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素质的实施离不开体育教学,体育不但给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注重体育尖子生,而忽视了体育的普通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所以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真正实行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就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积极进行改革。
【关键词】 初中体育 素质教育 全面素质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效着眼于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以现代教育理念充实和提高自己,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此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立足学生发展,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对于个体而言是全面的,既有体育知识方面,又有运动技能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欲望需求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调整,以制定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符合学生实际基础的教学目标来引领整个教学活動。例如,在第一学期的体育达标测试中,发现有百分之十二的学生未能达标,对其进行分析,发现身体偏胖、体质较差、运动感弱等因素是造成这些学生体育测试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百分之十二的学生专门设计了教学目标,训练量、训练难度、考核难度均作了相应调整,通过这样的优化措施,之后百分之十二的学生在调整后的目标考核中全部过关,实际训练成绩比“一刀切”式测试要高得多,由此可见,分层设计目标对于激发学生潜能与内在动力作用明显。
二、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习内在动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目标群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需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内在动力是学生提高体育学习成效的基础与根本,也是重要的源动力,教师应当利用教学之余时间多和学生谈心,一方面了解学生对于体育教师、体育学科以及体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什么样的建议,另一方面也能够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学生存在厌倦情绪,认为体育训练体能消耗较大,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体育健儿的精神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在学生体育学习方面取得进步或者表现比较优异的时候,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给予充分的肯定,通过这样的肯定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优化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教学成效
体育教学方式的优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个别教师不注重教学改革,以陈旧的“教师示范—学生锻炼”模式组织体育教学,无法有效发挥对学生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更大限度地吸引进来,如在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应当设定什么样的目标,在保证主体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兼顾学生的需求,如增加一些体育趣味知识、健身操、武术等方面的技能动作,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活化了教学环境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将传统的训练模式设计成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竞争欲望的比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之内开展竞赛,也可以让学生分组推选代表展示训练成效,通过这样的竞争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
四、开展特长培养,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在每一个班级群体中,都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感强烈具有较大体育发展空间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有的对于自身潜能没有充分的认识,也有的学生缺乏进一步锻炼提升的机会。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入手,日常教学训练中注意观察分析,寻找具有较好基础的苗子,进行针对性特长训练。首先,教师应当征得学生自身与家长的同意,在此基础上与学校进行协调,努力错开文化课学习与体育锻炼的交叉时间,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其次,要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定期开展测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育特长得到发挥。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教师还应当及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模式与方向,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良的条件。
五、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 器材美等。作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总之,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 ,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 曹淑忠. 在比较中生成 在反思中感悟[J]. 体育师友, 2010(06).
[2] 刘平清. 试论学校体育与创新教育[J]. 四川体育科学, 2013(03).
【关键词】 初中体育 素质教育 全面素质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效着眼于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以现代教育理念充实和提高自己,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此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立足学生发展,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对于个体而言是全面的,既有体育知识方面,又有运动技能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欲望需求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调整,以制定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符合学生实际基础的教学目标来引领整个教学活動。例如,在第一学期的体育达标测试中,发现有百分之十二的学生未能达标,对其进行分析,发现身体偏胖、体质较差、运动感弱等因素是造成这些学生体育测试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百分之十二的学生专门设计了教学目标,训练量、训练难度、考核难度均作了相应调整,通过这样的优化措施,之后百分之十二的学生在调整后的目标考核中全部过关,实际训练成绩比“一刀切”式测试要高得多,由此可见,分层设计目标对于激发学生潜能与内在动力作用明显。
二、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习内在动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目标群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需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内在动力是学生提高体育学习成效的基础与根本,也是重要的源动力,教师应当利用教学之余时间多和学生谈心,一方面了解学生对于体育教师、体育学科以及体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什么样的建议,另一方面也能够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学生存在厌倦情绪,认为体育训练体能消耗较大,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体育健儿的精神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在学生体育学习方面取得进步或者表现比较优异的时候,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给予充分的肯定,通过这样的肯定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优化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教学成效
体育教学方式的优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个别教师不注重教学改革,以陈旧的“教师示范—学生锻炼”模式组织体育教学,无法有效发挥对学生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更大限度地吸引进来,如在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应当设定什么样的目标,在保证主体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兼顾学生的需求,如增加一些体育趣味知识、健身操、武术等方面的技能动作,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活化了教学环境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将传统的训练模式设计成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竞争欲望的比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之内开展竞赛,也可以让学生分组推选代表展示训练成效,通过这样的竞争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
四、开展特长培养,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在每一个班级群体中,都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感强烈具有较大体育发展空间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有的对于自身潜能没有充分的认识,也有的学生缺乏进一步锻炼提升的机会。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入手,日常教学训练中注意观察分析,寻找具有较好基础的苗子,进行针对性特长训练。首先,教师应当征得学生自身与家长的同意,在此基础上与学校进行协调,努力错开文化课学习与体育锻炼的交叉时间,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其次,要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定期开展测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育特长得到发挥。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教师还应当及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模式与方向,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良的条件。
五、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 器材美等。作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总之,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 ,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 曹淑忠. 在比较中生成 在反思中感悟[J]. 体育师友, 2010(06).
[2] 刘平清. 试论学校体育与创新教育[J]. 四川体育科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