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有法度 丰富不摇曳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38966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间人有生来演戏的,也有生来看戏的。演戏要置身局中,时时把“我”抬出来,实现自我;看戏要置身局外,时时把“我”搁在旁边,始终维持一个观照者的地位。演戏要热要动,看戏要冷要静。演戏必须根据既定的剧本演出,要演什么像什么;看戏相对自由轻松得多,只要讲文明守纪律即可。演戏人为着饱尝生命的跳动而失去流连玩味,看戏人为着玩味生命的形象而失去“身历其境”的热闹。古今中外的名人对于人生理想有过许多摸索,许多争辩,他们所得的人生理想不过是三个结论:一个是在看戏,一个是在演戏,一个是同时在看戏和演戏。
  考场原作
  角色意识之我见
  【标题宽泛,不能显现中心论点】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 李欣华
  读《红楼梦》,看王熙凤说笑就笑,说哭就哭,有人说,王熙凤是天生的演员。此话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切不要以為做人与演戏是天生对立、水火不容的。俗话说,人生如戏。做人和演戏确有不少相通之处。不说别的,单说演员的角色意识,也是做人所必须具备的。演戏必须根据既定的剧本演出,要演什么像什么,不可任性。做人也是这样,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位置,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把自己的“戏”演好。一言以蔽之,要有角色意识。【转弯抹角,开头略显啰唆,未能做到简明扼要,直奔中心论点。】
  《红楼梦》里。贾琏和鲍二媳妇在屋里偷情,王熙凤站在窗外偷听。贾琏和鲍二媳妇说要毒死王熙凤,把平儿扶正,王熙凤听了生气,就打了平儿一耳光,冲进屋内,大喊大嚷。贾琏拿剑要杀王熙凤,王熙凤就冲到贾母屋里告状,贾母把贾琏狠狠骂了一顿,要他跟凤姐道歉,也要凤姐跟平儿道歉。平儿却主动上来给凤姐磕头:“奶奶千秋,我惹的奶奶生气,是我该死。”“我服侍了奶奶这么几年,也没弹我一指甲;就是昨儿打我,我也不怨奶奶,都是那娼妇治的;怨不得奶奶生气。”说着,滴下泪来了。【论据叙述要高度概括,为议论分析留下足够的篇幅。】一般人读到这里都谴责平儿过于懦弱,一副奴才相,然而,这正是平儿的角色意识。【对论据没有分析,强下论断,说理不充分。】
  角色意识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在现实里,许多年轻人崇尚率真,欣赏“率性而为”,以为这才是“自我”的展现。领导处理问题不妥,众目睽睽之下,大庭广众之中,厉声谴责,毫不留情;老板办事待人不公,堵在门口,拦在路上,与他争是非,辩曲直。如此等等,抗争精神可嘉,自我也的确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但也把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忘得光光,最终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本段从反面进行阐述,概括性叙述事例,简明扼要,要言不烦。有叙述,有分析,说理充分。】
  角色意识也不全是好东西,过分推崇角色意识也不是好事情。【提出新的观点,节外生枝,否定中心论点。】老托尔斯泰是世界是最善良的人,他继承爵位掌管庄园之后,招来农奴,庄重宣布,土地归农奴所有,从此不交租,不纳贡。农奴纷纷下跪:“老爷,使不得,使不得!”本分的农奴只会安守本分,从来没有得到白种老爷土地的奢望,意外之财,取之有罪啊!这是农奴的角色意识。这种角色意识绝对是社会变革的阻力,对于社会进步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材料新鲜,也能够围绕分论点进行阐述,但与中心论点背道而驰。】
  《红楼梦》里的晴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骨,宝玉苛责他,晴雯反唇相讥。宝玉气得浑身发抖,扬言要打发她出去,闹出不快。晚上宝玉喝酒回来,晴雯仍不理他,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为博其一笑,宝玉拿扇子与她撕,晴雯一撕两半。主仆大笑,前嫌冰释。晴雯“身为下贱,心比天高”,敢在主子面前任性使气,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半点“角色意识”的奴仆,可正是这个缺少角色意识的奴仆赢得了作者和读者的欣赏和赞许。【一再引用《红楼梦》的故事做论据,增强文化底蕴,但离中心论点越来越远。】
  角色意识对于人生非常重要,正像许多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角色意识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对待。【篇末貌似辩证,却未能紧扣中心论点。】
  ※总体印象※
  文章抓住材料中“演戏必须根据既定的剧本演出,要演什么像什么”一语,从角色意识的角度立论,审题准确,立意新颖。文章主要存在问题有二:一是以叙代议,详略失衡。文章叙述论据的文字太多,而用于议论的文字太少,以叙代议,详略失当,本末倒置,说理不充分,议论色彩不足。二是节外生枝,互相矛盾。文章先提出做人要有角色意识,后半部分又提出“角色意识也不全是好东西”,这样前后矛盾,互相否定,多中心就成了无中心。
  ※升格思路※
  针对文章存在的问题,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一是重新拟制一个能够直接反映文章中心论点的标题;二是删减开头部分的文字,简明扼要,迅捷提出中心论点;三是用一两句话概括论据材料,增强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四是删除后半部分关于“角色意识也不全是好东西”的阐述,增加对中心论点“做人要有角色意识”的相关论述,如角色意识的意义,如何增强角色意识等,把议论推向深入。
其他文献
编辑推荐:  “月亮”既是个大题目,又是个小题目。说它“大”,是因为它是文学母题、经典意象;说它“小”,则是因为它是我们熟悉的事物,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月亮。如何写?如何写好?这是一个大难题。在进入思路前,看到“千古一月”这个题目,就先猜想文章大致的写作路线:怀古论今,富含哲理,最后落脚于“我”。这算是在“阅程”范围内的。你看,阅读期待就已经是高的了。如达不到,断不会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
期刊
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上海流浪汉沈巍最热的一個系列视频,标题就叫作“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网友也都叫他“大师”或“沈大师”,一些人甚至称其为“国学大师”。这位流浪的“大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评论:只要细看了视频,就会发现沈巍谈的东西相当杂,也并不怎么高深,再多看几段视频,你会发现,“大师”没有惊人之语,没有故作高深,一点也不装,事实上他是相当的谦虚。“大师”虽然不想成为“大师”,但想把
期刊
如果让你写一篇与地球有关的文字,你会如何构思,如何下笔?别着急,可以先看看有人提供的三种答案:1.写地球上人们的生活。2.写地球上飞来了异类生物。3.写地球成为了一个小小的物体,成为宇宙中一个渺小的星球,可以离开,可以毁灭。  在三个答案里,你会对哪一个感兴趣?如果下笔,你觉得达成的效果如何?想象完之后,我们来看几个案例:1.电影《飞驰人生》讲述的就是地球上人们的生活,且是大部分人不可能拥有的生活
期刊
不久前,演员翟天临用一种他永远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了全民热点话题。事件源于翟天临在直播中回答粉丝提问时说,不知知网是什么东西。作为一名博士后,未曾听闻基本的治学工具,令人难以置信,也可见他文凭的含金量,随后他的学历、论文相继被质疑。学术不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广大学子对此又怎么看呢?我们看看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学子的精彩评论。  高(1801)班 胡关梓暄  知识分子当是社会的良知,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防
期刊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
期刊
一、原题呈现  三国时名士阮籍“善为青白眼”。有人认为,这种魏晋风度体现的是敢爱敢恨的精神;又有人说,这种对人的态度不够圆通,未免孤僻,与现代精神不合。  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对此有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确定一种文体,写一篇文章。  二、材料分析  材料考查学生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即“对待他人的态度”。读懂是第一步,也是立意的第一步。对待他人的态度应
期刊
※原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下去却很远;有些路,看起来很远,走下去却很近。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属于思辨型作文题,我们要围绕路“看起来”和“走下去”的“远近”关系进行思考。“看起来”是对路的远近的主观认知、主观感受;“走下去”是指实际行动、客观实践。“远”和“近”是指事情过程的长短,
期刊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信息,给独处者以勇气、给失意者以关怀,凝聚着我们古老民族深厚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浮世万千,唯有皎洁的皓月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而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写到“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
期刊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真相的曝光在引起人们无限惋惜与悲哀的同时,也给人们敲起安全警钟。公交车防护隔离栏,司机培训与体检……人们集思广益,无数值得讨论的解决措施蜂拥而至。  然而乘客恶性干扰驾驶员事件仍在不断发生,事件背后的原因值得沉思:这真的仅仅是因为没有隔离栏或司机并未普遍接受过训练吗?  或许,在事故发生以前解决措施已经实施,就真的可以让悲剧变成烙在弄事者心头的尘封故事,可是生硬的措施与规则是
期刊
十几条人命里,一个情绪失控的乘客和一个不理智的司机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而剩下的十三个乘客让人痛惜的同时,也让人反思:在女乘客辱骂司机的那五分钟里,如果在争吵时有一个人出来制止,在互殴时有一个人帮忙拉住那个女乘客,或许就能阻止这一起惨案的发生。  对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理,有人曾直言:“中国曾不乏看客群体,他们能专心致志地看砍头,尖利残忍地嘲笑孔乙己,冷漠厌烦地听林嫂诉苦。”这种国民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