合作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可以尝试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意义,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将会获得卓越的学习成效。例如,在学习《身边的诱惑》一课时,让省份分别扮演宋昭和王磊这两个角色,在表演中一边学习一边总结,朋友之间应当在互帮互助以及真誠相待之下培养和珍惜彼此的真挚,当然,有的时候也要明辨是非,及时指出朋友的缺点并使之改善,牢记诤友利于行。
2.2 与老师对话
课堂的主旋律即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只有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合适的对话流程,对话才能在教学中体现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注意总结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要带着满腔的期待、莫大的鼓励、亲切的举动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进程中去,使得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以及意识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在轻松的互动气氛中根据教学主题完成教学计划,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2.3 与同伴对话
即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生生对话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强大催化剂。我们常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仍然各有一个;我有一个想法,你有一个想法。互相交换,我们就有两个想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种合作探究的关系,在新型的探究性学习进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共同交流和探讨,在共同的努力中总结学习经验并且提高自身素质。比如,在学习了《诚实是金》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型辩论会,小组之间通过讨论选出最合适的辩手,以“诚实的两难”为辩题进行探讨。各个小组在课外时间要积极的准备和搜集辩论所需要的理论依据,以备在辩论中获得优势。在辩论中,各不相让、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大大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在这种活跃式的学习氛围中不仅深化了对学习内容的认识,而且强化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意识积极的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对于学生提出的有益信息,要整合到教学计划中去。对于计划内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以及最新形势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融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去,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4 与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对话方式,是人在自我思考、反省、陶醉、安慰、发泄等心理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并使得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这种学习方式类似于自省的学习形式,是一个人增强自己思想境界的良好法宝,也是一个人不断地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缺乏自我对话,就意味着没有进行自我反省,不利于自我的进步。比如学生可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对今天的问题有所思考吗?今天我学习到了什么?对于教师将的内容我是否全部理解和掌握?以后的学习中我该注意哪些问题等。当然教师也应该进行自我对话和反思,并且最终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自我对话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对话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为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供了条件。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话教学看了一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使得大量的知识潜移默化的被学生所掌握和运用,同时为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打好坚实有力的基础,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为社会的进步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玉俊,谢小雷.新课程教学法[M].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张媛,蔡明.教学方法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4]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和谐师生观 对话构建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b)-0124-02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一言堂”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习惯于“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成为主角,课堂上充斥的只是主角的台词,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久而久之,学生缺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感觉思想品德课枯燥而乏味,理论脱离实际,于是思想品德课成了学生最头疼的课。新课程改革,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无限生机。怎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学生积极参与,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与实践,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意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与社会生活脱节的,真正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以社会生活的渗透和融入为出发点,正如自行车和链条亲密的关系一样。而课堂这个“自行车”的“链条”就是对话。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话。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现今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克服“一言堂”,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构建互动课堂,给学生以主动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从而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心灵的对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品德课堂是充满着人情味和充满着活力的课堂,但思想品德课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承担政治说教的功能,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缺乏兴趣,往往会怀疑其传授的知识和道理的可信度。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尤为重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面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必须以民主、平等的关系追求一种情感和谐的心理环境。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首先要树立一个重要的理念,即“教学即服务”,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的爱是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前提的。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沟通合作,学生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以主人翁的意识促进学习的进程。其次要创设宽松、愉悦的良好教学环境。思想品德课是知识性以及情感性完美结合的课程。教师要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理论贯彻到教学进程中去,凸显出爱的力量,完美的将微笑、鼓励、竞争三个良好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进程中去。我们要用爱心去拥抱一切学生,去理解、信任他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努力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使他们出自内心地、主动地和老师交朋友。从而达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是绝对有利的,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进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从过程直至方法上的掌握;参与课堂的兴趣大增,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对于老师来说,老师可以在清晰的掌握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进教学方式;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与学生的亲密沟通和交流中促进了双方共进步,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总结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精华。只要每一堂课我们精心设计,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其教学效果也必然是有效的,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之一就是有效性。
2 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是让思品课堂变为“师生互动”平台的关键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提供互动的机会和情境,围绕书本或其他学习资源展开多重对话,交流体验与感悟,交换获得信息与资源,并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捕捉灵感、提炼智慧和表述成果,逐步提高互动的质量与水平,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2.1 与教材对话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要让学生充分地与思想品德教材对话,与思想品德教材的对话首先应该是接纳,不再认为政治教材是“说教”和“讲大道理”的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和整合,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特的学习,在与同学的合作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可以尝试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意义,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将会获得卓越的学习成效。例如,在学习《身边的诱惑》一课时,让省份分别扮演宋昭和王磊这两个角色,在表演中一边学习一边总结,朋友之间应当在互帮互助以及真誠相待之下培养和珍惜彼此的真挚,当然,有的时候也要明辨是非,及时指出朋友的缺点并使之改善,牢记诤友利于行。
2.2 与老师对话
课堂的主旋律即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只有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合适的对话流程,对话才能在教学中体现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注意总结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要带着满腔的期待、莫大的鼓励、亲切的举动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进程中去,使得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以及意识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在轻松的互动气氛中根据教学主题完成教学计划,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2.3 与同伴对话
即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生生对话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强大催化剂。我们常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仍然各有一个;我有一个想法,你有一个想法。互相交换,我们就有两个想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种合作探究的关系,在新型的探究性学习进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共同交流和探讨,在共同的努力中总结学习经验并且提高自身素质。比如,在学习了《诚实是金》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型辩论会,小组之间通过讨论选出最合适的辩手,以“诚实的两难”为辩题进行探讨。各个小组在课外时间要积极的准备和搜集辩论所需要的理论依据,以备在辩论中获得优势。在辩论中,各不相让、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大大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在这种活跃式的学习氛围中不仅深化了对学习内容的认识,而且强化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意识积极的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对于学生提出的有益信息,要整合到教学计划中去。对于计划内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以及最新形势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融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去,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4 与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对话方式,是人在自我思考、反省、陶醉、安慰、发泄等心理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并使得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这种学习方式类似于自省的学习形式,是一个人增强自己思想境界的良好法宝,也是一个人不断地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缺乏自我对话,就意味着没有进行自我反省,不利于自我的进步。比如学生可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对今天的问题有所思考吗?今天我学习到了什么?对于教师将的内容我是否全部理解和掌握?以后的学习中我该注意哪些问题等。当然教师也应该进行自我对话和反思,并且最终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自我对话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对话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为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供了条件。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话教学看了一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使得大量的知识潜移默化的被学生所掌握和运用,同时为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打好坚实有力的基础,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为社会的进步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玉俊,谢小雷.新课程教学法[M].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张媛,蔡明.教学方法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4]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