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寓教于乐,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开展情景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辩论赛”来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多媒体来优化课堂,利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沟通。
关键词:政治课堂;情景剧;辩论赛;幽默语言
一、情景剧,激发兴趣
目前,初中生在政治学习中“不愿说、不会说”的现象仍很普遍,很多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大都以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吸收和机械操练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主动运用政治知识的能力,致使学生学习政治的内在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能唤醒沉睡的人呢?”在教学中,教师就像一名导演,学生是演员。因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情景剧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来。如教授八年级下册《维护人格尊严》时,教师提供一些素材,结合学生课下搜集的资料,课堂上由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由一名学生扮演家长,他在一生中接触到的各种人物(其余人物由其他学生担任),以及发生的各种事情,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家长的法律意识。这样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该情景剧能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知识,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再如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还原课本内容的情景剧,让学生深入消费活动中,该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政治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辩论赛”,活跃课堂
中国自古就有辩论的传统。“辩”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真理;“论”则是为了诠释和捍卫观点。辩论的目的是辨真伪、论是非、究事理。从春秋战国的术士游说到东汉的清议,从新闻化浪潮到真理大辩论,从竞选演说中的辩与论到学术问题的商榷与争鸣,从论文答辩、法庭辩护到大众生活的走东串西、讨价还价,“辩而论之”,既是人们的言语表达的一种本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一种需要。思维是智慧的晶核,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把辩论赛引进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我校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所尝试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该教学模式吸引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辩题的设计与选取是辩论课型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且课堂辩论不同于一般辩论,它是在一节课的范围内设定辩题,选择余地小、设计难度大。因此,如何选取辩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作为辩题,应该说是最佳选择,它除了具备其他辩题的一般效果之外,还能使课堂结构进行最佳组合。教师应合理安排课文内容,使一节课的高峰期处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之中。
2.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辩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富有新意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好政治的信心。
3. 选择中性的辩题
就辩题的内容而言,要使学生双方在辩论赛中辩得起来、辩得下去、辩得公平,教师就要尽可能地选择没有定向性的辩题。例如辯论题目:诚信要不要靠他律。把辩论赛引进课堂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给学生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对于辩手来说,也能受益匪浅;对于听众而言,新颖的课型增加他们学习的乐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有的学生甚至跃跃欲试,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总而言之,“把辩论赛引进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培养21世纪的全方位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多媒体,优化课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入具有一定交际功能的场景,为学生设计一个个鲜活的交际舞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活。多媒体具有声、相、图、文并茂,易于互动交际等特点,将其应用于政治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问题,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应用政治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我和父母》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两个真实的情境,父母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学生根据模拟的人物特点进行对话和活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一些抽象的课题以及自然知识的讲解方面,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扩充教学的内涵与信息量,还节省教学时间,能更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讲授九年级《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课时,笔者利用一些反映我国国情的图片导入新课,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提高课堂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情景音乐,舒缓课堂气氛。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音乐能让人产生共鸣。在完成了一堂课的讲授,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播放舒缓的音乐,愉悦学生的身心,适当缓解学生的疲劳,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完成《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一课的讲授后,教师可以播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幽默语言,沟通纽带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灵活多变的教学语言实施教学,尤其在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实现其在认识、行为、思想、心理上的变化。教师有效地利用教材上的内容或课外阅读的文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驱散他们心理上的胆怯、不自信,让政治成为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每天中午的午读,笔者要求学生大声地、带感情地朗读政治文章,刚开始很多学生都感到难为情,张不开口,一个月坚持下来,学生都习惯了这种方式,会很自然地去完成午读任务。读多了,对政治有感觉了,学习政治的兴趣浓了,学生就开始互相讨论政治问题了,交往也加强了。笔者也经常朗读教材上一些有趣的文章,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交流。《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是关于消费者的权益知识,笔者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每小组提前准备一些对话中出现的物品,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小组成员来表演,一个学生演售货员,其他三个学生演顾客。学生们对此兴趣浓厚,不仅准备充分,而且表演得特别到位,课堂教学中不时出现阵阵掌声。适当的语言暗示会带给学生自信,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心理磁场,推动学生去努力思考、探索和创造。教师只有慢慢地用暗示语给予学生了解和理解,在课内渗透积极思想的情感教育,适当地建立师生沟通的渠道,这些中学生才能放下包袱和所有防卫,慢慢学会与他人面对面交流,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并灵活处理各种问题,让教与学充满活力和智慧,这样的课堂才能呈现教师独特鲜明的教学个性,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赞赏他们的付出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变化,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个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程良宏.教学的文化实践性研究:走向新的教学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15(05).
[2]黄志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3]万美容.优选与创设——榜样教育创新的方法论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06(09).
关键词:政治课堂;情景剧;辩论赛;幽默语言
一、情景剧,激发兴趣
目前,初中生在政治学习中“不愿说、不会说”的现象仍很普遍,很多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大都以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吸收和机械操练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主动运用政治知识的能力,致使学生学习政治的内在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能唤醒沉睡的人呢?”在教学中,教师就像一名导演,学生是演员。因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情景剧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来。如教授八年级下册《维护人格尊严》时,教师提供一些素材,结合学生课下搜集的资料,课堂上由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由一名学生扮演家长,他在一生中接触到的各种人物(其余人物由其他学生担任),以及发生的各种事情,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家长的法律意识。这样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该情景剧能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知识,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再如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还原课本内容的情景剧,让学生深入消费活动中,该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政治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辩论赛”,活跃课堂
中国自古就有辩论的传统。“辩”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真理;“论”则是为了诠释和捍卫观点。辩论的目的是辨真伪、论是非、究事理。从春秋战国的术士游说到东汉的清议,从新闻化浪潮到真理大辩论,从竞选演说中的辩与论到学术问题的商榷与争鸣,从论文答辩、法庭辩护到大众生活的走东串西、讨价还价,“辩而论之”,既是人们的言语表达的一种本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一种需要。思维是智慧的晶核,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把辩论赛引进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我校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所尝试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该教学模式吸引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辩题的设计与选取是辩论课型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且课堂辩论不同于一般辩论,它是在一节课的范围内设定辩题,选择余地小、设计难度大。因此,如何选取辩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作为辩题,应该说是最佳选择,它除了具备其他辩题的一般效果之外,还能使课堂结构进行最佳组合。教师应合理安排课文内容,使一节课的高峰期处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之中。
2.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辩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富有新意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好政治的信心。
3. 选择中性的辩题
就辩题的内容而言,要使学生双方在辩论赛中辩得起来、辩得下去、辩得公平,教师就要尽可能地选择没有定向性的辩题。例如辯论题目:诚信要不要靠他律。把辩论赛引进课堂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给学生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对于辩手来说,也能受益匪浅;对于听众而言,新颖的课型增加他们学习的乐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有的学生甚至跃跃欲试,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总而言之,“把辩论赛引进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培养21世纪的全方位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多媒体,优化课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入具有一定交际功能的场景,为学生设计一个个鲜活的交际舞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活。多媒体具有声、相、图、文并茂,易于互动交际等特点,将其应用于政治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问题,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应用政治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我和父母》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两个真实的情境,父母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学生根据模拟的人物特点进行对话和活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一些抽象的课题以及自然知识的讲解方面,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扩充教学的内涵与信息量,还节省教学时间,能更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讲授九年级《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课时,笔者利用一些反映我国国情的图片导入新课,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提高课堂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情景音乐,舒缓课堂气氛。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音乐能让人产生共鸣。在完成了一堂课的讲授,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播放舒缓的音乐,愉悦学生的身心,适当缓解学生的疲劳,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完成《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一课的讲授后,教师可以播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幽默语言,沟通纽带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灵活多变的教学语言实施教学,尤其在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实现其在认识、行为、思想、心理上的变化。教师有效地利用教材上的内容或课外阅读的文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驱散他们心理上的胆怯、不自信,让政治成为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每天中午的午读,笔者要求学生大声地、带感情地朗读政治文章,刚开始很多学生都感到难为情,张不开口,一个月坚持下来,学生都习惯了这种方式,会很自然地去完成午读任务。读多了,对政治有感觉了,学习政治的兴趣浓了,学生就开始互相讨论政治问题了,交往也加强了。笔者也经常朗读教材上一些有趣的文章,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交流。《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是关于消费者的权益知识,笔者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每小组提前准备一些对话中出现的物品,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小组成员来表演,一个学生演售货员,其他三个学生演顾客。学生们对此兴趣浓厚,不仅准备充分,而且表演得特别到位,课堂教学中不时出现阵阵掌声。适当的语言暗示会带给学生自信,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心理磁场,推动学生去努力思考、探索和创造。教师只有慢慢地用暗示语给予学生了解和理解,在课内渗透积极思想的情感教育,适当地建立师生沟通的渠道,这些中学生才能放下包袱和所有防卫,慢慢学会与他人面对面交流,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并灵活处理各种问题,让教与学充满活力和智慧,这样的课堂才能呈现教师独特鲜明的教学个性,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赞赏他们的付出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变化,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个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程良宏.教学的文化实践性研究:走向新的教学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15(05).
[2]黄志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3]万美容.优选与创设——榜样教育创新的方法论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