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对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逐步爱上阅读,愿意主动投入到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从而真正达到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目标不明确且内容杂乱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学目标都不明确,一般都是凭着有限的教学经验和照搬参考书的方法设置,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出现雷同、杂乱无章,甚至带有主观要求,对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阅读和教学能力,教学训练重点等都不在意,教学的重点只是让课堂看起来精彩,实际上只让少数优等生有上台展示的机会,课堂上也缺乏适当的阅读练习,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极其低下。
1.2教学形式单一
小写语文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一般教师在教学方面不注重创新,依然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然而学生所处的环境和以前不同了,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逐渐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教师课程内容设置的丰富度学生都是能够有所体会的,所以单一的模式对学生不再具有吸引力。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压力确实会相对增加,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此同时,教学动力也会随之增加,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不断进步。
1.3阅读教材运用欠妥
大部分教师在运用阅读教材上存在一定的疏忽,个性化阅读教学并没有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教师仍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对学生依旧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根据教师的预定环节进行,学生没有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机会;第二,教师以分数作为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以重基础知识、重标准答案、重步调一致为教学准则,忽略了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学生不会灵活变通,最终导致学生阅读思维的僵化;第三,对新的教学方式理解不到位,在新形势下,有些教师开始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探索实践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教师对新型教学方式理解不透彻,在阅读教学时运用不到位,导致无法改善现今的教学现状。
2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2.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及作文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关系密切。课外大量阅读的学生,语文成绩就高,反之则成绩平平。其原因是课外阅读使他们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识能力,当预习或者聆听新的学习内容时,他们就会比其他学生学得好,学得快。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期,要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基础,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而课内教学难以达到这一目标。因此,教师要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一项主要教学活动加以重视,要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教师也要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鼓励父母进行亲子共读,将家庭引入到热爱、享受阅读的行动中来。
2.2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大部分小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不得要领,即使投入了较大的时间、精力,但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因此阅读教学需注重方法技巧的培养,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在接触新文本时要“不求甚解”,迅速的粗读一遍。这个过程着眼于对文本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和思想观点进行梳理,大致上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粗读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避免给学生求知欲造成打击。其次,在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细读抓取关键信息,对文章出彩的部分进行赏析。引导和帮助学生厘清文章段落结构,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以便于提炼出中心思想。若有问题没得解决,则需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直至对文章内涵有了理解。
最后,还需要通过精读,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价值观的体验。在精读时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际,并充分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代入到环境中。通过这种与作者换位思考的方式,学生更清楚了文章的写作动机,并从中学习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粗读、细读、精读逐层递进的阅读方法,能够令学生明确每一个步骤的主要人物,从而按部就班的进行。这也避免了以往“无头苍蝇”式的无用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3教学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简单的口授,学生作为接受者难免会产生疲劳,所以在教学模式上,我们也需要探索出更多样化的形式,比如可以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对阅读的好感,避免了枯燥的课堂傳授,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不需要局限在课堂,甚至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图书馆等地方感受阅读的魅力。
2.4培养学生由细节感受整体的能力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用在阅读中一样也是成立的。只要能出现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收入,文章中所表现的细节自然也都是可圈可点,值得学生学习借鉴。那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让学生从阅读的框架中抽出,着眼于文章的细节,让学生能跟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也让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不仅能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2.4教给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技巧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完名著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写出读后感,做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所以,教师更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阅读方法上,首先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要求学生读书时先读前言、目录、后记;读报刊时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同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了解文章内容与表达的主要思想。其次要做到摘录与写作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让学生随时把精彩的词句和片段摘录下来,以备所需。总之,学生要有选择地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真正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的成就感。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虽然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教师坚定地遵循养成学生阅读拿笔的习惯、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总体结构、培养学生由细节感受整体的能力这三个策略,就能让学生在阅读训练中逐渐提高其阅读能力,促进整个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旭.浅谈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5):74-75.
[2] 陈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30.
[3] 唐开安.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7(33):77-78.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黄葛九年制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目标不明确且内容杂乱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学目标都不明确,一般都是凭着有限的教学经验和照搬参考书的方法设置,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出现雷同、杂乱无章,甚至带有主观要求,对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阅读和教学能力,教学训练重点等都不在意,教学的重点只是让课堂看起来精彩,实际上只让少数优等生有上台展示的机会,课堂上也缺乏适当的阅读练习,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极其低下。
1.2教学形式单一
小写语文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一般教师在教学方面不注重创新,依然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然而学生所处的环境和以前不同了,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逐渐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教师课程内容设置的丰富度学生都是能够有所体会的,所以单一的模式对学生不再具有吸引力。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压力确实会相对增加,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此同时,教学动力也会随之增加,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不断进步。
1.3阅读教材运用欠妥
大部分教师在运用阅读教材上存在一定的疏忽,个性化阅读教学并没有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教师仍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对学生依旧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根据教师的预定环节进行,学生没有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机会;第二,教师以分数作为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以重基础知识、重标准答案、重步调一致为教学准则,忽略了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学生不会灵活变通,最终导致学生阅读思维的僵化;第三,对新的教学方式理解不到位,在新形势下,有些教师开始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探索实践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教师对新型教学方式理解不透彻,在阅读教学时运用不到位,导致无法改善现今的教学现状。
2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2.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及作文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关系密切。课外大量阅读的学生,语文成绩就高,反之则成绩平平。其原因是课外阅读使他们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识能力,当预习或者聆听新的学习内容时,他们就会比其他学生学得好,学得快。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期,要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基础,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而课内教学难以达到这一目标。因此,教师要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一项主要教学活动加以重视,要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教师也要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鼓励父母进行亲子共读,将家庭引入到热爱、享受阅读的行动中来。
2.2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大部分小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不得要领,即使投入了较大的时间、精力,但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因此阅读教学需注重方法技巧的培养,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在接触新文本时要“不求甚解”,迅速的粗读一遍。这个过程着眼于对文本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和思想观点进行梳理,大致上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粗读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避免给学生求知欲造成打击。其次,在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细读抓取关键信息,对文章出彩的部分进行赏析。引导和帮助学生厘清文章段落结构,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以便于提炼出中心思想。若有问题没得解决,则需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直至对文章内涵有了理解。
最后,还需要通过精读,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价值观的体验。在精读时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际,并充分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代入到环境中。通过这种与作者换位思考的方式,学生更清楚了文章的写作动机,并从中学习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粗读、细读、精读逐层递进的阅读方法,能够令学生明确每一个步骤的主要人物,从而按部就班的进行。这也避免了以往“无头苍蝇”式的无用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3教学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简单的口授,学生作为接受者难免会产生疲劳,所以在教学模式上,我们也需要探索出更多样化的形式,比如可以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对阅读的好感,避免了枯燥的课堂傳授,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不需要局限在课堂,甚至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图书馆等地方感受阅读的魅力。
2.4培养学生由细节感受整体的能力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用在阅读中一样也是成立的。只要能出现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收入,文章中所表现的细节自然也都是可圈可点,值得学生学习借鉴。那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让学生从阅读的框架中抽出,着眼于文章的细节,让学生能跟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也让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不仅能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2.4教给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技巧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完名著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写出读后感,做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所以,教师更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阅读方法上,首先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要求学生读书时先读前言、目录、后记;读报刊时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同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了解文章内容与表达的主要思想。其次要做到摘录与写作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让学生随时把精彩的词句和片段摘录下来,以备所需。总之,学生要有选择地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真正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的成就感。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虽然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教师坚定地遵循养成学生阅读拿笔的习惯、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总体结构、培养学生由细节感受整体的能力这三个策略,就能让学生在阅读训练中逐渐提高其阅读能力,促进整个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旭.浅谈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5):74-75.
[2] 陈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30.
[3] 唐开安.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7(33):77-78.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黄葛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