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以及混凝土质量控制程序。利用这种控制程序可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指导现场施工管理,既为企业争取效益又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
一、水泥混凝土质量控制理论
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与集料、水按一定比例拌和,并在一定条件下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抗压强度,因为它能较综合地反映混凝土的各项质量指标。混凝土强度受各种因素影响,每种材料的性能及其配比的变异,搅拌、运输、成型和养护等工艺条件的变异,都会引起混凝土强度的波动,且其波动是由一定规律可循的,即它的取值分布在一定的区间内,并以不同的概率出现,从统计特征上混凝土强度是一个随机变量,为了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常常要从波动的数据中找出规律来,需借助数理统计方法。
二、混凝土施工的一般要求
在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高性能混凝土应以耐久性作为基本要求,并依据用途的不同对部分性能进行强化,从而形成自密实免振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等。
2、建筑层数多、基础深,需要的混凝土数量大、质量高,采用的混凝土应尽量预拌泵送。
3、高空作业的保温挡风措施和冬季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要控制在规范以内。
4、混凝土应强调及时对其进行养护覆盖及有效养护的主要方法。
5、主要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来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其中表面平整抹灰的部分和截面尺寸系指采用小、中型模板允许的偏差,不抹灰的部分系指采用爬模及大模板工艺的允许偏差。
6、留置的施工缝的具体位置以及浇筑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的规程。
7、如需要适当提前浇筑工程后浇带的混凝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8、浇筑建筑中不同强度的柱、梁节点混凝土时,需要有关单位进行具体的商议解决。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施工和制造过程都具有严格的步骤和标准,只有严格的遵循相应要求才能让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保证。因此,需要详细的了解每一个具体环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六个主要过程:
1、尽可能一次使混凝土浇筑到位,避免混凝土的倾斜和堆积,严格控制下料斗的出料,应缓缓推动料斗,以形成带状的浇筑;
2、整层的浇筑,避免斜层或大块的浇筑,否则容易导致混凝土的离析。每层浇筑的厚度也应予以控制,一般采用薄层浇筑的方法,每层的厚度不应超过30cm,避免出现表面缺陷;
3、尽可能快地建筑混凝土,但浇筑的速度不能超过震捣设备和施工方法允许的限度,混凝土浇筑的速度一般15m3/h左右,振捣与灌筑的速度应均衡、协调;
4、降低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可以采用充分利用低温时间浇筑混凝土、对砂石料进行洒冷水降温,并使用篷布覆盖;拌合用水则采用井水,必要时可以增加制冷机组或加冰块;水泥罐加遮阳棚,同时洒冷水降温等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32℃以内,并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内外温差低于25℃;
5、震捣,配以插入式振捣棒采用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捣。一般剪力墙深度较深、截面较窄,加之配筋较密,插入式振捣棒往往很难插到底,此时只有依靠附着式振动器的振捣。附着式振捣器的间距和数量应该符合下列要求:它们之间的间距无论朝什么方向都应控制在3mm左右;在拐弯和接合处的地方,应缩短它们的有效距离,所以可安置在交会处和距角落2m的地方,通常梅花状布置或设置双排振捣器;在开始混凝土施工前,打开振捣器并同时用手在模板上移动,来感受振动,并看看是否存在明显强、弱的地区,特别要对有没有死角进行确定,否则就要调整振捣器位置,以在全区域内取得较为一致的振捣效果。
6、养护,加强混凝土的内部降温、外部保温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前可在模板外缠花塑料布以后再用棚布包裹,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低于25℃;减少混凝土的外表层和其环境的温差,如果混凝土的环境温差和混凝土外表的温差较大,宜通少量蒸气或在缠花塑料布内、模板外设置保温层来提高环境的温度。要及时对混凝土的顶面进行保温养生、覆盖洒水保湿,达到一定强度之后要及时凿毛,并露出石子。
四、水泥混凝土在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样、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質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1、学习及会审设计图样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图样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我们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样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有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2、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们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们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
3、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们作为主要环节来抓。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子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4、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板是关键部位。
薄弱环节有两种含义,一是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一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渣、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砂、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监控。
如对设计图样、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止,如地面面层、油漆、裱糊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
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的目的。技术复核的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
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他一般材料则应检查出厂合格证。抽验也就是随机检查,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试水、试漏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会有扎实的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结语:
采用混凝土质量控制程序,能尽快地掌握施工管理水平,有效地指导现场施工,通过对近期施工管理状况调整来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晓燕,贾锦龙.浅析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低劣的原因[J].河南建材,2011(1).
[2]王永军.如何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施工质量[N].经理日报,2010(5).
[3]王和宇.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0(2).
作者簡介:王新彦(198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路桥施工工作。
任海博(198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路桥施工工作。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
一、水泥混凝土质量控制理论
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与集料、水按一定比例拌和,并在一定条件下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抗压强度,因为它能较综合地反映混凝土的各项质量指标。混凝土强度受各种因素影响,每种材料的性能及其配比的变异,搅拌、运输、成型和养护等工艺条件的变异,都会引起混凝土强度的波动,且其波动是由一定规律可循的,即它的取值分布在一定的区间内,并以不同的概率出现,从统计特征上混凝土强度是一个随机变量,为了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常常要从波动的数据中找出规律来,需借助数理统计方法。
二、混凝土施工的一般要求
在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高性能混凝土应以耐久性作为基本要求,并依据用途的不同对部分性能进行强化,从而形成自密实免振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等。
2、建筑层数多、基础深,需要的混凝土数量大、质量高,采用的混凝土应尽量预拌泵送。
3、高空作业的保温挡风措施和冬季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要控制在规范以内。
4、混凝土应强调及时对其进行养护覆盖及有效养护的主要方法。
5、主要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来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其中表面平整抹灰的部分和截面尺寸系指采用小、中型模板允许的偏差,不抹灰的部分系指采用爬模及大模板工艺的允许偏差。
6、留置的施工缝的具体位置以及浇筑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的规程。
7、如需要适当提前浇筑工程后浇带的混凝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8、浇筑建筑中不同强度的柱、梁节点混凝土时,需要有关单位进行具体的商议解决。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施工和制造过程都具有严格的步骤和标准,只有严格的遵循相应要求才能让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保证。因此,需要详细的了解每一个具体环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六个主要过程:
1、尽可能一次使混凝土浇筑到位,避免混凝土的倾斜和堆积,严格控制下料斗的出料,应缓缓推动料斗,以形成带状的浇筑;
2、整层的浇筑,避免斜层或大块的浇筑,否则容易导致混凝土的离析。每层浇筑的厚度也应予以控制,一般采用薄层浇筑的方法,每层的厚度不应超过30cm,避免出现表面缺陷;
3、尽可能快地建筑混凝土,但浇筑的速度不能超过震捣设备和施工方法允许的限度,混凝土浇筑的速度一般15m3/h左右,振捣与灌筑的速度应均衡、协调;
4、降低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可以采用充分利用低温时间浇筑混凝土、对砂石料进行洒冷水降温,并使用篷布覆盖;拌合用水则采用井水,必要时可以增加制冷机组或加冰块;水泥罐加遮阳棚,同时洒冷水降温等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32℃以内,并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内外温差低于25℃;
5、震捣,配以插入式振捣棒采用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捣。一般剪力墙深度较深、截面较窄,加之配筋较密,插入式振捣棒往往很难插到底,此时只有依靠附着式振动器的振捣。附着式振捣器的间距和数量应该符合下列要求:它们之间的间距无论朝什么方向都应控制在3mm左右;在拐弯和接合处的地方,应缩短它们的有效距离,所以可安置在交会处和距角落2m的地方,通常梅花状布置或设置双排振捣器;在开始混凝土施工前,打开振捣器并同时用手在模板上移动,来感受振动,并看看是否存在明显强、弱的地区,特别要对有没有死角进行确定,否则就要调整振捣器位置,以在全区域内取得较为一致的振捣效果。
6、养护,加强混凝土的内部降温、外部保温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前可在模板外缠花塑料布以后再用棚布包裹,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低于25℃;减少混凝土的外表层和其环境的温差,如果混凝土的环境温差和混凝土外表的温差较大,宜通少量蒸气或在缠花塑料布内、模板外设置保温层来提高环境的温度。要及时对混凝土的顶面进行保温养生、覆盖洒水保湿,达到一定强度之后要及时凿毛,并露出石子。
四、水泥混凝土在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样、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質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1、学习及会审设计图样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图样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我们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样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有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2、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们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们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
3、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们作为主要环节来抓。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子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4、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板是关键部位。
薄弱环节有两种含义,一是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一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渣、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砂、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监控。
如对设计图样、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止,如地面面层、油漆、裱糊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
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的目的。技术复核的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
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他一般材料则应检查出厂合格证。抽验也就是随机检查,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试水、试漏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会有扎实的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结语:
采用混凝土质量控制程序,能尽快地掌握施工管理水平,有效地指导现场施工,通过对近期施工管理状况调整来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晓燕,贾锦龙.浅析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低劣的原因[J].河南建材,2011(1).
[2]王永军.如何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施工质量[N].经理日报,2010(5).
[3]王和宇.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0(2).
作者簡介:王新彦(198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路桥施工工作。
任海博(198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路桥施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