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性与世俗化共谋背后的陷阱

来源 :理论与创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锋性与世俗化的亲密共谋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孟京辉戏剧艺术的一个乌托邦似的理想。但他坚信:“理想毕竟是理想,决不能没有,没有就失去方向了。”确,艺术史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先锋性艺术家怀揣着理想、激情和执着,不断地和传统、经典作斗争的历史,就是个体征服世界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乌托邦”理念是一种反思性理念,其理念的内涵上具有一种通过“反思”使自我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目的,并企图以反叛、解构的方式使自我与传统相隔离,以取得一种先锋性的立场。理想是行动的动力。
其他文献
90年代市场经济带来从政治社会到经济社会、市民社会的转型,这种转型在文化上的表现则是:在政治社会中的主导意识形态文化和精英审美文化在新的经济社会中受到冲击,而代表市民世俗趣味的大众市民文化则勃然兴起。一个主张务实求利的经济社会是与强调虚幻的道德理想主义和浪漫乌托邦的主导文化相抵触的,一个拥抱世俗的市民社会也是与强调高雅的精英文化相矛盾的。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代表官方意识形态的主导文化和代表知识分子的
期刊
报告文学以特有的声容与20世纪实现了辉煌的告别,它以何种姿态走进新世纪,自然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期刊
《活动变人形》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王蒙创作的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小说问世时文坛正处在“寻根”引发的文化热潮当中。因而这部小说一问世,就被当作了“审父”意义上的文化寻根之作。一个世纪以来,文化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持续关注的问题。人们在解读这部作品时,会很自然地倾向于将倪吾诚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和中国封建文化的受害者来看待。
期刊
马焯荣先生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一直默默地在比较文学领域辛勤耕耘,先后出版了《田汉剧作浅探》、《中西宗教与文学》、《笠翁莎翁喜剧对读》、《老舍创作与古今中外》、《中国宗教文学史》等比较文学论著,还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了《泛比较文学与坐标法》、《科场、沙场、情场——世界陛爱文学的两大原型》等系列比较文学论文。综观马先生比较文学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外古典戏剧的平行研究、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研究、宗
期刊
本着创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而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这样一个基本而又崇高的追求,史铁生总是以审美的方式和文学的形式,审视和拷问世间正常与不正常的灵魂,或为健康的生命而讴歌,或为病态的生存而叹息,作品通体贯注着一种对人及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从而以其独有的力量感染人和净化人。
期刊
如果说性与政治的完整结合,形成以性为中心的性政治是—种文化在成长中的生态符号的话,那么以家族为中心的家政治则显然是这一文化的另一个生态符号。在我们这个传统文化中,尽管城市一天天地不断塑造着新人,但这一文化的“家”却始终是指向乡村的。道路正是这样一条纽带。但在今天这条纽带更带有城市的“性器官”的意义。
期刊
所谓“回叙型”叙事是指用回忆的调子或姿态追忆往昔的小说叙事类型。师陀的《果园城记》、《无望村的馆主》等;沈从文的《凤子》、《船上岸上》、《槐化镇》等;废名的《柚子》、《初恋》、《竹林的故事》、《鹧鸪》等都是回忆之作。这些回忆有的是个人亲历性的,有的则是历史文化型的。前者指小说家在小说中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景、事件或者是与自己相关的人物通过回忆呈现出来,而后者则是对过往的历史文化情景的追索,寄予作者文
期刊
《迷旎花园》是女作家寿静心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它给人初步的印象似乎不是小说,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它是一首日神颂歌,它在美的静观中审视日常生活。诗情画意,这类成分在《迷旎花园》中不能说毫不存在,不过,它们只是作者寻求表达的手段而非目的,至多成为小说演绎的一种形式结构,而整部小说的美学情调是对日常生活的诗情的消解。它对日常生活诗情的消解表现在诸多方面: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小人物在生活中的无奈,装模作样
期刊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家庭观念、择偶观念、性事观念都经历了历史性变革。婚姻因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观念的进步显示出新的特质和内容。现代信息社会正在改写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经典爱情婚姻模式。在完全自由选择、有限责任和可变义务的市场价值的支配下,现代婚姻家庭纽带的韧性与持久性则很难得到保证,低质量、高稳定的中国传统家庭遭到质疑。新旧体制的交替更迭动摇了不少婚姻赖以生存的伦理支柱
期刊
李长廷先生的中篇小说《爷爷的陀螺》,乍一看以为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不仅是因为作品的题目像童话,更因为作品一开始就将爷爷与孙子继祖的关系渲染得很浓:“继祖小时候一直生活在爷爷的氛围里,脑子里经常有爷爷的影子,耳朵里经常有爷爷的声音,肚子里装满了爷爷的故事”;乃至于“小时候从睡梦里醒来,经常把老爸当成爷爷,爷爷爷爷地叫个不停”,“可见爷爷是深入到小继祖的心灵里了”。爷爷与孙子的关系已经渲染得如此浓烈,接
期刊