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节选)
李 方
人类历来如此。不必说历史上那些名声显赫的探险家,即便是跟随在他们身后的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人,难道不也是听从了内心同样的召唤吗?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里,更不知道将会遭遇何种命运,但是他们出发了。没有这种气质,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
已故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暗淡蓝点》一书中,描述了观赏旅行者号从太阳系边缘拍回的地球照片时的感慨:“在庞大的包容一切的暗黑宇宙中,我们的行星是一个孤独的斑点……我们要保护和珍惜这个淡蓝色的光点——这是我们迄今所知的惟一家园。”这种略带伤感的笔调,乃是基于对人类目前总体生存状况的认知,无疑我们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梦想总有一天……我们将获得更大的自由。
自由是个让人眼睛发亮的词汇,然而它并不仅仅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知道,人类正是通过逐渐克服自然的束缚和禁锢,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在航天时代,加加林是第一个克服地球引力束缚的人,因此他成为英雄。阿姆斯特朗等阿波罗11号乘员是第一批克服空间距离禁锢而登陆月球的人,他们也成为英雄。航天時代,人类将依次克服地球引力、大尺度太空旅行、建设新的家园等种种困难。今天我们已经完成第一步,处于为第二步作准备的阶段,也就是已经站在了通往太空的门槛上。
这样,实际上也就可以回答载人航天反对派的质疑了:我们有必要通过这样做以赢得更大的自由,或者说生命的解放。为此,人类宁愿承担某些代价,不论对于当事者个人,还是对于那些有能力这样做的国家。
为争取人类更大的自由是人类探索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人类这个豪壮的梦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但每当重大的航天灾难发生总有人质疑,因为人类对航天探索是艰巨的,这种探索并不浪漫,甚至要以做出巨大的牺牲为代价。
关于追求的名言
1.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 果戈理
2.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
3.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4.我们要追求那真实的功业,要追求对宇宙人生更深远的了解,要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罗兰
5.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王若飞
6.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
对理想的思索(节选)
周国平
三
理想有何用?
人有灵魂生活和肉身生活。灵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
理想便是灵魂生活的寄托。
所以,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时宜;就做人来说,只要一个人看重灵魂生活,理想主义对他便永远不会过时。
当然,对于没有灵魂的东西,理想毫无用处。
四
我喜欢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它使你感到,一方面,幻想毫无价值,美毫无价值,一个幻想家总是实际生活的失败者,一个美的追求者总是处处碰壁的倒霉鬼;另一方面,对天边外的秘密的幻想,对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
五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的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
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上!
那么,你们还要说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用的吗?
中学生对“理想”这个字眼不陌生,这可是个大字眼。一提到这个大字眼,有志的同学会眼睛发亮,思想翻腾,想象飞驰;然而,要把“理想”的内涵说清楚,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本文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把大字眼平实化、生活化、通俗化,既让读者感到触手可及,又能启发读者脑海里泛起涟漪,乃至掀起波澜。作者由理想的有用与否推论到人生的最高价值。以文学作品《天边外》的阅读感受,论述幻想家与美的追求者在实际生活中的碰撞、碰壁,告诉人们对天边外的秘密的幻想,对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人的价值判断多种多样,但对真、善、美追求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古今中外难以变更,“仍然”一词表明了这种价值观的长效与永恒。不管实际生活如何,有这种追求的人,灵魂生活快乐,有依托,是真正的“幸运儿”。再进而论述世界对不同的人会呈现不同的面貌。以音盲、画盲、只读流行小报的人、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为例,说明伟大的贝多芬、毕加索,伟大的荷马到海明威、大自然对他们来说,等于不存在。有些人因身残可以理解与同情,而有些只是因为心灵的荒漠,无美的追求,无幻想与憧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人同样生活在一个世界里,由于有追求与无追求,世界色彩也就迥然有异。事实胜于雄辩,以一连串的事例证明,人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绝非无用。
关于追求的素材
甘相伟:站着上北大
甘相伟的《站着上北大》一书出版了!很多人看到书名都很奇怪,何为站着上北大呢?原来,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站着”只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凭着自身的努力,他最终成了北大学子。
甘相伟来自大别山区的偏远山村,由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到县里高中读书的机会。2007年初,心中的读书梦再次燃起,他来到北京,和众多学子一起走进了梦寐以求的燕园。不同的是,甘相伟成为了北大西门的一名保安。生活在燕园,行走在未名湖畔,甘相伟贪婪地享受着北大的人文氛围。工作之余,他溜进课堂蹭课、听名师讲座、泡图书馆……2008年,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成为北大成教院中文系的本科生。从此,甘相伟开始半工半读。站在岗亭里,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2012年6月,他的第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正式出版,北大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甘相伟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他也被誉为“中国保安出书第一人”。
追求自由,追求的是一份心态,一份豁达,一种我看众生的境界。像树一样,随风而动,风静树止;像水一样,缓缓流淌,绝不停止。让我们像风一样自由,做回自己。不需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只需要内心有一处率真的空地,能够在百忙之中有机会感受一下风的律动、水的轻柔,感受一下自然。自由看不见,摸不着,却又那么深刻地印在我们心里。自由,就是由自己做主,由自己负责。也许有时四周有无形的墙,让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也许有时我们被束缚,但这些都无法阻止我们追求自由,我们在无拘无束追求自由的路上,其实就已经自由。
李 方
人类历来如此。不必说历史上那些名声显赫的探险家,即便是跟随在他们身后的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人,难道不也是听从了内心同样的召唤吗?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里,更不知道将会遭遇何种命运,但是他们出发了。没有这种气质,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
已故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暗淡蓝点》一书中,描述了观赏旅行者号从太阳系边缘拍回的地球照片时的感慨:“在庞大的包容一切的暗黑宇宙中,我们的行星是一个孤独的斑点……我们要保护和珍惜这个淡蓝色的光点——这是我们迄今所知的惟一家园。”这种略带伤感的笔调,乃是基于对人类目前总体生存状况的认知,无疑我们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梦想总有一天……我们将获得更大的自由。
自由是个让人眼睛发亮的词汇,然而它并不仅仅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知道,人类正是通过逐渐克服自然的束缚和禁锢,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在航天时代,加加林是第一个克服地球引力束缚的人,因此他成为英雄。阿姆斯特朗等阿波罗11号乘员是第一批克服空间距离禁锢而登陆月球的人,他们也成为英雄。航天時代,人类将依次克服地球引力、大尺度太空旅行、建设新的家园等种种困难。今天我们已经完成第一步,处于为第二步作准备的阶段,也就是已经站在了通往太空的门槛上。
这样,实际上也就可以回答载人航天反对派的质疑了:我们有必要通过这样做以赢得更大的自由,或者说生命的解放。为此,人类宁愿承担某些代价,不论对于当事者个人,还是对于那些有能力这样做的国家。
为争取人类更大的自由是人类探索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人类这个豪壮的梦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但每当重大的航天灾难发生总有人质疑,因为人类对航天探索是艰巨的,这种探索并不浪漫,甚至要以做出巨大的牺牲为代价。
关于追求的名言
1.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 果戈理
2.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
3.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4.我们要追求那真实的功业,要追求对宇宙人生更深远的了解,要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罗兰
5.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王若飞
6.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
对理想的思索(节选)
周国平
三
理想有何用?
人有灵魂生活和肉身生活。灵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
理想便是灵魂生活的寄托。
所以,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时宜;就做人来说,只要一个人看重灵魂生活,理想主义对他便永远不会过时。
当然,对于没有灵魂的东西,理想毫无用处。
四
我喜欢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它使你感到,一方面,幻想毫无价值,美毫无价值,一个幻想家总是实际生活的失败者,一个美的追求者总是处处碰壁的倒霉鬼;另一方面,对天边外的秘密的幻想,对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
五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的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
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上!
那么,你们还要说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用的吗?
中学生对“理想”这个字眼不陌生,这可是个大字眼。一提到这个大字眼,有志的同学会眼睛发亮,思想翻腾,想象飞驰;然而,要把“理想”的内涵说清楚,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本文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把大字眼平实化、生活化、通俗化,既让读者感到触手可及,又能启发读者脑海里泛起涟漪,乃至掀起波澜。作者由理想的有用与否推论到人生的最高价值。以文学作品《天边外》的阅读感受,论述幻想家与美的追求者在实际生活中的碰撞、碰壁,告诉人们对天边外的秘密的幻想,对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人的价值判断多种多样,但对真、善、美追求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古今中外难以变更,“仍然”一词表明了这种价值观的长效与永恒。不管实际生活如何,有这种追求的人,灵魂生活快乐,有依托,是真正的“幸运儿”。再进而论述世界对不同的人会呈现不同的面貌。以音盲、画盲、只读流行小报的人、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为例,说明伟大的贝多芬、毕加索,伟大的荷马到海明威、大自然对他们来说,等于不存在。有些人因身残可以理解与同情,而有些只是因为心灵的荒漠,无美的追求,无幻想与憧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人同样生活在一个世界里,由于有追求与无追求,世界色彩也就迥然有异。事实胜于雄辩,以一连串的事例证明,人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绝非无用。
关于追求的素材
甘相伟:站着上北大
甘相伟的《站着上北大》一书出版了!很多人看到书名都很奇怪,何为站着上北大呢?原来,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站着”只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凭着自身的努力,他最终成了北大学子。
甘相伟来自大别山区的偏远山村,由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到县里高中读书的机会。2007年初,心中的读书梦再次燃起,他来到北京,和众多学子一起走进了梦寐以求的燕园。不同的是,甘相伟成为了北大西门的一名保安。生活在燕园,行走在未名湖畔,甘相伟贪婪地享受着北大的人文氛围。工作之余,他溜进课堂蹭课、听名师讲座、泡图书馆……2008年,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成为北大成教院中文系的本科生。从此,甘相伟开始半工半读。站在岗亭里,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2012年6月,他的第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正式出版,北大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甘相伟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他也被誉为“中国保安出书第一人”。
追求自由,追求的是一份心态,一份豁达,一种我看众生的境界。像树一样,随风而动,风静树止;像水一样,缓缓流淌,绝不停止。让我们像风一样自由,做回自己。不需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只需要内心有一处率真的空地,能够在百忙之中有机会感受一下风的律动、水的轻柔,感受一下自然。自由看不见,摸不着,却又那么深刻地印在我们心里。自由,就是由自己做主,由自己负责。也许有时四周有无形的墙,让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也许有时我们被束缚,但这些都无法阻止我们追求自由,我们在无拘无束追求自由的路上,其实就已经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