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高校领导班子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统筹领导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近年来,高校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领导班子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高校领导班子应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自觉运用创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实践,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一、把握高校科学发展内涵
当前,高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战略任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正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所有这些,为高校改革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学校改革深化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要实现高校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任务更艰巨,工作更困难。因此,更需要高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把握高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内涵。
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把发展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保证发展,用学校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来凝智聚力,协调步伐,引领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师生员工的首创精神,关心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互促共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事业发展各要素的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华中农业大学领导班子十分注意结合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办学过程中的问题,围绕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谋划发展大局,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2003年,教育部决定对华中农业大学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校党委提出要抓住机遇,以评建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创新,推动各项建设和发展,更新管理的理念,提高管理水平,采取新的举措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迎评创优过程中,书记和校长带领全体校领导对院系进行了三次评估和检查,集中听取汇报、实地调研,重点解决院系办学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学科及团队建设、办学特色等重要问题。这次评估的最大收获就是以评估为契机理顺了我校各院系的办学思路,并使之成为教师的共识,把提高办学质量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初步建立起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从而通过迎评创优,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为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高校创新发展模式
近年来,党中央围绕建立创新型国家这个目标提出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主旋律。高校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主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创新作为新的理念和新的驱动力,通过密集而有效的创新活动引领和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创新发展也是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任何高校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独领风骚,只有根据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地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取得新的成绩。
高校的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内涵丰富。其核心是人才,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其关键是模式,谁能够探索、掌握、运用、推广一套适合本校校情的发展模式,谁就能够在高校之林异军突起,在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中争得头筹。只有通过把握核心和关键,高校才能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服务于人类发展的大学创新文化。
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在推进学校事业创新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早在2003年召开的学校第七次党代会上,校党委就提出要大力推进学科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使追求创新和卓越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以后的具体实践中,我校根据特色和优势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以学科为龙头,以人才为根本,以团队为关键,以平台为保障,以项目为纽带,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用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发展特色和优势的发展思路,并逐步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这就是“围绕一个领军人才,培植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促进一个富民产业”,其中领军人才是核心,创新团队是关键。
多年来,我校把培养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作为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注意把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教师送到国外一流的教学科研机构,师从一流的导师,开展学科前沿的研究。学成回校后,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支持他们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对冒尖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引领学科发展、凝聚人才队伍、组织科技攻关、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尊重他们对学科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的建议。现在以“两邓一张”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4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都在40多岁先后当选为“两院”院士,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才。近年来,围绕这批领军人才培植、形成的8个创新团队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群体。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于2005年和2007年两次视察华中农业大学时都强调,行业高校就是应该坚持走“一个领军人才带领一个创新团队、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一个优势学科带动一个富民产业”的发展模式。
三、坚持高校特色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要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准确分层,合理定位,强化优势,办出特色。办学特色是高校的个性,是高校的形象。高校凝炼办学特色的过程就是学校不断探索自身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也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过程。高校如何通过科学定位、彰显自己的特色达到科学发展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个高校领导者萦绕于心的问题。因此,高校领导班子要坚持特色发展的道路,保持鲜明的学科特色,强调特色发展是立校之本,通过办出特色实现学校内涵的提升和事业的科学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国家重点大学,过去虽然在传统农科领域有着较好的
学科基础和较强的办学实力,但学科结构单一,特色不突出,前沿竞争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不强,一直困扰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给学校的办学理念带来了很大冲击。通过分析形势,领导班子形成了三个判断:第一,农业大学的突出特点是“农”,现有优势也是“农”。要采取积极的、科学的措施,把行业特点发展成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第二,要把行业特点发展成特色和优势,必须与时俱进,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造和重塑,使之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的战略需求。第三,在传统农科的主要领域,无论是植物科学、动物科学还是微生物科学,其学科基础都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只有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在大力建设生物学学科的基础上,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对传统农科进行改造,才可能继续保持传统农科的优势,形成學科特色,提升学科实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校加快发展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很快收到成效,在农学与现代生物学的结合点上争取到一批重大课题,建成一批重要研究基地。学科带头人张启发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带领的团队被评为国家创新群体,生物学科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高校在办出学科专业特色,办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要努力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把优势和特色做大、做强、做出规模、做出影响,并以此带动、武装和提升传统学科专业,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尤其应当注意用特色强化优势,促进特色与优势的紧密结合。要坚持以重点研发基地为基础,建立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学科的平台;以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载体,建立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学科的辐射源;以重大课题研究为纽带,探索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学科的突破口。我校依托传统农科优势培植生物科学特色后,积极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武装、提升传统农学学科专业,采取跨学科培养教师、多学科教师合作科研、共享科技创新平台等一系列举措,促进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与传统优势学科的紧密结合,有力地拓宽了传统学科研究领域,形成了一批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研究领域结合的特色研究方向,“十一五”以来,学校每年争取国家纵向科研经费2亿元以上,提高了研究水平,促进了人才和团队建设,研发平台建设也上了新台阶。
实践证明,高校要发展自己,要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进程中做出应有贡献,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立足学校实际,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以特色创优势,用优势促特色,牢牢抓住“特色”二字不动摇,紧紧围绕“特色”二字做文章,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学科,培植发展新兴学科,通过局部创优势,带动整体上水平。
四、实现高校和谐发展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是前提,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基础。作为引领社会文明发展重要阵地的高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谓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其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之间的和谐、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职员工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谐的校园应是公平正义的校园,充满活力的校园,民主法制的校园,诚信友爱的校园,安全有序的校园。
当前构建和谐校园要着力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工作氛围。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硬件建设。要努力营造更加整洁的校园环境,为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设施条件。另一方面是軟件建设。应大力培育大学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是要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协调处理好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理顺师生员工的思想情绪,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让师生在良性机制下机会平等、公平竞争。
三是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要改进治校方式,
坚持校务公开,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学校的各项重大决策,都要通过规范科学的程序,充分听取和尊重民意,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民主决策氛围。
四是营造“宽松、宽厚、宽容”的学术环境,激活学校的科技创新力。要确立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华中农业大学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抓住高校学术性强的特点,积极和专家学者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智囊团”作用,利用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调动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在制度上保证他们参与决策的渠道畅通,构筑一个和谐、公正、合理、有效的学术氛围。
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保证,其重点是谋划,体现在理念,落实于发展。高校领导班子只有不断创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形势,思考新问题,勇于新实践,才能真正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才能谱写好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周振国
一、把握高校科学发展内涵
当前,高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战略任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正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所有这些,为高校改革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学校改革深化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要实现高校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任务更艰巨,工作更困难。因此,更需要高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把握高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内涵。
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把发展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保证发展,用学校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来凝智聚力,协调步伐,引领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师生员工的首创精神,关心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互促共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事业发展各要素的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华中农业大学领导班子十分注意结合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办学过程中的问题,围绕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谋划发展大局,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2003年,教育部决定对华中农业大学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校党委提出要抓住机遇,以评建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创新,推动各项建设和发展,更新管理的理念,提高管理水平,采取新的举措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迎评创优过程中,书记和校长带领全体校领导对院系进行了三次评估和检查,集中听取汇报、实地调研,重点解决院系办学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学科及团队建设、办学特色等重要问题。这次评估的最大收获就是以评估为契机理顺了我校各院系的办学思路,并使之成为教师的共识,把提高办学质量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初步建立起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从而通过迎评创优,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为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高校创新发展模式
近年来,党中央围绕建立创新型国家这个目标提出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主旋律。高校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主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创新作为新的理念和新的驱动力,通过密集而有效的创新活动引领和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创新发展也是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任何高校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独领风骚,只有根据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地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取得新的成绩。
高校的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内涵丰富。其核心是人才,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其关键是模式,谁能够探索、掌握、运用、推广一套适合本校校情的发展模式,谁就能够在高校之林异军突起,在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中争得头筹。只有通过把握核心和关键,高校才能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服务于人类发展的大学创新文化。
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在推进学校事业创新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早在2003年召开的学校第七次党代会上,校党委就提出要大力推进学科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使追求创新和卓越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以后的具体实践中,我校根据特色和优势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以学科为龙头,以人才为根本,以团队为关键,以平台为保障,以项目为纽带,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用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发展特色和优势的发展思路,并逐步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这就是“围绕一个领军人才,培植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促进一个富民产业”,其中领军人才是核心,创新团队是关键。
多年来,我校把培养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作为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注意把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教师送到国外一流的教学科研机构,师从一流的导师,开展学科前沿的研究。学成回校后,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支持他们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对冒尖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引领学科发展、凝聚人才队伍、组织科技攻关、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尊重他们对学科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的建议。现在以“两邓一张”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4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都在40多岁先后当选为“两院”院士,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才。近年来,围绕这批领军人才培植、形成的8个创新团队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群体。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于2005年和2007年两次视察华中农业大学时都强调,行业高校就是应该坚持走“一个领军人才带领一个创新团队、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一个优势学科带动一个富民产业”的发展模式。
三、坚持高校特色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要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准确分层,合理定位,强化优势,办出特色。办学特色是高校的个性,是高校的形象。高校凝炼办学特色的过程就是学校不断探索自身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也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过程。高校如何通过科学定位、彰显自己的特色达到科学发展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个高校领导者萦绕于心的问题。因此,高校领导班子要坚持特色发展的道路,保持鲜明的学科特色,强调特色发展是立校之本,通过办出特色实现学校内涵的提升和事业的科学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国家重点大学,过去虽然在传统农科领域有着较好的
学科基础和较强的办学实力,但学科结构单一,特色不突出,前沿竞争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不强,一直困扰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给学校的办学理念带来了很大冲击。通过分析形势,领导班子形成了三个判断:第一,农业大学的突出特点是“农”,现有优势也是“农”。要采取积极的、科学的措施,把行业特点发展成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第二,要把行业特点发展成特色和优势,必须与时俱进,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造和重塑,使之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的战略需求。第三,在传统农科的主要领域,无论是植物科学、动物科学还是微生物科学,其学科基础都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只有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在大力建设生物学学科的基础上,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对传统农科进行改造,才可能继续保持传统农科的优势,形成學科特色,提升学科实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校加快发展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很快收到成效,在农学与现代生物学的结合点上争取到一批重大课题,建成一批重要研究基地。学科带头人张启发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带领的团队被评为国家创新群体,生物学科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高校在办出学科专业特色,办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要努力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把优势和特色做大、做强、做出规模、做出影响,并以此带动、武装和提升传统学科专业,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尤其应当注意用特色强化优势,促进特色与优势的紧密结合。要坚持以重点研发基地为基础,建立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学科的平台;以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载体,建立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学科的辐射源;以重大课题研究为纽带,探索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学科的突破口。我校依托传统农科优势培植生物科学特色后,积极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武装、提升传统农学学科专业,采取跨学科培养教师、多学科教师合作科研、共享科技创新平台等一系列举措,促进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与传统优势学科的紧密结合,有力地拓宽了传统学科研究领域,形成了一批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研究领域结合的特色研究方向,“十一五”以来,学校每年争取国家纵向科研经费2亿元以上,提高了研究水平,促进了人才和团队建设,研发平台建设也上了新台阶。
实践证明,高校要发展自己,要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进程中做出应有贡献,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立足学校实际,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以特色创优势,用优势促特色,牢牢抓住“特色”二字不动摇,紧紧围绕“特色”二字做文章,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学科,培植发展新兴学科,通过局部创优势,带动整体上水平。
四、实现高校和谐发展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是前提,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基础。作为引领社会文明发展重要阵地的高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谓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其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之间的和谐、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职员工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谐的校园应是公平正义的校园,充满活力的校园,民主法制的校园,诚信友爱的校园,安全有序的校园。
当前构建和谐校园要着力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工作氛围。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硬件建设。要努力营造更加整洁的校园环境,为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设施条件。另一方面是軟件建设。应大力培育大学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是要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协调处理好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理顺师生员工的思想情绪,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让师生在良性机制下机会平等、公平竞争。
三是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要改进治校方式,
坚持校务公开,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学校的各项重大决策,都要通过规范科学的程序,充分听取和尊重民意,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民主决策氛围。
四是营造“宽松、宽厚、宽容”的学术环境,激活学校的科技创新力。要确立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华中农业大学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抓住高校学术性强的特点,积极和专家学者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智囊团”作用,利用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调动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在制度上保证他们参与决策的渠道畅通,构筑一个和谐、公正、合理、有效的学术氛围。
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保证,其重点是谋划,体现在理念,落实于发展。高校领导班子只有不断创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形势,思考新问题,勇于新实践,才能真正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才能谱写好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周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