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癌症是世界性醫学难题,癌症疼痛使癌症患者痛苦不堪。中医认为,癌症疼痛的病因复杂,病机有虚实之分,辨证分型丰富多样,有内外两种治疗方法,但在治疗标准化和疗效及安全确切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关键词:癌症;疼痛;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
癌症作为目前中西医均无法彻底攻克的世界性医学难题,不仅死亡率极高,还常伴有发热和疼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疼痛,能够在生理痛苦的基础之上诱发心理障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并没有专门的文献对“癌症疼痛”进行系统论述,仅在《黄帝内经》、《千金方》、《诸病源候论》、《肘后备急方》、《血证论》和《外科正宗》等历代经典著作中散见各种癌症疼痛的描述,故目前中医对“癌症疼痛”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
1.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癌症疼痛的发生与饮食、情志、外邪和先天等多种因素有关,病位可在任何一脏腑,虽均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具体病因却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分为虚证和实证,分别以“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最终而成本虚标实之证。程海波等认为,正气亏虚、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和六淫邪毒是癌症疼痛的主要病因;于洁认为,癌症疼痛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种,其中实证是外邪入侵,正邪交争,气机升降失调,气滞血瘀,脉络瘀阻而成,虚证是癌症日久,气虚血弱,脏腑经络失去濡养所致。
2.辨证分型
在中医理论中,癌症疼痛的病位和病因病机均存在个体差异,故不仅要对其进行病位分型,还要进行辨证分型。由于癌症疼痛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导致辨证分型方法丰富多样,但均以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为主,也有从病性和疼痛部位等其他角度入手者。《中医内科学》将癌症疼痛大体分为阳虚、阴虚、血虚、气虚和毒聚、血瘀、湿滞、痰凝、气滞九型;朱爱勤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家观点,以病因、病机和病性等为依据,将癌症疼痛分为寒凝结型、阴虚火旺型、血亏损型、气虚馁型和毒蕴结型、瘀血内阻型、痰湿凝聚型、气机郁滞型、邪内伏型、实内闭型十型。
3.治疗方法
3.1内治法
癌症疼痛的中医内治法以治本为主要原则,适用于癌症疼痛缓解期和疼痛较轻时,主要包括辨证论治、经方治疗和验方治疗等治法,其中辨证论治是最基础的中医内治法,科学性强,适用范围广,虽然实际临床效果不可控,但理论依据充分,安全性高,如尤建良分别用左归丸合益胃汤、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六君子汤合四物汤、二陈汤合消瘰丸和柴胡疏肝散为主方治疗脾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血亏虚型、痰瘀毒留型和气滞血瘀型癌症疼痛;经方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中医内治法,主要是以前人经验为依据,随症加减,构建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方剂来治疗疾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如郝腾腾等用柴胡桂枝汤随症加减治疗消化系癌症疼痛,止痛效果良好;验方治疗是临床常用中医内治法之一,主要是以个人临床经验为依据,构建经过实践验证有效的方剂来治疗疾病,疗效显著,如常敏毅用仙鹤六味汤治疗各种晚期癌症疼痛,治疗有效率普遍较高,尤其是骨癌疼痛。
3.2外治法
癌症疼痛的中医外治法以治标为主要原则,适用于癌症疼痛发作期和疼痛严重时,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敷贴和中药熏洗等治法,其中针灸以其见效快和无毒副作用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疼痛的临床治疗,主要通过针刺调畅气血,疏通经络,使患者“通则不痛”,如杨凤英等通过比较针灸和西医毒麻药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证明针灸可有效提高癌症疼痛的治疗有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中药敷贴虽然也是中药的辨证应用方法,但药效更集中,提高了中药的生物利用度,主要是通过体表腧穴及其相连经络将中药的有效成份直接传递到病变脏腑,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如王芬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将具有温经通络、解毒散结功效的中药敷于属阴证的癌症患者的疼痛局部,可快速缓解疼痛;中药熏洗法与中药敷贴的治疗原理类似,只是在中药敷贴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利用药液蒸汽加快药物的吸收速度,如丁蓉等通过比较中药熏洗和芬太尼透皮贴剂敷贴治疗腹部肿瘤伴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发现,中药熏洗能够更快缓解疼痛。
4.存在的问题
在中医治疗癌症疼痛的过程中,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大多都局限于轻中度癌症疼痛,对爆发性、顽固性和重度癌症疼痛的疗效甚微;不良反应虽然普遍少于西药治疗,但由于中药自身的毒性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消化道反应;虽然中药方剂灵活多变,但缺乏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对存在个体差异的临床疗效的判定过于主观化,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总之,从中医角度来看,癌症疼痛虽病因复杂,但以“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辨证分型虽多,但以病因、病机和病性为主要依据;治疗方法有内外之分,急则外治其标,缓则内治其本,虽然规范化和标准化尚存在一定困难,但发展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赵芮,赵金龙,谢星星,吴施国.中医内服治疗癌症疼痛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8,34(11):54-56.
[2]徐浩,刘磊,楼招欢,张光霁.中医“药对”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4533-4538.
[3]吴喜庆,张敏.癌性疼痛的中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03):339-342.
[4]周杰.癌症疼痛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1):142-143.
[5]郝洁,杨宇飞.恶性肿瘤中医康复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2):2485-2489.
[6]周丽凤,姚梅梅.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9):84-86.
[7]龙建新.癌痛的中医外治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8):257-258.
[8]杜欣颖,侯炜,王苏.癌性疼痛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1,6(06):541-543.
关键词:癌症;疼痛;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
癌症作为目前中西医均无法彻底攻克的世界性医学难题,不仅死亡率极高,还常伴有发热和疼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疼痛,能够在生理痛苦的基础之上诱发心理障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并没有专门的文献对“癌症疼痛”进行系统论述,仅在《黄帝内经》、《千金方》、《诸病源候论》、《肘后备急方》、《血证论》和《外科正宗》等历代经典著作中散见各种癌症疼痛的描述,故目前中医对“癌症疼痛”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
1.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癌症疼痛的发生与饮食、情志、外邪和先天等多种因素有关,病位可在任何一脏腑,虽均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具体病因却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分为虚证和实证,分别以“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最终而成本虚标实之证。程海波等认为,正气亏虚、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和六淫邪毒是癌症疼痛的主要病因;于洁认为,癌症疼痛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种,其中实证是外邪入侵,正邪交争,气机升降失调,气滞血瘀,脉络瘀阻而成,虚证是癌症日久,气虚血弱,脏腑经络失去濡养所致。
2.辨证分型
在中医理论中,癌症疼痛的病位和病因病机均存在个体差异,故不仅要对其进行病位分型,还要进行辨证分型。由于癌症疼痛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导致辨证分型方法丰富多样,但均以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为主,也有从病性和疼痛部位等其他角度入手者。《中医内科学》将癌症疼痛大体分为阳虚、阴虚、血虚、气虚和毒聚、血瘀、湿滞、痰凝、气滞九型;朱爱勤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家观点,以病因、病机和病性等为依据,将癌症疼痛分为寒凝结型、阴虚火旺型、血亏损型、气虚馁型和毒蕴结型、瘀血内阻型、痰湿凝聚型、气机郁滞型、邪内伏型、实内闭型十型。
3.治疗方法
3.1内治法
癌症疼痛的中医内治法以治本为主要原则,适用于癌症疼痛缓解期和疼痛较轻时,主要包括辨证论治、经方治疗和验方治疗等治法,其中辨证论治是最基础的中医内治法,科学性强,适用范围广,虽然实际临床效果不可控,但理论依据充分,安全性高,如尤建良分别用左归丸合益胃汤、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六君子汤合四物汤、二陈汤合消瘰丸和柴胡疏肝散为主方治疗脾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血亏虚型、痰瘀毒留型和气滞血瘀型癌症疼痛;经方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中医内治法,主要是以前人经验为依据,随症加减,构建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方剂来治疗疾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如郝腾腾等用柴胡桂枝汤随症加减治疗消化系癌症疼痛,止痛效果良好;验方治疗是临床常用中医内治法之一,主要是以个人临床经验为依据,构建经过实践验证有效的方剂来治疗疾病,疗效显著,如常敏毅用仙鹤六味汤治疗各种晚期癌症疼痛,治疗有效率普遍较高,尤其是骨癌疼痛。
3.2外治法
癌症疼痛的中医外治法以治标为主要原则,适用于癌症疼痛发作期和疼痛严重时,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敷贴和中药熏洗等治法,其中针灸以其见效快和无毒副作用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疼痛的临床治疗,主要通过针刺调畅气血,疏通经络,使患者“通则不痛”,如杨凤英等通过比较针灸和西医毒麻药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证明针灸可有效提高癌症疼痛的治疗有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中药敷贴虽然也是中药的辨证应用方法,但药效更集中,提高了中药的生物利用度,主要是通过体表腧穴及其相连经络将中药的有效成份直接传递到病变脏腑,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如王芬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将具有温经通络、解毒散结功效的中药敷于属阴证的癌症患者的疼痛局部,可快速缓解疼痛;中药熏洗法与中药敷贴的治疗原理类似,只是在中药敷贴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利用药液蒸汽加快药物的吸收速度,如丁蓉等通过比较中药熏洗和芬太尼透皮贴剂敷贴治疗腹部肿瘤伴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发现,中药熏洗能够更快缓解疼痛。
4.存在的问题
在中医治疗癌症疼痛的过程中,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大多都局限于轻中度癌症疼痛,对爆发性、顽固性和重度癌症疼痛的疗效甚微;不良反应虽然普遍少于西药治疗,但由于中药自身的毒性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消化道反应;虽然中药方剂灵活多变,但缺乏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对存在个体差异的临床疗效的判定过于主观化,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总之,从中医角度来看,癌症疼痛虽病因复杂,但以“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辨证分型虽多,但以病因、病机和病性为主要依据;治疗方法有内外之分,急则外治其标,缓则内治其本,虽然规范化和标准化尚存在一定困难,但发展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赵芮,赵金龙,谢星星,吴施国.中医内服治疗癌症疼痛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8,34(11):54-56.
[2]徐浩,刘磊,楼招欢,张光霁.中医“药对”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4533-4538.
[3]吴喜庆,张敏.癌性疼痛的中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03):339-342.
[4]周杰.癌症疼痛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1):142-143.
[5]郝洁,杨宇飞.恶性肿瘤中医康复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2):2485-2489.
[6]周丽凤,姚梅梅.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9):84-86.
[7]龙建新.癌痛的中医外治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8):257-258.
[8]杜欣颖,侯炜,王苏.癌性疼痛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1,6(06):54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