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运会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历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及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从我国民族运动会的发展来分析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及普及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少数民族运动会为各民族提供交流传统体育文化的大平台。通过对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研究来探析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运动会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
  一、民运动会对少数民族体育的影响
  (一)加大了民族体育的宣传力度
  全国少数以民族运动会是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为各个地区民族体育交流提供交流平台,同时也是各民族展现本民族独特民族文化魅力的大舞台。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互有差异故各自形成的民族体育文化也风格不同,互有差异。比如上一届民族运动会,云南省获得金奖的几个项目在运动会结束后,马上被邀请到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进行为期四天的表演,数以万计的观众前来观看了这些节目,现在还有很多游客慕名来到云南观看这些表演。
  (二)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民运会丰富的体育项目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是各族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同样某项运动的开展也是离不开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我国体育学专家对我国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搜集和整理,发现民间还保存着1000多个传统体育项目,其中700多个就来源于少数民族。由此可见,民族运动会还应规范和整理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大力弘扬推广民族体育文化,并以此为桥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交流。赛马、芦笙舞、毽球、秋千、射箭、射弩、摔跤……在历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都是榜上有名,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加强了各民族体育的交流融合,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交流中互相借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构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宝库。
  (三)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文化是与基层广大群众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由基层群众创造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并对社会群体施加广泛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总称。
  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都有的共同点、民族性、传统性、体育性。我国幅员辽阔,地广人多在辽阔的土地上居住着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所处的环境又各不相同,社会历史条件也各异,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性也有区别,各种文化特质也不尽相同,每个民族必然蕴含着本民族本地域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观念,民俗民风,于是个民族体育发展的形式与内容有显著的差异。
  二、民运会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分析
  (一)优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我们民族传统体育在项目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如果从民运会的表演项目和竞技项目数量上来看,竞技项目数量屈指可数,那么如何才能使更多的民族传统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呢?我个人认为就应该让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项目走竞技体育的道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有关民族体育竞赛工作的管理意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少数民族体育研究队伍。二、推广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更多的了解、认识、参与到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中来,让更多的人感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带来的快乐和健康。三、加强对体育工作者的教育,尤其注重对裁判员道德和执裁手段专业水准的培养,使其做到公平、公正、严肃、认真。四、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竞赛项目规则。结合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是规则更具人性化。
  (二)走向全民健身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民族性、传承性、娱乐性、地域性、健身性等特点。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民族情感等方面的内涵,既有明显的锻炼身体价值,又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需求是全国广大地区一种理想的健康娱乐手段。
  (三)以民运会为主带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自1953年在天津举办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以来、至今我国已经举办了八届民运会。从参赛人数上看,又50年前第一届的十三个少数民族395人发展到现在的55个少数民族达上万人,项目设立上也由第一届竞赛项目5项、发展到第八届的15项。从这几届民运会上可以看到,民运会不仅表现在参加的民族和项目迅速增加,而且带动了各民族积极进行本民族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1995年,在国家体委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已提出要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挖掘和整理民族传统体育宝贵遗产,把民族体育作为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形式,从政策上肯定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指明了方向。树立全民健身的思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现在举国上下正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对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并对群众体育活动的完善和创新、体育要素的结构优化与功能改善、体育知识的普及、体育人才的培养及我国体育理论的发展等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曾宪亮,于永久.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人民出版社.2006.6.
  [2] 芦平生,杨兰生.民族体育研究[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2.
  [3] 车婷,王景明,汪雄,潘泽凯,刘宏.从云南省第8届民运会看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体系之构建[J].体育科技.2009.6.
  [4] 任中海.浅谈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J].攀登.2007.05.
  [5] 钟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0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体育舞蹈越来越受人们的喜欢,不论从美感、健身,还是技术都得到了极大提高。而实际往往落后于理论,因此,利用理论知识置于实际锻炼有利于专业增强。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理论 技术  目前,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一般选择体育舞蹈国际规定动作,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带领示范法,讲解法,错误动作纠正法,过多把学生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高校作为体育资源充足的育人场所,具有体育健身的人力资源、场地器材资源优势,但却没能得到很好的整合,教师没能很好的利用学院资源进行健身,改善健康状况。尽管我院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体育健身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它是多学科综合的科学活动,有针对性地科学健身才是健身的根本。  关键词 高校教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根据论文题目设计问卷从宿州学院排球课程教学情况、宿州学院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课余参与运动的情况以及影响宿州学院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三方面揭示宿州学院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排球运动的具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在排球课程教学情况方面,学生的基本技术掌握的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近年来,阜新市中学生篮球队在省级比赛中表现不佳,球队竞争力大幅下降,特别是男子篮球队。本文以带队参加阜新市第十七届中学生篮球赛的教练以及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当前阜新市中学生篮球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 现状 篮球意识 培养
本排障仪体积小且便于携带,主要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及通信电缆线路故障检测,针对线路故障的特征,设有多项检测功能,以此达到快速高效解决故障的目的。本仪器还附带了不同种类电缆开路精确长度测量。本仪器用于网络测试实现的功能有:1.可测超五类双绞线的通断、短路、对应线序、交叉线、线对应编号等;2.双绞线跳线测试,使用主机可快速判断跳线类别(例如交叉线或直通线)和定位故障情况;3.端口单端检测,使用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2  摘 要 马球运动是西域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上的马球运动的比赛规则、场地、器材用马等具体传承载体的分析,从专业的技术角度为新疆少数民族马球运动的历史定位提供依据。并且对新疆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为新疆少数民族马球运动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 新疆 马球运
中图分类号:G88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随着体育舞蹈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体育舞蹈作为自己的爱好,并且目前在各大高校中开设有专选课,培养了一批批的专业选手。由于体育舞蹈队伍的不断壮大,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经研究发现男女生比例失调是各院校培训班最突出的问题所在。本文旨在对于改善和解决体育舞蹈男女生比例失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上提供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从江西省南昌市各中学课间操的现状来看,课间操长期固守一种方式,比较机械化、模式化,限制了学生个性,学生被动接受,所以就出现学生在做但做得又不到位的现象。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措施与制度,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协作把课间操做的更加完善,发挥课间操应有的魅力。  关键词 课间操 对策 分析 态度  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