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艺术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要切实转变艺术职业教育观念,政府应树立发展的质量观、多样化的质量观、整体性的质量观。避免办学趋同现象,完全的市场竞争给艺术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化创造了条件,而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特色学科(专业)的建设方面。
关键词: 艺术职业教育 质量 特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艺术职业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在新文化发展观的指导下,质量和特色这两大主题更明显,并且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关于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问题
(一)关于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
质量是一个广泛运用于产品和服务中的概念。将质量概念引入教育领域,便产生了教育质量一词。关于教育质量,人们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这种解释突出了对教育水平、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体现在培养对象上。这种解释是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而言的,所讲的教育质量实际上是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教育服务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育系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对人民群众教育需要的满足程度,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大小等,都应纳入教育质量的范畴。
对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我们也应该做如此理解。在当前艺术职业教育领域,人们还只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范围内讨论艺术职业教育质量,将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简单地与人才培养质量画等号,这无疑窄化了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使人们只是从一个方面衡量和评价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并对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新文化发展观的指导下,随着艺术职业教育生源的大众化倾向,一些艺术职业院校扩大招生,从狭隘的艺术职业教育质量内涵来看,可能会得出艺术职业教育质量下降的简单判断,并认为艺术职业教育质量下降是由于艺术职业教育生源大众化导致的。这种认识和判断,由于没有全面理解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因而是片面的,不利于当前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确立,应与当时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矛盾相适应,应以时代主题作为思考和确立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指南和原则。在精英教育阶段,人们关注的是人才的培养质量,考虑如何提高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我国艺术职业教育的时代主题就是发展,通过发展艺术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艺术教育的需求。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主题或重点应该实现某种转变。在物质丰富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满足人民群众广泛的文化艺术教育需求,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就是当前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二)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主题
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有两个重要主题。一是切实提升各级各类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升艺术职业教育系统满足人民群众文化艺术教育需要的能力,以及在国家文化艺术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目前,艺术教育界主要关注前一个主题,该主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和艺术院校关注的焦点。相对而言,艺术教育界对第二大主题有所忽视,或者说存在较大的分歧。集中表现为对艺术职业教育生源大众化、规模扩张存在诸多非议,或将导致主张实行规模紧缩。这种认识是不切合我国实际的。
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新文化发展观指导之下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促进公平的发展、协调有序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我们当前的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还是少数既得利益者的质量标准,还是少数掌握了话语权的人的质量标准,并没有考虑弱势群体对艺术职业教育的诉求。当既得利益者在呼吁他们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减少时,我们是不是要关注那些被挡在艺术教育大门之外的人的感受呢?所以,我们在讨论艺术职业教育质量问题时,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关注想买又买不到、买不起的那些消费者,关注他们对艺术教育质量的看法。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艺术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第一个主题的同时,更需要关注艺术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第二主题。将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狭隘地理解为现有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有局限性的。因此,转变艺术教育质量观势在必行。那谁该转变艺术职业教育质量观呢?政府还是公众?我想关键在政府。在我国,政府是艺术教育的主要举办者和控制者。当前就总体而言,政府虽然逐步在改变艺术职业教育管理方式,艺术院校正在逐步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但是艺术院校办学质量主要由政府评价,社会或者市场的评价权重还不大。因此,转变艺术教育质量观,首先在政府。
(三)艺术教育质量观的转变方向
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观要转变到哪里去?综合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1)发展的质量观——质量观的确立必须以发展为核心,必须促进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而不是限制艺术职业教育发展,同时,要在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解决艺术职业教育质量问题;(2)多样化的质量观——避免用单一的质量标准衡量不同类型的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确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3)整体性的质量观——从艺术职业教育系统角度,从整体上认识艺术职业教育系统的质量,要把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艺术教育需要,是否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等纳入衡量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范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质量观的转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不仅自己要转变质量观,还要引导民众转变质量观,而不是简单地适应。重要的是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的约束力,促使艺术职业教育质量观的转变。目前,艺术职业教育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导致短期的局部无序状态,但从长远看,市场竞争可能也会带来总体的有序局面。因为,市场竞争是最好的一种质量约束机制,是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来源。市场暗含和确立了质量标准,这种质量标准必然是多样化的、总体性的,是促进发展而不是限制发展的,是鼓励竞争并激发学校活力的。市场在检验学校的办学水平,在约束着学校的办学质量。质量标准的多样化是市场竞争和市场引导的产物,而不是行政力量规定或引导的产物。 二、关于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问题
(一)关于特色的内涵
对艺术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讨论和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讨论者甚多。新文化发展观必然要求艺术职业教育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效益;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强是特色、人强我新是特色。
特色是与市场、竞争、自主、发展等几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的,这在经济和商业领域更有典型表现。目前,我国艺术院校谈论和建设的办学特色,仍然是在不完全和不充分条件下进行的特色化发展探索,因而呈现出诸多矛盾与问题,如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政府评价问题,政府评价对公众评价的影响或认可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办学特色化成为口头上重要但事实上并不重要的目标。完全的市场竞争才能产生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当前艺术职业教育正面临完全的市场竞争,艺术职业教育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到买方市场,有些艺术职业院校甚至要为生计发愁,竞争压力大。由此,其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是可以期待的,而且是必需的。
(二)办学特色与办学趋同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艺术职业院校办学中的趋同现象,这种办学趋同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而导致办学特色的丧失。有学者提出,我们应建设一流的艺术院校还是一流的艺术教育体系?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对当前艺术职业教育而言,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一流院校,更需要有一流的艺术职业教育体系。目前,许多艺术职业院校都注意到了办学趋同现象,也深知其弊端。教育行政部门在众多文件和决议中也多次强调要引导学校在自己层次和类型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但为何大家总是不安其位,明知是死路一条,却要花大气力搞同轨竞争,朝死路上走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一是计划经济时代教育体制的历史惯性。计划体制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着艺术教育。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对学校有底线保护——办好办坏,学校不会关门、教师不会失业。二是政府对教育的集权管理。艺术职业教育事业和其他教育事业一样是全民的事业,是全民委托给政府的事业,政府受全民之委托后,又必须委托给艺术院校办,而不是政府亲自办,以避免学校成为政府的附属组织或者延伸机构。但因这种委托关系,使得学校办学未能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因此,政府对学校办学的调控,应该完全用市场机制,而尽量少用直接的行政控制机制。政府的职能必须实现彻底的转变,从办学者向监督者转变,真正使艺术院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三是迎合传统文化所致的畸形社会需求。办学要考虑民众的需要,也要正确引导民众的需要。但我们许多学校对民众的教育需求采取的是一种迎合而不是引导的态度。广大民众的教育观念深受传统正统观念、等级观念、身份观念和面子观念的影响,导致新型艺术职业教育形式发育不足,社会需求不足,发展艰难,导致艺术院校为了生存,滋长攀比心理,只求规模不求特色。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办学趋同现象?我想关键是改变我们对艺术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考核方式,政府要彻底退出艺术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评价领域,不要控制和分配学校办学的显性和隐性资源,实现办学资源的社会分配和市场调节,实现政府主导办学向市场和社会主导办学转变。把办学对政府负责变为对社会负责、对市场负责、对自己负责,必须在艺术院校办学和运行中引进市场机制,发展起完全的市场竞争,而不是有限的市场竞争。
(三)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特色学科(专业)方面
学科建设是龙头工程,涉及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与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一所艺术院校办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取决于是否形成几个特色学科、品牌学科。没有特色学科、品牌学科作为支撑,就难以有强劲的生命力,也就难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不同定位和类型的学校,作为龙头工程的学科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其内涵与要素是不尽相同的。根据艺术职业院校的定位和所属学校类型,创建学校的特色学科、品牌学科,应紧紧抓住学科专业、学科研究和学科梯队三个要素做文章。
学科专业方面,要通过专业调整与创建,艺术院校的专业布局设置更趋合理,艺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尤其符合地方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
学科研究方面,要致力于教学改革研究,包括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等。通过努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并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学成果。同时,要积极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在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学科梯队方面,要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包括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包括教学名师或较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促进学科建设创特色、上水平。
参考文献:
[1]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杨宏进等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张晓明等主编.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关键词: 艺术职业教育 质量 特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艺术职业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在新文化发展观的指导下,质量和特色这两大主题更明显,并且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关于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问题
(一)关于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
质量是一个广泛运用于产品和服务中的概念。将质量概念引入教育领域,便产生了教育质量一词。关于教育质量,人们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这种解释突出了对教育水平、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体现在培养对象上。这种解释是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而言的,所讲的教育质量实际上是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教育服务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育系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对人民群众教育需要的满足程度,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大小等,都应纳入教育质量的范畴。
对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我们也应该做如此理解。在当前艺术职业教育领域,人们还只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范围内讨论艺术职业教育质量,将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简单地与人才培养质量画等号,这无疑窄化了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使人们只是从一个方面衡量和评价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并对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新文化发展观的指导下,随着艺术职业教育生源的大众化倾向,一些艺术职业院校扩大招生,从狭隘的艺术职业教育质量内涵来看,可能会得出艺术职业教育质量下降的简单判断,并认为艺术职业教育质量下降是由于艺术职业教育生源大众化导致的。这种认识和判断,由于没有全面理解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因而是片面的,不利于当前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确立,应与当时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矛盾相适应,应以时代主题作为思考和确立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指南和原则。在精英教育阶段,人们关注的是人才的培养质量,考虑如何提高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我国艺术职业教育的时代主题就是发展,通过发展艺术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艺术教育的需求。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主题或重点应该实现某种转变。在物质丰富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满足人民群众广泛的文化艺术教育需求,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就是当前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二)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主题
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有两个重要主题。一是切实提升各级各类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升艺术职业教育系统满足人民群众文化艺术教育需要的能力,以及在国家文化艺术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目前,艺术教育界主要关注前一个主题,该主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和艺术院校关注的焦点。相对而言,艺术教育界对第二大主题有所忽视,或者说存在较大的分歧。集中表现为对艺术职业教育生源大众化、规模扩张存在诸多非议,或将导致主张实行规模紧缩。这种认识是不切合我国实际的。
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新文化发展观指导之下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促进公平的发展、协调有序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我们当前的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还是少数既得利益者的质量标准,还是少数掌握了话语权的人的质量标准,并没有考虑弱势群体对艺术职业教育的诉求。当既得利益者在呼吁他们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减少时,我们是不是要关注那些被挡在艺术教育大门之外的人的感受呢?所以,我们在讨论艺术职业教育质量问题时,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关注想买又买不到、买不起的那些消费者,关注他们对艺术教育质量的看法。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艺术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第一个主题的同时,更需要关注艺术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第二主题。将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狭隘地理解为现有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有局限性的。因此,转变艺术教育质量观势在必行。那谁该转变艺术职业教育质量观呢?政府还是公众?我想关键在政府。在我国,政府是艺术教育的主要举办者和控制者。当前就总体而言,政府虽然逐步在改变艺术职业教育管理方式,艺术院校正在逐步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但是艺术院校办学质量主要由政府评价,社会或者市场的评价权重还不大。因此,转变艺术教育质量观,首先在政府。
(三)艺术教育质量观的转变方向
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观要转变到哪里去?综合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1)发展的质量观——质量观的确立必须以发展为核心,必须促进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而不是限制艺术职业教育发展,同时,要在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解决艺术职业教育质量问题;(2)多样化的质量观——避免用单一的质量标准衡量不同类型的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确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3)整体性的质量观——从艺术职业教育系统角度,从整体上认识艺术职业教育系统的质量,要把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艺术教育需要,是否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等纳入衡量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范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质量观的转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不仅自己要转变质量观,还要引导民众转变质量观,而不是简单地适应。重要的是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的约束力,促使艺术职业教育质量观的转变。目前,艺术职业教育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导致短期的局部无序状态,但从长远看,市场竞争可能也会带来总体的有序局面。因为,市场竞争是最好的一种质量约束机制,是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来源。市场暗含和确立了质量标准,这种质量标准必然是多样化的、总体性的,是促进发展而不是限制发展的,是鼓励竞争并激发学校活力的。市场在检验学校的办学水平,在约束着学校的办学质量。质量标准的多样化是市场竞争和市场引导的产物,而不是行政力量规定或引导的产物。 二、关于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问题
(一)关于特色的内涵
对艺术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讨论和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讨论者甚多。新文化发展观必然要求艺术职业教育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效益;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强是特色、人强我新是特色。
特色是与市场、竞争、自主、发展等几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的,这在经济和商业领域更有典型表现。目前,我国艺术院校谈论和建设的办学特色,仍然是在不完全和不充分条件下进行的特色化发展探索,因而呈现出诸多矛盾与问题,如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政府评价问题,政府评价对公众评价的影响或认可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办学特色化成为口头上重要但事实上并不重要的目标。完全的市场竞争才能产生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当前艺术职业教育正面临完全的市场竞争,艺术职业教育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到买方市场,有些艺术职业院校甚至要为生计发愁,竞争压力大。由此,其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是可以期待的,而且是必需的。
(二)办学特色与办学趋同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艺术职业院校办学中的趋同现象,这种办学趋同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而导致办学特色的丧失。有学者提出,我们应建设一流的艺术院校还是一流的艺术教育体系?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对当前艺术职业教育而言,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一流院校,更需要有一流的艺术职业教育体系。目前,许多艺术职业院校都注意到了办学趋同现象,也深知其弊端。教育行政部门在众多文件和决议中也多次强调要引导学校在自己层次和类型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但为何大家总是不安其位,明知是死路一条,却要花大气力搞同轨竞争,朝死路上走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一是计划经济时代教育体制的历史惯性。计划体制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着艺术教育。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对学校有底线保护——办好办坏,学校不会关门、教师不会失业。二是政府对教育的集权管理。艺术职业教育事业和其他教育事业一样是全民的事业,是全民委托给政府的事业,政府受全民之委托后,又必须委托给艺术院校办,而不是政府亲自办,以避免学校成为政府的附属组织或者延伸机构。但因这种委托关系,使得学校办学未能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因此,政府对学校办学的调控,应该完全用市场机制,而尽量少用直接的行政控制机制。政府的职能必须实现彻底的转变,从办学者向监督者转变,真正使艺术院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三是迎合传统文化所致的畸形社会需求。办学要考虑民众的需要,也要正确引导民众的需要。但我们许多学校对民众的教育需求采取的是一种迎合而不是引导的态度。广大民众的教育观念深受传统正统观念、等级观念、身份观念和面子观念的影响,导致新型艺术职业教育形式发育不足,社会需求不足,发展艰难,导致艺术院校为了生存,滋长攀比心理,只求规模不求特色。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办学趋同现象?我想关键是改变我们对艺术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考核方式,政府要彻底退出艺术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评价领域,不要控制和分配学校办学的显性和隐性资源,实现办学资源的社会分配和市场调节,实现政府主导办学向市场和社会主导办学转变。把办学对政府负责变为对社会负责、对市场负责、对自己负责,必须在艺术院校办学和运行中引进市场机制,发展起完全的市场竞争,而不是有限的市场竞争。
(三)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特色学科(专业)方面
学科建设是龙头工程,涉及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与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一所艺术院校办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取决于是否形成几个特色学科、品牌学科。没有特色学科、品牌学科作为支撑,就难以有强劲的生命力,也就难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不同定位和类型的学校,作为龙头工程的学科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其内涵与要素是不尽相同的。根据艺术职业院校的定位和所属学校类型,创建学校的特色学科、品牌学科,应紧紧抓住学科专业、学科研究和学科梯队三个要素做文章。
学科专业方面,要通过专业调整与创建,艺术院校的专业布局设置更趋合理,艺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尤其符合地方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
学科研究方面,要致力于教学改革研究,包括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等。通过努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并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学成果。同时,要积极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在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学科梯队方面,要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包括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包括教学名师或较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促进学科建设创特色、上水平。
参考文献:
[1]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杨宏进等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张晓明等主编.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