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才是素质教育制度下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关键。在此大环境下,小升初的毕业考试卷年年有新意,这就要求老师的复习策略要转向新视角。
新视角一:过好基础关
此基础非彼基础也。以前的总复习千篇一律都是从拼音、汉字、词语、俗语、句子、标点等方面按部就班地进行,只求走完过场,无法让学生查清漏洞,补实缺陷。因为时间有限。
我这儿说的基础是在老基础的肩膀上,走得更实,走出新意。比如以前考古诗,要么是默写一首诗,要么是补充诗句,而现在,则要教会学生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在适当的语境中。例如: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啊!
可见学习确是与时俱进,我们不能穿旧鞋走新路了。
新视角二:过好仿写关
近年来,各类语文试卷中仿写题型倍受青睐。这种题型既能考查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受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又能考查出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及语言创造能力。这种题型,看似容易,觉得都能做出,其实想拿高分不容易。
如:依照例句,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句: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有学生是这样写的:
月下的恋人,你结婚时,玫瑰便枯萎了。
(这孩子比较早熟,或许是言情小说看多了,也自认为也看透了。呵呵)从整体上看,仿写句的结构与例句是相符的,但细看不难发现它并未使用拟人修辞格,因此仿写是不成功的。
还有学生这样写:
小小的蜡烛, 你燃烧自己时, 世界便光明了。
乍一看上去,仿写句的结构与例句相符,第二句也使用了拟人修辞格,似乎是对的。可一咀嚼,我们会发现“小小”不是表示处所的,而例句中的“墙角”一词则是表示处所的词语,所以这个仿写句还是有不足的。
在仿写此题时,除了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结构外,还要注意:“墙角”是表示事物处所的修饰语;使用拟人修辞方法;仿写的句子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有哲理性。
比如:笼中的鸟,你安于现状时,自由便夭折了。
从整体上看,这一仿写句的结构与例句相符,也使用了拟人修辞格,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符合仿写要求。由此可见,在仿写时,要做到“形似义合”。即在形式上,与例句相似;在内容上,与例句吻合。做到了这两点,不管题型怎么变化,都会迎刃而解。
如下面的题目:
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根据上面文段仿写:那是个骄阳似火的中午,——
一学生写出下面的句子:
那是个骄阳似火的中午,可是整个公园——碧绿的草坪啦,拿着冰淇淋的小朋友啦,身披绿装的树木啦,全让我觉得清凉了。池塘中满是一朵朵怒放的荷花,莲叶显得格外翠绿,仿佛在向我们诉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学生把握了例句的时间、地点、对比(没有月亮——全看得见),但没注意到“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这一带数量词的句式,“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用了拟人的修辞,“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含着夸张。弄清楚这几点,把仿写句修改为下面的就好了:
那是个骄阳似火的中午,可是整个公园——碧绿的草坪啦,湖面上荡起来的一层层的涟漪啦,身披绿装的树木啦,全让我觉得清凉了。池塘中挤满了随风起舞的荷叶,池水显得特别凉爽,仿佛为了降温,有人拿冰把它们冻过似的。
仿写考的是学生在语意连贯、语法结构、修辞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教学生按这样的解题思路进行:首先,审清题干,明确仿照内容。其次,找全其模仿点,确定陈述对象。做到这两点就基本符合要求了。
新视角三:过好赏析关
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因此,新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近年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学会赏析句子呢?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对许多学术术语并不明白,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简单地从下面几点入手:
首先教会学生看语言表达特色。如看句子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如果有,我们不妨教学生这样赏析: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或句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引起读者( )的遐想或思考。
如:如朱自清《春》:“盼望著,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赏析:此句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们对春的盼望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之信使驾着东风来了,让我们不禁想到春姑娘已迈步向我们款款走来的情景。
又如:“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赏析:这是一个矛盾句。“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其次教会学生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例:如何理解 “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父子》)
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丧失的不满。“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
赏析:句子中的父亲告诉孩子,“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它不会让人丢面子。自己是勤劳、节俭之人,也不会给儿子丢面子。可以看出这“老爹”是一个爱儿子,善解人意,教子有方的父亲。再次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
描写方法包括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细节描写。此外还有细描、白描、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等。
运用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等。
如:“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又如:“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赏析就是欣赏并加以评论分析。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只要学生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他们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赏析并不难。
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要想让学生愉快地对小学六年的学习说个“再见”,要想让学生在小升初的考场上发出精彩的呐喊,老师的复习策略必须推陈出新。
新视角一:过好基础关
此基础非彼基础也。以前的总复习千篇一律都是从拼音、汉字、词语、俗语、句子、标点等方面按部就班地进行,只求走完过场,无法让学生查清漏洞,补实缺陷。因为时间有限。
我这儿说的基础是在老基础的肩膀上,走得更实,走出新意。比如以前考古诗,要么是默写一首诗,要么是补充诗句,而现在,则要教会学生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在适当的语境中。例如: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啊!
可见学习确是与时俱进,我们不能穿旧鞋走新路了。
新视角二:过好仿写关
近年来,各类语文试卷中仿写题型倍受青睐。这种题型既能考查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受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又能考查出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及语言创造能力。这种题型,看似容易,觉得都能做出,其实想拿高分不容易。
如:依照例句,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句: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有学生是这样写的:
月下的恋人,你结婚时,玫瑰便枯萎了。
(这孩子比较早熟,或许是言情小说看多了,也自认为也看透了。呵呵)从整体上看,仿写句的结构与例句是相符的,但细看不难发现它并未使用拟人修辞格,因此仿写是不成功的。
还有学生这样写:
小小的蜡烛, 你燃烧自己时, 世界便光明了。
乍一看上去,仿写句的结构与例句相符,第二句也使用了拟人修辞格,似乎是对的。可一咀嚼,我们会发现“小小”不是表示处所的,而例句中的“墙角”一词则是表示处所的词语,所以这个仿写句还是有不足的。
在仿写此题时,除了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结构外,还要注意:“墙角”是表示事物处所的修饰语;使用拟人修辞方法;仿写的句子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有哲理性。
比如:笼中的鸟,你安于现状时,自由便夭折了。
从整体上看,这一仿写句的结构与例句相符,也使用了拟人修辞格,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符合仿写要求。由此可见,在仿写时,要做到“形似义合”。即在形式上,与例句相似;在内容上,与例句吻合。做到了这两点,不管题型怎么变化,都会迎刃而解。
如下面的题目:
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根据上面文段仿写:那是个骄阳似火的中午,——
一学生写出下面的句子:
那是个骄阳似火的中午,可是整个公园——碧绿的草坪啦,拿着冰淇淋的小朋友啦,身披绿装的树木啦,全让我觉得清凉了。池塘中满是一朵朵怒放的荷花,莲叶显得格外翠绿,仿佛在向我们诉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学生把握了例句的时间、地点、对比(没有月亮——全看得见),但没注意到“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这一带数量词的句式,“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用了拟人的修辞,“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含着夸张。弄清楚这几点,把仿写句修改为下面的就好了:
那是个骄阳似火的中午,可是整个公园——碧绿的草坪啦,湖面上荡起来的一层层的涟漪啦,身披绿装的树木啦,全让我觉得清凉了。池塘中挤满了随风起舞的荷叶,池水显得特别凉爽,仿佛为了降温,有人拿冰把它们冻过似的。
仿写考的是学生在语意连贯、语法结构、修辞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教学生按这样的解题思路进行:首先,审清题干,明确仿照内容。其次,找全其模仿点,确定陈述对象。做到这两点就基本符合要求了。
新视角三:过好赏析关
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因此,新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近年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学会赏析句子呢?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对许多学术术语并不明白,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简单地从下面几点入手:
首先教会学生看语言表达特色。如看句子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如果有,我们不妨教学生这样赏析: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或句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引起读者( )的遐想或思考。
如:如朱自清《春》:“盼望著,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赏析:此句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们对春的盼望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之信使驾着东风来了,让我们不禁想到春姑娘已迈步向我们款款走来的情景。
又如:“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赏析:这是一个矛盾句。“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其次教会学生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例:如何理解 “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父子》)
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丧失的不满。“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
赏析:句子中的父亲告诉孩子,“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它不会让人丢面子。自己是勤劳、节俭之人,也不会给儿子丢面子。可以看出这“老爹”是一个爱儿子,善解人意,教子有方的父亲。再次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
描写方法包括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细节描写。此外还有细描、白描、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等。
运用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等。
如:“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又如:“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赏析就是欣赏并加以评论分析。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只要学生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他们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赏析并不难。
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要想让学生愉快地对小学六年的学习说个“再见”,要想让学生在小升初的考场上发出精彩的呐喊,老师的复习策略必须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