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之恋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thj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条遍布齐膝野草的山路,没有路灯,付新华顶着一盏头灯,手握捕虫网,每当路边草丛中闪出一丝隐隐的萤光时,他便悄悄走过去。这里是湖北黄陂素寺山,付新华带着学生正在寻找萤火虫,他们整晚的收获只有一只幼虫和一只成蟲。如今,在他的野外寻找萤火虫的经历中,这样几无所获的调查已占了三分之一。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付新华是中国第一位萤火虫博士,被誉为“中国萤火虫研究和保护第一人”。多年来,他发现并命名了雷氏萤、武汉萤、三叶虫萤等一百多种萤火虫,并通过讲座、摄影、出书等形式,向人们传达保护萤火虫的理念。
  付新华小时候没有见过萤火虫,对它唯一的认识是来自《十万个为什么》。后来,在读研时期的一个雨天,付新华在去实验室的路上看见草丛里有很多光点,他就蹲下来找,结果捉到一只胖胖的、很长的虫子,而且他还发现一碰它,它就会发光,然后慢慢熄灭,就像在跟人说话一样,这就是萤火虫的幼虫。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迅速扩张,萤火虫栖地遭到破坏。萤火虫对环境改变非常敏感,比如架了路灯后,萤火虫的闪光被屏蔽掉了,它们无法进行闪光交流,就无法交配产卵,很快就会灭亡。同样,它们只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一旦植被被破坏、水质被污染、空气变污浊,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此,付新华在2012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专注于保护萤火虫的组织——萤火虫自然保护研究中心。
  为了研究萤火虫,付新华不知去了多少地方做调查,遇到的危险更是不计其数。2003年,付新华去湖北省咸宁九宫山考察,因为发现萤火虫的地方有一条比较深的河,旁边都是很大且很光滑的石头,付新华一不小心就滑进了河水里,如果不是同行的人眼疾手快把他捞上来,后果将不堪设想。在野外考察,特别是夜晚时分,危险总是有的,但是每次能在某一个地方看到萤火虫汇成的萤海,付新华就会非常感动。
  根据付新华的调查,全球大概有一千多种萤火虫,国内已发现的大概有200~300种,而他自己已经发现了一百种左右。其中,许多萤火虫的发现是偶然的。比如有一次,付新华在峨眉山做调查的时候,路过一个山间弯道,他忽然发现在悬崖峭壁、山涧谷底,几条直径约500米的萤火虫立体光带以1秒8次的相同频率闪动,如同天际银河。这突如其来的震撼让付新华无比兴奋,后来他将这种我国独有的萤火虫命名为“穹宇萤”。
  如今,人们很难再见到萤火虫了,就算在农村也很少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萤火虫代表了很多东西,是如此的童真、回忆和浪漫。城市中的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见过萤火虫,每每讲起萤火虫时,他们的眼睛都会闪闪发光,对这种会发光的小生物特别感兴趣。而对于“70后”“80后”来说,萤火虫是童年的象征,萤火虫豆灯、萤火虫虫瓶都是他们小时候最有趣的玩具。同时,萤火虫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历史上就流传下来了车胤囊萤、腐草为萤等一系列与萤火虫有关的故事。
  在寻找萤火虫的过程中,付新华意识到野外萤火虫栖息地来之不易。对于赏萤地的一草一木,他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它们,更不会随意将萤火虫带离原本的栖息地。因为萤火虫一旦离开它的栖息地,运输途中的光污染、水污染等不仅会影响萤火虫本身的寿命,还会导致它们错过交配产卵的时间,最终会影响整个物种数量的下降。
  在付新华的不断努力下,2015年5月,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萤火虫保护区——大耒山生态保育园;2017年6月,位于武汉东湖磨山景区的萤火虫主题公园正式运营;2018年12月,付新华出版了新书《萤火虫之恋》,里面不仅讲述了与萤火虫有关的知识,传承着萤火虫文化,还包含了他与萤火虫之间的故事。付新华始终相信,小虫子一定可以撬动大环保。
其他文献
1  我会变成一只藏在你胸口的蝴蝶,飞舞在你深藏却视而不见的地方,听外面的世界兵荒马乱。而我躲在你的心房,像大海沉入沙漠,像天空陷入云朵。  那时的程蔻蔻只是宇宙中最平凡的一朵小花,他和所有13岁的女孩儿一样倔犟、天真、叛逆、青涩。  13岁是个不怎么吉利的数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简直是一群蛮横的小兽,他们就像一朵朵肆意开放的玫瑰,交织着天真的气息与青春的不羁。  2  上课铃响了,一阵明亮刺耳
2016年1月,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开播后,打破了纪录片不卖座的僵局,有两万余人报名要去故宫修文物。同年12月,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全国上映,热度延续,上座率居高不下。近日,图书《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出版,更是引来广大读者的疯狂抢购,文物修复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文物工作机构和文物工作者采用的纳米技术、三维视频扫描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和X射线衍射仪等大量的现代高科技手段对文物进
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现在的夏天仅靠一台风扇、一个西瓜降温根本不够!可如果你使用了Embr Wave智能手环,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你在室外活动那都不是事。  Embr Wave智能手環能够帮助人们控制自己的身体温度,通过与手腕上皮肤的接触来传递热度或凉爽,以帮助使用者取暖或降温。  Embr Wave智能手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耗时四年研发生产,可以说是可穿戴的“空调”,它能根据人们对冷暖的生
1992年出生的杨董清,大学学的是广告设计,但是他更喜欢摄影。大学毕业后,他就职于昆明一家报社,做了专职摄影师。从2015年开始,每到春节期间,他就会背着相机到保山市施甸县的山区走村串寨,免费为乡亲们拍摄全家福。  2013年,读大二的杨董清花了5000多元钱买了一部入门级的单反相机。最初,他和大多数摄影爱好者一样喜欢拍花草之类的自然风光。直到2015年寒假,杨董清帮朋友到一个很穷的村子里拍全家福
时至今日,我再也没有像那晚那样默默凝视凌晨四点的月亮。浓而厚的夜幕,挂着一轮残月,微亮的一点,发出惨白的光,虚弱无力,像大病初愈的样子。远山如墨,近树似黛,好似沐在牛乳中,虚虚浮浮,看不真切。周遭虫嘶不歇,间或一声夜鸟啼,划破长空,静夜逾静。  陪我一起看月亮的,是我远道而来的小叔叔。  那年我刚好20岁,一个早春的夜里,父亲遽然离世,顿感天塌地陷,感觉被一股奇异的力量裹挟着,毫无反抗余力,不知不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陌生的地方,迷失了方向,又找不到人问路,想用手机导航吧,手机又不争气,没电了。没有带指南针?不要紧,有手表嘛!  虽然手表不是指南针,但我们也可以像野外探险者一样,用它确定大致的方向。  用手表找方向的口诀简单又好记:“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你把手表摘下来,放到水平位置,看看现在的时间,按照24小时制的时间除以2。比如,現在是14点30分,除以2就是7点15分
1954年以前,人类在4分钟之内跑完1英里(约1.6千米)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科学家、医生纷纷进行实验,并用结果科学地证明,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之内跑完1英里。运动员们也验证了科学家和医生的观点,1英里跑了4分3秒、4分2秒,但是没有人能跑进4分钟以内。  从开始对1英里跑步计时以来,科学家、医生、世界顶尖运动员都证明了这个结论。罗格·班尼斯特却说:“4分钟跑完1英里完全是有可能的,根本不存在什么人
说起刘琨这个名字,简直就是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啊。著名的“闻鸡起舞”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刘琨除了每天早起练剑,还有一个很雅致的爱好,就是吹胡笳。虽然这是异族乐器,但因为发出的声音浑厚、深沉,有一种苍凉之感,所以百听不厌。每次吹起胡笳时,那颗在战场上被磨砺得冰冷沧桑的心,就会泛起一股柔情。  伴着胡笳声,刘琨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很快成为名将,出任并州刺史,进驻晋阳城。刚上任没多久,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摆在
我15岁的时候,青春叛逆,血液里怪兽飞舞。我觉得屈原很厉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于是立志非绝学不学。30岁的时候,我见了些世事,也做了些世事,我认同“渔父”们有机会横刀立马,就多做一点兒,因为无常即常;没机会了,就收起雄心,爱古玉、古瓷,读《周易》,听春雨,不知春去几多时。  如今,我45岁,以两天一章的速度重读“渔父”们皓首穷经写成的《资治通鉴》。这一遍,我渐渐不再在意“渔父”重点提示的帝王术,而
该怎样去定义那天?轻松吗?悲伤吗?  只是在你生命里,离你很近很近的地方,存在一个人,他挺拔的脊背,有穿着洁白校服的美好,也有笔尖划过试卷的窸窣。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离你最近的地方,不需要你倾诉,像是心连着心的孪生兄弟,理解,默契。  那是炎夏的一个早晨,即使时间很早,天也已经大亮了,天上飘下了细雨,朦胧中,你背着双肩包,依旧挺拔。这个身影于我来说再熟悉不过,水珠从你被雨淋得耷拉下来的发丝中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